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穿成县令后,她带领朝臣搞内卷 > 第191章 第一期周报

穿成县令后,她带领朝臣搞内卷 第191章 第一期周报

作者:池米唐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3 13:59:30 来源:书海阁

崔玉书严肃道:“你们是每个村镇的管理者,大人希望你们回去后,多给乡亲们读一读周报,了解外面的事情,不要做井底之蛙。

唐大人每日都会抽半天时间教学子数学,相信你们也可以教好孩子们。孩子是清川县的未来,好好栽培,实在上不起私塾的,就看周报学习,皇天不负有心人,一定能等到免费上学的那一天。”

镇长和村长们都惊呆了!

读周报没问题,但真的能免费上学吗?

“全部免费吗?”

这个问题还没讨论过,崔玉书朝唐一璇看去。

唐一璇淡定的说:“四岁入学,免费学到十八岁成年。”

看着众人,她温和的嗓音不疾不徐:“能学到多少知识,能否考上秀才,就看一个人努不努力了。凡是考上秀才的人,县衙都会给予奖励。”

孙友康保证道:“唐大人放心,草民回去一定天天都给乡亲们读周报。”

“草民也是。”

其他人纷纷附和。

唐一璇眯了下眼眸,语气不变:“嗯,从十月份开始,县衙每隔三个月会评选一次模范村镇,从卫生与教育方面进行评估,得到模范村镇之称的,县衙会给予丰厚的奖赏,不限于银钱方面。

卫生包括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教育方面则讲八德,也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评选模范村镇,还会评选孝德人家和先进标兵。距离十月还有一点时间,有关评选的具体要求都会写在周报上,现在提前告诉诸位,只是想让大家早做准备。”

话音落下,整个勤勉堂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吸气声。

不仅是各个镇长和村长震惊不已。

就连崔玉书和杜来德都很惊诧。

他们好像没听大人提起过评选模范村镇。

这是大人临时决定的吗?

当着各个镇长和村长的面,两人都把问题憋在心里,没说出来。

这时,唐一璇手指叩了叩桌面:“还有一点,本官希望大家公平竞争,不要玩做虚弄假那一套,否则一经发现,将严惩不贷!”

说到最后一句,她语气中透出的官威让人头皮一紧。

所有人不自觉的放轻了呼吸。

张友善率先说道:“草民谨遵大人之命。”

孙康文等人连忙附和道:“草民谨遵大人之命。”

唐一璇微微偏头看向崔玉书,眼神示意他继续说。

崔玉书认真交代道:“每隔七天,县衙都会派人送周报到你们的手中。根据人口分发,每个村长十张周报,镇长三十张周报,希望你们能合理利用资源,不要白白浪费名额。”

“不会的不会的……”

镇长和村长们连声保证道。

唐一璇问道:“你们有别的问题吗?”

众人齐齐摇头:“没问题。”

“本次会议到此结束,散会。”

唐一璇说罢,起身收拾桌前的文件离开。

各个镇长和村长看县令大人站起来,也连忙站了起来,但他们表情有些懵,不知该做什么。

“所有人跟我走,领取第一期清川周报。”

崔玉书带着他们离开勤勉堂。

等人走后,杜来德就迫不及待的问道:“大人,您刚才说的模范村镇,都有什么要求啊?如果各个村镇相互攀比,怕是不好管理了。”

杜来德一脸忧心忡忡的表情。

他感觉未来一段时间又要提心吊胆了,虽然县令大人每每决定做一件事,都会做得很漂亮,比如修路,新学院等,但他总免不了担心。

可能是老了吧,受不得这么大的刺激。

杜来德叹了口气。

唐一璇知道他会问,早就准备好了说辞:“杜县丞不必忧心,这是本官想了很久,做出的决定。

一个人吃饱饭后,肯定会想干点别的事,是好是坏,得看这个人的人品。

与其任由发展,不如让县衙引导老百姓做些积极向上的事。”

杜来德愣了愣:“大人是想说老百姓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吗?”

