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末大军阀 > 第四百零二章 奴贼撤军了(二)

明末大军阀 第四百零二章 奴贼撤军了(二)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23:53:26 来源:书海阁

十二月三十日,刘衍率领新军各营抵达京师,大军驻扎在东直门外,联营数里。

兵部尚书陈新甲闻讯不禁松了一口气,笑呵呵的带着兵部一众官吏出城犒军。

而周延儒闻讯则有些不悦,对其子周奕明说道:“陈新甲在老夫面前耍伎俩,难道他以为这点本事,就能入阁了吗?”

随即周延儒入宫面圣,向崇祯帝禀报刘衍部已经抵达城外,崇祯帝闻讯非常高兴,便要命周延儒前去犒军。

“呵呵,陛下不用急,兵部尚书陈新甲已经出城去犒军了。”

崇祯帝微微皱眉,陈新甲并没有向自己奏禀,直接就去城外犒军,他要做什么?

“此事,阁老还是辛苦一趟吧,替朕,替朝廷,慰问新军将士!”

周延儒心中暗喜,当即叩拜领旨。

东直门外,青莱镇新军大营。

陈新甲站在中军大帐内,看着简陋的布置,笑着说道:“呵呵,定虏伯当真是简朴。”

刘衍笑着说道:“本兵不辞严寒前来看望将士们,本镇感激不已。”

既然陈新甲要摆出一副体恤下属的样子,刘衍也不介意与其虚与委蛇一番。

“本兵请上座。”

“诶!”

陈新甲笑着说道:“这里是定虏伯的中军大帐,自然是定虏伯上座。”

“本镇乃是本兵麾下,岂有上座的道理?”

就在此时,苗绍掀开营帐门帘,说道:“启禀本兵、总镇,内阁首辅周大人来了,队伍已到辕门外。”

陈新甲顿时

脸色一僵,刘衍也是微微一愣,这些大人物今天都跑过来,这是都要抢着拉拢自己啊。

随即刘衍与陈新甲一起赶到辕门迎接,将周延儒请入中军大帐内。

周延儒人如其名,长得非常儒雅,谈吐之间让人如沐春风,一口官话说起来,非常的好听,如果刘衍不是知道此人在历史上的荒唐做派,还真以为是朝廷里面的中正贤良了。

周延儒自幼聪颖,于万历四十一年连中会元、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右中允、左庶子、少詹事、正詹、礼部右侍郎等职。

此人非常善于迎合揣摩生意,凭借此等本事,于崇祯二年十二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翌年二月加太子太保衔,改任文渊阁大学士,九月升任内阁首辅,加少保衔,进武英殿大学士。

期间周延儒与温体仁相互倾轧,引得朝野震荡,众多朝政濒临荒废,后被崇祯帝罢免。

直到杨嗣昌去世,崇祯帝手中无人可用,这才将周延儒找来,命其再任内阁首辅,进少师,升为中极殿大学士。

在朝中,周延儒倚靠吴昌时、董廷献等亲信,结交内侍,收受贿赂,加剧了朝政的**,让原本就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明朝,更加风雨飘摇。

刘衍还记得,按照历史进程,等到明年冬季,清军将会再次入塞大掠,历史上的周延儒曾自请督师,率军堵截撤退的清军主力。

但实际上,周延儒不仅没有

认真堵截,还不断谎报军情。清军撤走,周延儒还朝后,崇祯帝欲加封他为太师,但其督师期间的行径,随即由锦衣卫都督骆养性等密告于崇祯帝,因而被勒令致仕回乡。

不久,言官雷演祚、郝?、蒋拱宸等揭发其招权纳贿、结交内侍,触怒崇祯帝,周延儒被再召至京师,于崇祯十六年十二月赐死,时年五十五岁。

满清入关后修《明史》,直接将周延儒列入了"奸臣传",如此行径,就连满清侵略者都看不下去。

不过此时,刘衍面对周延儒还是满脸笑意,禀报了一下新军各营的情况。

周延儒听闻之后赞叹道:“定虏伯麾下如此精锐,则天下事大有可为,此番再度驰援锦州战场,定虏伯当再传捷报!”

说完,周延儒瞟了陈新甲一眼,继续说道:“老夫此次前来犒军,圣上也是知道的,特意委托老夫,定要让新军将士吃好、穿暖,并且嘱咐定虏伯:继续奋勇杀敌,再建新功!”

陈新甲只觉得脑海里轰的一声,自己沉浮官场多少年,今日竟然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原本陈新甲想着先犒军,稳住刘衍之后,再带着刘衍一起入宫面圣,以便在崇祯帝面前营造一种干臣的印象。

可是此时周延儒的话却告诉陈新甲,此番陈新甲没有奏禀皇帝,直接前来犒军,已经让崇祯帝不高兴了。

此时陈新甲面色凝重,眉头紧锁,心中开始急速运转着,

思考扭转局势的办法,可是却想不出什么好主意来。

周延儒看着陈新甲的样子,心中自然洋洋得意,笑呵呵的对刘衍说道:“老夫此番带来了一些酒肉,虽然不多,只能让新军将士尝尝荤腥罢了。待到明日,陈本兵定会给大军将士运来钱粮物资,到时候定虏伯再接收不迟。”

“呵呵,现在还请定虏伯随老夫走一趟,一同入宫面圣。”

陈新甲已经不再插话,刘衍看在眼里,笑着说道:“那好,本镇就随周阁老一同入宫面圣。”忽然,刘衍、周延儒、陈新甲只听得帐外欢声雷动,无数将士都在大声呼喊着,“万胜”的呐喊声一阵高过一阵。

刘衍心中一喜,大步出了中军大帐,周延儒和陈新甲也紧缩其后,二人出了营帐,只见营中无数新军将士挥舞着双手,大声欢呼着,营中各种战旗被将士们奋力摇动着,场面非常热烈。

苗绍、吴国金、许铭、王越等人纷纷跑了过来,还带着一名红翎快马。

所谓红领快马其实就是夜不收,是对飞马传递前线战报的精锐夜不收的一种俗称。因为这类传递紧急战报的夜不收,都会在背着一种红色的背旗,分左右两根旗杆,大约成人手臂长短,每根旗杆上都有数面三角形的红色旗帜,远远看去非常的醒目。

“总镇!奴贼撤军了,锦州大捷!”

