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从蜀山世界开始 > 第七十六章 白眉僧,度李宁

从蜀山世界开始 第七十六章 白眉僧,度李宁

作者:蜀山问道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0:09 来源:书海阁

解脱坡,解脱庵。

李宁父女二人在庵内用食素面,吃得非常之香。

吃完之后,余英男为他们端上漱口水。

双英夙缘天定,一见便如故。

二人均是不约而同,不住地用两目去打量观看,顿时心中惺惺相惜,有了默契。

李宁在旁见到李英琼这般景况,不等女儿说话,便开口询问广慧师太,说道:“这位小师父法号怎么称呼?这般打扮,想来是带发修行的了。”

广慧师太闻言,不禁叹了一口气,答道:“她也是命多磨劫。出世不满三年,家庭便遭奇冤惨祸,被贫尼带入空门。因为她虽然生具夙根,可惜不是空门中人,并且她身上背着血海奇冤,早晚还要前去报仇,所以不曾与她落发。她原姓余,英男的名字是贫尼所取。也同令媛本有一番因果,不过此时尚不是时候。现在天已不早,施主如果进城,也该走了,若是迟了,恐怕城门关闭便进不去了。贫尼也要到后面去做功课了。”

李宁见广慧师太已有逐客之意,就率着李英琼就此告辞,并且从身上取了二两散碎银子,作为香资,递给广慧师太。

广慧师太原是执意不收,后面经不起李宁情意甚殷,只好留下,笑道:“小庵虽然清苦,尚可自给。好在这身外之物,施主不久也要它无用,我便暂时留着,替施主散给山下贫民吧。”

李宁作别起身,广慧师太推说要做功课,便往里面走去。

故而,只有余英男代送李宁父女出庵。

行到庵门,李宁父女正要作别举步,余英男忽然伸手一拉李英琼,问道:“适才我不知姐姐到来,不曾请教贵姓。请问姐姐,是不是在那后山顶上隐居的李老英雄父女?”

李宁闻言,暗自惊异,未及答言。

李英琼抢在他的前头,说道:“我正是后山顶上住的李英琼,这便是我爹爹。你是如何知道的?”

余英男闻言,立刻喜容满面,答道:“果然我的猜想不差,不然我师父怎肯叫我去做面给你们吃呢?你有事先去吧,我们是一家人,早晚我自会到后山去寻你。”

说到此间,忽听后方有人唤道:“英姑,师太唤你快去呢。”

李宁往后一望,见是那适才为自身父女二人开门引路的年老佛婆。

余英男一面转头答应,说道一句“来了”,一面对着李英琼,说道:“我名叫余英男,是广慧师太的徒弟。你以后不要忘记了。”

说罢,不等李英琼答言,便自行转身回去,随后将门关上。

李宁见这庵中的小女孩,居然知道自己行藏,心中顿时好生奇怪。

他把手一抬,正想要二次进庵询问内中详情时,猛然想起适才见广慧师太的情景,料定去了相见,也未必肯说,只得罢休。

李宁心想:“那广慧师太生的一脸正气,她师徒所说的一番话又是均无恶意。天色已晚,还是待我由城中回来,再回到此处,探问个详细。”

念头一转,主意便定。

李英琼在山中居住,正愁无伴,平空遇见一个心貌相合的伴侣,也恨不得由城中回来,立刻和李英男订交。

就这样,父女二人各有心思,一面走,一面想,连山景也无暇赏玩。

在不知不觉中,过了凉风洞,从伏虎寺门前经过,穿古树林,从冠峨场,经瑜伽河,由儒林桥走到胜风门,那就是县城的南门。

父女二人进了南门,先是寻了一所客店住下,随后便去往热闹街市上,买了许多油盐酱醋米肉糖食等类,因为要差不多够半年食用,买得很多,不便携带,所以都是分别嘱咐原卖铺家,派人送往客店之内,最后准备再去添买一些御寒之具同针线刀尺等类。

正走在街旁,李宁父女二人忽然听见一旁传来一声呼号,声如洪钟。

李宁被佛号所惊,便急忙回头,见是一个红脸白眉的高大和尚,背着一个布袋,正向一家铺子化缘。

川人信佛者居多,峨眉全县寺观林立,人多乐于行善。

那家铺子见僧侣化缘,便随即给了几个钱。

那和尚也不争多论少,接过钱便走。

这个时候,李宁与那和尚一走一来,正好擦肩而过。

擦肩而过之时,那和尚上下打量了李宁父女两眼,又走向别家募化去了。

而李宁见那和尚生得那般雄伟,知道是江湖上异人,本想上前设法问讯,随后又想起自己乃是避地之人,何必再生枝节?