“嗯,评选模范村镇能激发老百姓的从众心理,为了村镇的荣耀,为了家族的荣耀,而努力奋斗与拼搏。”

唐一璇双手负于身后,铿锵有力的说道:“清川县不是我们的清川县,它是老百姓的,只要老百姓团结一心,就不愁清川县不壮大!”

一时间,杜来德听得激动万分。

他羞愧的拱了拱手:“大人说得是,是下官多虑了。”

唐一璇抬手道:“杜县丞不必妄自菲薄,每个团体都需要激进型和保守型人才,两者相辅相成,便能够带领团体稳步前进。”

杜来德恭敬的说:“多谢大人教诲。”

“好了,你去忙吧。”唐一璇也要回书房完善模范村镇的评选标准。

这件事她是想过,但主要还是在开会时下定的的决心。

教化百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时间潜移默化,也许是三五个月,也许是三五年。

她在清川县的任期虽是三年,但可能很快就要换地方,换个县令,不一定会按她的计划实施,若是教育体系已经完善了,那新县令也不会轻易改变政策。另一边,镇长和村长们领了清川周报以后就相继离开县衙,回自己村镇了。

在回去的路上,他们把周报看了好几遍。

林百参回到林家村后,遇到后生,就让他挨家挨户的告诉全村人,晚饭后在晒谷场集合。

其他村长回到村子里也是如此安排。

镇子上的人多,也没有一个地方能容下这么多人,但三个镇长能坐在这个位置,都不是没脑子的。

他们把心腹叫过来,像县令大人一样开会,每人手中一张清川周报,将任务交代下去,每个人负责一条街,一个区。

不过当中有人不识字,念得磕磕巴巴,这让镇长很生气。

“从今天起,你们都给我好好学,三天后,谁要是读不了周报,就给我滚蛋!”

“是是是,镇长,小的们一定好好学。”

不识字的几人额头冒出一层冷汗。

镇长为了完成县令大人交代的任务,其他区域就只能自己上了。

镇长身边还有读书人,各个村长身边就多是大老粗。

一年前,一个村里有一两个读书人已是难能可贵,如今每个村里不仅有读书人,人数还不少,这绝对是飞跃般的进步。

就拿林家村来说,因为林宽的泥瓦匠队伍接的活儿多了,挣的银钱就多了,还有不少人在砖窑干活儿,地里又有粮食,不用再花高价买粮,日子自然越过越好。

在林宽的资助下,林百参从镇上请了老秀才回来,在村里开了私塾,给村里的孩子开蒙启智。

林百参将五份周报放到私塾,另外的分给村里四个通透的老人。

他自己留一份学习,正如周报上写的活到老学到老,他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就是学到老也学不完。

傍晚时分,林家村的村民们都带着板凳来到晒谷场。

晒谷场是林宽的泥瓦匠队伍所建,和水泥路一样平整干净,能够吸收水分,粮食干得快,晒个三天左右就可以收进粮仓了。

除了林家村,还有好几个村子都建了晒谷场。

没有晒谷场的,村里祠堂前也有一块平整的地。

村里有什么事都会在这里说。

林家村村长林百参:“都知道咱清川县的新学院吧?县令大人亲自教授数学,周报上的数字歌啊,就是大人教的。

都仔细听一听,明年新学院开学说不定就要考它,1像炭笔细又长。2像鸭子水中游……”

福来镇镇长向长明:“3像耳朵来听话。4像小旗随风飘……”

礼台镇镇长苗永良:“5像秤钩称东西。6像哨子嘟嘟响……”

长留村村长孙康文:“7像锄头来劳动。8像葫芦装酒喝……”

绿兴村村长张友善:“9像勺子来喝粥。0像鸡蛋圆又圆。”

各个镇长和村长读了半个时辰,终于读完了整个周报。

听完了,不少老百姓们还有些意犹未尽。

???

三天后,清川县城。

墨玑护送凌千诗的队伍入住一家客栈,距离百货大楼非常近。

凌千诗见过不少建筑,比百货大楼高的,没有它大,比它大的,没有它高,清川县有这样一个建筑,简直不可思议。

小语买下的铺子或许不是赔本买卖。

但由此可见,清川县令这人更加不可小觑。

凌千诗坐在上等客房的炕上思考时,她的婢女荷香不解道:“大小姐,墨玑说城东有一处宅子只要稍作打扫就能住了,您为何一定要选择客栈啊?”

