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末大军阀 > 第二百六十二章 民相食

明末大军阀 第二百六十二章 民相食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23:53:26 来源:书海阁

从正月到三月初,山东各地始终未见降雪、降雨,各地干旱加剧,田间土地龟裂,各处河道、溪水干枯,村镇井水绝迹,百姓苦不堪言。

一连几个月不下雨雪,终于形成了一场前所未见的,席卷了整个山东的大旱灾!

刘衍走在灵山卫古镇巡检司一带的农田中,只见原本应该已经长出秧苗的耕地,此时却一片黄褐色,干粉的土壤随风飞舞,根本看不到一点绿色。

走了一阵,刘衍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也感到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绝望,这场旱灾远比自己预想的要凶猛。哪怕刘衍已经提前部署,安置流民的钱粮都是按照最高限来囤积的,现在也还剩下许多,可以应急,各地的水利设施也大规模修建起来,可是没有水,一切都是空谈!

此时刘衍记起自己看过的,关于这场旱灾的史料,山东数十个州县都有“人相食”的记录:“春不雨,六月陨霜,十月斗米二千,井泉涸竭,芽花不开,果不实,牛羊不孕,鸡鸭不卵,妇人不孕,冬,人相食。”

“春夏大旱,百日风霜,秋无禾,斗米一两二钱,民间食草子树枝为生,有父子兄弟夫妇相食者,惨状难悉,饥民为盗,蜂起焚掠,四境萧然。”

而且让刘衍更为揪心的是,历史上这次特大旱灾一直持续到明年,旱灾加虫灾,整个山东的农田都无麦无秋,“树皮皆尽发瘗而食”,饥民“劫四境

杀戮甚惨”。

在山东周边,晋、陕、冀、豫同样如此,严重的干旱还伴随着漫天的蝗虫,以及严重的疫灾,使灾情更趋严重。

河南“大旱遍及全省,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兽皮虫蝇皆食尽,人多饥死,饿殍载道,地大荒”。

甘肃大片旱区人相食。

陕西“绝粜米市,木皮石面食尽,父子夫妇相剖啖,十亡**”。

在去年,也就是崇祯十二年的时候,山东等地的粮价就已经到了每石米价银一两,从今年正月以后,一石米更是涨到银三两至五两,加上沉重的赋役,民不聊生,迫使农民揭竿而起,起义不断。

河北、山东大量灾民弃耕逃亡,很多村庄变成无人村。自然灾害导致了经济的全面崩溃,并激化了社会动荡。而最终,这些逃亡的百姓不是被李自成裹挟为炮灰,就是死在了逃亡的路上,黄河以北的人口呈现出断崖式的下降!

“大人!”

一声呼唤,将刘衍的思绪拉了出来,只见是陈勋和管屯官张耒、经历赵民、钱粮官岳明、商事官宋功明几人走了过来。

“大家都看看吧。”

刘衍指着四周的耕地,心情沉重的说道:“看来今年各地都要绝收了,值此大灾之年,咱们要早做准备。”

众人的脸色都非常难看,管屯官张耒更是痛心疾首,说道:“灵山卫和鳌山卫新建的水利设施已经基本完工,加上新开垦出来的二十多万亩

耕地,只要今年的雨水稍微好一些,那就是一个大大的丰收年!可是老天爷不开眼,竟然一滴雨都不下,这是要百姓们死绝啊!”

其余众人各自唏嘘,刘衍则是目光坚定,说道:“老天爷瞎了眼,可还有咱们!只要我刘衍在,就不会坐视百姓易子而食!”

说完,刘衍直接招呼众人在田间坐下,众人围坐在土地上,稍稍动作便是一阵烟尘,周围的新军将士找来伞盖,为刘衍等人遮凉。

刘衍直接对岳明和宋功明询问起来:“现在你们给我一个准数,灵山卫和鳌山卫以及各处产业,还能拿出多少钱粮来?”

宋功明对着岳明点了点头,随后岳明拿出一份文册,显然二人已经提前做好了功课。

“幸好大人有先见之明,在去年的时候就命属下和宋千户多采购粮食,现在灵山卫和鳌山卫各处的府库都是满的,加在一起,差不多有三十八万石粮食。”

“至于银子,现在各处产业和府库内,也能凑出二十五万两银子。”

“二十五万两?”

刘衍微微皱眉,三十八万石粮食就是四千五百六十万斤粮食,以现在灵山卫、鳌山卫五万八千九百七十五户人口,每天最低平均配额一斤半粮食计算,最多能坚持四个多月的时间。哪怕各家各户都有一些余粮,最多也就是再多坚持几个月,到了年末的时候,灵山卫和鳌山卫百分百会爆发饥荒!

所以从现在开

始,刘衍就要开始不计成本的采购粮食,以现在的粮价来看,二十五万两银子只够买五万石粮食,投放到灵山卫和鳌山卫各处,杯水车薪!

“我记得各处产业的情况都很好,怎么只有这么点银子了?”

岳明说道:“大人之前让属下等采购粮食,已经用去了一部分,花费了四十多万两银子。另外属下和宋千户商议了一下,还要留下一部分银子,作为新军将士的军饷,以及应急之用,所以现在能动的银子,就只剩二十五万两了。”

“军饷你们留下多少?”

