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穿成县令后,她带领朝臣搞内卷 > 第95章 壮大清川县

穿成县令后,她带领朝臣搞内卷 第95章 壮大清川县

作者:池米唐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3 13:59:30 来源:书海阁

“本官建了砖窑,但不用青砖修路。”

唐一璇语调微扬,有意询问道:“若县衙出售青砖,比市场价低一成,你认为需要多久才能抢回市场吗?”

大人这是要考他吗?

陈可善比回答夫子问题还要认真,侃侃而谈:“小子认为半年之内足矣,一来价钱便宜,二来距离近,耗损少,三来跟县衙做买卖更加放心。”

对县衙放心,是因为唐大人,如果是跟上几任县令做买卖,老百姓只会躲得远远地。

陈可善忽然反问:“大人,不知水泥何时才会售卖?”

唐一璇挑了下眉毛,云淡风轻的开口:“你家想买水泥?”

“不只有我家,还有贾家、袁家、罗家等几个家族,都想见识水泥是何物,如果水泥的价值很高,他们也想像百货大楼一样与县衙合作。”

陈可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仅卖了别人,还把自家也给卖了。

水泥被盯上,早在唐一璇的意料之中,等水泥路修好,打主意的只多不少。

不过这几家还算沉得住气。

“既然你与本官说了实话,那本官也与你说实话吧。”

唐一璇需要他作为传声筒转告陈家家主,语气有些微凉:“价值再大的东西,县衙没有招商,就不用惦记了,和气才能生财。”

听出警告之意的陈可善表情一凛。

“大人的话,小子定会转告家父与那些叔伯们。”

“今日多谢陈公子解惑,本官还有要事,就先失陪了。”

唐一璇拿着折扇起身离开。

陈可善跟在影六的身后一道下楼,目送着唐大人的马车远去后,他也匆忙往家里赶去。

回到县衙后,影六提醒道:“大人,您要传信告知卫腾,他妹妹与吴长吉成亲了。”

唐一璇的脚步微顿,叹了口气说:“唉。崔肆,你去把赵子仁带过来吧。”

“是,大人。”

崔肆抱拳离去。

唐一璇继续往二堂院落走着。

等她抵达勤勉堂时,前脚走进去,后脚崔肆和赵子仁就赶过来了。

“赵子仁,你马上去绿兴村告诉卫腾,他妹妹与吴长吉成亲了,如果他让你帮忙守着绿兴村,你就替他守几天吧。”

“卑职领命。”

赵子仁离开后,唐一璇坐下来思考嘉奖一事。

从长远发展来看,县衙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奖惩制度。

凡是对清川县有功之人,都应予以支持和奖励,以此鼓励先进个人,先进乡镇,先进村落,又能激励后进,而对危害清川县的人,则以雷霆手段镇压,让人敬畏,不敢犯罪。

如此这般,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虽然清川县在教育方面很落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没读过书,但一个人的良知、道德心是天生的,不在于有没有读书,或读书的多与少。

从前,只有家中有余银才会送哥儿读书,以科举方式改换门楣。

现在,她是县令,有地位,有声望,能够有效的引导这一代人重视教育,让姐儿和哥儿一样有学习的机会。

她要将原来世界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搬到清川县,壮大清川县!

当然,强国必要强兵!

兵强力壮才不会什么人都敢打县衙的主意!

不过清川县兵力不足,是人口不足,当务之急要发展经济,促进本地人口增长,吸引外来人口落户。

唐一璇心中难掩激荡,埋头写计划书。

必须稳扎稳打落实到每一处,才有可能建立她想要的理想之国。

随着天色渐暗,屋里的光线也暗了下来。

“影六。”

唐一璇扬声道,忽然后知后觉的发现天黑了。

影六走入办公房:“大人有何吩咐?”

“本想让你去将杜县丞、金县尉和崔师爷请来商议事情,没想到这么晚了,还是明日上午再开会吧。”

唐一璇整理好计划书,小心翼翼收好,但想到什么,她拿出来带走。

???

陈可善回了家,一直等到戌时,陈家男丁都回来了,就撒泼式的将陈家三代男丁都叫到书房里。

“祖父,爹,二叔,三叔,大哥,二哥,三哥,四哥,我今天见到唐大人了!”