遂取消了先前问讯的心思,脚下步伐匆匆,携带爱女李英琼买完东西,便径直回转店房。

李宁叫店家上了几色可口酒肴后,父女二人便一面喝酒吃菜,一面商谈回山怎样过冬之计。

他闯荡半生,如今英雄末路,来到峨眉这种仙境福地住了数月,眼看大好江山沦于异族,国破家亡,匡复无术,立即伤心至极,便起了出尘遗世之想。

只是因见爱女尚未长成,不忍割舍,李英琼又爱学武,并且立誓不嫁,口口声声陪侍父亲一世。李宁看着自身眼前这么一个粉装玉琢、冰雪聪明的爱女,心中怎么肯将她配给庸夫俗子,倘若是长在深山隐居,将来又如何与她择配良婿,保其一生无忧呢?

他几杯浊酒下去,立即勾起心事,一双满是沧桑的眼睛望着英琼,沉吟不语。

李英琼见父亲饮酒后,面露愁思,正要婉言宽慰,忽听店门内一阵喧哗。

少年心性素来不知愁,且喜动好管闲事。

李英琼走向窗前,凭窗往外看去。

这时,恰好店小二端了一碗粉蒸肉进来,李宁见状,正要喊英琼坐下,趁热快吃。

李英琼忽然转头,喊道:“爹爹快来看,这不是那个和尚吗?”

李宁闻言,亦是起身,走向窗前看,见外面有一堆人正在拥着一个和尚。

他虽然已是年老,但是一身内外功夫深厚,目光甚好,定睛一看,见众人所拥的和尚,正是那个适才在街中遇见的和尚。

李宁见此,不禁心中一动,正想要开口询问正在端菜进来的店小二。

谁知店小二生来口快,不等他问话,便自抢先说道:“客官快来用饭,免得凉了,天气又冷,不好受用。按说我们开店做买卖,只要不赊不欠,谁都好住。也是今天生意大好,又赶十月香汛,全店只剩这一间房未赁出去,让给客官住了。这个白眉毛和尚,本可以住进附近庙宇,还可省些店钱。可他不去挂单,偏偏要跑到我们这里来强要住店。”

“主顾上门,哪敢得罪?我们东家愿把帐房里间匀给他住,他不但不要,反出口不逊,定要住客官这一间房。问他是什么道理?他说这间房的风水太好,谁住谁就要成仙。如若不让,他就放火烧房。不瞒客官说,这里庙宇太多,每年朝山的人盈于累万,靠佛爷吃饭,不敢得罪佛门弟子。如果在别州府县,像他这种无理取闹,让地方捉了去,送到衙门里,怕不打他一顿板子,驱逐出境哩。”

店小二嘴巴子利索,没有一会,便将下方的个中详情说得一清二楚。

李宁闻言,只是顾着沉思不语。

而一旁同听的李英琼听完之后,顿时心中一恼,说道:“爹爹,这个和尚太不讲理了。”

她还未及把话说完,李宁忽听外面和尚大声说道:“我来了,你就不知道吗?你说我不讲理,就不讲理。就是讲理,再不让房,我可要走了。”

听到此处,李宁猛然心中一动,顾不得再吃饭,急忙起身出房,走到和尚面前,先是鞠身,深深施一礼,方才说道:“此店实在客位已满,老禅师若是不嫌弃,先请到我的房中小坐,一面再命店家与老禅师设法,匀出下榻之所。老禅师倘若是中意我那间房,我父女二人便搬在柜房,将我那间奉让与老禅师居住,如何?”

那白眉和尚闻言,笑道:“你倒是个知趣的。不过你肯让房子,虽然很好,恐怕你不安好心,要连累贫僧,日后受许多麻烦,我岂不上了你的当?我还是不要了。”

那些旁观的人见状,见那和尚还是一味不通情理,都在一旁说李宁是个好人,那和尚不是东西,出家人哪能这样不讲理的?

而李宁却是充耳未闻,则是礼愈恭,词更切。

说到后来,那白眉和尚哈哈大笑了一声,随后说道:“你不要以为我不通情理,我一个出家人出门,哪有许多银两带在身边?你住那间房,连吃带住怕不要四五钱银子一天,你把房让与我,岂不连累我多花若干钱?”

“我住是想住,我打算同你商量:你住柜房,可得花上房的钱;我住上房,仍是花柜房的钱。适才店家只要八分银子一天,不管吃,只管住。我们大家交代明白,这是公平交易,愿意就这么办,否则你去你的,我还是叫店家替我找房,与你无干。你看可好?”

