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穿越之帝王传奇 > 第527章 邓州县令

穿越之帝王传奇 第527章 邓州县令

作者:菜无心不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0:13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穿越之帝王传奇 !

第527章 邓州县令

花洲书院的讲学堂很大。和我读大学时的阶梯教室相比。也是相差无几。尽管屋里的桌椅等设施已经颇为陈旧。但却极为整洁。这里的每一张桌椅。每一扇门窗。似乎都在默默地讲述着书院曾经的辉煌。

穿过讲学堂。范直尚将我们带到了后面一间类似会客室的房间里。

“皇上。这是书院里最好的一间房屋。”范直尚指着屋里正面的一张古色古香的椅子道。“皇上。请上坐。”

宋朝以前。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百姓之家。都是凭几而坐。“几”和“案”合称“几案”。是一种很矮的家具。有些类似后世的茶几。唯其矮。所以用不着高的坐具。充其量在屁股下面放个蒲团或者茵褥之类的。

后世通行的高脚桌椅就是出现在宋朝。桌椅的面世。彻底改变了国人几千年來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据后世考证。在北宋徽宗时期。高脚桌椅的使用就已经十分普及了。

“好。”我坐下后四处看了看。只见墙上尽是一幅幅山水素描或者是字迹墨宝。从纸张的色彩來看。显然有些年头了。我暗自想到。这里随便一幅作品。到了后世都绝对是无价之宝。

只一会工夫。我的目光便扫了一遍。笑笑赞道:“范先生。这里很有情调啊。像是一间收藏珍贵文物作品的博物馆。”

“博物馆。”范直尚一下沒有反应过來。

“博物”作为一个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里。它的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尚书》称博识多闻的人为“博物君子”。但博物馆这个词却是舶來品。是以范直尚并沒有立即明白。

我也沒去解释。问道:“范先生。这里的字画想必都有些年头了吧。”

“回皇上。屋里的字画基本上都是先祖文正公创立花洲书院时所留。”

我点点头道:“很好。一百多年來。邓州城历经战火。而这些历史文物能够得以保存下來。你们范家功不可沒。”

“谢皇上夸奖。”

就在这时。屋外突然传來一阵吵闹声。一个陌生的声音大声喝道:“何人擅闯我花洲书院。”

孟天涯的声音更大:“放肆。皇上在此。还敢大声喧哗。呀呀。还手持兵刃。众侍卫。将此人拿下。”

“私闯民宅。还敢拿人。”那个陌生的声音毫不畏惧。再次言道。随即更是传來了几声“当、当、当”的兵器碰撞声。显然已经动上了手。

范直尚脸色一变。忙道:“皇上。是草民之孙范良复。良复年幼无知。不知是皇上驾临。还请皇上开恩恕罪。”

在皇帝驾前。手持兵刃。除非是经皇帝恩准。否则便是死罪。这在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哪怕邓州已被蒙古人统治了数十年之久。这种规矩还是人人皆知的。

“范先生。无妨。不知者不怪也。王将军。王谦族长。你们去把范良复叫进來吧。”

“是。皇上。”

不一会。范良复跟随王谦、王安节走了进來。

一见范良复。范直尚便发怒道:“胡闹。皇上在此。还敢动手动脚。赶快跪下。给皇上赔罪。”

“皇上。宋朝皇帝。祖父。。。。。。”范良北愣了一下。看见身穿龙袍的我端坐在主位上。连忙跪下道。“草民范良复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到了这时。整个邓州城的百姓都知道。大宋军队已经攻克了邓州。那眼前的这位皇帝就只能是大宋朝的皇帝了。范直尚一向以宋人遗老自居。因此其孙范良复同样也是心属大宋。

范良复约莫二十出头。身材高大。器宇轩昂。虽然此时手中已无兵刃。但眉宇间神态英武。颇有几分侠士风范。我哈哈笑道:“起來吧。”

“谢皇上。”

“多谢皇上开恩。”范直尚紧跟着道。“草民膝下就只有这一个孙儿。其自幼喜欢舞枪弄棒。始终不肯多读圣贤之书。因其父母早逝。草民便疏于管教。此乃草民之过。还望皇上见谅。”从范直尚的言语中可以看出。尽管身为一介布衣。范直尚却和宋朝的大多数官员一样。认为文重武轻。

我淡然道:“先生多虑。一国之本。唯文武并重方可。朕记得。当年文正公长子范纯佑就是武艺高强的将军也。”