刘衍闻讯放声大笑,自己与数万新军将士奋战许久,陈勋

率领前营将士始终在弘螺山防线血战,终于是改变了历史的走向,锦州城守住了,清军扛不住,最终撤退了!

周延儒闻讯先是一喜,紧接着脸上的笑容便固定了下来,猛地看向身旁的陈新甲。

只见陈新甲脸上的纠结一扫而光,此时正在放声大笑着,已经没有了兵部尚书的稳重,与新军将士一样,几乎是手舞足蹈的大声欢笑着。

锦州大捷,国朝取得了自辽事以来最大的一场胜利,陈新甲这个兵部尚书功不可没,这份捷报自然要算在陈新甲的头上,可以作为将来陈新甲入阁,甚至是争夺内阁首辅的最大保障!

“陈本兵,恭喜了,可喜可贺啊!”

陈新甲看着皮笑肉不笑的周延儒,心中暗暗叫骂着:“我看你还能欢腾多久,有了锦州大捷、开封大捷这两大功勋,将来我高居馆阁指日可待!”

不过陈新甲嘴上还是笑着说道:“呵呵,此等喜事,当举国同庆,阁老也有功劳,咱们同喜同贺!”

二人面和心不和的一同笑了起来,刘衍则是懒得理会那两个老狐狸,拉着那红翎快马说道:“锦州情况具体如何?”

“启禀大人,奴贼大军已经全部退过大凌河,洪督臣率军收复了沿途十数处城堡,锦州、松山一线彻底无忧!”

“现洪督臣正部署兵马据守各处,整顿锦州、松山等各处防务,不日便会率军凯旋入京。”

刘衍心中畅快,虽然此战并

没有对清军主力造成什么毁灭性的打击,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将二十多万清军逼退,大大提升了明军的自信心,与历史上松锦之战的悲惨结局相比,已经算是天大的好消息了。

而且刘衍相信,经过锦州之战的洗礼,将来明军再与清军野战的话,畏惧心理一定会大大减弱,会有越来越多的明军将士敢于与鞑子血战到底!

毕竟经过此战,全天下都知道,鞑子也不是三头六臂,他们也知道畏惧,也会撤退,也会主动逃走!

刘衍又问道:“可有弘螺山新军将士的消息?”

“大人放心,奴贼大军曾两次突袭弘螺山防线,但都被驻守的新军将士击溃,并且斩首数千。奴贼大军撤退,也与拿不下弘螺山,无法阻断我大军粮道有关。”

“万胜!”

“前营兄弟威武!”

那红领快马话音刚落,周围的苗绍、许铭等将领,以及一众将士纷纷振臂高呼,随后几乎全营将士都在欢呼着,声震四野。

当日,刘衍派出一哨骑兵营将士两百八十余人,一同策马冲入京师之内,众将士一路纵声呼喊着“锦州大捷”、“奴贼北溃”、“国朝大胜”、“斩首数万”等话语。

自刘衍率部参战以来,乳峰山、黄土岭、锦州城下等战事,而后刘衍率部南下,洪承畴率部继续与清军拉锯胶着,累计的斩首数万也是差不多的,毕竟光刘衍在攻打黄土岭的时候,救援吴三桂部

就斩首了九千多级。

一时间整个京师都震动了,无数百姓涌上街头欢呼着、庆贺着,甚至不少被入寇清军杀害过亲人的百姓在嚎啕大哭,取出香烛就在街边祭奠起来。

御书房内,崇祯帝正在批阅奏章,心中想起周延儒的话,还是有些恼怒陈新甲的所作所为。

突然,王承恩慌忙的推开御书房的大门,大步跑了进来,激动的说道:“皇爷!锦州前线发来红翎急报:奴贼大军撤退了,洪承畴率部一路追击,收复了十三处城堡,大凌河以南的疆土全部被收复了!”

“什么?”

崇祯帝猛地站了起来,手中的御笔也掉落在地上。

王承恩急忙上前扶住崇祯帝,又重复了一边锦州捷报的内容,崇祯帝顿时大笑起来,一把挣脱了王承恩,大声说道:“列祖列宗保佑,列祖列宗保佑啊!”

笑着笑着,崇祯帝便坐在地上,大哭了起来,也许这就是喜极而泣吧。

一旁的王承恩也跟着痛哭流涕,暗道:“如今内有开封大捷,外有锦州大捷,国事大有好转迹象,皇爷终于不用这么操劳了。”

二人哭了一会儿,崇祯帝便急忙说道:“快,传朕旨意,命沿途州县准备钱粮,洪承畴率部南下之时,一路上的州县必须好生款待凯旋将士,不得有误!”

“再传旨陈新甲、周延儒,命他们二人准备献俘典礼,朕要将斩获的奴贼首级献于太庙!”

“是!”

「感谢

书友大文哥的月票,东仙会继续努力写出好故事」

喜欢明末大军阀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末大军阀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