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傲气凛然 > 第一七七章 形势所逼

傲气凛然 第一七七章 形势所逼

作者:天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49:3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傲气凛然 !

十一月七日,俄国布尔什维克攻陷克里姆林宫、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的惊天消息,终于传遍世界,赤色的“十月革命”不但震动了欧美资本主义阵营,也震动了战乱不断、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国。

当日下午,焦虑不安的川军总司令萧益民,终于见到了段祺瑞秘密派来宜昌的特使傅良佐和曾毓俊。

刚一见面,傅良佐和曾毓俊便尊称萧益民为“益帅”,令萧益民惊愕不已,连声坦言愧不敢当,但两人怎么也不愿改口,弄得萧益民脸都红了。

鼻挺嘴阔、仪表堂堂的傅良佐,祖籍江西,出身于湖北石首,与蔡锷一样为梁启超的学生,与蔡锷、蒋百里同为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的师兄弟。

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的川军副总司令王陵基一见到傅良佐,立即恭恭敬敬地以师弟的礼节上前见礼。

段祺瑞的参谋长曾毓俊同样是北洋一系中的佼佼者,也是段祺瑞的心腹谋臣,两人均是第一次与萧益民见面,却没有半点的拘束和距离感,表现得从容不迫温雅洒脱,令萧益民心中赞叹不已。

进入长江南岸隐藏在参天大树和伪装网中的宜昌指挥部大楼,傅良佐和曾毓俊顿时觉得眼前一亮,大青石铺就的室内地板一尘不染,全实木装饰的楼梯和墙体,感官舒适,朴实无华,宽阔的空间、齐全的设施和安静的工作氛围。都给两人留下深刻的影响。

进入二楼萧益民的办公室坐下,傅良佐两人不停打量室内简单实用的布置,看到硕大的办公桌上竟然摆上四台电话机,傅良佐和曾毓俊都感到非常惊讶,哪里知道这四台电话中的三台,已经分别连通了成都、上海和鄂西。

没等喝下半杯茶,川军总参谋长包季卿匆匆到来,傅良佐和曾毓俊连忙站起,双双向老资格的前辈包季卿致礼问候,丝毫不比王陵基看到两人时的恭敬逊色。

萧益民看向身边一脸郁闷的王陵基。不由得哈哈笑了起来,好在包季卿高兴之下随和地回礼,示意两人坐下谈,接着亲切地问寒问暖,并没有发现萧益民和王陵基的异常。

宾主间寒暄几句,很快谈到了近日发生的诸多大事。

这段时间,段祺瑞的日子很不好过。不知道广州革命政府从哪里打听到日本人秘密销售一批武器弹药给段祺瑞的消息,连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倒段浪潮”,不但激起了全国各界的担忧和质问。就连自顾不暇的英、法两国也参与进来,连连曝光段祺瑞向日本秘密借贷巨额款项用于扩军的消息。最后弄得只拿到扩编批文却没有一分钱拨款的江苏都督李纯也跟着闹腾起来。

李纯这一闹,北洋另一个大佬冯国璋麾下的一群嫡系将领群起响应,最后发展到联名致电段祺瑞,要求他非要为此做出解释不可。

段祺瑞被自己人逼得焦头烂额也就算了,没想到这几天英美法三国公使再次愤怒地找上门去,要求段祺瑞对借款扩军购买日械一事作出详细解释。

备受北洋政府与列强之间诸多约定桎梏的段祺瑞当然一口否认,谁知他的否认刚刚传出,革命党又开始发动铺天盖地的政治和舆论攻势,这回可不是力挺与革命党交情不浅的黎元洪做总统了。而是隆重推出了态度温和、德高望重的北洋元老徐世昌,摆明了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争取总统位置的段祺瑞给拉下马来的架势。

正因为内忧外患的重重压力,才促使犹犹豫豫仍在反复盘算得失的段祺瑞痛下决心,迅速派遣心腹大将傅良佐和智囊曾毓俊赶到宜昌,与川军总司令萧益民等人商议双方结盟的具体方式和内容。

三日后的深夜,疲惫不堪却无法压抑激动之情的傅良佐和曾毓俊,在萧益民等人的送别下,怀揣装订成册的厚厚密约。于军用码头登上专门为两人准备的“美国蓝旗洋行”的货轮,和他们到来的情形一样,神不知鬼不觉地悄然离开了。

萧益民、包季卿和王陵基等人也在当日上午,乘炮艇逆流而上,赶赴成都总司令部。

由于湖南局势早已安定,激烈的省政府、省议会的选举会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加上进逼武汉的川军四个师主动后撤百里。全国各界最为担心的湖北大战至此烟消云散,全国局势恢复了难得的平静。

倒是北伐失败后一直龟缩广东的革命政府又闹了起来。再次把矛头指向继承袁世凯反革命立场的强硬派总理段祺瑞,无数的目光离开了蕴含巨大破坏力和威慑力的川军。重新投向数年来斗得你死我活不亦乐乎的南北两大政治集团身上。

相比于动荡不安喧嚣一片的全国其他地区,一直在埋头发展、默默进步的四川,如同世外桃源一样平静安逸,自十一月十日开始,一直到十二月五日之间,四川省政府、省议会和川军总司令部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连续召开了二十余次重要会议。

......

