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穿越大秦,万朝万代风云巨变 > 第181章 李陵到底是被俘还是投敌

刘猪猪这人有一点还是非常好的,那就是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比如承认自己冤枉了太子,所以最后他给太子建庙台怀念儿子。

比如他晚年看到大汉民不聊生也会自己下诏书承认自己的错误。

发现栾大欺骗自己,根本就没有长生术法,也会直接就把栾大砍了。

但是李陵投降这件事,真的不好批判谁对谁错。

从李陵的角度来看,他五千人步兵运送粮草遇到十多倍的敌军,他拼尽全力抵抗周璇,杀敌人万余人,箭射没了,粮食武器也没有了。

又没有援军的情况下,最后被匈奴围困峡谷韩延年战死,三四百人突围出去回了大汉,李陵被迫被俘投降了。

李陵为什么没有突围而是选择被俘投降或许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因为李陵投降一事汉武帝虽然大怒,满朝文武都谴责李陵的行为,觉得李陵是国耻。

但是汉武帝也没有直接下定论,还是专门私下找了司马迁问他如何看待李陵投降之事。

(这个是司马迁自己记载的,汉武帝是私下找他谈话的,而不是电视剧里演的在朝堂上司马迁为李陵辩解然后惹怒刘猪猪被拖出去宫刑。)

私下司马迁替李陵辩解道,说李陵对亲人很孝顺,为人有诚信,也敢为国家出生入死,李陵只率领了五千人的步兵深入匈奴腹地,他虽然失败了,但是他的战绩也足以光耀天下。

司马迁觉得李陵虽然没有选择自刎应该是诈降,寻找适当的时机来报效汉朝。

司马迁原话是,身虽陷败,彼观其意,虽欲得其当而报于汗。

当时刘彻也是听信了司马迁的建议的。

但是事情的发展超出了司马迁的意料,朝着一个戏剧性的方向发展了。

公元前97年,在李陵被俘投降匈奴一年后,汉军又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匈奴。

汉武帝特意命令参战的公孙敖,让他趁机把李陵接回来,只可惜公孙敖和左贤王交战不利只得撤回。

他回来之后对汉武帝说,他们抓回来的俘虏说,有一个叫李少卿的在教单于用兵之法,防备汉军,所以他才无功而返。

被俘和投降是有本质区别的,在汉朝投降和谋反同罪,所有直系亲属无论男女老少都要被族诛。

刘彻听闻暴怒,投降是分几种的,主动投降,战败被俘,被俘不降,主动投降零容忍,但是刘彻对后两个还是能容忍的,当年霍去病的副将赵坡如就是战败被俘,刘彻并没有杀他的家人,后来赵坡如偷偷跑回汉朝,刘彻虽然没有在重用他,但是也没把他怎么样。

李陵开始是属于第二种战败被俘,刘彻也没把他全家怎么样,只是关押,亲自听匈奴俘虏说了过后,他确定了李陵不是被俘,而是投降叛国所以才一怒之下杀了李氏全族。

公元前97年十一月份,李陵全族被处死。

既然汉武帝从俘虏的口中得到了证实,证实了李陵是投敌了,那么司马迁之前为李陵的辩解就成了笑话。

司马迁先是举荐了李陵,后又为其开脱,被判无罔罪,无罔罪是属于死刑的,这个罪名可以选择宫刑免死。

司马迁说,为了史记他选择宫刑免于死罪,最终司马迁被处以宫刑。

后来汉使在匈奴面见李陵才把事情真相弄清楚,在李陵投降的同一时期,有一个叫李绪的给匈奴单于出谋划策,巧合的是,李陵的字叫少卿,李绪的字也叫少卿,刘彻误会了他。

李陵正式投降之后,单于把女儿嫁给了他,封他做右校王。

公元前90年,在李陵投降匈奴九年之后,汉武帝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匈奴,李陵率军参与了对抗汉军的围攻。

李陵在匈奴一共生活了二十五年,他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所有的记载都和苏武有关。

苏武是在公元前100年带军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

匈奴企图逼迫苏武投降,用了各种方法折磨他,利用他父母子女威胁,但是苏武始终没有屈服。

单于也让李陵去劝降苏武投降,他曾对苏武说,“单于是真心带你,反正你也回不到汉朝了,你的信义也没有人知道,还要坚持不投降,那不是白白受苦吗?你的兄弟母亲都已经死了,你的妻子已经改嫁,你的子女也不知死活,现在皇帝年纪大了,经常有大臣被杀,你还在坚持是为了谁。”

李陵反复劝说,苏武还是没有屈服,苏武在匈奴坚守本心十九年,苍天没有放弃他,大汉也没有放弃他。

公元前81年最终被汉使接回大汉。

当年和苏武一同被抓的使团和苏武一样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屈服,没有投降,成功的活下来了九人一同回了大汉。

在苏武离行前,已经五十岁的李陵流着泪和苏武做了最后的告别。

李陵送别苏武时说,“我一直耿耿于怀的是,如果国家当时能暂时赦免我的罪过,保全我的母亲,我是有可能将功赎罪的,后来全家被诛杀,我对汉朝就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如今说什么也晚了。。。”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来,或许开始的投降是真有可能假降的,只是造化弄人。。。

霍光曾经派人出使匈奴,想接李陵回去,面对汗使,李陵摸着自己早已梳理成匈奴人样式的头发看了看自己身穿的匈奴服饰,漠然的说“吾已胡服矣。”

李陵在匈奴病逝时,汉武帝已经去世十三年了,这是史书关于李陵的最后记载。

或许从前他也有想过回到那片故土的吧,只是他知道他早已回不去了。

但是站在国家层面来说,作为汉将以何等理由叛国都是值得被人谴责与唾弃的,上阵杀敌的战士就应该有战死沙场以身殉国的觉悟。

投降敌军对于当时来说被称为异族又有世仇的匈奴人,这是很伤国家气节的。

士兵投降都还好,将领投降,确实是国家耻辱。

李陵这件事,一个是事情发生过后的结果,一个是导致结果的事情经过,结果和过程,孰对孰错不予评价了。

中间诸多疑点不得而知,为什么当时被俘李陵不选择自刎,如果李陵选择战死沙场,或者自刎,他必定会成为千古英雄。

哎。。。。。

对于李陵投敌,是非对错就留给友友们评价吧。。

李陵这一段写得比较严肃,因为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我个人是坚决谴责叛国行为的,设想一下,现在国家误以为一个军官是岛国汉奸然后杀了那军官一家老小,然后那个军官就真的去做汉奸了,最后还带着岛**队阻挡华**队。这种行为国人能理解吗?任何理由都不该成为他叛国的理由,以上仅代表我个人观念啊。)

(以上史记来源于汉书.匈奴传,汉书.李广苏建传,报任安书史记。)

喜欢穿越大秦,万朝万代风云巨变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穿越大秦,万朝万代风云巨变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