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现言 > 穿成年代文里的极品亲妈 > 第528章 完结倒计时(1)

穿成年代文里的极品亲妈 第528章 完结倒计时(1)

作者:黎家七七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1-10 09:12:47 来源:书海阁

苏桃桃和苏文瀚前前后后又忙活了足足一个多月,Z市的房地产公司总算成立,他们以为投资商的身份进驻Z市地产界,和当地政府合作打造首个名为“泰安家园”的地产项目。

这个项目为全国首个商品房项目,以卖“楼花”的形式,奠基后便开盘售卖“楼花”,正式推出市场。

改革开放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终于由苏桃桃亲手画下。

这种新型的销售方式一推出便引起社会各界的轰动,认为这个地产公司的老板简直在“异想天开”,“傻子才会连砖头都没见着就掏钱买楼花”……

什么?认购楼花阶段只要付五成首付?剩下五成购楼款可以分期向地产公司低息贷款?最长可以分期三十年偿还?

房子还可以这样买?

震撼,无比的震撼!

这都已经不是轰动,简直是大地震!

可房子都是单位分的,为什么要自己掏钱买房?

当然,也有人认为就是因为房子是单位的,一旦辞职,房子就会被单位收回去,严格来说,房子不是个人的。

所以“商品房”的诞生反响非常大,大家都在观望,坐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

这个结果在苏桃桃的意料之内,改革开放不单单指物质上的开放,还有人们思想觉悟的开放,一口吃不成胖子,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来。

要知道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这两年“下海”做买卖的人像是雨后春笋般一个接一个冒出来。

这些没有单位的人自然分不到房子,一家人被迫挤在狭小的筒子楼里,尤其是下乡回城的知青,没有单位接收只能和家里人挤。

人活一辈子不外乎三餐一宿,吃饱穿暖不成问题,娶妻生子总要有个属于自己的窝吧,全家人挤在一个转身都困难的童子楼里,怎么结婚生子?

人人都渴望有一个永远属于自己的房子。

这年头资讯不发达,消息总是滞后。

某家早年移居港城回来探亲的商人知道这个消息,马不停蹄带着亲戚去下定。

如今他衣锦还乡,也准备回来投资做点生意,家里早已经住不开,他还打算买间老破大的平房先住着,等赚到更多的钱再建一栋房子。

不曾想现在几万块就能在Z市买一套一百多平的楼房,相比港城可要便宜太多了。

而且还是低息分期付款,对于他这种需要钱来周转做生意的人最合适不过。

他不仅自己买,还怂恿身边的亲人买。

“港城那边十几年前就是这个购房模式,不过那边都是跟银行贷款,利率还不低,这边可以直接跟开发商分期付款,利息还这么低,可见是为了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的家庭着想,还是很良心的。

有能力买的还是赶紧买吧,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等现房出来就都要现款了。”港城商人有感而发。

一水之隔,不过是隔着一个关卡的距离,却存在极大的信息差,两边放开程度有着天然之别。

有人半信半疑:“你该不会是个托,拿了人家钱来套我们的吧?”

“对啊对啊,没有房契在手,我心里怎么那么不踏实呢?”

“就是,买房不给房契,等房款还完了才给,那都是几十年后的事了,谁知道是不是骗我们的五成首付款呢?我可不干这种傻事!”

“可不是,这砖头水泥都还见着,房子还没影呢,就要我们给钱,我怎么看都像是骗子。”

“就是就是……”

……

这年头,沿海地区人们的反诈意识还挺强。

商人笑了下:“佛渡有缘人,我话尽于此,钱在你们口袋里,你们爱买不买吧。”

这年头也没有什么限购不限购,商人一口气给足了首付款,拿下楼层朝向最好的三套。

跟着他来的亲人也有两个二话不说跟着买了。

买的也是上下楼朝向最好的东边套。

现场有苏桃桃的人和第三方律师负责合同细节,还要去房管局办证备案,虽然款项付清之前,个人手里只有购房合同,房产证不会给到个人,得抵押在房地产公司,但是看到房契下来,第一次买房的人还是心安很多。

这一整个过程都有记者跟踪记录,采访购房者自然也不会少。

第二天报道一出,Z市首个商品房业主新鲜出炉。

大家终于等到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出现,有能力和想法人开始蠢蠢欲动,噼里啪啦打自己的小算盘。

