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末大军阀 > 第三百二十九章 放血

明末大军阀 第三百二十九章 放血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23:53:26 来源:书海阁

杨国柱曾在巨鹿与刘衍并肩作战,对刘衍的这种残酷的防线记忆犹新,此时听了连连点头,还与身边的王朴、曹变蛟等人小声介绍着,好像是在讲述当初在巨鹿时候的战况,王朴、曹变蛟等人听了都是啧啧称奇。

其实刘衍脑海中的防线还不止这些,在刘衍的设想中,矮墙壕沟足有九道,分为三个波次,也就是三道防线。每道防线之间的三道矮墙、壕沟,每墙相距只有数步,或十数步,上下射界明显,可以形成波次性的射击。

可以想象得到,清兵每攻一道矮墙,都要面对上下三道火力的猛烈打击,还不时得面对三道矮墙后面投出的震天雷、灰瓶弹等武器。

以清军的防御能力,即便有大量的铠甲和盾牌、盾车防护,也难以抵挡如此猛烈的交叉火力。

而这三道防线,每道之间相距约五十步到一百步不等,每两道防线之间的空地,还可以立一些帐篷,作为伤亡将士救护之处,或是将士歇息之处,以及屯兵出击之处。

每道矮墙之间,都会留出许多空位,可供墙内将士视情况出击。青莱镇新军乃是大明第一强军,光防守、不出击,那可不是新军将士的作风。所以防守反击的打法,才是最适合的打法。

当然,这些矮墙空位是不规则的,前后两道矮墙的空位都是错开的。清军通过第一道矮墙空位,当面便是第二道矮墙的阻挡,想要通过

去,则要向左右两侧继续进击。

而且,刘衍还准备在每道防线前方的矮墙空位放置火炮,如小佛郎机、百子铳、虎尊炮等,这些火器可以专打散弹,一炮打出去,定能让进攻的清军伤亡惨重。

当然,这些火器肯定要洪承畴给调拨一批,反正中军辎重营内还有不少的火器装备,刘衍已经分出一营精锐为大军守护后路,洪承畴自然也要出血支援一些装备。

对此洪承畴当即答应下来,让刘衍稍后派人去中军领取,需要什么火器只管开口,只要是中军有的,都会大力支持。

刘衍继续为众人讲解自己的设想:在每道防线中,还要将矮墙修建出众多的凸出之处,便如城墙的马面、敌台一样,可让守军将士从侧面攻击。

以青莱镇新军燧发鸟铳的威力,大至每隔一百五十步,可有一个凸墙,如此便可以封锁住防线前方百步之内的地方,让清军兵马寸步难行。

在弘螺山的东北处靠河边,刘衍也打算修建数道矮墙,一直修到弘螺山的西北处,一是派兵护住水源,二是防止敌人顺河水而上攻击,毕竟河水不深,只到膝盖处。

弘螺山西北处虽然陡峭,不过出于慎重起见,刘衍也准备设数道防线,防止清军精锐的冒死进攻。

最后,刘衍将山顶的废弃火路墩作为前营的“指挥使”,并且在这里架设火炮。以火路墩为眺望点,弘螺山四周的态势,便可

以一览无余,而山顶的火炮也可以作为火力支援,随时轰击山下各处。

众人听刘衍一一道来,青莱镇新军众将都在心中快速盘算大将军部署,这一整套防线构造,已经被编写进青莱镇新军的步兵操典内,所有人都已经了然于胸,此时都在脑海中浮现出大概的“布防图”来。

而洪承畴、吴三桂、曹变蛟等人,则是一知半解,虽然心中也有了大概的出行,但是还有太多的地方听不明白,或是想不清楚,张若麒、马绍愉二人更是两眼一抹黑,只有杨国柱基本听明白了,这就是巨鹿防线的另一个版本。

不过众人虽然不是百分百听明白,但是却统一认为,刘衍的这套防线肯定威力十足。

而刘衍说完自己的设想,也冷声说道:“只要奴贼有胆子攻打弘螺山,来多少只管死多少,这道防线足以将奴贼鲜血彻底放干!”

众人闻言都是大吃一惊,想不到刘衍的方略如此强悍,竟然敢夸下海口,真不知道刘衍是怎么想到如此狠辣的防线。

马科、唐通、白广恩等人的脸色都不是很好看,刘衍竟然如此狠辣,当真不是好惹的,特别是马科,此时嘴角不由自主的抽了两下,看向刘衍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敬畏。

而吴三桂的表情更是不自然,心中对刘衍的嫉妒更甚,自己为什么想不到这样的防线,自己手中的兵马为何操练不到青莱镇新军那般强悍?

