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末大军阀 > 第一百四十三章 拜见上官

明末大军阀 第一百四十三章 拜见上官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23:53:26 来源:书海阁

十一月末,刘衍经过一系列的举措,夏河寨前千户所上下开始走向正轨。

七总兵马全部改称为新军,现在正在紧张的招募兵员、严格操练,火器督造处、兵甲督造处也根据各总开列出来的清单,不断向各处运送兵备。

副千户戴璟彬和百户田辉叙二人很是卖力,戴璟彬为了落实刘衍开垦荒地等一系列举措,几乎都在各地军屯忙碌着,刘衍在千户所城内很少见到戴璟彬的人影了。

而田辉叙也是一样,几乎就在各处百户所巡视,协调各总操练的事宜。

这期间,刘衍专门回了一趟王家庄,在管队官陈勋的陪同下,视察了王家庄和大盘堡这两个基地的建设情况,见到各项进展都很顺利,刘衍便放下心来。

当刘衍回到夏河寨前千户所城的时候,百户宋功明找了过来,专门将各方需要的钱粮汇总成册,呈报给刘衍批示。

“这么多?”

刘衍看着手中的文册,包括屯田、扩军、安顿新来人口、建设王家庄兵备基地、大盘堡产业基地、准备上缴钱粮、官吏增加俸禄等各项开支,在过年之前,刘衍将要为之付出四万八千三百一十三两白银,五万九千一百一十八旦粮食!

刘衍微微皱眉,说道:“以现在的库存,能否支撑的住?”

宋功明说道:“大人放心,王家庄的岳百户已经将钱粮都移交过来,以库存的钱粮完全可以支撑得住。而且大盘堡那边

每月都有进项,朝廷虽然多有拖欠军饷钱粮的事情,可也多少会拨下一部分。这一进一出之间,咱们千户所的钱粮还是略有盈余的,只是库存数量会下降很大。”

“这就好。”

刘衍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摊子铺开了,可是资金链却突然断了,那就要出大事了。

“等过了年,大盘堡那边的晒盐场、酒坊、肥皂工坊都要扩建,另外木器厂、被服厂等也会筹建起来,你这边要及时调拨钱粮供应上。”

宋功明笑着说道:“大人放心,属下自会上心的。”

转眼过了两日,刘衍稳定了夏河寨前千户所的事务之后,眼见快要到年关了,便带着几份重礼,准备前往灵山卫走一圈,而后还要去一趟即墨营驻地。

刘衍升迁夏河寨前千户所防守官,晋升为千户官,这第一年的年关肯定是要拜访一众上官的,这也是此时大明官场的潜规~则。

很快,刘衍带着百户许铭,以及一旗骑兵总的将士随行,众人都是铠甲鲜明,每个人的铠甲外面还都披了厚棉制成的鲜红斗篷,可以隔绝风寒。

刘衍在众人的簇拥下出了千户所城,朝着灵山卫城一路飞驰,待到了灵山卫城的时候,操守官胡宗明、指挥同知王炆镇在操守府邸接见了刘衍,百户贾洪雨闻讯也赶来相见,刘衍自然也少不了给其准备了一份礼品。

“哈哈,刘千户在夏河寨那边弄出的动静不小啊,不光灵山

卫这边,就连抚台大人都有所耳闻,而且对刘千户的评价还很高呢!”

胡宗明看完了刘衍递过来的礼单,顿时笑开了花,对着刘衍就是一阵赞扬。

王炆镇也拿到了自己那份礼单,此时笑呵呵的看着刘衍,自己的这个老部下还真是得力,不但让自己赚得盆满钵满,如今更是借助刘衍立下的战功,跻身于灵山卫城之内,说实话自己心中对刘衍还是颇为感激的。

“呵呵,操守大人平日里多有夸奖,对刘千户的能力很是肯定,昨日还对我说起过,今后要是有什么肥缺,定要好好提拔你一番。”

刘衍闻言急忙谢过。

胡宗明指着王炆镇笑着说道:“你的这个老上官还是知道提携属下的,当着我的面,就直接给我定下了任务,今后我要是不提携刘千户,可就说不过去了。”

众人大笑,刘衍自然又要一一谢过。

随后胡宗明便说起了正事,问道:“刘千户,我听闻你在夏河寨那边开始扩军了,还大兴土木,是准备做什么?”

刘衍微微一愣,疑惑的看向胡宗明,暗道这个操守大人是不是忌讳自己的实力了?

一旁的王炆镇见状便解释道:“操守大人是担心你贸然扩军,所需用度会有所不足,所以想问问你的困难。”

刘衍笑着抱拳说道:“属下谢大人体谅!”

胡宗明摆了摆手,说道:“虽然说刘千户只是一个防守官,按照大明制度,你麾下的兵

马也就是千余人而已,如今已经是超编了。不过既然刘千户坐镇夏河寨前千户所,那夏河寨的兵马便是我灵山卫的精锐所在,多操练一些兵马,对于本官也是有好处的,本官自然会全力支持。”

接着,胡宗明话锋一转,说道:“不过练兵所需的钱粮,还是需要刘千户自己去筹措,毕竟现在灵山卫这边的日子也不好过。不过扩军所需的铁料和兵备,本官倒是可以支援一二。”

说完,胡宗明便示意王炆镇,只见王炆镇拿出一份清单递给刘衍,上面赫然写着:铁料三千二百斤,煤炭八百八十斤,火药三百斤,木料一千九百斤,另有震天雷两百颗,棉甲、罩甲等各式铠甲十副。刘衍大喜,当即抱拳说道:“属下谢大人,请大人放心,属下一定将夏河寨的兵马操练整齐,为大人驱使!”

