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末大军阀 > 第一百六十六章 再度分兵(一)

明末大军阀 第一百六十六章 再度分兵(一)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23:53:26 来源:书海阁

收到捷报后,崇祯皇帝与内阁众大臣先是不敢相信,前不久的庆都大捷,卢象升报斩奴级三百多颗,众人认为还是靠谱的,事后兵部的验功人员也证实了这一点。不过此次这定州大捷,斩首一千九百八十级,这也太过惊人了!

内阁,兵部,锦衣卫等大批的官员,都奉崇祯帝之命快马前向高阳,事后果然核实为真,京师顿时全城都轰动了,所有茶楼酒肆的说书人,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口洙横飞,将一场大战说得活灵活现,大大夸张一番。在他们口中,大捷主角卢尚书与一众将领,己经俨然变为三头六臂的怪物。

崇祯皇帝连日朝议,百官贺表如云,随后在重兵的保护下,那一千九百八十颗清兵镶白旗的脑袋运到了京师。

随着一辆辆大车进入城池内,整个京师都沸腾了,围观的无数民众将沿途街巷挤了个水泄不通。

崇桢皇帝下令将斩首的首级仍于西市叠成京观,每日观看的京师百姓,京师内的百姓如果不半夜排队,都挤不到自己容身的位置。次日,崇祯皇帝献捷太庙,全城狂欢……

这一天,杨嗣昌从乾清宫暖阁出来,走到门口,脸上的欣喜之色却已经消失不见了,只见他神色阴沉,喃喃对了一句:“不能让卢象升再这样下去。

仅仅过了两天,乾清宫暖阁之内,崇桢皇帝看着一封山西来的塘报皱眉不己:“奴贼西趋山

西,太原危急?”

崇祯帝将塘报扔于案上,负手在阁由来回踱步,杨嗣昌在下首恭敬站着,只是目光随崇祯皇帝的身影不时移动。

良久之后,崇祯皇帝下定决心,对杨嗣昌道:“太原重地,不可有失,朕意令卢象升督师驰援,杨爱卿以为如何?”

杨嗣昌恭敬的说道:“皇上,现奴贼大部南下真定,兵情紧急,卢尚书知兵勇猛,这个要紧关头,却不可离开。”

他神情似在沉吟,半响才说道:“卢尚书麾下,有大同镇总兵官王朴,王总兵作战也算勇猛,庆都大捷,便是他血战所获。有王总兵驰援太原,料想定可万无一失,解除太原百姓的恐慌。”

崇祯皇帝缓缓点头,却又有另一层忧虑:“卢象升麾下,不过官兵万余,王总兵走后,他部下兵力恐怕有所不足。”

连番大捷后,卢象升现在在崇祯皇帝心日中可是非常重要,仅次于杨嗣昌的存在,捷报传来后,他己经连番下旨对卢象升与众将进行嘉奖。还准备让兵部传令卢象升南下,继续阻截清兵,再立新功。

杨嗣昌微笑道:“皇上不必担忧,卢尚书麾下,有山东都司刘衍部在,又有宣府镇总兵与山西镇总兵在,精锐主力不失。”

他说道:“此次定州大捷,便是山东都司刘衍所部野地浪战,堂堂击溃奴贼大部,有如此猛将伴在卢尚书身旁,皇上大可放心。”

提起刘衍,崇桢皇帝也

是脸上含笑,清兵入寇来,光在刘衍手上斩获的首级,己经超过了一千级。此时崇祯帝己经盘算此战结束后,自己该如何嘉奖刘衍了。当然,刘衍现在如此年轻,便有如此高厚的军功,该如何升赏,崇祛皇帝也是头痛。

“更何况……”

杨嗣昌又说道:“高监军己领数万关宁大军南下,刘阁老、陈总督,同样率领万余精兵南下,到时真定府内便有五万精锐。兵力方面,可称优足。”

听杨嗣昌这样说,崇祯皇帝更是放心,而且杨嗣昌矫言持重,确是老成谋国之言,方方面面前考虑到了。很快,两道圣旨便从京师内发出,一道给卢象升,一道给王朴。

十几日之后,高阳城下。

高阳传为颛顼故都,北为白洋淀与安新县,境内大部为平原,土地肥沃,向为生齿密集之地。只是该地冬日特别寒冷,好在此地温泉地热较多,所以让一干驻扎的宣大、山东官兵不会那么难熬。