李宁闻言,立即答道:“老禅师说哪里话来。你我萍踪遇合,俱是有缘,些须店钱算得什么?弟子情愿请老禅师上房居住,房饭钱由弟子来付,略表寸心。尊意如何?”

那白眉和尚闻言大喜,说道:“如此甚好。”

随即转头,朝店家说道:“你们大家都听见了,房饭钱可是由他来给,是他心甘情愿,不算我讹他吧?我早就说过,我若是要那间房,谁敢不让?你瞧这句话没白说吧?”

那店家与那些旁观的人听到这话,几乎气破了肚皮,却又无可奈何。

这二人,一个是恭恭敬敬地认吃亏,受奚落。而另一个,则是白吃白喝,视作理所应该,还要说便宜话。

店家本想嘱咐李宁几句,在旁不住地使眼色。

李宁见状,只是装作不懂,反倒一个劲催店家快搬。

店家叹息了一声,又见双方情愿,便不再多管闲事,只是问明李宁,讲好房饭钱由他会帐,这才由李宁将李英琼唤出,迁往柜房。

那白眉和尚也不再理人,径自昂然直入,到了房中落座后,便连酒带菜要个不停。

而李宁父女二人一进柜房,见是一个小套间,肮脏黑暗,环境甚是恶劣,更有一大摊杂物堆积在旁。此处本就是店家拿来堆置杂物之用,适才与那和尚一说,只是为了存心搪塞。

父女二人搬进去之后,店家顿时心生觉得好生过意不去,不断进房赔话。

李宁则是安之若素,一点不放在心上,见店家进房安慰,只说出门人哪里都是一样住,没有什么的。

那伺候上房的店小二,见那白眉和尚虽然吃素,都是尽挑好的,要了一大桌,好似倚仗有人会帐,一点都不心疼般,不由心中暗骂他穷吃饿吃,好生替李宁不服气。

又怕和尚吃用多了,李宁不愿意,店小二抽空来到李宁房中,报告说道:“这个和尚简直不知好歹,客官何苦管他闲帐?就是喜欢斋僧布道,吃亏行善,也要落在明处,不要让人把自己当作空子。”

李宁暗笑店小二眼光太小,因见他也是一番好心,不忍驳他,只说是自己还愿朝山,立誓不与佛门弟子计较,无论他吃多少钱,都无关系,并且嘱咐店小二好生伺候,如果上房的大师父走时,不怪他伺候不周,便多把酒钱与他。

店小二虽然心中不服,可见李宁执意如此,也就无可奈何,自往上房服侍去了。

李英琼见她父亲如此,知道必有所为。

她虽年幼,到底不是平常女子,并未把银钱损失放在心上,只不过好奇心太盛,几次要问那白眉和尚的来历,俱被李宁止住。

闹了这一阵,天已昏黑。

李宁适才被和尚一搅,只是吃了个半饱,当下又叫了些饮食,与李英琼再次进餐,找补这后半顿。

父女二人吃喝完毕,业已初更过去。

店家也撤去市招,上好店门。

住店的客人,安睡的安睡,归房的归房。

柜房内,李宁对着桌上的一盏菜油灯发呆了一阵,待到李英琼又要问时,他忽然站起身来,嘱咐李英琼不要随便出去,若是困了,便先自行安睡。

李英琼见状,便问父亲是否要到上房去,看望那位大和尚。

李宁闻言,点了点头,叫李英琼有话等回山细说,不要多问。

说罢,他轻轻开门出来,见各屋灯光黯淡,知道这些朝山客人业已早睡,准备早起入山烧香,便放轻脚步,走到上房窗下,从窗缝往里一看,见室中油灯剔得很旺,灯台下压着一张纸条。

再寻和尚,踪迹不见,李宁大为惊异,又见房门倒扣,他轻轻推开窗户,飞身进去,拿起灯台底下的纸条,只见上面写着“凝碧崖“三个字,墨迹犹新,便知道室中的人刚走不久。

李宁随手放下纸条,急忙纵身出来,跳上房顶一看。

只见大街人静,星月在天,四面静悄悄的。深巷中的犬吠拆声,零零落落地随风送到。

而那白眉和尚神龙见首,鸿飞已冥,哪里有一丝迹兆可寻?

