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傲气凛然 > 第三十八章 一支特殊的小队

傲气凛然 第三十八章 一支特殊的小队

作者:天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49:3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傲气凛然 !

【新书期间,推荐票和收藏很重要,请弟兄们多多支持!另外,三江票虽然暂时领先,但也不能松懈,请大家继续把每日都会有的三江票投给《傲气》!谢谢了!】

深夜,总督官邸。

书房里熏香袅袅,较之室外潮湿的气息,让人舒服很多。

赵尔巽喝完汤药,躺在精致的摇椅上,挥挥手让两名丫鬟退下。萧溢茗看他脱掉棉鞋,连忙拉过一张蒙皮软式长条凳,小心帮他抬起双腿放在软凳上。

“和那群洋人谈得怎么样?”赵尔巽低声询问。

萧溢茗端起泡好的热茶:“很愉快……对了,师伯,德国人送给小侄十二副蔡司六倍望远镜,其中一副是用特制的合金钢外壳制造,上面用金丝镶嵌漂亮的图案,小侄觉得您会喜欢,就送过来了,放在书桌边那个架子上。”

赵尔巽笑道:“德国人对你挺大方的,我就收下了,省得以后坐船或长途坐车闷得慌。”

“下半年华西公司定购的德国照相机到了,小侄再给你弄个轻便的用用。”萧溢茗笑道。

赵尔巽摇摇头,笑着道:

“那玩意儿老夫哪里会用啊?听说照完相还得把什么胶片泡进两种药水里,才能现出人形来,太麻烦了,没那闲工夫......我听说德国领事富迭庚喜欢到处去照相,城里城外拍完不过瘾,几年来还两次跑到藏区去照那些喇嘛庙,这德国领事倒是很有闲情逸致嘛。”

萧溢茗乐了:“其实富迭庚先生的名字叫弗里茨.威斯,不知谁给他取的中国名字,要不是看到他写给小侄的邀请函,还真不知道他的德国名字呢。”

赵尔巽像是想起什么:

“名字对一个人非常重要,也不知当初谁给你起的名字,看似文雅,其实不甚妥当,‘溢’者,满而自流也,不好,等你老师回来,我让他帮你改改。”

小茶壶顿时恼火不已:

“小侄早就想改了,说起这名字小侄就气不打一处来,遇见老师之前,小侄一直在茶馆里当跑堂伙计,没有名字,谁见都喊小侄的绰号‘小茶壶’......那年大年初一,小侄被姐姐和一帮娘们儿抓苦力,背着香烛去青羊宫上香,在山门外歇息的时候,那个开洋灰厂的张老夫子到了,姐姐因为要给小侄上户籍,着急之下求这个光绪初年的举人老爷帮忙取名字......

“张老爷是小侄茶馆的常客,恶作剧地给小侄取了‘溢茗’的名字,当时小侄发现他笑得很诡异,事后慢慢一想气坏了,这名字说到底不就是茶壶水满吗?到头来还是茶壶一个啊,亏我姐姐还千恩万谢的。”

赵尔巽忍不住大笑起来,笑得老态失仪,身躯蜷缩,捂着肚子笑了许久,直到肚子笑疼才停下,擦去笑出来的泪水问道:“你没为难他吧?”

“没有,刚开始还真记仇,惦记着哪天收拾他一下,后来慢慢想开了,再后来因为起房子修马路和他接触多了,发现这个张举人虽然喜欢作弄人,可心底却是很好的,这一年多来,他在东郊龙潭镇捐建一所不小的中学,修缮和扩大了原来的小学,逢年过节不忘孤寡,修桥铺路的事没少干,声誉很是不错......

“如今,他的龙潭洋灰厂规模扩大了三倍,月产洋灰已经达到五万桶,成为四川最大的洋灰厂,几个儿子踏踏实实很争气,年初他刚送两个孙子和龙潭镇两个贫家少年到英国学工业,眼光还是有的。”萧溢茗详细回答。

赵尔巽微微点头:“人不错,倒是值得交往!”

萧溢茗顺势转移话题:

“师伯,后天那些德国人来衙门参见之后,停几天就要前往大邑和雅安去实地考察,还有一组人搞地质勘探的,估计走得远点,小侄担心他们一路上的人身安全,所以想向钟将军借一队兵护送,可如今钟将军正忙着扩编第十七镇,小侄也不好哀求沿途各县衙那些老油子捕快护卫,发愁啊!”

赵尔巽不解地问:“咦?记得你们督练处不是有一小队卫兵吗?”

“本来是有的,去年营房处事情多临时拉走了,一直没还回来,朱总办调走前倒是问过一次,可营房处说我们督练处整天窝在总督衙门里没什么事干,不需要卫兵,于是到现在也就没了,小侄两个卫兵的军籍如今还挂在钟将军的卫队里面呢。”萧溢茗回答。

赵尔巽点点头:

“原来是这样,营房处总办老翟头原本是我的卫兵,跟我快三十年了,好像记得他和我说过这档子事,怪不得你们不敢找他要人,不如这样,明天就下个正式公文给你,先给你下拨两万元开办费,你再找钟颖那小子调一队精兵强将过来使唤,以后的军饷全部从总督衙门支出,枪弹、马匹和服装什么的直接到武库领取,百八十人够用了吧?”

萧溢茗高兴不已:“足够了,八十人就行,谢谢师伯!”