定州大捷后,卢象升领军在高阳城下休整了多日,由于定州缴获众多,虽留下大部救济定州灾民,全军粮草还是足供一月之食。加上数日就有一道御旨嘉勉前来,宣大全军上下,个个都是心情畅快,借机在高阳城下好好放松放松。

刘衍同样如此,不过他也没闲着,定州之战后,他部下伤亡一百余人,损失这些士卒,让刘衍心痛不己。死难的战士,化好骨灰,收好衣冠

受伤的将士,则好好放入高阳城内休养。

夏河寨新军的营地,是在当地一个人称赵家庄的地方,相传明时赵姓人家自山西迁来廷村,故留此名。该庄南面就有一条河流,饮水方便。

这一天刘衍来到自己的大营前,却见卢象升亲将陈安早在辕门前等待,他与身旁几个护卫,个个皮袄皮裤皮帽,包裹得象个粽子似的。

大冷的天气中,众人口中与身下的马匹,都是呼着浓浓的白气,那些马匹还不时骚动几下,将铁蹄在坚硬的表土上磨动着。

见到刘衍,陈安满面笑容,在马上行礼说道:“刘将军来得巧,末将奉督臣之令,正要到营中去寻将军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刘衍也是马上回礼,问道:“不知督臣前拉末将,有何要事?”

陈安笑道:“与往日一样,卢督臣招集各镇将士,专请刘将军授课讲业呢。”

刘衍微微一笑,此番定州大捷,刘衍所部新军战力强劲,特别是火器战法的犀利,让各部将领叹为观止,自然引起众将的普遍关注,谁不想自己麾下如刘衍部一样骁勇善战、不断立功?

众人先是私下拜访刘衍,特别是宣府镇总兵杨国柱,连日宴请刘衍,询问心得。接着大同镇总兵官王朴赶到,同样亲热邀请刘衍,旁敲侧击,就是想套出刘衍得胜的秘籍。

最后在众将强烈要求下,卢象升专门招集众将,邀请刘衍前来好好讲课。

依众人的猜测,有人

认为是刘衍火器之利,有人认为是刘衍军纪森严,训练有素,莫衷一是。其实刘衍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他的战法,明眼人就知道。

其实刘衍也认为自己火器犀利是一部分,不过这不是最主要的。刘衍军中使用的武器,不过是大明几十年前的老货色,明军中比自己武器先进的大把,便是卢象升的督标营,己经使用的鲁密铳,自己军中就没有。

关键是火器质量可靠。这其中原因复杂,涉及关系众多,不过以各镇总兵之尊,也没什么解决不了的。他们身为总兵,要打制几百上千门精良火铳,其实不是问题。历史上徐光启耗费了大量的银钱,传门请西洋匠师打制出大批精良的火铳火炮,可是最终却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各方掣肘,战略失误只是其一,各军中纪律败坏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各镇总兵的正兵营中,至少基本的粮饷可以保证,只不过他们军中的兵痞,兵油子太多,只要军中有这些人的存在,便难以做到夏河寨新军的军纪森严,如臂使指。

别的不说,便如战斗中象夏河寨新军那样坚持进入射程再开铳,众人就没办法做到。如此一来,再精良的火器,也发挥不出威力。要如夏河寨新军一样,各总兵首先要栽倒大部分部下,这又是众人办不到的。

最后,刘衍也不看好他们光拿饷,没有归宿感的军队。有十分饷,就有七分忠诚,

有五分饷,就有三分忠诚,没有粮饷,一避开战就逃跑,军阀思想加上骄兵悍将,愿意打硬仗才怪。

刘衍与陈安来到督标营的营房,便是当地南圈头一带。从南圈头到魏家庄,沿着孝义河两岸,宣大三镇军士扎下了好大一片营地,连绵旗号似乎望不到边。

刘衍来到总督行辕时,这里正吹吹打打送走一批前来劳军的乡绅百姓,卢象升意气风发,率领三镇总兵及各将官目送他们远去。此时卢象升还不忘对众将教导:“……只要我大明官军一力杀贼,尽心报国,百姓便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各将都是诺诺称是,看见刘衍过来,卢象升笑着说道:“刘将军来了?”

