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末大军阀 > 第四百一十章 银币

明末大军阀 第四百一十章 银币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23:53:26 来源:书海阁

正月底,青州府城西北角。

岳明和宋功明来到一处宅院外面,财部与商部的吏员正在进出往来,将一箱箱碎银子和银锭搬进去。

“岳部长,这里就是钱庄的铸造厂?”

“是啊,这里比较偏僻,周围百姓不多,商贾也不多,方便守卫。”

二人边说边往里走,只见院子里已经堆满了各种物资,有装银子的箱子,也有熔炉需要的煤炭。

“这里一天能铸造多少银币?”

岳明想了想,说道:“因为时间太紧,铸造厂筹建的比较仓促,现在只有三座熔炉,一天的话,大约可以铸造十三万多两银币。”

“十三万多两啊?”

宋功明想了想,说道:“下个月的军饷就要发放了,总镇的意思是,军饷和幕府官吏的俸禄都要使用银币发放,时间上来得及吗?”

“应该差不多,这几天已经铸造了三十多万两,也就是三十多万枚银币,朝廷单独拨付给咱们青莱镇的五十万两银子,这两天就能全部铸造成银币。”

岳明说道:“新军各营一个月的军饷为三十四万多两,加上幕府各部官吏的俸禄,五十万两银子差不多够用了。”

“那就好。”

宋功明说道:“下个月商部与商会的收益,在月初的时候就能运过来,到时候铸造厂又要忙碌一阵子了。”

“这是在所难免的,钱庄、银币新政推行之初,需要大量的银币投入民间,忙碌是肯定的。我还计划着在下个

月月底之前,将铸造厂的熔炉再增加五座,以增加产量。”

说话间,二人来到了后院,一名铸造厂的管事带着两名伙计走了过来,那两个伙计抬着一个木箱子,三人走到岳明、宋功明面前。

“见过岳部长、宋部长。”

岳明笑着问道:“这是第一批铸造出来的银币吧?”

“正是,请部长查看,如无问题,属下便带人送到总兵府,请总镇大人验收。”

两名伙计打开箱子,只见箱子里面白花花的满是银币,岳明与宋功明各自拿起一枚查看,银币不同于常见的铜钱,中间无孔,比当十铜钱还要大一圈,拿在手中沉甸甸的,足有一两重,给人一种非常足实的感觉。

岳明手中的银币正面刻着“壹两”的字样,上面是半圆形的“山东钱庄制造”几个楷书,下面是同样半圆形排列的数字“崇祯十五年正月五三七二六一”,这便是暗语了,没有钱庄的暗语本,外人根本不知道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就算是伪造,数字与钱庄底帐上的暗语对不上,便是造假。

当然,也会有贼人故意仿造,将真正银币上的暗语照搬过来。刘衍也有对策,那就是每一枚银币的暗语上,每个数字之间的间隔都是不一样的,钱庄会随即规定每个数字之间的距离,每个月轮换一次,外人根本无从知晓。

这便是这个时代的防伪手段了,刘衍相信,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手段,

以及民间那些造假贼人的能力,根本无法做出高仿的银币,即便铸造出劣质的银币,钱庄也能轻易分辨出来。

宋功明看着手中的银币爱不释手,笑着说道:“真是精美,我青莱镇的银币做工精良、分量十足,一旦投放到民间,肯定会受到百姓和将士们的喜爱,流通之举不成问题。”

可是岳明却有一丝担心,说道:“只是这银币太过精美了,以百姓的习惯,向来都是先将碎银子等劣质货币花出去,银币这样的精美货币留在手里存着。长此以往,咱们投放多少银币,在市面上也是见不到的。”

“这好像就是总镇大人说的,叫什么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宋功明微微一愣,问道:“那总镇说过如何应对了吗?”

“有!”

“总镇交代过,就是通过商部和商会,商部的所有产业结算,商会的所有入会商贾,都必须使用银币流通,拒收碎银子和银锭,也绝不支付碎银子与银锭。就像总镇在会议上所说,用这种办法,再加上新军和幕府官吏的饷银、俸禄,也使用银币支付,倒逼着民间大规模使用银币。”

宋功明微微皱眉,说道:“就怕到时候有些别有用心之人,故意大肆囤积银币,以此来操纵银币、碎银、铜钱之间的兑率,以此来谋利!”

“放心,总镇已经想到这一点,并且已经有所准备,真要有人不开眼,一定会赔的倾家荡产的。

“哦?”

宋功明来了兴趣,问道:“总镇有什么办法?”