闻言,凌千诗眼皮都未动一下。

“墨玑出去了吗?”

“还没有。”

站在窗户前的婢女佳蕙没看到墨玑离开客栈。

但她说完没多久,墨玑就出了客栈。

墨玑敏锐察觉到楼上的视线,依旧头也不回地往县衙的方向走去。

佳蕙关了窗户,走近凌千诗说道:“大小姐,墨玑去县衙了,要派人跟上去吗?”

“不必了。”

凌千诗很清楚墨玑是带着表哥的任务而来,不然护送她的人,根本用不上墨玑。

只是不知道表哥交给墨玑的任务是什么。

墨玑来到县衙,在县令办公房里见到了唐县令。

“墨玑参见唐大人。”

“你是北苍王的贴身侍卫?”唐一璇明知故问。

墨玑回道:“是的。在下奉王爷之令,前来转告唐大人两件事。”

唐一璇挑了下眉毛,客气的说:“墨侍卫请讲。”

墨玑道:“一是唐大人的祖父永宁侯会在两个月内赶到清川县宣读圣旨,二是姜先槐姜首辅盯上了唐大人的土豆,王爷希望唐大人早做打算。”

唐一璇眼皮猛地跳了跳。

竟然是永宁侯来清川县宣旨?

“姜先槐盯上了土豆,以他和永宁侯的翁婿关系,所以宣旨不是重点,重点是那批土豆对吗?”

“王爷没有交代,不知唐大人打算怎么做?”墨玑问道。

她怎么做?

唐一璇反问他:“不知北苍王有何指示?”

墨玑微愣,随即摇头:“王爷没有指示,只吩咐在下来清川县告知唐大人这两件事。”唐一璇哦了一声,朝着梅城的方向作揖:“本官多谢王爷提醒。此事,本官需要从长计议,等决定好了就传信告诉王爷。”

墨玑单膝跪地抱拳道:“在下没有探听的意思,还请唐大人恕罪。”

唐一璇眸光定定的看着他:“起来吧,土豆不止是本官的事,也事关北地的发展,所以本官希望得到王爷的协助。”

墨玑站起来:“在下会将唐大人的话转告王爷,告辞。”

唐一璇扭头看向影六:“你送送墨侍卫。”

“是,大人。”

影六应道,走上前对墨玑做了个请的手势:“墨侍卫,请。”

等两人出去后,唐一璇往后一靠,双手环胸,思考如何应对永宁侯的明抢豪夺。

既然是为了土豆而来,最后很可能变成武力镇压,以清川县的兵力,能抵挡得住吗?

征兵也不现实,首先老百姓才开始安居乐业,其次两个月的训练也比不上对方精挑细选的强兵,一旦交手就是送人头。

何况她只是一个七品县令,反抗即死。

唐一璇眯了眯眼,在永宁侯来之前,必须做两手准备。

土豆要保住,她的命也要保住。

须臾,唐一璇扬声道:“唐止,你马上去请崔师爷过来一趟。”

“是,主子。”

唐止应声后,朝唐水看了一眼,匆匆离开。

没过多久,崔玉书走进办公房内。

“大人这么急着找我,有何要事?”

“来清川县宣旨的人是永宁侯。”

唐一璇抬眸看着他:“说是两个月,但消息从京城到北地也需要时间,我估计他一个半月就会到了。”

崔玉书惊讶不已。

永宁侯不就是那个想让表妹回去侍疾的祖父吗?

他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沉声道:“一个半月?那就是十一月上半旬,如果一路急行,也许十一月份就到了,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唐一璇眉头蹙起:“你说得对。但北地的十一月份不适合种土豆,气温太低了。”

崔玉书惊道:“这和土豆有什么关系?”

“我刚才没跟你说吗?”唐一璇眨了下眼睛,看到崔玉书摇头,她正色道:“永宁侯来北地的目的是那批土豆。”

喜欢穿成县令后,她带领朝臣搞内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穿成县令后,她带领朝臣搞内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