第三天,不知道是哪位神通广大的记者,竟然把苏桃桃的背景扒了出来。

包括她之前是南方某个基地的附属厂厂长,后来考上华清大学去了首都,现在学成归来,为推动改革开放出一份力。

重点是,该报道详细报道了苏桃桃之前在“十年计划”中关于集资给职工建房的部分。

也是这样的模式,只不过食品厂的资金流更大,可以让职工首付三成,按揭七成。

第一期期房一经推出,早就全部认购完毕,目前是在建状态,已经建好了几层,据说等到明年年底,第一期的业主基本就可以收楼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另外,采访中出现的所有领导都夸苏桃桃是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

称她的出现直接拉动了他们县整体的经济发展,让他们县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实现了脱贫,成为全省失业率最低,纳税额最多的第一个“富”县。

采访到的所有职工,也都是在夸苏桃桃这个厂长的各种好,包括对妇女儿童、退伍军人、残疾人等其他弱势群体的特别照顾等等。

此报道一出,全市哗然。

发酵到第四天,前来购房的人直接挤爆了售楼部的大门……

要知道,第一期仅仅推出几百个单位,也就是几栋楼,去晚了的话,很有可能什么都抢不到!

……

苏桃桃把所有的事情处理好便回了首都,苏文瀚和杜老头留下常驻Z市。

反正“四海一家”这边已经完全上了轨道,培养出来的人也都不错,平时有周铃兰和傅远航看着,也出不了什么乱子。

相比“四海一家”这种小儿科,苏文瀚和杜老头更愿意去管房地产这个“大茶饭”。

这样一来,正合苏桃桃的意。

她主要是负责房屋设计这一块就行,建筑方面可以放手交给老高,销售和其他交给苏文瀚和杜老头。

她这个甩手掌柜依旧深藏功与名。

不过,她回来首都也并不是闲着。

“四海一家”的连锁经营模式也该提上日程,是时候开分店了。

她心心念念的小汽车年前必须拿下。

还有她的宝贝尘尘,马上就要开学,高三生涯的第一天,她怎么也得亲临现场。

林林总总,苏桃桃在首都也忙得够呛。

傅工的科研成果也到了最重要的阶段,最近一个月只能回来两个周末。

九月一号这一天,他也特意空了出来,准备和苏桃桃一起送儿子去上学。

尘尘知道从爸爸口中知道这个消息,比第一天上幼儿园还要高兴。

第一时间打电话跟他的好朋友陈子规分享。

陈妈妈知道后,也第一时间通知陈爸爸,不管九月一号那天有多忙,都必须空出来,送子规去上学!

陈爸爸纳闷得不行了,儿子是高三,又不是上大学,更不是第一天上高中,还要去送?

虽然纳闷,可陈妈妈有令,陈爸爸莫敢不从。

九月一号这一天,高三(1)班出现了两个由双方父母“护送”来上学的“小朋友”。

这个场面,可比当初傅远航去上高中被围观炸裂多了……

……

……

好吧好吧,留点悬念,我宣布,配得上全世界最好的尘尘和全世界最好的小叔叔的姑娘还没有出现,既然反对的声音更多,番外不写他们的感情线啦啦啦啦

……

……

另外:

架空、架空、架空……

重要的事情说无数遍,不要对标真实历史事件哈。

我国第一个商品房诞生于一九八零年,当时候是港商投资在深圳兴建,差不多要五万块人民币一套。

作为改革的先锋部队,深圳有着太多的“第一个”,而“房屋是商品”这个概念也是从深圳开始走向全国。

文中建商品房的时间线其实差不多,但是银行承办“房屋抵押贷款”、“卖楼花”(也就是房屋预售)这件事要到八十年代末,第一次住房体制改革会议召开之后才发生,再到九十年代初才开始实施。

苏桃桃提早把这件事摆上章程,早在食品厂提出集资建房时就出现,只不过文中承办贷款业务的是食品厂,现在是承建商,要早于银行发生,此时的银行还没有房地产信贷部呢。

苏桃桃敢做这件事也是因为知道后面房价会坐直升飞机扶摇直上,就算发生断供,房子捞回自己手里也只会不断增值,怎么都不会是赔本买卖。

抱歉抱歉,作者就是个话痨,越扯越远了。

……

喜欢穿成年代文里的极品亲妈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穿成年代文里的极品亲妈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