李宁见状,知道白眉和尚走远,异人已是失之交臂,心中好生懊悔。

可是他先前没有先问和尚的名字、住址。

在无可奈何之下,李宁只得翻身下地,仔细寻思,心想:“那纸上所写的凝碧崖,莫非就是白眉和尚的驻锡之所?特地留言,给我前去寻访,也未可知。”

念到此处,他猛然想起纸条还留在室中,急忙赶往上房再看,见室中景物并未移动,惟独纸条竟已不知去向。

李宁在室中找了个遍,也未找到。

他沉思一想,适才又没有风,纸条不可能被风吹出窗外,最有可能的是那和尚并未走远,还是在身旁监察,看他有无诚意。

李宁这般一想,便料定自己先前观察不错,这个白眉和尚定然是为了自己而来,特地留下纸条,将所居之地明示,好让自己跟踪寻访。

他念头到此,觉得自身不便惊动店家,仍从窗户出来,转身回房。

一到房内,便见李英琼伏在桌上灯影下,眼巴巴望着手中一张纸条出神。

李英琼见父亲归来,便起身问道:“爹爹看见白眉和尚了么?”

李宁并未答言,向李英琼要过纸条,低头一看,见纸条上写着“凝碧崖”三个大字,又看纸条形状,正是适才和尚所留,顿时心中大惊,连忙追问英琼,说道:“这纸条你是从何处得来的?”

李英琼闻言,答道:“适才爹爹走出门,没有一会,我正在这里想那和尚行踪奇怪,忽见灯影一晃,我的面前便有这张纸条。我跑到窗下看时,正好看见爹爹从房上下来,跳进上房窗户去了。这'凝碧崖'三个字是什么意思?怎会凭空飞入房内?爹爹可曾晓得?”

李宁手持纸条,说道:“大概是我近来一心皈依三宝,感动高人仙佛前来指点。这'凝碧崖'想是那高人仙佛叫我前去的地方。为父从今以后,或者能遇着一些奇缘,摆脱尘世。只是你……”

他说到这里,目润心酸,好生难过。

李英琼见状,便问道:“爹爹好,自然女儿也好。女儿怎么样?”

李宁把头一摇,说道:“我此时尚未拿定主意,高人仙佛虽在眼前,尚不肯赐我一见,等到回山再说吧。”李英琼性急如火,哪里能忍耐得住,逼着父亲询问,非要他说个详细。

李宁经不住爱女的缠问,无奈之下,只能说道:“为父近来已看破世缘,只为向平之愿未了,不能披发入山。适才街上遇见那位和尚,我听他念佛的声音震动我的耳膜,这是内家炼的一种罡气,无故对我施为,决非无因,不是仙佛,也是剑侠,便有心上前相见。后来又想到你身上,恐怕无法善后,只得罢休。谁想他跟踪前来,起初以为事出偶然。及至听他指明要我住的那间房,又说出许多不近情理的话,便知事更有因。”

“只是为父昔年闯荡江湖,仇人甚多,又唯恐是特意找上门来的晦气。审慎结果,于是先把他让入上房,再去察看动静。去时已看见桌上有这张纸条,人已去远,才知这位高僧真是为我前来。只是四海茫茫,名山甚多,叫我哪里去寻这凝碧崖?即使寻着之后,势必不能将你带去,叫我怎生安排?如果不去,万一竟是旷世仙缘,岂不失之交臂?所以我打算回山,考虑些日再说。”

李英琼闻言,便说道:“爹爹此言差矣!女儿虽然年幼,近来学习内外功,已知门径。我们住的所在,前临峭壁,后隔万丈深沟,鸟飞不到,人踪杳然。爹爹只要留下三五年度日用费,女儿只是每年下两次山,购买应用物品,尽可度日用功,既不畏山中虎狼,又无人前来扰乱。”

“三五年后,女儿把武功练成,再去寻访爹爹下落。由爹爹介绍一位有本领、会剑术的女师太为师,然后学成剑术,救世济人,岂非绝妙?人寿至多百年,爹爹学成大道,至少还不活个千年?女儿也可跟着沾光,岂不胜似目前苟安的短期聚首?'不放心'和'不舍得'几个字从何说起?”

李宁见这膝前娇女小小年纪,有此雄心,侃侃而谈,绝不把别离之苦与素居之痛放在心上,全无丝毫儿女情态,既是疼爱,又是伤心,便对她说道:“世问哪有这样如意算盘?你一人想在那绝境深谷中去住三五年,谈何容易。天已不早,明日便要回山,姑且安歇,回山再从长计较吧。天下名山何止千百,这凝碧崖还不知是在哪座名山之中,是远是近呢。”

李英琼闻言,笑道:“我看那位高僧既然肯前来点化,世间没有不近人情的仙佛,他不但要替爹爹同女儿打算,恐怕他留的地名,也决然不是什么远隔千里之地。”

说着,她便朝空默拜,说道:“好高僧,好仙佛,你既然肯慈悲来度我父亲,你就索性一起连我度了吧。你住的地方也请你快点说出来,不要叫我们为难,打闷葫芦了。”