赵尔巽笑了笑:“你小子一撅屁股,老夫就知道你要干什么,哈哈!”

萧溢茗嘿嘿一笑:

“师伯,新军扩编在即,两个协四个标还只搭起个架子,到处缺人,如果师伯允许的话,小侄想从雅安辎重营调一位去年毕业分过去的军官当队长,从雅安、大邑和成都本地熟悉的洪门兄弟中各招一些好手,这样的话,就能有熟悉地形的人护送那些德国人前往各地,安全方面更有保证。”

赵尔巽想了想,点点头问道:“可以,你自己看着办……我说,你小子什么时候成了四川洪门‘义’字辈的了?”

萧溢茗颇为惶恐,将如何因为煤油生意认识雅安的洪门前辈王雨堂,如何与王雨堂的三儿子王谦结拜,如何扶持成都洪门南堂苦哈哈的一帮人过上较好的日子等等,毫不隐瞒和盘托出。

赵尔巽点点头,叹了口气:

“这世道就这样了,当初你一个人孤苦伶仃,无权无势、无依无靠,结交江湖会党以自保,也是常理,再说,近几年党禁松弛,上到朝廷下到地方都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不危害朝廷和地方政权,谁也不愿多惹是非,所以你没必要惶恐,没见那个满世界高呼共和的孙大炮?他不照样拜入洪门了?还有那个湖南蛮子黄克强也是如此,为达目的什么门派他们都敢拜......

“这些人整天把民众的福祉、利益挂在嘴边,到处蛊惑人心,到处招摇撞骗,没见他们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相比之下,你萧溢茗为国为民,兢兢业业,又是旧城改造,又是治理受污河道,掏出自己的钱大办教育,启迪民智,哪一件不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看啊,孙大炮那些人做的那些破事,连你的脚趾头都比不上。”

萧溢茗大骇:

“师伯,孙文和黄克强二位还是很有志向的,只是,他们目前采取的方式太过极端,缺乏全盘考虑,还有就是国家孱弱,吏治败坏,对外如羊,对内如狼,从上到下只知横征暴敛而不知建设,所以如今沿海各省民怨沸腾,当政者如不改弦易辙,恐怕很快遭致大祸。”

赵尔巽无奈地叹口气,通过去年的大抓捕,他完全明白目前的社会矛盾有多么尖锐,地处内陆地区、历来安稳的四川都成了这个样子,被朝廷和各级衙门重重压榨的沿海省份更不别说了。

换在一年前,萧溢茗说这番话他定会严厉呵斥,可现在不会了,他知道萧溢茗说的全是实话,具体情况甚至比萧溢茗说的严重十倍百倍。

想到这里,赵尔巽不由得再次想起去年底的那次抓捕,真是来得及时做得果断,否则很难想象自己现在能不能躺在摇椅上悠闲谈话,说起来还是萧溢茗促使他下的决心,若没有身边这个目光敏锐、智勇双全的年轻俊杰,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应付过去。

再有,自己身边这令人喜爱的后辈接连出招,不但挽回了声誉,稳定了民情,还通过一系列看似简单、实则意义深远的手段,巧妙地引导民意,平息民怨,因地制宜地大兴土木惠之于民,很好地转移了民众视线,使得如今的总督衙门享有良好的声誉。

赵尔巽相信,随着成都一系列有效经验悄悄在重庆等重要地域推开,四川的稳定将能长久保持,不说什么造福一方功在千秋的场面话,仅是个人的一世清誉能够保持,就足以令赵尔巽深感满足,何况如今民间对他和各级衙门的评价越来越好,全省各地越来越安定,到处透出百业复苏的迹象,放眼望去,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骄傲的?

夜已深,萧溢茗说了一会儿话便告辞离去,回到家里,立刻带上吴三去找仍在练字的麻刚,将成立督练处卫队的事情仔细道来。

两个兄弟闻言大喜,当即替萧溢茗考虑人手,成都洪门中家世清白朴实勤劳、年轻力壮身怀武艺的上百人名单很快列出,三兄弟再把熟悉情况的小飞叫来一同参详,最后从中挑选出三十人,成为萧溢茗自己掌控的第一支武装力量。

随后,萧溢茗连夜写信给雅安的王老爷子,以及分入边军雅安辎重营的师兄枟毅,请老爷子和枟毅在同门弟兄中抽调五十位枪法好、功夫好的弟兄加入卫队,剩下十个人选,萧溢茗明日将亲自前往大邑,请大邑县令和生意场的合作者协助自己选拔。

麻刚心里痒痒的,很想当这个队官,但是他能体会到萧溢茗把自己放入警界的深远用意,很清楚兄弟几个越来越大的产业不能没有政府执法力量的保护,所以一直忍着始终不提。

另外,麻杆对萧溢茗一眼挑中的枟毅非常佩服。

话语不多、沉稳干练的枟毅确实彪悍,不但枪法精准,武艺高强,更难得的是腰间暗藏的七把飞刀,出手如电,力道十足,十步之内飞射指头大的目标百发百中,缺点是不喜读书基础不牢,大局观比其他是兄弟略逊一筹,但此人担任卫队长或者突击队长绝对是上上之选,何况还是萧溢茗的同门师兄弟,一直以来对萧溢茗这个小师弟敬佩有加,言听计从。

C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