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穿越之帝王传奇 > 第558章 沁园春

穿越之帝王传奇 第558章 沁园春

作者:菜无心不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0:13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穿越之帝王传奇 !

第558章 沁园春

范阳县(涿州)在宋朝的地位超卓,原因只有一个,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祖籍就在这里,也就是说,这里是大宋赵家皇族的老家,也是我这具身体,赵禥的真正故乡。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后,这范阳县就是辽国属地,尽管在宣和年间被宋朝夺回,但没隔多久又被金人所占,金国被灭后,所辖之地便成为了蒙古国的领土。

自太祖之后,赵家子孙却是无人到过,虽然我不是完整的赵家后人,但也颇为激动,毕竟和我融为一体的赵禥是宋朝自赵匡胤之后历代皇帝中第一位回到故乡之人。如果不是赵家老宅早就不知所踪,我一定还会大张旗鼓地去瞻仰一番,以示这大都一带的领土本就是我大宋之地。

在范阳县城以北大约三十多里的地方,有一座名叫黄村的镇子,这黄村镇规模极大,曾经是古代蓟县的县府所在,也是南来北往之人的交合之处。

咸淳六年十月十六日,文璋和孟天翔率军进驻黄村,并在黄村以北十里处的大兴村开始构建营地,作为我军进攻大都的基地,这处营寨极大,延绵数里,其最北端距离黄村近十里之地,离大都的距离也就是五十里左右。十月二十一日,十万北伐大军进驻营地,正式拉开了攻打大都的序幕。

十月二十五日,又一批投掷弹随着粮草运抵黄村镇。这批投掷弹的总数为四千五百颗,不同的是,其中有一千颗投掷弹的外形特殊,这批投掷弹外观略大,乃是火药监研制出的新一代产品,其威力约是原有投掷弹的一倍。加上军中原有的存货,我军的投掷弹总数便超过了三万五千颗。

有了这么多投掷弹,我底气十足,哪怕是在开阔的平原地带,元军骑兵从四面八方进行攻击,我也丝毫不用畏惧了。

十月的北方,早就进入了冬天。

当天夜里,一场大雪飘至,尽管不是暴风雪,但也比南方的雪大得多。

一夜过后,地上尽是银装索裹,无论朝什么方向看去,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显得洁白而又宁静。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场大雪来得快,去得也快。二十六日中午,天气一下变得晴朗起来,阳光普照,气温也立即回升,地上刚刚形成的积雪逐渐开始融化,似是在冲洗着大地。

二十八日清晨,我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带着三万大军离开了营地,向北而行。随行的大军中并无火炮,但炮营的主要将领全在其中。这是我军第一次进军大都,目的在于观察下大都城墙及周边的地形地貌。由于大都附近的元军已经全部撤入大都城内,所以大军并未倾巢而出。不过,为了防止意外,我令将士带上了二万颗投掷弹。

在距离大都城墙约莫四百米处,吕文焕一声令下,大军随即顿步不前。

作为后世的首都,我自是十分向往。我站在队伍的前列,举起望远镜,远远地看着这座北京城的前身--大都。

虽然大都的城墙高度稍逊于襄阳,但规模却是大了许多,城门两旁的城墙全是用大块巨石砌成,看上去十分坚固,竟是丝毫不亚于襄阳城的城墙。城外有一条数米宽的护城河,城墙上旌旗招展,隐约可见上面的人头攒动。

令人吃惊的是,正对面的大都城门竟然是开着的,连吊桥也没有收起,不过,我很快想到,在火炮的攻击下,城门开与不开并无多大差别。

片刻后,我对身后的吴松含道:“吴将军,上前送信。”

“是,皇上。”

单枪匹马来到近前,吴松含提气大喝道:“城上之人听着,我乃大宋军之先锋吴松含是也,奉我朝皇帝陛下之命,特来给你们大汗送上信函一封。”

城上的伯颜冷冷言道:“吴将军,你是来下战书的吗?”

