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末大军阀 > 第三百九十七章 赏赐与情报

明末大军阀 第三百九十七章 赏赐与情报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23:53:26 来源:书海阁

兵部发来的公文有两份,一份是关于青莱镇新军将士的封赏事,一份是调兵的军令。

刘衍看过之后脸上萦绕着怒色,随即召集幕府众人,以及新军各营都指挥使议事。当众人身披大氅踏雪而来,纷纷笑着与刘衍行礼,刘衍的脸上也挂上了一丝笑意,与众人寒暄了几句。

随后众人落座,刘衍先是拿出封赏公文,说道:“开封之战、锦州之战我新军将士斩获甚重,兵部已经有了决议,并发来了封赏。”

众人大喜,大家辛辛苦苦转战几千里,打了大半年的仗,如今终于有封赏了。

刘衍将封赏公文递给王炆镇宣读,可是没过一会儿,众人的脸色便有些难看了,就连宣读的王炆镇也是脸色凝重,语速都慢了下来。

此番兵部对于新军将士的封赏通过的非常快,以往需要至少几个月的时间,此次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就下发了,堪称神速。

而且青莱镇新军各营将领奋战有功,按照刘衍捷报中附属的有功将士名单,几乎所有人都有封赏。只是这具体的封赏,却让在座众人心中恼怒,好像是吃了苍蝇一般恶心。

沈拓、王越、张义、汪博、苗绍、许铭因功升迁为参将,荀景云、鲍学镇被授予都指挥使的职衔,炮营指挥使钱樰授游击将军衔。

各营指挥使,除了魏汉、郭铭绪、沈东来三个前营指挥使之外,其余康辉、白汉月、刘靖等十余人,全部充

任游击将军,其余千总、百总(哨长)、旗长、队长则没有任何升迁,只是按照斩首多少,给予相应的赏银。

而最让众人愤怒的,便是此番刘衍竟然也没有升迁,只是给刘衍发下了一千两银子的赏银,以及赏功银牌二十面、赏功金牌二十面,绫罗绸缎若干,另外朝廷封王芸禾为二品诰命夫人,除此之外,就再没有别的封赏了。

“陈新甲这是疯了吗!”

许铭冷声说道:“我新军从辽东杀到河南,奴贼于流贼加在一起,斩首二十多万,二十多万啊!总镇与各营绝大部分的有功将士,竟然没有升迁封赏,朝廷竟然如此苛待我新军将士!”

苗绍也一拍桌子,大声说道:“总镇,我看直接让前营将士从弘螺山撤军,反正有了功劳也没有封赏,还留在那里做什么!”

汪博怒声说道:“朝廷不公,就别怪咱们不留情面,我看咱们仿效边军闹饷,也闹上一闹,让朝廷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们看看,我新军将士不可欺!”

其余众人都是群情激奋,吵吵着要进京兵谏,定要闹出个说法来。

刘衍没有理会众人的吵闹,而是拿出另一份兵部公文,说道:“随同封赏一起来的,还有一份调令:兵部要求本镇率部在青莱镇休整半个月,然后新军各营要赶往京城驻扎待命。”

这下众人更是愤怒,朝廷此番不但有功不赏,大批基层将士没有升迁,刘衍这个

新军主将也没有升迁,甚至伤亡将士的抚恤银子也没有提及,竟然还想着再次征调新军将士出战,兵部那些大老爷的脑子是怎么长的,都他娘的是吃屎长大的吗?

此时就连一向以法令为重的荀景云也不禁出声:“总镇,我新军将士不可仓猝听令北上,否则军心尽失,我等如何向各营将士交代!”

众人纷纷附和,王炆镇、张耒、岳明等文官也是一致赞同,认为封赏、抚恤的事情没有一个说法,新军各营绝不能听令北上。

既然朝廷不干人事,那就别怪老子不听号令。就好像后世公司里加班不给钱,还想着加派工作,想都不要想!

刘衍见众部下统一了意见,便说道:“好!既然诸位与本镇的想法一致,那就这么办,兵部的这份调令本镇决意不从。”

说着,刘衍当众将那份调令公文撕碎,众人顿时欢呼起来。

“呵呵,正好本镇要在军中推行刺刀,各营也正好趁这个机会整顿兵马,尽快熟悉刺刀的使用之法。”

“是!”

会议结束后,刘衍却留下了吴国金,二人来到后院的书房内,刘衍问道:“京师那边有消息了吗?”

吴国金说道:“有消息了,不过很纷杂,现在京城内外各种消息满什么的都有,属下简单的整理了一番。”

其实此番兵部下达的封赏与调令,在刘衍看来是非常反常的,按理说大明连年兵灾,官军屡屡战败,

不管是陈新甲还是崇祯帝,都急切的需要一场大捷来振奋人心士气。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衍先是在辽东重创清军,然后在开封城击溃了李自成上百万人马,斩首二十多万,击杀数员流贼大将,这样的功劳说什么也要大书特书一番,以便让天下臣民看一看,朝廷还是稳如泰山的,朝廷的兵马还是所向无敌的!