“好!呵呵。”

王炆镇笑着说道:“今日操守大人高兴,刘千户还有什么要求,可以趁此机会说一说,能办的,操守大人肯定会支持的。”

胡宗明笑了笑,并没有反驳。

刘衍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便说道:“属下军中尚缺少不少兵备,所以属下准备自行打造一批,这相应的工匠有些不足,请大人调拨一些匠户到夏河寨。”

胡宗明笑着说道:“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不就是一些匠户吗,今日我便调集五十户给你,反正灵山卫这边也没有什么兵

备需要打造,而且这些匠户打造出来的兵备大都不堪用,刘千户回去之后可要小心检验。”

刘衍抱拳领命,不过心中却在暗道:“匠户都是一样的,之所以在灵山卫这边匠户不出力,那是制度出了问题,到了我夏河寨,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当日,刘衍在操守府邸住下,与胡宗明、王炆镇、贾洪雨把酒言欢,第二天便从灵山卫城出发,前往即墨营驻地。

大明在山东的卫所制度原本是百户所-千户所-卫城-山东都司这样的结构,但是因为各卫遍布各地,山东都司指挥起来很是不便,于是在大明永乐年间,朝廷在山东沿海设营,做为山东都指挥使司和卫的中间军事指挥机构。

山东共设三个营:一是即墨营,二是文登营文登,三是登州营蓬莱。三个营管辖山东全部二十四个卫所,即墨营管辖安东卫、灵山卫、鳌山卫、大嵩卫共四个卫和石臼、夏河、胶州、浮山、雄崖、海阳六个千户所。

即墨营中原设有把总,以卫所指挥使充任,为正三品,把总为即墨营长官,与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共同掌管总营事。这样在明初山东半岛东部先后设立完善了营、卫、所防御倭寇的军事体系。

但是到了现在,即墨营的指挥体系有了很大的变化,把总一职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参将统领全营,数名游击将军共管军事。这也是明末

卫所制度和营兵制度相融合的产物。

即墨营在大明宣德八年迁移到即墨城北十里处,起初营地并无城池。到了大明正德九年,把总张文博诰授昭勇将军,正三品负责建起了砖石结构的即墨营城。营城周长四里,设三座城门,城墙、城池坚固完备,“望之巍然,屹若石壁”,“有城有池,比于郡县”。

即墨营城中常驻精锐步骑兵一千两百人,作为支援沿海卫所的机动军事力量。不过到了现在,即墨营从即墨城北十里的位置,搬迁到了胶州,就在胶州城西南十五里。所以现在民间百姓都管即墨营城叫做胶州营城。

刘衍等人策马来到即墨营城的西门,即墨营城设三门,南门曰“镇海”,有高大的半圆形门洞,城楼上设天齐庙和钟楼。西门曰“迎恩”,城楼上祭祀后稷,东门曰“朝阳”。

“大人,咱们入城吧。”

刘衍点了点头,众人策马入城,很快便被即墨营城的街景吸引住了。

城内设有将领署衙、兵营、军马厩、仓库等军事设施。城内和城周围还建有七十二座庙宇,有玉皇庙、三官庙、观音堂、马神庙、老爷庙、真武庙、火神庙、城隍庙、娘娘庙、广缠庙、土地庙、七星庙、关帝庙、药王庙等等,其中广缠庙据说是纪念唐代将军谢映东的。此外城内还有古井四眼,城周设有护城河。

刘衍一众走在街上,沿途的商贩并不是

很多,但是庙宇却是不少,许铭和一众将士看得啧啧称奇,从未见过这么齐全的庙宇。

刘衍则没有心思观景,督促众人加快速度,很快便来到了李继文的游击将军府。

此番刘衍主要是前来拜见李继文的,灵山卫主要还是划归游击将军李继文负责,所以李继文是刘衍的上官。至于即墨营的其余将领,刘衍则没有心思去见,也没有必要一一拜访。

“哈哈,好你个刘衍,真是蛟龙入海,不同凡响啊!”

刘衍带着许铭进入游击将军府,李继文便大笑着将二人召入正堂看茶。

此时李继文接过刘衍递过来的礼单,然后指着刘衍说道:“我听闻你在夏河寨前千户所干的风生水起,嗯,很不错,是个干大事的人!”

刘衍笑着说道:“大人谬赞了,属下只是尽好本分而已。”

“尽本分就已经不错了,看如今天下,又有几人肯尽本分?”

李继文感叹一番之后,便跟刘衍寒暄几句,同时还勉励刘衍要在夏河寨前千户所厉兵秣马,好好辅佐灵山卫的操守官胡宗明。

刘衍自然是恭敬领命。

随后刘衍向李继文汇报了自己在夏河寨前千户所的一些政务,李继文非常满意,当即高兴的说道:“你能有如此作为,当真是不易。我想要赏赐你点什么,又觉得像刘千户这样的少年英雄赏赐金银,太过俗气了,一时之间还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刘衍也笑着说道

“那大人不如就赏赐属下一些兵备和工匠吧。”

喜欢明末大军阀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末大军阀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