“非也,非也。”吴松含边说边取出穿云弓大声言道,“伯颜将军,当日在襄阳鹿门山外,我朝皇帝陛下曾经写下词牌名为《沁园春》的下半阙词,并请你们大汗点评过。前两夜,天降大雪,我朝皇帝陛下触景而发,完成了整篇大作,命名为《沁园春。雪》,特地令吴某前来交予你们大汗,以全当日之词。同时,我朝皇帝陛下还言道,能真正看懂这首词的,普天之下也就只有你们蒙古大汗了。”

言罢,吴松含将绑在箭杆上的书信射出。

羽箭速度平常,缓缓地飞向城头。伯颜伸手一揽,轻轻地接在了手中,随后折断箭杆,取下书信,递给了站着后面的元朝皇帝忽必烈。

书信上只有半阙词,再无其它字迹。忽必烈打开后看到: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忽必烈反反复复看了了两、三遍,随即又将下半阙词连起来默诵出来。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为元朝皇帝,忽必烈雄才大略,自是能够明白这首词的含义。

“赵禥啊,赵禥。好一句‘欲与天公试比高’,好一个‘还看今朝’。”忽必烈心里暗自叹了口气,顿时生出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不过,从忽必烈的脸上却是丝毫看不出有任何气馁的迹象。

略作思索后,忽必烈上前数步,走到城墙边,目光凝视着远方道:“下面的南朝将军听好了,替朕带话给赵禥阁下,这首《沁园春。雪》气势之磅礴、词风的雄健乃是朕生平所见,也正好体现了朕之胸襟和抱负,吴将军,多谢你家主人为朕所作之词。”

城上的元军将领和吴松含都没有见过书信,自是不明白忽必烈所言之意,吴松含对着城上的忽必烈道:“在下告辞。”

当我听完吴松含的转述后,笑道:“忽必烈,脸皮还真厚。”

“哥,什么意思?”一旁的方灵不明所以,问道。

“我所写的这首词是抒发自己的抱负,这忽必烈竟然用到他自己身上,所以我说他脸皮厚。”

话又说回来,仅从忽必烈更改国号为大元这件事上就能看出,其人之胸怀,实已超过了蒙古国的缔造者成吉思汗。只不过,忽必烈遇到了我,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而我这只虎却是加强版的猛虎,这本身就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当然了,其实我的脸皮也很厚,因为这首词的作者不是我。“原来,古代的皇帝脸皮都很厚。”我暗自笑道。

回到营地,众将聚集在我的大帐中,聆听我的指示。

“各位将军,大都一战即将开始,朕讲过,我军取胜只是时间问题,尽管结果明了,但过程也十分重要,我军要在尽量减少自身伤亡的情况下彻底击溃元军。自从火器问世之后,战争的技战术已经发生改变,对于城墙而言,将不会再成为进攻的障碍,朕估计,忽必烈一定会在城破之后与我军进行巷战,洺州一战就是先例。根据最新了解到的情况,元军已经仿制出火枪,虽说其威力不明,但朕认为,其数量和质量都不会超过我们,更何况,在巷战中投掷弹的作用巨大,忽必烈寄希望于元军数量多过我们,这只能是痴人说梦。对于大都一战,我军采取的基本策略和洺州一战相同,在总结过洺州之战的得失后,我军对于巷战已经深有心得。各位,对于大都之战,大家还有何想法和建议?”

“皇上。”伤势痊愈的范天顺首先道,“洺州一战,我军未能全歼敌军,这一次是否要分兵包围大都?”

我摇头道:“范将军,以我中路大军的兵力,还做不到全歼敌军,大都一战的目的只需将元军逐回大漠,至于要彻底消灭元军,就是今后之事了。”

御林军第三师师长李隆道:“皇上,我军已经成立了一百个狙击小队,但大都城的规模远远大于洺州,我军又无详细的地图,因此,末将提议,在攻入大都后,需要放慢进攻的节奏,稳扎稳打。”

我赞许道:“李将军,这点朕认同。朕已和吕帅商议过,在攻进大都后,除了部分突击队之外,其余大军会按照左中右三个方向按部就班地向前推进,这三路军队的指挥使赵淮将军、吕文焕将军和印应雷将军会相互配合,同步推进。这就能够给你们御林军的狙击队充分的时间,找好狙击点,以击杀元军的将领或者火枪手。”

“是,末将明白。”

随后,众将陆陆续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就攻入大都后的细节进行了商议。

二十九日,各军进行了战前最后一次战术安排和战前动员会议。

十月三十日,我率领七万大军来到大都城外,开始了对大都的第一次炮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