十二月十日,国家总理兼陆军部长段祺瑞宣布:经参议院会议多数表决通过,成立西康省,原四川康定等一百二十个县镇划入西康省行政区,任命原四川省民政厅长、西川巡阅使匡佑民为西康省长,任命原四川边防军司令钟颖为西康督军、兼西藏镇守使。

这一消息并未引起多大反响,早在袁世凯当政时期,西康独立建省的提案已经被多次讨论,黎元洪接任总统之后也曾重提此事,无奈他还来不及召开会议就被赶下台了。大多数人都知道西康建省是早晚的事,如今正式通过也没有什么让人奇怪的,唯一对此感到非常不满的只有英国人,但这是中国的内政,并没有涉及到敏感的藏南地区,段祺瑞宣布的这一决议,也就不能说是损害英国的利益。

可谁也没有想到,五天之后,北京政务院和参议院联合会议,再次发布了两个惊人的消息:任命石星川为湖北省省长、湖北督军。军衔晋升为上将;晋升原中央军第六旅少将旅长吴佩孚为中央军第三师中将师长,兼任郑州镇守使,原中央军第三师师长曹锟中将,晋升陆军部总参谋长。

公告一经宣布,立刻引起欧美列强驻华机构和国民党的一片哗然!

老资格的将领石星川本来就是湖北人,博学多才思想开明,不但是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北洋军俊杰,而且担任北洋军第十二师中将师长已有五年之久,还是老同盟会早期会员之一。尽管缺乏行政经验,但当选湖北省长兼督军并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唯一引发激烈争论的是吴佩孚的任命。

原武汉镇守使吴佩孚突然被任命为郑州镇守使,这是之前谁也没有料到的惊人决定,这一任命一旦执行,就如同给内斗不止、各派军阀势力冲突不断的河南来一个火上浇油,好不容易稍稍稳定下来的河南局势,立刻被打破,灾难不断战火不息的中原地区,将会爆发大规模的战火。

但是这一任命并非没有支持者,饱受战火煎熬的河南各界就非常支持中央政府的决策。非常希望素有智将之称、十多年如一日廉洁奉公的吴佩孚坐镇河南,尽快赶走遍布中原穷征暴敛的客军,拯救三千万中原百姓于水火之中。

紧接着,四川、湖南、湖北和上海的近半报纸,刊登了支持段祺瑞政府的社论,对段祺瑞政府半个月来发布的一系列决议和人事任命持支持和欢迎的态度,一时间全国舆论进入了激烈的辩论。

让人想不到的是,不但刚刚复刊的《荆楚日报》大力支持中央政府的决定。对石星川、吴佩孚两位将军均给予崇高的评价和寄予殷切期望,就连政治立场一贯客观中立的主流报纸《远东邮报》也给予段祺瑞政府积极的评价,赞扬这一系列任命,将对结束两湖地区和中原的战火,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认为这一系列军政职权的调整,对长江流域各省的发展和安宁也将产生促进作用。有助于恢复欧美各国在长江流域的贸易。

就在全国上下沸沸扬扬展开大争论之时,石星川率领整编不久的第十二师一万一千将士。离开潜江,浩浩荡荡开进久违的武汉三镇。

早已通电服从中央政府和陆军部命令的第三师师长吴佩孚。亲自率部迎接,在媒体拍下的照片中,两人言谈甚欢,看不出有什么龌蹉。

两日后,从川军手里接过大批俘虏兵强马壮的吴佩孚,率领麾下新编第三师、第六旅和新编补充旅,整齐而有序地撤离武汉,分别乘坐十二列专列,开赴河南信阳。

河南各割据武装随即停止内斗,惊恐而又愤怒地遥望隆隆开到信阳地区的吴佩孚部,当得知吴佩孚部竟然拥有了两个配备克虏伯火炮的炮营,突然多出两个骑兵团,还有换上清一色毛瑟步枪、汉阳式步枪以及德式重机枪的两万步兵之后,实力弱小的张钫部早早就撤离豫南,逃到了豫西南地区,其余各部也都吓得退避三舍,眼睁睁地看着吴佩孚步步为营,有条不紊地向郑州进发。

就在所有目光都注视着吴佩孚的时候,已经完成大调整并规范了全军序列的川军三个军,已经接过了湖北孝感、咸宁等重要地区的防务,强大的川军与北洋段祺瑞一系的联合行动计划,自此拉开了序幕,中国的局势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