陈可善一脸骄傲的说:“唐县令夸我聪明,有实验精神,完全是吴长吉那种靠着家里放大话不可一世的废物点心不能比的!”

陈可善的大哥陈可昌摇摇头,废物点心这词是他弟常骂吴长吉的话,唐县令怎会和他弟说这些,没准又是他弟想要什么物件,他起身就走。

“大哥你别走啊!”

陈可善拉住他说道:“我还没说完呢!”

陈可昌把手抽回来道:“你想要什么直接和爹说就行了,我累了一天,你让我歇会儿。”

“我什么都不要!唐大人说我凭阉割技术就能让自己生活得很好。”陈可善傲气的扬起下巴。

陈老太爷眼皮跳了跳:“什么技术?”

陈大老爷、陈二老爷和陈三老爷:“……”

陈可善的三哥陈可炎笑道:“祖父,小五前段日子买了许多猪仔,说是阉割它们能去掉猪肉的膻味,让猪肉更好吃。”阉割猪仔?

是斗鸡走狗已经满足不了他了吗?!

陈老太爷心中悔不当初,不该听妇人之言,将好好的哥儿当姐儿宠着,这宠出来个什么玩意啊?

但陈可善十分兴奋:“祖父,我成功了,唐县令就是因为这个事夸我的,还鼓励我去新学堂学习数学呢,只要学好数学,就能让人更聪明。”

让人更聪明?

唐县令是在委婉说他有点蠢,给他留面子呢,他却在这里沾沾自喜,真是蠢到家了。

陈家一众男丁看着陈可善,皆有些不忍直视。

陈大老爷摆了摆手道:“甭管那个数学了,马上收拾行李,回你的书院去!”

这是亲生的,打不得,就只能眼不见为净。

“我要学数学!”

陈可善急了,将学数学的好处一字不差的说出来,末了补充道:“这是唐县令亲口说的!”

“我从未听过县学和府城书院有数学这门学科。”陈可爻摇头。

“小五不是说了吗?这是新学堂才有的,没准只是北地的书院没有,怪不得北地考上二甲的学子少之又少。”陈可炎恍然大悟。

“这不可能。”

陈可昌听着弟弟们的讨论,反驳道:“京城、豫州、清河等地我也去过,从未听学子谈论过数学。”

陈可仌无所谓的说:“管他呢,等新学堂出来,去听听怎么回事不就知道了吗?”

这时,陈可善又说:“对了,祖父,唐县令说要修路,但不用青砖修路。”

不用青砖,难道是用那个水泥?

陈老太爷曾亲自去百货大楼附近看了看,看到林宽砌墙时,用那水泥浇灌底部,说是能使墙体更牢固。

提到水泥,陈可善又将那句警告说出来。

陈老太爷眯着眼问道:“这是唐县令的原话?”

陈可善点头说:“祖父,大人亲口对我说的,绝对真实可靠。所以咱家想要水泥,就跟大人买吧,别跟其他人一样整多余的事啊。”

陈老太爷一针见血:“大人怎会跟你说水泥一事?”

陈可善心虚的扭头避开他锐利的视线。

一时间,陈家男人都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这都是陈可善先跟唐县令说的,如果让其他家族知道的话,还以为他陈家为了巴结唐县令,把他们全都卖了。

陈大老爷恨不得一巴掌打醒他,沉声道:“但凡唐县令是个两面三刀的人,我陈家就完了!”

陈可善维护般大声喊道:“唐县令是好官!”

陈家其他人的表情一言难尽。

“我答应大人,还要跟那几家的叔伯们说别打水泥的主意……”

陈可善的话还未说完,就被陈大老爷打断:“你一个字都不许透露,否则……”

陈可昌接话道:“就别想去新学堂学数学!”

陈可善的表情犹如晴天霹雳一般。

“大哥,你怎么能这样!”

“老三你带他回房,明日一早就去府城读书。”

陈可昌看向陈可炎说道。

陈可炎知道他们还有事要商谈,便把陈可善拉出了书房,一只手搭在他肩膀上,好奇的问他。

“小五啊,那个数学听起来不错,新学堂什么时候开啊,招学生的标准是什么?”

