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经天纬地 > 第35章 草原之变

三国之经天纬地 第35章 草原之变

作者:作者高祥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4:38:59 来源:书海阁

事已至此,我们也该回过头来,说说曹操了!他为什么会来得这么快?

可能您会有所疑问,双方开战都一个多月了,曹操方才姗姗来迟,怎么还说他来得快呢?

关中与邺城,相隔千山万水,即便是六百里加急飞马驰报,等曹操收到关中战报,恐怕也得需要十几天的时间!

刘纬是五月初一日开始发动北伐战争的,张任攻陷太白,大概是五月初八日,夏侯渊收到消息时,已近五月中旬,再飞马驰报曹操,等他收到消息,最快也得是五月末!

就算曹操在五月二十几日,便收到了关中方面的紧急战报,并马上决定出兵,带着十几万大军,由河北而来,仅路程上至少也需要二十天至一个月的时间!

更何况,在出征之前,战争的准备和动员工作,也十分耗费时间,十几万大军的调动,后援粮草的准备,没有十天半个月都完不成,哪能说马上出兵,就能出兵啊!

综上所述,按照常理,曹操率大军来援,最快也得七月初甚至七月中旬,根本不可能来得这么快,为何六月中旬就抵达了潼关?

这个原因十分耐人寻味,因为这十几万大军,其实在五月初,就已经调集起来了,粮草器械也早已齐备,当曹操收到关中战事的消息,便迅速引兵赶来,省去了动员和准备的时间!

这……就十分诡异了!曹操难道未卜先知,或者情报及时,知道刘纬即将发动北伐战争?不是!其实这十几万大军被曹操调集起来,原本不是为了对付刘纬,而是要去打鲜卑人!

要想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恐怕需要费些笔墨,简单介绍一下了!翻阅先秦和秦汉时期的历史,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个名字:匈奴!

匈奴人,是一支兴起于蒙古高原上的古老游牧民族,由公元前三世纪开始,就没少与中原民族“打交道”,战争、和亲、通商、融合,前后六百余年,许多可歌可泣,脍炙人口的故事和着名人物,都是来源于此!

比如李牧、蒙恬、卫青、霍去病、王昭君、蔡文姬……他们身上所发生的故事,众所皆知,连秦始皇所修建的万里长城,其目的与初衷也是为了防范匈奴人的进攻!

因此,匈奴这个名字,可以说是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先人的历史记忆中,永远无法磨灭与褪色,甚至现在我国北方许多汉民族和少数民族同胞的身体内,还留有匈奴人祖先的基因!

但是,这个曾经令中原王朝既愤恨,又有些无奈的强大游牧民族,到了东汉时期,便开始走了下坡路!

公元46年左右,漠北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人畜饥疫,死亡过半,而其统治阶级内部,又因争权夺利,数次发生分裂内斗,导致曾经盛极一时的匈奴帝国,分崩离析,迅速衰落!

后来,匈奴分成南匈奴和北匈奴两部分,其中南匈奴较弱,投靠和依附了东汉王朝,主要居住在河套和并州以西一带;北匈奴实力较强,却被汉王朝大军屡次击败,无奈不停西迁,最终甚至进入了欧洲!

相信熟知欧洲历史的朋友,都听说过号称“上帝之鞭”的匈奴大王阿提拉!据推测(匈奴民族因为没有文字,又缺乏考古证据,只能推测),这支把罗马帝国打得落花流水,差点亡国的匈奴人,其实就是被东汉王朝从蒙古高原赶走的北匈奴其中一支!

匈奴逐渐衰落了,广袤的蒙古高原上,又兴起了一支新的游牧部族,便是鲜卑人!

鲜卑人,虽然名字里带个“鲜”字,却与朝鲜没什么关系!他们是起源于中国东北的一支少数民族——东胡的后裔分支,与乌桓人同根同源,民族习惯也极其相似!

