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末大军阀 > 第二百七十二章 思良将

明末大军阀 第二百七十二章 思良将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23:53:26 来源:书海阁

就在刘衍大举扩军的时候,南方战事也再起波澜。

早在崇祯十二年五月的时候,张献忠率部在谷城再度叛乱,很快就打垮了守备谷城的明军,杀了县令阮之钿和巡按御史林铭球,拆毁城垣,劫库纵囚。监军道张大经和马廷宝、徐起祚被迫投降。

张献忠率部离开谷城的时候,把官府上下大小官员向他索贿的名单、数字和时间,都详细地写在城内外的墙壁上,由此让周边百姓愤慨不已,张献忠趁机扩大兵力,拉起了一支将近十万人的队伍。

张献忠再次反叛的时候,罗汝才、马守应部也起而响应,并到谷城与张献忠部会合。同一时间隐伏在商雒山中的李自成也重整旗鼓,经湖北郧、均地区进入河南。流贼大军的烽火刚刚趋于熄灭,便又一次在中原大地上燃烧起来。

督师熊文灿得知流贼大军再起的消息,立即调左良玉和罗岱领兵追剿。

张献忠将大军埋伏在房县以西的罗猴山,张网布阵,并派出一支队伍佯攻败退,引诱明军入山。待到明军大部进入山中,张献忠与张定国、张可望、张文秀、张能奇四个义子率伏兵展开围攻,明军一万多人全部溃散,罗岱被活捉,左良玉丢盔弃甲伏鞍而逃,连军符印信也丢失了。

崇祯帝收到战报愤怒不已,一怒之下撤了熊文灿的职,并派锦衣卫予以逮杀;同时左良玉降三级,命其带罪随军立功。

着,崇祯帝改派大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前往湖南战场督师,总督以下并听节制,再次展开对流贼大军的大规模围剿。

杨嗣昌虽然精于党政,但也算是颇具才干的,一到襄阳,就抛出他策划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

杨嗣昌准备会师十万,并檄河南、四川、陕西、郧阳诸抚镇将领,分扼冲要,主要任务是全力围剿张献忠和李自成两部流贼大军。

起初,张献忠不了解情况,接连失利,非常被动。在张定国的建议下,不断派出细作打探情报,摸清了明军的底细,张献忠便派人说服罗汝才两军联合。

然后张献忠率领大军以"以走制敌"、"避实击虚"、出没无常的战术对付明军。同时,张献忠加强了情报工作,派出很多机灵的军士扮成商人小贩,四处探听消息。老百姓也常把明军的动向告诉流贼大军,还常给张献忠的队伍做向导。

因此,张献忠所部每每都能及时掌握敌情,迅速采取相应的战略,打得明军措手不及。然后又迅速转移,使明军摸不清流贼大军的去向,难以展开追击。

如此几轮下来,明军各部不是扑空,就是遭到埋伏而损兵折将。但是,流贼大军被困在明军的包围圈里非常不利,随时都有被围歼的危险。为此,张献忠认为必须彻底粉碎明军的围剿计划,跳出圈外去作战,才能更有力地打击明军。

于是张献忠与张定国

张可望、张文秀、张能奇四个义子商议过后,便决定全军不惜代价冲出明军包围,向四川方向转战。

经过这几个月的交手,杨嗣昌眼见各部明军难堪大用,用现在手中的兵马不可能完成歼灭流贼大军的任务,这种十几万人马的大会战,手中没有一两支精兵坐镇是不行的,弄不好自己也会落得熊文灿那样的下场。

于是杨嗣昌便想到在巨鹿之战、济南之战中立下大功的刘衍,想征调刘衍部过来助战。

不过杨嗣昌老谋深算,知道刘衍是自己死对头卢象升的部下,二人的关系还很不一般,贸然向朝廷上书征调,在杨嗣昌看来,卢象升肯定会从中阻挠。

而且刘衍也不一定愿意劳师远征,到时候即便来了,也是出工不出力,自己还是一样难干。

于是杨嗣昌先是派了心腹赶往即墨营城,将自己的一封亲笔信带给刘衍,准备先私下里和刘衍接触一下。

八天之后,即墨营城。

刘衍见到了来人,只见一个身材瘦高但是很精干的汉子站在堂上,一身的短打,浑身上下都是汗水,好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

“你是何人?要见本将军所为何事?”

刘衍虽然已经通过名帖知道了,但还是又问了一遍。

只见那汉子抱拳说道:“兵部尚书杨阁老府中门客,鄙人姓章名环,奉杨阁老之命,前来送一封书信。”

刘衍见那章环说话不卑不亢,对其也有了

一丝好感,挥了挥手,身旁的苗绍过去接过书信,转呈给刘衍。

刘衍当面打开,只见书信中字迹龙飞凤舞,不说杨嗣昌的人品如何,这书法造诣却是非常高的。

在书信中,杨嗣昌先是盛赞了刘衍屡立战功,麾下将士也尽是虎贲之士,甚至称赞刘衍为大明自戚少保之后,又一擎天柱!