一向

自视甚高的吴三桂第一次感到了自卑,在刘衍面前根本自信不起来。

洪承畴对于刘衍的部署也是极为赞赏,自然少不了又是一阵称赞,引得众人羡慕不已。

而曹变蛟与王廷臣则是心中一动,二人也将率部防守五道岭一带,到时候同样可以如此设置防线,二人小声探讨了几句,便决定等弘螺山工事完工后,立即派人过来参详。

即便二人学去的防线不如虹螺山防线强悍,也一定可以给清军造成不小的打击,大大提高防御力。

众人商议完虹螺山防线的事情,洪承畴又嘱咐曹变蛟、王廷臣也依样布防,二人自然领命不提。随后众人前往五道岭实地勘察了一番,还去了临近的大兴堡与东青堡等处,甚至还远到笔架山一带巡视。

笔架山作为明军从海上运粮的中转之地,这里警戒极严,不但笔架山一带驻防了大量的辽东本地兵马,远处的海面上也不时有大明水师巡弋。

此时众人站在笔架山的一处山坡上,远眺海面,只见依然有大批海船从远处驶来,准备停靠在码头上。而码头四周,大批的民夫和辽东本地明军顶着烈日忙碌着,将堆积在码头上的粮草和各种辎重装车运走,一幅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远处大海波涛汹涌,海涛不时拍打在礁石上,溅起阵阵银花,很多第一次看到大海的官将。脸上都露出惊骇的神情。

此时随着明军各路兵马

出关参战,辽东战局的天平开始向大明一方倾斜。此时杏山、松山等处相继解围,只有锦州还在清军的包围之下。

在今年五月声援断绝前,祖大寿曾遣一卒向朝廷报告,言城内粮食足以支撑半年,而材薪则有不足的军情。现在还没到半年之期,以祖大寿的能力,再加上城内两万多守军,锦州在短时间内应该是丢不了的。

于是在刘衍的强烈建议下,洪承畴下令各路明军暂时驻守在笔架山,一面囤积钱粮补给辎重,一面征调民夫,立即开始修筑虹螺山和五道岭的后路防线,先将大军的后路稳住守好,然后再挥师北上驰援锦州城。

对此,杨国柱、王朴、曹变蛟等人都觉得没什么问题,如此国战稳扎稳打才是正理。

马科、唐通等人也不好说什么,只有吴三桂涨红了脸,见锦州已经近在咫尺,但是大军却依然要等到后路防线完工才肯北上,几番要开口反驳刘衍。

洪承畴见状急忙以目示意,待到刘衍等众将各自返回营中,洪承畴才将吴三桂叫到中军大帐内,少不了一番好言宽慰,同时也许诺,只要虹螺山、五道岭的防线有了眉目,便会派兵立即驰援锦州城。吴三桂这才怏怏不乐的返回营内。

当日,洪承畴就命一众幕僚招募民夫,前往虹螺山与五道岭,具体的挖壕、筑墙等烦累的工作,自然是随军民夫丁壮,还有一些辽西当地军户负

责,由于人力充足,所以进展也算迅速。

曹变蛟与王廷臣也各率兵马前往五道岭驻防,刘衍也派前营都指挥使、游击将军陈勋率部进驻虹螺山,并且从洪承畴的中军大营领走了不少小佛郎机炮和百子铳等火器。

虹螺山上,来自天南地北的民夫云集到这里,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着,而且从关内到关外,一路上还有络绎不绝为大军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总数部下数十万人!

这些民夫们也是有工钱的,按照大明修边墙城堡工役价钱来算,大概是每日给食米银一分,盐菜银五厘,辽东没打仗的那些军户青壮也是如此。

只不过朝廷发下的这点银子,按现在物价来说,民夫们一般都是吃不饱的,还每日累死累活的劳作,非常辛苦。

刘衍在巡视了虹螺山防线的工地后,见这些民夫都没有什么干劲,工程进展很慢,心中也非常焦急,毕竟时间不等人。

于是刘衍下令前营的辎重兵每日要多做些饭食,青莱镇新军的伙食远比一般的明军要好,每天都有荤腥,主食管饱。除了朝廷发下的粮草外,刘衍还让商会的商贾组织大规模的马队,源源不断的向前线这边运送物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腌肉和粮食。当然,这笔花销自然也要刘衍自己支付,不过为了能让新军将士吃好吃饱,刘衍也豁出去了。

此时辎重兵们忙个不停,很快大摞的大饼便做好,还

有一锅锅的肉汤在火上翻滚着,浓郁的香气不时飘出,看得一旁等待的民夫军壮垂涎欲滴。

“老天爷啊,别处官军吃的都是猪食,而且还时常吃不饱,这些山东兵为何能顿顿吃这么好,难道朝廷的钱粮都发给山东兵了?”

“你懂个屁!那是因为人家山东兵的上官好,想办法搞来的这些肉食。要不然为什么山东兵的战力强,就连奴贼也不是对手?”

“我可是听说了,山东闹饥荒的时候,只有青莱镇人人有饭吃,这样的灾年里,竟然没饿死一个人!”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你看那些青莱镇新军官兵,一个个红光满面的,比城里那些士绅还要好看。真想到青莱镇去过活,那才是人过的日子!”

刘衍站在旁边,听着那些排队打饭的民夫议论着,心中也涌起一股自豪感:“这几年的辛苦终归是没有白费!”

喜欢明末大军阀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末大军阀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