“是。皇上。草民受教也。”

我当然听出范直尚之言口是心非。也不点破。开门见山道:“言归正传。范先生。邓州城已经光复。朕打算任命一位本地贤者担任邓州县令。今得王谦老先生的举荐。不知范先生有意否。”

范直尚沒有准备。愣了一下道:“皇上。草民只是一介布衣。一无功名在身。二无在朝为官的经历。加上草民年迈。哪里能勘此大任。”

“范先生。此言差亦。大到帝王将相。小到官宦小吏。均由德者居之。能者居之。今我朝刚复邓州。百废待兴。需要一位有声望的长者贤士带领邓州的百姓走向新的未來。正如你们先祖文正公所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方为君子之道也。朕也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先生试想下。如果这邓州城的县令一职落入小人或者庸人之手。岂不是害了满城百姓。”

一旁的王谦也道:“范教授。皇上说得对。若论邓州之贤、之能。除了你。还真的挑不出第二人。让满城之百姓心服口服的呢。”

范直尚略加思索。知道自己再不答应。怕是无法向上交待了。遂道:“皇上。那草民就恭敬不如从命。不过。不过呢。。。。。。”

我见其吞吞吐吐。笑道:“范先生。有话直言。”

“是。皇上。草民有一请求。还请皇上恩准。”

“请讲。”

“皇上。草民知道。我朝官员三年一轮。今草民年岁已高。请皇上恩准。草民至多担任三年的县令。三年后。请皇上提拔他人担任此职。草民更愿意将余生奉献给这花洲书院。”

“好。这个毫无问題。朕答应你。范先生。在你出任邓州县令的三年里。仍可兼任花洲书院的山长。”

范直尚喜道:“谢皇上。”

花洲书院可以说是范直尚毕生心血所在。从其祖父范仲淹开始创办。到其父亲范纯粹(范仲淹第四子)整修。再到他本人于此四、五十年。范家三代人的心血自是让其难以割舍。

“范爱卿。邓州县衙暂且归属于襄阳府之治下。等整个河南行省光复后。再重新划分。至于府衙的其他官员。如县尉、县丞等。全部由你推荐。只需将名录、档案等资料报与襄阳城的政务院院士赵顺孙赵爱卿。让其备案即可。同时。朕会令襄阳府派人协助范爱卿你组建邓州县衙。和以往相比。唯有一点不同。我朝各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划都有一个新的部门。叫做廉政公署。这个部门独立于现有的官府体制。属于监察机构。直属朕的领导。朕会让临安的廉政总署直接委任邓州县的廉政公署署长。”

“是。皇上。”

“范爱卿。在如今的大宋朝为官。需要记住三点。第一。朕作为大宋朝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第二。为官者必须心怀百姓。切忌不可和文正公所言相反。先天下之乐而乐;第三。严格按照我朝律法行事。在情与法难以取舍时。当以法为先。”

“是。皇上。属下谨记在心。”

“恩。范爱卿。这花洲书院延绵百年之久。自可发扬光大。你在为官之时。不可让其荒废。今朝中的教育部尚书乃是江万里江爱卿。他也是一位热心于书院建设之人。日后有关书院之事。你只管去找他就是了。”

范直尚当然知道江万里的大名。面露笑容道:“是。皇上。属下遵旨。江大人名声卓著。属下早就闻其大名。日后有机会定当前去拜访。”

“好了。范爱卿。随朕一起。去县衙看看。”

“是。皇上。”

“皇。皇上。稍等。”范良复见我们要走。鼓足勇气道。“皇上。小的有一事相求。不知可否。”

“哦。何事。”

“皇上。小的愿意跟随皇上收复我朝山河。请皇上恩准。”

“从军。”

“是。皇上。”

范直尚暗自叹了口气。不过脸上依旧保持着笑容道:“皇上。属下这孙儿读书虽然不成。但却一定能在战场上为皇上建立功勋的。”

我听罢颇觉奇怪。这范直尚看上去并非托大之人。怎会如此肯定。随即言道:“是吗。”

“皇上。这可不是属下所言。”范直尚解释道。“皇上。说这句话之人是一位名叫‘无名’的僧人。这位无名大师落发于城西的福胜寺。在邓州一带几乎是人人皆知。其一生从不打诳语。他曾经说过两次同样的话。第一次还是在四十年前。所说的对象就是这位王安节将军的父亲。王坚将军。这第一次算是已经应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