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从小旗做起,马踏天下 > 第94章 上朝太麻烦了

从小旗做起,马踏天下 第94章 上朝太麻烦了

作者:写作需坚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37:57 来源:书海阁

南京,紫禁城。

作为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皇城建筑群,它有着“世界第一宫殿”之称。

武英殿内,结束早朝的朱棣正在小酣。

在明代,从朱元璋设立早朝制度后,早朝变成了每个皇帝每天必须做的事情。

虽然到后期早朝制度逐渐崩坏,甚至还出现了有皇帝几十年不上早朝的情况,不过,这都是明朝中后期的事情了,在洪武,永乐时时期,早朝是必须每天上的。

明朝早朝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大朝。

大朝不是每日都开,只在特定时间才有,如,正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时才举行。

性质是百官和外国使节给皇帝朝贺,以礼节性为主,规模极大,在奉天殿举行,所以京官都得去。

第二种是朔望朝。

只在每月的初一,十五举行,同样在奉天殿,不议政事,以朝贺为主。

规模比大朝略低,五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

第三种便是常朝。

这就是咱们常说的早朝,每天都会举行,但不在奉天殿。

一般在奉天门。

早朝每日卯时开始(卯时:清晨5-7点),事情若多,要到辰时才能结束。

朱棣作为皇帝,需要在寅时四时左右起床(寅时:凌晨3-5点)洗漱完毕后至奉天门内正中御座,进行朝会。

皇帝可以卡着时间上朝,作为臣子,却不能卡着时间。

大臣们一般凌晨三点就得起床,这个时候一般不吃饭,沐浴更衣后就得乘轿或骑马至长安门,然后在入口领取门籍签到。

签完到,然后步行至午门“待漏”,也就是等皇帝睡醒。

当然,在午门待漏并不是站在原地吹冷风。午门是设有朝房的,官员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品级到各房间等待宫门开启,这段时间可以补补觉。

等午门楼上敲响第三声鼓时,就得从朝房出来从午门楼下左右掖道按照品级大小依次进入。

这时候还没有进入皇宫……

还得等宦官再次敲响午门楼上的钟鼓,核对牙牌通过后才能进入宫城。

然后站在奉天门不远的金水桥外,等着鸣鞭。

鸣鞭过后,依次过桥,抵达奉天门丹墀,在御道两侧相对站立等候。

其中文官站左班、武官站右班。

在此期间,一边还有监察御史及仪礼司在旁进行监督。

凡是有咳嗽、吐痰、拥挤或者仪态不整的,都会被记录下来,等候上报处理。

等皇帝朱棣一来,就可以开始一天的朝会了。

朱棣每天下完早朝,都会在武英殿休息,一旁的老太监,安静的站在一边等候,丝毫不会发出任何声音。

毕竟,那个“篡”字,在朱棣心中是一辈子都想要摆脱的词,故而勤政堪比洪武。

在位期间,早朝没落下过,就算在外巡视,朝会也得由太子朱高炽主持。

如此辛苦,这些跟随服侍朱棣的老太监自然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故而十分在意。

过了会儿,门外一个小太监进来,他先是恭敬的对老太监作揖,老太监招了招手,那小太监这才蹑手蹑脚的走到老太监旁边,抬头在他耳畔悄悄说了什么。

老太监挥挥手,小太监身儿低下,慢慢退了出去。

年轻太监退下后,老太监先是看了一眼在幔帘中休息的朱棣,然后轻飘飘的走了过去。

“皇上。”

老太监声音很轻,但朱棣听到了,他睁开了眼睛。

“皇上,郑和来了,现在在殿外候着。”

郑和原名马和,史称三保太监。

郑和在年轻时候便跟在燕王朱棣身边,在奉天靖难中立功,永乐元年朱棣登基后特赐姓郑。

老太监在说这件事的时候是低下身子的,做为奴才的他,明白知道脑袋不能高过眼前的皇帝的眉头。

朱棣听到是郑和来了,立马就猜到对方是为了什么事来,稍有些不耐烦道:“他来做什么?不见。”

然后继续小酣。

老太监见此,便退出幔帘,出了大殿。

门外站着一个宫人,白白净净的,穿着朱棣在永乐二年赐给他的四品蟒袍。

“怎么样了?”郑和紧张的询问,“皇上说要见吾吗?”

老太监摇摇头,说道:“郑大人,皇上近来繁忙,刚小酣,老奴实是不忍心叫醒,要不郑大人过几日在来?”

郑和道:“看样子皇上是不愿意见臣了。”他说这话的时候语调还拉高了。

殿内的朱棣实际上已经醒了,刚好就听到了这话。

“皇宫禁地,郑大人勿要喧哗,扰了龙体!”

老太监也急,恨不得上去捂住郑和的嘴巴。

殿门推开了,朱棣站在那。

老太监看着朱棣面无表情的样子,心里发揪,只得待站一旁。

郑和一见,当即就跪了下去,“皇上愿意见微臣了?”

“进来说。”

朱棣进入大殿,坐在位置上。

郑和进去后跪在地上,一言不发。

“说吧。”朱棣喝了一口茶,“今日任你说。”

郑和也不管了,直截了当问道:“皇上,微臣只想问一件事,为何要将微臣出海的时间移至到了九月?”

永乐三年,郑和第一次率领两万多人,和两百来艘巨量船队从刘家河出发至福建出海。

这支规模巨大的船队,拥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排水量高达到一万四千多吨。

一路上经过了八个国家,最后到达锡兰(斯里兰卡)。并于永乐五年回到大明。

现在郑和正在筹备第三次航行计划。

原本计划七月出发,却一直推辞到了九月。

朱棣看了郑和一眼,很散漫的回答,“很简单,没钱。”然后继续道,“北征一事,已然花费巨多,没有银子,如何出海。出不了海,就只能等着。”

“皇上,宝船人员,早已是待发状态,若是如此……船员或有不满。”郑和还想尝试拯救一下。

不料朱棣一拍椅子,站了起来,怒道,“北征之事,大过宝船下西洋,汝这般说,视大明脸面何在!郑和!今日若是别人说的这番话,朕定会砍了他的脑袋!”

“走!”朱棣指了指门外,肉眼可见的很生气。

这时候谁也不敢触碰逆鳞。

郑和也不敢再说什么,拜谢后就退出了大殿。

喜欢从小旗做起,马踏天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从小旗做起,马踏天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