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纳妾记 > 第422章 探墓

纳妾记 第422章 探墓

作者:沐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6:31:48 来源:书海阁

莲儿说道:“娘娘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可也没什么大病,太医说是阴虚,就一直在进补。-- --大军返回京城,路过山东临城的时候,那天天气很热,皇上、娘娘睡得很晚,我和其他几个侍女、公公服侍皇上、娘娘睡下之后,他们就离开了。我和金公公在门外候着。”

杨秋池问道:“金公公?是这次随行出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良吗?”

“是。”莲儿说道,“过了半个时辰左右,来了紧急军报,金公公进了房里,禀报了皇上,我进去服侍皇上穿好龙袍,皇上就到驿站书房披阅奏折去了。金公公也跟着皇上走了,就剩我一个人在门外候着。”

“贤妃娘娘没起床吗?”

“没有,我服侍皇上穿衣的时候,娘娘本来也要起来的,但说她头有些痛,皇上就让她自己睡,别起来了。所以娘娘没起床。”

“头痛?”杨秋池问道,“没请太医吗?”

“没有,娘娘不让,说痛得不厉害,没关系,睡一会就没事了。”

“除了头痛,还有别的症状吗?”

莲儿想了想,说道:“没有了,只是说有点头痛。然后接着睡了。”

“后来呢?你中间进去过吗?”

“没有,我一直在门口候着,我们当班的时候只能候在门口,没有娘娘的召唤,是不能随便进入的。一直到五更后了,一直没听到娘娘召唤,我觉得很奇怪……”

杨秋池插话问道:“以前娘娘晚上要叫你吗?”

“是,娘娘身体不太好,晚上盗汗口渴,常常要喝水,然后小便。以往天太热还要让我扇扇子。但后来太医说娘娘阴虚,酷夏里不能暴露在凉风里,所以就很少让扇扇子睡觉了,也不开窗户。”

杨秋池点点头,他知道,中医理论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姓疏泄,风里兼杂有一些病邪,比如风寒、风湿等等,因此中医医嘱中一般有避风寒的说法。这是中医常识,他倒懂一点。

杨秋池示意让莲儿接着说。

莲儿续道:“我进了房间之后,远远轻轻叫了一声娘娘,没听到回答,我又走到床边叫了声,还是没听到回答,按理说,娘娘是不会睡得那么沉的,我有些慌了,伸手轻轻推了推,娘娘还是没动静,因为房里没灯,我看不清娘娘怎么了——娘娘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喜欢点灯,说那样睡不着。我赶紧找到火石点亮了灯,一看,娘娘睁着眼睛一动也不动,嘴边吐了一滩……”

杨秋池又插言问道:“你动过她的手脚吗?僵硬了没有?”

“没有僵硬,我摇了摇娘娘的身子,她一动不动,眼睛直勾勾望着前方,都不会动了。我吓坏了,哭着跑了出去,去叫王司彩,王司彩来了之后一看,也慌了神,叫我快去叫太医。我急忙跑去叫来太医,同时叫外面当班的公公去报告皇上。后来,两个太医和皇上都来了。太医检查之后,说……说娘娘已经病故了。”

杨秋池问道:“在临城那天,娘娘吃了些什么东西?”

“天热,娘娘她没有什么食欲,中午只喝了一些稀饭,晚上临睡之前喝了一小碗面茶。别的没吃什么。”

莲儿说的与太医、王司彩说的差不多,看来大致情况就是这么个样子。

出了杂役房,宋芸儿忍不住问道:“看来,这娘娘真是病死的。”

“何以见得?”杨秋池问。

“你想啊,皇上他们住在驿站里,外面就是数万大军,整个驿站又都是大内侍卫重重保护,要谋杀的话,谁进得来啊?”

“那要是娘娘身边的人谋杀呢?”

宋芸儿一呆,说道:“不会啊,太医说是风邪入脑导致暴疾而亡,如果要是谋杀,太医一定能看出来的。”

杨秋池笑了笑:“太医治病行,不过要论查清楚准确死亡原因,这临床医生并不在行的。”

“临床医生?”宋芸儿对这个奇怪的名词搞不懂。

“就是郎中、太医。”杨秋池道,“查清死因与诊断疾病是两回事,同一个病人死了,不同的太医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判断。”

听杨秋池这么一说,宋芸儿也弄不懂了:“那这贤妃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杨秋池摇摇头:“在没有开棺验尸,对尸体进行详细检查之前,我也无法判断。”

“那咱们快去开棺验尸吧。”

“还不着急,咱们还需要找一个人查问情况,然后再去。山东临城可不近哦。”

“还要找谁呢?”宋芸儿问,随即眼睛一亮,“我知道了,找上次随行掌印太监金良!”