鲜卑人在历史上的名气,一点不亚于匈奴人,是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历史的重头角色!

北魏孝文帝改革,相信大家耳熟能详,这北魏王朝,就是拓跋氏鲜卑所建立的政权;金庸小说当中,那个一心恢复大燕国的慕容复,其实也是鲜卑人后裔!

鲜卑这个民族,后来因不断汉化,最终与汉民族融合而消失!现如今许多北方汉族人,如果追根溯源,就是鲜卑人的后裔;而诸如长孙、宇文、拓跋、独孤、慕容、尉迟等汉族复姓,其祖先肯定是鲜卑人无疑!

东汉年间,鲜卑人趁北匈奴西迁之际,乘虚而入,逐渐强大,到了汉末三国时代,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不过,此时的鲜卑各部尚未完全统一,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部分,而其中各部,也不是统一的状态,还分为大大小小的各个游牧部落。

了解了匈奴人和鲜卑人的来龙去脉,我们也该言归正传了!东汉末年,活动于幽州之北,今内蒙古区域范围内的鲜卑中部,出了个牛人,他就是轲比能!

轲比能出身鲜卑支部(一个小部落),因其作战勇敢,执法公平,不贪财物,所以被众人推举为首领。

由于轲比能的这个部落靠近边塞,自从袁绍占据河北以后,有不少汉人逃奔轲比能。因此,他也学到不少中原文化和技术,成为鲜卑诸部中,汉化程度较高的一支,实力也逐渐强盛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轲比能和他所率领的部族,在后来的历史上,给曹魏政权带来了许多麻烦,甚至曾经一度称雄整个漠南,若不是突然遇刺身亡,属下部族群龙无首,分崩离析,他没准会统一整个鲜卑民族,称霸蒙古高原!

不过,那都是后话,在汉献帝建安年间,轲比能这家伙一直在装孙子!尤其是曹操北征乌桓以后,深感实力不足,畏惧中原雄师的他,向曹操称臣纳贡,表现得极其恭顺!

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种顺服,不过是表面文章!轲比能暗中积蓄实力,招兵买马,竟训练出一支数万人的胡骑部队,其野心也开始慢慢膨胀起来!

建安十六年初,河间田银、苏伯反叛,一直坐镇幽州,防备北方胡人的乌丸校尉阎柔,奉命率军,前往讨伐,而轲比能则趁着这个机会,突然率部西进,联合鲜卑诸部,兵发十万,向盘踞在朔方郡(河套地区)一带的南匈奴右贤王所部,发动了突然进攻!

此时的南匈奴人,早没有了祖先的勇悍,岂能抵挡得住鲜卑人的进攻?河套地区迅速陷落,被轲比能攻占,而南匈奴诸部,被迫逃亡内迁至雁门关一带,并迅速向呼厨泉单于报信!

此时的南匈奴单于呼厨泉,就在邺城,他早年间战败后,便归顺了曹操,在汉朝廷为官(实际上是人质),南匈奴军政,皆归右贤王去卑掌控。

收到了去卑传来的消息,呼厨泉心急如焚,失去了河套地区那赖以生存的肥美水草地,对于匈奴人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于是,他连忙去求见曹操,恳请他出兵击退鲜卑人,帮匈奴夺回河套地区!

按理来说,像这种闲事,曹操压根不应该管!匈奴人如今十分孱弱,又遭到了致命一击,从此以后再无翻身之日,对中原王朝来说,也是好事啊,这个持续六百余年不停的梦魇,也该结束了!

可是,这个闲事,曹操却不能不管,因为他意识到,鲜卑人一旦占据了河套地区,其实力便会一天天强盛起来,如果坐视不理,他们早晚会成为第二个匈奴人!

况且,现如今轲比能的兵锋,已经直指雁门关下,塞北边境局势吃紧,更使石炭产地平城(大同)一带,受到了严重威胁,曹操还能听之任之吗?

喜欢三国之经天纬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三国之经天纬地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