卢象升身后众人也是亲热地与刘衍寒暄,大同镇总兵官王朴更是高声叫道:“刘将军,兄弟与众位军门,都在翘首以待,等待刘将军的解惑授道呢。”

刘衍忙道:“不敢不敢,该是末将向各位军门讨教才是。”

一一与几位总兵拱手见礼,众人拥进卢象升的中军大帐去,继续讨论前几日的话题。

众人一致同意,刘衍军队骁勇能战,其实武器盔甲不是主要问题,众人镇中整个镇的官兵不敢说,至少各家正兵营内,要做到甲胄器械精良,其实问题不大。

刘衍更趁机向卢象升讨要一部分先进的鲁密铳,希望回去后好好研究研究,卢象升自然是慷慨地答应了。

至于阵法,各总兵

书房府邸内,哪家没有收拢一大把的兵书?就算有人不识字,各家麾下少不了参谋赞画,他们将官家族出身,也有自己的战阵心得,这个也不是问题。

山西镇总兵官虎大威沉吟道:“如此说来,便是士卒与操练的问题了。”

刘衍说道:“虎军门所言极是,戚帅曾有云:兵在于贵选,将有章程,兵有额数,饷有限给,其法惟在精。所以他老人家选用士卒,向为乡野老实之人,而不用城市游滑之人,如此士卒操练,军士便于畏于军法,遵守章程,作战时便可如臂使指,可当堂堂大阵。”

以上刘衍之言,都是戚继光练兵精华心得之一,浑河之战,戚家军战至最后一个人,他老人家所言,自是金玉良言。

众人都是沉吟,刘衍的意思他们也明白,只不过众人知道自家事。各营军纪败坏,兵不成兵,畏战做逃兵还好,杀良冒功更是大把,兵痞占了一大把。这些人或许有人武勇不错,不过他们存在军中,却是弊大于利。

如依刘衍之言,这些人都要裁了,那众人营中几千人,只会余下数百人,兵源缺乏是一点,这裁下的人如何安排?再次招募军士,粮饷何来?

刘衍道:“可让他们开垦田地,现大明各处荒地众多,却不缺乏屯田之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大同镇总兵官王朴问道:“屯田之资何来?”

刘衍微笑道:“却要朝廷想方设法。”

各将都是交换着意

味深长的眼色,刘衍军中各士卒营养良好,这自然是刘衍有大把钱粮的缘故。刘衍不过是卫所将官,而且只是一个夏河寨前千户所的防守官,朝廷不但不发粮饷,还要收税,他却有能力养出那么多强悍的军士,想必有他自己捞钱的门路。

此事只可意会,不可言谈,这个妙方,是刘衍自己建功立业的核心绝学,他不可能说的。不过在座众人,能做到一镇总兵的,谁没有两把刷子,谁没有自己捞钱的路子?仅靠朝廷拔下的粮饷,他们能养活自己的家丁吗?

刘衍之言,倒是为众人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有刘衍成功的榜样在前,或许众人可以试试。

其实刘衍对众将所说的,早对卢象升说了,很多事情对刘衍简单,站在卢象升这个位置上,却是复杂无比,往往让他有心无力。

此时众人说了一会儿,卢象升便叹了口气,然后正色说道:“好了,现在众将议事。”

立时帐中众人都是坐得笔直,卢象升说道:“定州大捷后,京师振奋,圣上连连御旨嘉勉,各营将士也是士气高涨。现奴贼大部南下真定,趁此锐气,我宣大军结束在高阳的休整。本督决意,明日便班师前往真定,以解彼处百姓倒悬之苦。”

铁甲锵锵,众人都是站起身来高叫:“愿随督臣鞍马,杀贼报国,再立新功。”

定州大捷后,宣大三镇将士对清兵的畏怯之色一扫而空,

各部的军心士气也达到了高峰。

对此卢象升也很满意,说道:“定州之捷,证实奴贼色厉内茬之本性,只要我大明官军勇于杀贼,他们的头颅,便是我们的军功。众将青史留名就在当日,诸君努力!”

一片声的大叫:“杀贼报国,杀贼报国!”

刘衍也是随着众人高叫,在定州大捷的鼓舞下,己经有越来越多的明军敢于出城野战袭击敌人,现在军情乐观。此次清兵入寇,已经比历史上艰难得多,刘衍此番已经算是改变了些许历史的走向。

喜欢明末大军阀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末大军阀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