“现在新军各营每个月的军饷在四万两左右,属下留下了三个月的数额备用。另外应急的银子,属下也留了二十万两。”刘衍思索了一下,说道:“只留一个月的数额,剩下的八万两也拿来买粮食。至于应急的银子,也拿出十万两来买粮食。”

“是。”

即便如此,一共四十三万两银子,看上去很多了,甚至足以冲抵朝廷给山东的练饷摊派,可是面对一天一个价的粮食,这些银子也依旧不够用。

刘衍说道:“先动起了,从这个月开始,各处产业的收益都要一份为三,养兵、应急、买粮食,具体的份额岳千户和宋千户自行商议,每月向我汇报一次。”

“是。”

随后刘衍对张耒说道:“现在干旱加剧,但是咱们也不能等死,张千户带着人,在灵山卫和鳌山卫的所有农田中打井,同

时勘察各处的河流情况,只要是还有水的,全部引流灌溉。”

“这需要银子啊,需要巨额的银子!”

刘衍说道:“那些应急的银子就是干这个用的!现在是大灾之年,花费的不过的材料银子,人工没有多少,先干起来,决不能坐以待毙。”

“是!”

这时赵民说道:“大人,现在灵山卫各处已经有百姓家中断粮了,属下以为,现在就要开始赈济,否则一旦恐慌情绪在各处蔓延起来,局势将不可收拾。”

刘衍深以为然,其实在任何历史时代,灾害都不是最可怕的,恐惧才是最可怕的!

只要官府应对得当,甚至只要官府有所动作,让民间的恐慌没有蔓延的空间,就不会出大乱子。

后世九~八的大洪水,~山、~川的大地震,为什么没有出现动乱和民变?就是因为有“官府”在,受灾的百姓心中有底,所以条件再艰苦,也不会慌乱。

于是刘衍说道:“赵千户立即给各千户所、百户所下令,命灵山卫、鳌山卫各处每月统计一次治下少粮的百姓,月初报到赵千户这里,统一发放赈济。”

“对于现在就已经断粮的百姓,各处要先行调配,不要什么事情都等着上面。”

“是。”

赵民说道:“属下今日就发布政令。另外属下建议,可以调拨一部分粮食,发放到千户所、百户所中,以便赈济及时,免得在运送的路上耽搁时间。”

刘衍思索了

一下,答应了下来,不过还是嘱咐道:“放在各千户所、百户所的粮食数额要记录在案,赈济百姓用去多少也要一一记录,防止有人中饱私囊。”

赵民愣了一下,说道:“大人放心,如此大灾之年,谁会去贪墨这些粮食,这些可都是百姓的命啊!”

刘衍正色说道:“正因为粮食是百姓的命,所以在大灾之年更为值钱!现在一石粮食已经售价五两银子了,下个月呢?几个月之后呢?我看十两银子都挡不住!”

“所以一定要严格措施,一旦发现贪墨之事,必须严办!”

刘衍直接下了定论:“贪墨十斤粮食便就地斩首!”

众人顿时吓了一跳,不过想想,此时也的确应该用重典,否则真出了乱子,就不可收拾了。

赵民急忙抱拳领命。

陈勋见状说道:“大人,属下以为,是不是可以找一找商会的王会首?”

刘衍思索了一下,点头说道:“我看可以!”

“今日的事情说完了,诸位都散了,各自去忙吧。我这就去一趟王家庄。”

众人纷纷告辞离去,刘衍则与陈勋一起前往王家庄百户所。

在万福油坊内,王靖笑呵呵的看着一路赶来,浑身是汗的刘衍、陈勋,说道:“我知道贤婿和陈操守这阵子肯定要来的,今日果然就到了。”

陈勋诧异的问道:“王会首何时懂得算卦了?”

“哈哈。”

王靖笑着说道:“我可不会算卦,但是我会做生意啊

现在王家庄内,粮食的售价已经冲破天了,一石粮食要四两银子,听说灵山卫城那边,已经要将近五两银子了,如此局面,我这个贤婿肯定是坐不住的。”

刘衍笑着说道:“泰山英明啊!”

“哈哈,你不要给我戴高帽,是不是想让商会出手,帮忙筹集粮食?”

刘衍说道:“商会本就是为了逐利聚在一起的,所以我不会让大家白帮忙,但是以现在的行市也不行,太高了!”

“我的意思是,请泰山帮忙召集商会的商贾,让大家将囤积的粮食卖给我,以平价卖给我。”

王靖思索了一下,说道:“此事我可以去办,但是成功的可能不大。以平价清空各家的屯粮,亏损太大了,不会有人同意的。除非你这个游击将军强行收购!”

刘衍摇了摇头,强行收购的确可以办到,甚至一两银子不给都能办到,只是以后灵山卫和鳌山卫的商贾就要跑光了,刘衍的诸多产业也经营不下去的。

“那泰山有什么办法吗?”

王靖叹了一口气,说道:“只能压着那些商贾降低一些价格,最多也就是目前市价的八折上下。”

刘衍微微皱眉,说道:“既然如此,那泰山告诉那些商贾一句话。”

“什么话?”

“以后他们想在灵山卫、鳌山卫做生意的话,还想经营肥皂、烧锅酒、玻璃、水泥、海盐等货物的话,那就给我平价卖粮!我刘衍跟他们好言相劝,他们

最好听进去,不然出了什么事,我刘衍可不负责!”

喜欢明末大军阀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末大军阀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