岳明压低了声音,说道:“总镇直接规定,一两银币兑换一两碎银、银锭,铜钱的话,一两银币兑换一千铜钱。这是固定下来的兑率,任何人不得变更。”

“至于民间的黑市,时间一长必定是银币价格高居不下,总镇已经命钱庄囤积大量银币,一旦发生不法之人囤积银币的事情发生,钱庄便会投放至少五十万两银币冲入青莱镇四府之地,将银币价格打压下去,让那些贼人血本无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宋功明震惊不已,虽然知道眼下青莱镇财力雄厚,光是商部每月的纯利就有几十万两银子,可是刘衍如此大手笔,还是让宋功明心中大震。

“就怕到时候总镇与那些贼人较量,却苦了百姓。”

“放心吧。”

岳明说道:“如果真的苦了百姓,事情反倒是简单了。”

“哦?”

“总镇对我说过一句话:与贼人较量需要手段和证据,与叛贼较量,只需要名单。如果真的有贼人为了一己私欲,大肆掠夺百姓财富,扰乱民间秩序,总镇绝不会有耐心与之周全,直接就出兵围剿了。”

二人放下手中的银币,岳明对管事说道:“立即送到总兵府。”

“是。”

很快,管事带人装车上路,将这一箱子银币送到了刘衍面前。

此时刘衍正在与商会会长王靖谈事,见到送来的银币,刘衍笑着开箱,拿起一枚来:

“泰山看看,这便是铸造好的银币,如何?”

王靖也拿起一枚仔细看了起来,然后说道:“如此精美的银币,老夫还是第一次见到。早年间,老夫也见到过一些泰西银币,都是从江南那边流通过来的,不过泰西银币做工粗糙、重量不一、样式繁多,其实与咱们大明的碎银子是一个性质,用起来非常不便,民间也不将其视为银币,全都当成碎银子用了。”

泰西就是此时大明对欧洲各国的总称,此时大明对待西方的态度,并不像后世满清那般谄媚,因为此时大明虽然已经风雨飘摇,但是从社会发展水平来讲,丝毫不比西方差,甚至在人文、政治体制、造船、农业技术、医药水平等方面,大明还是领先西方的,就算是火器上,也是各有千秋。

与后世满清全方位落后于西方,被人家轮番吊打不同,大明即便到了濒临亡国的时候,依然在料罗湾击败荷兰人,在沿海一带击败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

要知道在眼下这个时代,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才是西方霸主,却依然被大明击败,甚至葡萄牙人还被打得赔了款。至于英国、法国、德国等清末列强,此时还都是“泥腿子”。

刘衍听王靖说起欧洲银币,顿时来了精神,问道:“还有这事?泰山知不知道,江南那边是什么人与泰西人做生意?”

王靖说道:“这就不太清楚了,都是商

贾之间的传言,老夫也没见过。只是说福建的郑一官为首,带着一大帮海商垄断了与泰西人的贸易,具体细节就不知道了。”

郑一官就是郑芝龙,此时就盘踞在福建一带。

而早在1633年,也就是崇祯六年的时候,郑芝龙就率部在福建沿海击溃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金门海战。

从此战之后,海氛颇息,通贩洋货,皆用郑氏旗号,无儆无虞,郑芝龙尽以海利交通朝贵,"八闽以郑氏为长城"。至此,郑芝龙的通商范围广及东洋、南洋各地:大泥、浡泥、占城、吕宋、北港、大员、日本、孟买、万丹、旧港、巴达维亚、麻六甲、柬埔寨、暹罗等处。

此外郑芝龙的军力也很强大,在重金的打造下,郑芝龙组建起一支由汉人、日本人、朝鲜人、南岛各族,甚至是非洲黑人等各色人种的军队,兵力高达二十万人,拥有超过三千艘大、小战船组成的船队!

此时刘衍陷入了沉思,山东距离福建太远,否则自己还真想与郑芝龙联络一番,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别的,尽早接触总是好的,毕竟海洋贸易可是一个聚宝盆,刘衍自然看着眼红。

之前刘衍还从朝廷索要了大批的造船工匠,现在全部安顿在灵山卫那边。刘衍却并没有立即开始大规模造船,不是钱粮跟不上,而是目前来讲,造出一支商船队也没用,因为此时大

明对外的海上商路全都被郑芝龙垄断了。

谁想与外国进行远洋贸易,都要向郑芝龙上贡,否则便会被郑芝龙的舰队击沉。如此一来,除了郑芝龙的商船队之外,其他人基本上的无利可图的,久而久之也就没有多少人愿意出海贸易了。

“这种局面必须扭转!”

刘衍在心中暗道,眼下钱庄与银币的事情完成布局之后,要尽快消化兖州府、登州府,让青莱镇的实力更进一步,然后刘衍便准备放眼整个山东了。

“只有根据地够大、够强,我才有资本与天下英雄争锋!”

「感谢书友曹、无聊的月票,东仙在努力码字中,为大家写出更好看的故事」

喜欢明末大军阀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末大军阀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