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末大军阀 > 第四百章 听我一句劝

明末大军阀 第四百章 听我一句劝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23:53:26 来源:书海阁

十二月初一,这一天寒风乍起,青州府城内外行人罕有,街巷上几乎看不到行人百姓,只有青州知府王从义率领的一众文官,站在北门外站着。

不多时,山东巡抚颜继祖率领新组建的抚标营抵达城外,众将士押运着数十辆马车,上面装载着陈新甲东拼西凑的二十多万两抚恤银子。

“呼!”

大队人马在城门口停下来,在队伍的最前方,是一辆马车,颜继祖掀开车帘,探出头来,呼出一口“白烟”,搓着手走下马车。

“属下拜见抚台大人!”

知府王从义率领一众知府衙门的文官上前行礼,颜继祖笑呵呵的与众人寒暄了几句,然后目光扫过众人,微微皱眉,说道:“怎么,那刘衍的火气还没消散,连我到了都不来迎一下?”

王从义尴尬的笑了笑,说道:“大人不要见怪,新军这段时间正在装备什么刺刀的,刘总兵一直待在军营中,估计是没来得及赶过来。”

自从刘衍成立幕府之后,幕府各部便几乎将青州府、莱州府的各项政务架空了,幕府各部的官吏已经开始直接对各地州县官员发号施令,户部与农部也开始插手民户之事,使得知府王从义以及莱州知府衙门那边,都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不过众人对于刘衍的“擅权”之举却没有太大的抵触,一来是因为刘衍势大,刀枪在人家手中攥着,众人不敢违抗刘衍的命令。二来,刘衍主

动承担了青州府和莱州府的所有赋税、摊派等,就连王从义等人每年需要向朝廷上缴的各种“杂捐”,刘衍也一并承担下来,全部由总兵府幕府代缴。

而且民户的各种投入,比如水利设施、赈济钱粮等,也都由总兵府幕府承担,甚至青州府、莱州府各级官吏俸禄中的不足额,或是拖欠的部分,刘衍也会根据情况给予一些补助。

俗话说的好,拿人手短,如今王从义等青州府官吏,以及莱州府官吏,都已经看清了现实,刘衍如今权势已成,不是自己能够抗衡的。

如今这样也挺好,什么事都不用管,什么责任都不用承担,银子照常拿,每日只是穿着官服摆摆架子,或是喝喝酒、喝喝茶,快活似神仙!

此时颜继祖见王从义等人都在为刘衍遮掩,众人嘴里说着各种称赞刘衍的好话,心中也不禁一阵叹息:“看来刘衍已经彻底掌控青州府、莱州府,估计朝廷的政令已在两府之地无法推行了!”

随后颜继祖对众人说道:“先进城,本抚直接去总兵府。”

“是。”

王从义等人纷纷闪到一边,颜继祖也上了马车,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开入城中。

王从义急忙叫来新任青州府洪同宇,低声说道:“快去军营通知刘总兵,快去!”

“好!”

很快,颜继祖率大队人马来到总兵府外,亲卫营参将苗绍已经接到城防将士的通报,快马赶来等候,见到颜继

祖,当即行礼:“末将拜见抚台大人!”

“你家总镇人呢?”

“总镇在军营处置军务,末将这就派人去寻。”

颜继祖“嗯”了一声,便大步走进总兵府,苗绍急忙将亲卫营左部游击将军吴兴洲拉过来,说道:“快去找大人回来!”

“是!”

吴兴洲正要去军营,却见刘衍已经策马赶来,苗绍二人顿时松了一口气。

“大人……”

刘衍翻身下马,看了看车队,以及那些抚标营将士,然后对苗绍说道:“你们先带抚标营的兄弟们去军营安顿,好酒好菜招待着。”

“是。”

苗绍问道:“那车上的东西呢?”

“反正已经运来了,不要白不要,全部入库,登记造册后,移交给财部。”

“是。”

随后刘衍快步来到正堂上,颜继祖已经坐下等了一会儿,见刘衍进来,便有些不满的说道:“刘总兵好忙啊,本抚都难得一见。”

“呵呵,抚台这是责备属下了。”

刘衍笑着坐在颜继祖的身旁,说道:“这寒冬腊月的,抚台从济南赶来,是……,有事?”

颜继祖看着明知故问的刘衍,心说:你刘衍神通广大、胆大妄为的,朝廷调你入京你不去,兵部尚书亲自送来书信让我来劝你,这么大的动静,我就不信你不知道!

“当然是有事!”

颜继祖放下茶杯,说道:“自从卢督臣与卢参将、许参将,以及督标营、抚标营将士血洒中原,你我就没有坐在一起

谈心了。刘衍啊,你我虽然是同朝为官,可却也是生死之交,有些话我就直说了,你要如实告之。”

刘衍见颜继祖开始“打亲情牌”,虽然知道其用意,但是心中也不免为之一动,说道:“抚台问吧,我肯定有一说一。”

“那好!”

颜继祖说道:“朝廷此番封赏,确实不公,我听闻消息,也是非常的气愤!开封之战要不是你刘衍率部血战,估计现在李自成的大军已经攻入北直隶了。朝廷……”

颜继祖直接点名说道:“陈本兵糊涂!如此对待有功将士,是会让新军将士寒心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刘衍顺势说道:“抚台说的对,本镇并不在意什么官职利禄,可绝不能让大军将士寒心,所以这口气,本镇一定要争一争!”