对此刘衍只是一笑而过,对于这些东林党出身的大臣,刘衍心中没有多少好感,他们说出来的话,也没有多少可信度。

接着往下看,杨嗣昌在信中介绍了湖南战事的情况,此时明军虽然看似已经包围了张献忠所部,但是实际上却非常被动,一直被流贼大军掐着鼻子走,战局随时可能逆转,所以杨嗣昌希望刘衍以大局出发,在收到朝廷调令的时候,尽快率部南下支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看完书信,刘衍陷入了沉思。

现在新军的扩编事宜刚刚开展,各营的兵员和兵备虽然全部到位了,但是后续的补给,各营新兵的操练都没有完成,现在新军的整体战力下滑严重,在这个时候出兵,刘衍是非常抵触的。

而且从山东到湖南,大军奔袭两千多里,钱粮谁出?沿途补给能否保证?到了战场上,友军是否给力,这些都是问题。

所以刘衍当即将书信收起了,面无表情的看着章环,说道:“事情我知道了,你可以走了。”

却不想章环一动未动,说道:“大人,杨阁老还有几句话让

我转达。”

“什么话?”

“第一句:巨鹿之战,是杨阁老太过持重了,以至于让卢督臣、刘将军犯险,至今想来,依旧心中不安。所以杨阁老准备向朝廷上书,为山东申请钱粮兵备,以增强山东兵马的实力,算是作为赔偿了。”

刘衍不由得眉头一挑,看来湖南那边的战事的确已经非常危急了,不然以杨嗣昌的尿性,绝不会如此低声下气,甚至还主动承认错误了?

“第二句:刘将军如果率部南下驰援,沿途州县的府库尽可自取,有人阻拦刘将军可一并行军法,后果由杨阁老一力承担。口说无凭,兵部调令送到时,会附带一份兵部的调集钱粮令牌给刘将军。”

“第三句:杨阁老深知刘将军率部跃进两千余里,大军将士势必困顿,所以准备上书朝廷,为刘将军申请钱粮兵备以资军用,具体数额刘将军可提一提。”

刘衍问道:“说完了?”

“说完了。”

刘衍沉思起来,此事杨嗣昌已经摆足了诚意,自己去与不去,朝廷都会下令征调,卢督臣那边多半是指望不上,不会帮着自己抗命的。

“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拖延时间,尽全力多争取一些好处。”

经过此番扩军,新军的军费可以用暴涨来形容,三十八万两的工坊收益也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于是刘衍便准备狮子大开口,不管最终去与不去,也要先让杨嗣昌出一出血。

“既然杨阁

老如此有诚意,本将军也就有话直说了。只是你做得了主吗?还是说,需要回去当面请示杨阁老?”

章环说道:“刘将军豪爽,请刘将军放心,杨阁老有言在先,只要刘将军提出来的要求不违反大明律,在下便可一口答应,然后直接从这里前往京师,那边自有朝中忠正之臣运作。”

“呦呵!”

刘衍心中暗笑:“好大的口气!”

随即刘衍顿了顿,说道:“第一,请杨阁老为山东驻军拨下钱粮,数目嘛,就是以往十年欠下军饷的总和好了。”

章环笑着说道:“可以,山东驻军拖欠的军饷其实也不多,十年算下来也就是几十万两银子,朝廷现在还出得起。”

“第二,本将军率部南下的时候,不但沿途州县府库里的钱粮可以自取,沿途乡绅富户、官商大族也是一样,事后都不得追究本将军的责任!”

笑话!

现在南面被张献忠等人搅了个天翻地覆,官府的库房里能有多少钱粮?到时候打开一看全都是空的,到哪里说理去?

章环微微皱眉,说道:“此事牵扯太多,不过以杨阁老的关系,也应该可以疏通。此事可以。”

刘衍笑着说道:“第三,本将军近期刚刚扩编新军,麾下将士有三万之众,其中骑兵一万,所需的钱粮物资甚多。所以请杨阁老想办法,为我军将士筹集半年所需钱粮物资,折合白银五十万两,粮草二十万石!”

这下,

章环也犯了难,前前后后刘衍便索要了上百万两银子的物资,朝中肯定是拿不出来的。

“刘将军,朝廷也有难处,你第三个条件是否可以……”

刘衍大手一挥,说道:“天子还不差饿兵呢,没有钱粮,我的将士如何奔袭两千余里?”

章环站在那里低头沉思,可是想来想去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刘衍见状笑着说道:“我看不如这样,如果朝廷真的拿不出钱粮来,也可以用物资折价冲抵。”

“如何冲抵?”

“京师有许多好东西,比如说火炮、工匠、上等的铁料等等,杨阁老可以用这些折价冲抵钱粮。不过我可提前说了,就算是用这些冲抵,我拿到手的钱粮也不能少于六成,而且用来冲抵钱粮的物资也要跟着钱粮一并运到。”

刘衍笑呵呵的说道:“说白了,本将军就是个守财奴,不见钱粮不发兵,你最好动作快些,以免延误了军机。”

章环顿时焦急万分,抱拳行礼之后,转身就走,急匆匆的离开了参将府。

又过了十天,已经等得火上房的杨嗣昌终于收到了章环派人送来的消息,得知刘衍提出的三个条件基本上都已经办好,朝中的一众东林同党此番很给力,也很配合。

于是杨嗣昌松了一口气,当即写了一封奏章,派快马送往京师,向崇祯帝请求加派援兵。

喜欢明末大军阀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末大军阀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