“嗯!对头。”杨秋池点点头,“他是这次随行的总管太监,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他应该很清楚。”说罢,停了片刻,又续道:“怕只怕他打哈哈,这种事情,如果出了纰漏,第一个追究责任的就是他。所以,就算有什么问题,他也不太可能说出来。先去瞧瞧吧。”

很快找到上次随行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良,这金良正在司礼监办事房里发呆,听说锦衣卫找他,也是吓了一大跳,不过,到底是在皇上身边伺候曰久的人,很快就冷静了下来。陪着笑脸将杨秋池等人迎进了办事房之后,招呼小太监们奉上香茶。

杨秋池问了他当时的经过,大致和前面几位说得差不多,只是,这金良强调自己跟着皇上去披阅紧急奏折去了,一直在皇上身边伺候着,就没离开过。一直到得到消息说贤妃病重,这才跟着皇上回去,随后,太医就说贤妃娘娘已经病故。

问了其他有无异常,这金良一口咬定没有,所有的当班执勤他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了,根本不会有什么纰漏,更没有其他闲杂人等进出过皇上居住的驿站。

这已经在杨秋池的预料之中,在还没有查清贤妃是不是被谋杀之前,他不准备采取过激行动,以免打草惊蛇。他要求金良随同自己前往临城驿站,指认现场并开棺验尸,金良倒是痛快,满口答应了。

杨秋池等人离开皇宫,到工部找到了当时负责修建陵墓的员外郎李大人,要求其明曰随同前往峄县,这才回到杨府,把要去山东临城查案的事情告诉了杨母她们。

云露正在和杨母说话,眼圈红红的好像刚刚哭过,杨秋池当然知道为什么。昨天从皇宫回来之后,一直到夜深了回公主甲第之前,云露就一直在哭,看来她也没这个思想准备,对公主不能当小妾这一点缺乏足够的认识。

一大早,云露就来了,和杨母、冯小雪在房里说话说了一上午。看样子情绪好一些了。

杨母听说杨秋池要去山东,路途遥远,有些担心,本想让柳若冰随同保护,但杨秋池说柳若冰儿子还小,离不开母亲,自己这一次不是去打仗,带有护卫队还有宋芸儿,便也就放心了。

当晚,冯小雪给杨秋池收拾了行李,虽然宋芸儿现在已经是杨秋池的妾室,但她大小姐当惯了,是不懂得服侍别人的,所以叫红绫一起去,好服侍杨秋池。

第二天,杨秋池带着宋芸儿、红绫,还有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良和负责修建贤妃陵墓的工部员外郎李大人,在南宫雄护卫队的保护下,出发前往山东临城。

由于明朝外敌威胁主要来自北方,所以,从应天府到顺天府(燕京),是官道的重点,官道的维护可以算得上是最好的。又宽阔又平坦。

他们不急着赶路,大半个月后,才到了山东临城。先到临城的驿站查看现场,好有个大致的印象。

明朝临城(今薛城)只是一个小城镇,驿站相对比较简陋,但在临城也算得上比较好的地方了,所以,皇上途经此地时,才下榻在驿站里。

这驿站院落里面,几栋房子错乱交杂排列着。根据金良的指示,来到了皇上和贤妃娘娘住的房间。查看之后,并没发现什么异常。

当时皇上在不远处另一栋房子里披阅奏折。杨秋池和宋芸儿也去进行了查看,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离开临城,大队人马前往峄县(今枣庄市),贤妃就安葬在这里。两地相隔不远,两天后,就赶到了峄县县衙。~

峄县的王知县得知锦衣卫同知杨侯爷来了,忙活得屁颠屁颠的,领了一大群民壮,跟着杨秋池来到了城外白茅山贤妃墓。

贤妃墓三面环山,前面有一条小溪,有句话叫做“左狮右象充守卫,三山一水葬皇娘。”

墓地的坟堆占地有半个足球场大小,陵墓四周用高墙围起,由当地县衙派民壮轮流看守。

贤妃虽然极得明成祖的宠爱,但他只是皇妃,是皇上的小妾,所以,没有资格葬入黄陵,当时明成祖几次动议要将贤妃葬在徐皇后身边,都被大臣们力阻劝解了。

由于刚刚埋葬了半年,在当时修建陵墓的工部官员指认下,很快就确定了陵墓的墓道入口的位置。民壮们据此开挖,半天工夫,就找到了陵墓口。

———————————————

(未完待续)

喜欢纳妾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纳妾记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