“你啊!”

颜继祖叹息道:“现在陈本兵筹集了二十多万两抚恤银子,我已经给带来了。另外陈本兵还托我过来劝你,这已经是放低姿态了,依我看,此事还是适可而止,差不多就得了。”

刘衍笑了笑,说道:“姿态?抚台莫怪,在我看来,本兵的所谓姿态,也不过是为了息事宁人而已。可我却要为新军数万将士,以及数千阵亡将士的家眷考量。所以,本兵想用二十多万两银子平息事端,我是无法接受的!”

“那还要怎样?”

颜继祖担忧的说道:“难道你真的要与朝廷闹僵?刘衍你听我一句劝,万事不要与朝廷为敌,这不是

好事!”

“闹僵倒是不至于,不过好处却可以讨要一番。”

“说吧,只要你提出的条件合理,本抚也可以代为传达,并且帮你争取一下。”

刘衍伸出两根手指,说道:“我的要求就两点:第一,今年自年初开始,山东各地便是灾情不断,可是朝廷征收的赋税却丝毫未见,辽饷、练饷、剿饷也照收不误!所以,我要求朝廷免去青莱镇辖区内,所有民户、军户的税赋与三大饷摊派,为期三年!”

“什么?三年!”

颜继祖猛地站了起来,如今朝廷极度缺少钱粮,青莱镇辖区包含青州和莱州之地,朝廷怎么可能答应?

“这个要求有些难办了,陈本兵不会答应的。”

“答不答应是他的事,说不说是我的事!”

刘衍继续说道:“第二,我青莱镇临海,可新军各部并没有战船,只能沿海布防,遇上海寇,我军也只能望洋兴叹。所以,我要求朝廷调拨一批造船工匠,人数至少也要一千人,以便我青莱镇打造战船,为朝廷遮护海疆。”

“一千人!”

颜继祖再也坐不住了,大声说道:“一千个造船工匠,你再招募些学徒和伙计,那是多少人?你要建造多少战船,要干什么!”

刘衍一脸无辜的说道:“我是青莱镇总兵官,自然要保证沿海各处的安宁,打造战船也是分内之事啊。”

“海防自有水师负责,你青莱镇大可不必……”

“可是山东水师

在哪?已经多少年见不到战船的踪迹了,朝廷的编制水师也只是在纸面上而已,如何负责海防之事?”

颜继祖被说得哑口无言。

“唉!”

颜继祖摇头说道:“这两件事我可以代为转达,只是能不能行,我不能保证。”

“无妨。”

刘衍笑着说道:“抚台可以转告本兵,我提出条件也是为了稳固后方,只有后方安宁了,新军将士才能安心北上,还望本兵以大局为重!”

“好吧,那我这就赶回济南,本兵的家人还在巡抚衙门住着等消息呢。”

“今日就走?”

“今日就走!”

刘衍挽留了一番,但是颜继祖心意已决,随即便率部离开了青州府城。

那些抚标营的将士刚刚吃喝上,就被颜继祖招呼起来继续赶路,顿时怨声载道,却被颜继祖一顿怒斥压了下来。

刘衍见状便让苗绍拿出一些银子,给抚标营数百将士每人发了一下“脚程银”,这才让抚标营的数百兵丁踏实上路。

数日之后,颜继祖冒着寒风回到了济南府城,将刘衍提出的消息转告了陈新甲的家人,并且为其安排车马,送出了城池。

转眼又过了十来日,那家人抵达京师,陈新甲得知刘衍提出的条件,顿时怒不可遏:“一介武夫,也敢与我提条件!”

“来人!准备车马,我要去见周阁老。”

“是。”

“等等!”

随即陈新甲拦住了仆人,心中思量了起来:“这两个条件其实也不是

不能办,反正青州府与莱州府的赈济钱粮就欠着,正好可以冲抵三年的赋税,给两府百姓免去。如此说,圣上肯定会同意的。”

“至于那一千造船工匠,也可以从天津卫调集。现在天津卫那边的船厂早就破败,众多工匠以修理渔船为生,甚至是沿街乞讨,将他们调往青莱镇,也算是一件功德。”

陈新甲明白刘衍是在争面子,也是在争里子,自己这个兵部尚书日后还要依仗刘衍麾下新军,此番就算了,真闹僵了,就是两败俱伤的局面,平白便宜了别人!

“算了,看来我要卖些面子,尽快办好事情。”

十二月二十一日,刘衍接到巡抚颜继祖的通知,朝廷免去青州府、莱州府三年赋税与三大饷的摊派。不过现在朝廷拖欠着两府的赈灾钱粮,所以便以赋税和摊派冲抵。朝廷不下拨钱粮了,两府在三年内也不用上缴钱粮了,两不相欠。

至于造船工匠,颜继祖通知刘衍,那些工匠已经从天津卫出发,一路南下前往灵山卫城,估计会在明年正月抵达。

刘衍哑然失笑,这个陈新甲真是个补袜子的主,竟然能想出这样的对策来。甚至那一千造船工匠还不是从天津卫乘船过来,而是一路冒着风雪步行南下,就为了省去那些征调海船的银子,真是“节省”!

“算了,反正目的已经达到,京师那边就去一趟吧,免得前营将士在弘螺山孤掌难鸣。

喜欢明末大军阀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末大军阀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