“大人说九月份开学,那个标准……我没问。”陈可善懊恼的皱了皱眉,忽然,他话锋一转:“不过我这样的都能去听课,那应该都能进学吧。”

陈可炎被他逗笑:“哈哈哈哈,你倒是对自己认知清醒啊。”

“哼,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

陈可善抬起下巴说了句。

走出院子前,他忍不住回头:“三哥,祖父和大哥他们是不是在商量水泥的事啊?我们能不能……”

“不能!”陈可炎阻止他道:“小五,你做其他事,三哥支持你,但水泥的事很麻烦,你就不要插手了,除非你想害死我们全家人。”

顿时陈可善脸色大变:“我才不会害自己的家人!”

陈可炎轻轻拍了拍他脑袋:“嗯,三哥相信你。”

“那我能去提醒大人防备那几家吗?”陈可善担心的问道。

陈可炎嘴角抽了抽:“唐县令是探花,比你不知聪明了多少倍,你今天说的话已经提醒他了。”

没准连陈家都防备在内了。

他的猜测没错。

第二天,唐一璇召集衙门骨干在勤勉堂开会时,就先让崔肆安排人盯着陈家、贾家、袁家、罗家、吴家等家族的一举一动。

随后她才与杜县丞、金县尉和崔师爷商量制定奖惩制度,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内需。

“这倒是和军中的规矩差不多,有奖有惩,奖惩严明,甚好。”金县尉表示支持。

杜来德也没反对,只是建议道:“大人,寻常老百姓家一年也存不了三五两,奖励五十两有些多了,不妨改成五两、十两、二十两等,以功劳大小来定赏金如何?”

唐一璇本就等着他们开口,自然不会拒绝:“很好,就按杜县丞说的做。”

突然,崔玉书抬头问道:“大人,扩大内需是指扩大清川县境内老百姓的需求吗?”唐一璇扬眉,看着他点了下头:“生活消费需求,简单点来说,就是鼓励和刺激老百姓们多消费,多买东西。”

杜来德摇了摇头:“大人,老百姓手里没银子,想买东西也买不起啊。”

“所以我们要让老百姓手里头有银子!”

唐一璇眸子里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自信的开口:“最有效直接的办法,就是解决老百姓的工作问题,有工作就表示有收入,有了收入才有消费的能力。”

杜来德难以置信:“这,这谈何容易啊!”

砖窑和水泥窑已经安排很多人了。

修水泥路也只短暂的给一点活儿干,人越多,所用时间越短。

“是不容易。那山里一开始就有路吗?都是人走出来的,只要我们敢往前,就能走向成功!”

唐一璇说得铿锵有力,充满坚定的信念。

“另外,我们应该支持和鼓励老百姓创业,创业的本质就是做生意,只要写一份创业报告,由县衙评估是否可行,凡通过者,都能从县衙获取一笔创业资金。”

昨晚回了东花厅,唐一璇对此想了很久,每个村镇的情况需要实地考察,她远没有当地百姓知道得多,而做生意这块,她知道的也有限。

倒不如让老百姓们集思广益,哪怕一个村开会想一个赚钱的办法,那也是一种进步。

只有想得多了,大脑才能灵活起来,才不会生锈,不会变成没有主见的人。

唐一璇接着说:“做生意初期或许只能带动一个家,再慢慢带着家里的亲戚,或者周围邻居一起赚钱,但若良性循环下去,未必不能让一个村子富裕起来。”

其他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县衙出钱鼓励老百姓做生意?简直闻所未闻。

可是真要有人创业成功了,就能给一部分人安排工作,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啊!

大人的脑子是用什么做的,竟有如此多的新奇想法?

激动过后,杜来德叹了口气:“大人,那创业报告难写吗?老百姓不识字,怕是不会写啊。”

“找人代写也好,自己学认字写字也好,总归要写明白,但最好是自己学。”

这对以后开展教育工作也有好处,唐一璇在心中补了一句。

崔玉书提出一个问题:“大人,如果是外地的人来清川县创业呢?”

喜欢穿成县令后,她带领朝臣搞内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穿成县令后,她带领朝臣搞内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