可是兵部的这份封赏却反其道而行之,好像根本不将新军将士当一回事,只是敷衍了事而已。紧接着,兵部还要继续征调新军北上京师待命,这明摆着是竭泽而渔的做法,封赏不到位、抚恤不见踪影,还要继续征调出战,难道朝廷和崇祯帝不怕新军将士直接反了?正因为心中疑惑,刘衍才将吴国金留下,想从情报的蛛丝马迹中寻找答案。

刘衍说道:“说说看,都有什么消息?”

“上个月开始,京城内便有传言:兵部尚书陈新甲有意与奴贼议和,但朝中大臣对此三缄其口,情报司也无从查证。”

“……辽东战事胶着,洪承畴率部在锦州、松山、乳峰山等地,陆续与奴贼大军激战数次,双方互有损失。”

“王阳花银子从兵部弄到的消息,说是马科、唐通两部被重创,曹变蛟、王廷臣部伤亡也不小,但是官军凭借地形优势,依旧占据着锦州城、松山堡和乳峰山防线,将奴贼挡在三点一线的北面,始终无法南下。”

“另外就是

关于前营将士的,据兵部的消息称,奴贼曾两次集结过万精锐突袭弘螺山,但是都被前营将士击溃,据说是斩首不少,官军的粮道无忧!”

刘衍松了一口气,看来由于前营将士的参战,松锦之战的局势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开始与历史上的轨迹发生偏转了。

只要虹螺山防线不失,官军就能立于不败之地,继续与清军僵持下去。

“兵部在这个时候还要征调新军北上京师,难道是……”

刘衍心中冒出一个想法,难道是辽东战事胶着,陈新甲与崇祯帝发了狠,要借着开封大捷的余威,继续增兵辽东,准备再来一场锦州大捷?

“哼!”

刘衍心中冷笑,好事总不能都让陈新甲和崇祯帝遇到,不给马儿吃草,还想马儿跑,天底下没有这么好的事情!

“还有别的消息吗?”

吴国金说道:“还有一个消息:京师有传言,奴贼大军好像有撤军北归的迹象,只是这个消息同样无法证实。”

刘衍顿时一惊,历史上松锦之战的时候,满清内部的确也是困难重重,不但辽东各地普遍干旱,而且因为满清残暴的统治,各地百姓苦不堪言,大片农田荒废,几乎收不上什么税赋。

可以说,松锦之战也是满清的一次豪赌,赌赢了就可以凭借大战的缴获,以及锦州城、松山堡等各处城池的财富、人口渡过难关,败了那就输个底朝天!

如今松锦之战的局势已经

不同于历史,原本清军突袭明军粮道,致使明军转瞬崩溃,大军主力折损殆尽,洪承畴、祖大寿等投降了鞑子,曹变蛟、王廷臣、杨国柱等大将战死,吴三桂率残兵退守宁远城,可以说历史上的松锦之战,清军除了开始打得比较辛苦之外,整体上打得还是非常顺畅的。

可是如今,明军后路有新军前营的一万两千多精锐驻守,还有曹变蛟、王廷臣部兵马辅助,清军短时间内根本打不下来,除非拼着伤亡惨重、各旗伤筋动骨的打算,也许还有一丝机会。

同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新军前营兜底,洪承畴和各镇总兵也一扫往日畏惧清军的阴霾,在辽东打得非常悍勇,可以说是超常发挥了。虽然明军整体的伤亡还是多于清军,但也可以将清军挡在乳峰山以北,甚至可以与清军展开对攻,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刘衍考虑到这里,便说道:“按照眼下辽东战局的态势,奴贼大军还真的有可能撤军!”

此时对于清军来说,再打下去取胜无望,不如暂时撤退,试试从西面的蒙古各部,或是东面的朝鲜找些便宜动过难关,更为实在些。

随后刘衍对吴国金说道:“有件事你去办一下。”

“请总镇吩咐!”

“情报司立即在京师内外散布消息,就说朝廷对新军封赏不公,总兵刘衍心中愤懑,不愿听令北上!”

吴国金大惊:“总镇这是要自污?”

“哈哈!”

刘衍笑着说道:“当今天下,我新军乃是第一强军,本镇没有必要自污。你只管去照办就好,本镇估计消息传出去之后,用不了太久,朝廷就会派人上门,来与本镇讨价还价了。”

“想调动咱们新军将士,朝廷就必须要拿出些诚意才行!”

现在有传言,清军要撤兵北退了。

刘衍闻讯大为吃惊,历史的轨迹改变了?

喜欢明末大军阀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末大军阀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