李宁见李英琼一片孩子气,又好笑,又心疼,也不再同她说话,只顾催她去睡。

父女二人就这般,分别在铺就的两个铺板上安睡。

李英琼躺在铺板上,仍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在研究用什么法子寻那凝碧崖。

李宁满腹心思,加上店房中借用的被褥又不干净,秽气熏鼻难闻,二人俱都没有睡好。

时光易过,不觉便雄鸡报晓。

随后外面人声,嘈成一片,将李宁父女二人吵醒。

李宁还想叫英琼多睡一会,回山又没有事。

李英琼性急,铺盖又脏,执意起来。

李宁无奈,只得开门,唤来店家,打洗漱水。

稍作折腾,天已大明。

今天正是香汛的第一日,店中各个香客俱在天未明前起身入山,去抢烧那头香,人已走了大半。

那未走的人,也在打点雇轿动身,店中热闹异常。

那店小二听到李宁的呼唤,便打水进来。

李宁明知和尚已走,店家必然要来报告,故意装作不知,想要店小二先说。

谁知店小二已改前态,并不发言,只是帮着李宁收拾买带进山的东西。

过了一会,李宁忍不住问道:“我本不知今日是香汛,原想多住些日子,如今刚打算去看热闹。你去把我的帐,连同上房那禅师的帐一齐开来,再去替我雇两名挑夫,把这些送与山中朋友之物挑进山去,回头我多给些酒钱与你。”

店小二闻言,笑道:“客官真有眼力,果然那和尚不是骗吃骗住之人。”

李宁一听此言,顿时面带急色,连忙问道:“此话怎讲?”

店小二答道:“昨天那位大师父那般说话行为,简直叫我们看着生气。偏偏又遇见客官这样好性的人儿。起初他胡乱叫菜叫酒,叫来又用不多,明明是拿客官当空子,糟践人。我们都不服气,还怕他日后有许多麻烦。谁想他是好人,不过爱开玩笑。”

李宁急于要知道那白眉和尚的动静,见店小二只顾文不对题地絮叨,便冲口问道:“莫非那位大师父又回来了吗?”

店小二见状,这才从身上慢悠悠地取出一封信递给李宁,说道:“那位大师父才走没有多久,并未回来。不过他临走时,已将他同客官的帐一齐付清,还赏了我五两银子酒钱。他说客官就在峨眉居住,与他是街坊邻居。他因为客官虽好佛,尽上别的寺观礼拜,不上他庙里烧香,心中有气,昨天在街上相遇,特地跟来开玩笑。”“他见客官有涵养,任凭他取笑并不生气,一高兴,他的气也平了。我问他山上住处和庙的名字,他说客官知道,近在咫尺,一寻便到。会帐之后,留下这一封信,叫我等客官起身时,再拿出来给你。”

李宁连忙将信接过,拆开一看,见上面写着:“欲合先离,不离不合。凝碧千寻,蜀山一角。何愁掌珠,先谋解脱。明月梅花,神物落落。手扼游龙,独擘群魔。卅载重逢,乃证真觉。”

字迹疏疏朗朗,笔力遒劲,古逸可爱。

李宁将信读完,便知道昨晚那位高僧并未离开,自己与爱女李英琼对谈的一番心事,被他听了去,又见高人还肯留信,李英琼翌日必有法子善后,不由心中大喜,愁眉尽展。

随后,他又将信递给李英琼。

李英琼伸手接过,把信看完,不禁与父亲对望了二眼。

只是因为还有外人店小二在旁,不便再说什么。

店小二见他们已经把信看完,便问道:“信上可是约客官到他庙内去烧香?我想他一个出家人,还舍得代客官会帐,恐怕也有希图。客官去时,还得在意才好。”

李宁闻言,便用言语支吾了过去。

过了一会,店小二雇来挑夫,李宁父女便收拾上道。

父女二人走后不久,有一个青衣少女也走出了客栈。

少女怀抱长剑,看着李宁父女二人远去的背影,说道:“这些招数自古以来便盛传于世,道释两家的高人也不知道改一改。算了,与我无关,我只不过是为了见一见天命之女李英琼罢了。既然已然见过,我该去莽苍山了。”

她走到一处僻静无人处,自腰间葫芦中取出一道黄色灵符,把体内的真气汇入,灵符倏地无火自燃,化作一道黄光,将青衣少女的全身笼罩,随即直冲云霄,转瞬不见了踪影。

而这个青衣少女,正是在解脱庵内筑基后,便先行下山的纪宁。

喜欢从蜀山世界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从蜀山世界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