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末大军阀 > 第四十七章 视察火器督造处

明末大军阀 第四十七章 视察火器督造处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23:53:26 来源:书海阁

第二天,刘衍一大早便来到了火器督造处,谭晓大早早的等在门口,还特意带上了赵昚一起。

在火器督造处刚刚成立的时候,只有谭晓大等十几个工匠,经过这段时间的不断招募,以及刘衍与王炆镇的支持,现在火器督造处已经有匠户二十余户,工匠正丁四十余人,有好几对匠户父子,兄弟同在兵甲坊工作的。

另外为了补充火器督造处的人手,刘衍还专门从大盘堡内调集了五十多名壮妇协助,现在这边人手已经是不缺了。

后来为了制作定装纸壳弹,刘衍除了从匠户中选派了一些老弱男子及妇女外,还从堡内选取了一些老弱及妇女前来帮忙。算起来,连上工匠,连上普通工人,现在的火器督造处已经有一百余人在劳作。

刘衍在谭晓大和赵昚的陪同下,开始了这次视察。

从火药坊、兵甲坊,再到火器坊,刘衍一路看来,又有谭晓大的解说和介绍,只见这些匠户技艺大多父子相传,在招收学徒时规定也非常严格,那些熟练的匠户正丁们,大多有自己单独的炉箱砧座位置,平日除了一些关键的部位外,器械大多是让自家的子弟学徒们打制,他们则最后把关。

刘衍对武器的质量要求严格,反应到谭晓大头上,他也是对工匠们的要求极高,每件出炉的武器都有编号,出了问题,可以轻松地找到打制工匠及管事头上。对谭晓大现在来说,刘衍对他器重,每打制一批的武器,他都有相关的奖励,在大盘堡内,他算是高收入的人员了,就算是陈勋、王越等几个小旗官都不如谭晓大收入高,他可不想砸了自己的招牌。

刘衍等人在火器督造处内看了一阵,只见里面叮叮当当的,各处工坊的工匠们正干得热火朝天,劳动的积极性非常高,与其他卫所的工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刘衍看得仔细,每个铁工前都有砧座,锤子,钳子,炉箱等设备。木工设备则简单一些,也就是斧头,锯子,刨子,凿子等物。

在兵甲坊的旁边,有鸟铳的组装房,在鸟铳的几全部位制作好后,就放在这里组装,在这里,摆着众多简易的铳床等物,由谭晓大领着一些工匠亲自负责。在组装房的另一边,还有刀枪盔甲等武器的组装。由于技艺含量低,很多老弱及妇女己经可以胜任工作。成品后,由谭晓大签收,集体送入库房内。

在组装房的旁边,又有一个大屋,在这里,清一色都是老弱男子及妇女,只有一些工匠在负责巡视及监督。

这些工人们在这里制作火绳,那些火绳都是麻绳或是捻紧的布条,放在某种溶液中浸泡晾干制成,作战时可以缓慢地燃烧。

在新建的定装纸壳弹的院子里,由一些妇人在仔细秤妥火药,里面放了定量的火药及弹丸,然后一些人包装,每五十根一箱,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

因为刘衍制定的规则合理,做出来的产品质量如何直接关乎到众人的奖励工钱,所以这些工匠们都在埋头苦干,在刘衍进来时,他们都顾不得看上一眼。

“走,我想再看看鸟铳的组装流程。”

谭晓大急忙引领:“甲长这边请。”

在刘衍等人来到火器坊的时候,当即看到一个粗壮的中年汉子围着皮裙,正在组装一杆鸟铳。

刘衍便示意众人不要说话打搅,然后便饶有兴趣的站在一边观看。

只见那汉子咬牙切齿的将一颗螺钉旋入那镜管尾部的阴螺纹内。这螺钉旋进镜尾有闭气的作用,如果军士要清刷统管内壁,也可以将螺钉旋出。然后便又是一系列的操作,那汉子只用了一炷香的时间,便组装出一杆崭新的鸟铳。

在刘衍笑着与那汉子打招呼的时候,他还满意地看着手上这门乌黑厚实的鸟铳,神情中就象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一般。

随后那个汉子见到竟然是刘衍来了,这才慌忙过来行礼,刘衍也向那汉子问了一些关于鸟铳组装的问题,那汉子也是一一回答不提。

刘衍等人巡视了一圈之后,便对谭晓大说道:“好了,现在我看火器督造处的生产也步入正轨了,咱们去署房歇一会儿,说些事情。”

谭晓大恭敬的将刘衍领到了自己办公的署房内,并让人快些上茶倒水。赵昚也一并跟了过来,恭恭敬敬的站在谭晓大的身旁。

其实今天刘衍来找谭晓大,除了看看火器督造处的生产情况,还有别的想法,比如打制一些手榴弹与地雷,还有火炮等。

按照刘衍了解的史料来看,原始版的地雷早在大明初年就已经广泛使用,一点也不稀奇。在嘉靖年间时,三边总督曾锐就在陕西制造了许多地雷,使边地的蒙古人吃了很多苦头。不过那地雷需要使用一种钢轮的火装置,就不知道谭晓大手下有没有这样的打制人才。

还有手榴弹,以大明的技术,制造引信应该不是问题,不过黑火药威力较手榴弹要做的很大才有足够威力,七、八斤重的手榴弹扔不到很远,炸不到敌人,炸到自己人的可能性很大,野战效果不过在守城中还是有一定作用。至于火炮的话,刘衍觉得自己想想还是算了,造炮要求的技术比较高,而且需要的铁料铜料众多,自己现在还是多打鸟铳划算一些,将所有的资源用到自己最需要的地方去。

于是刘衍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听了刘衍的话后,谭晓大沉吟了半晌,说道:“甲长勿怪,这地雷属下知道,至于手榴弹的话,听了甲长的描述,应该就是所谓的震天雷了。不过这两种火器属下都不甚了解,只是听说过而已,要想批量生产的话,还需要时间来钻研技术。”

刘衍听了只是点了点头,自己现在是有些心急了,大盘堡刚刚草创没多久,便想要将各种犀利的火器都研发出来,看来步子是迈得有些大了。

于是刘衍又询问起鸟铳的产量:“那现在一个月可打造鸟铳多少杆?铠甲能打造多少副?”

“甲长,只要铁料跟得上,再停了刀、枪等器械的打制。以现在火器督造处的产能,每个月可打制五十门鸟铳,铁甲十副……”

现在火器督造处的制造流程已经捋顺,再加上内中的工匠已经将鸟铳的技术吃透,以及白银的重赏,鸟铳的产量已经增长了不少,一个工匠差不多半个月就可以打制统管一根。所以谭晓大才敢这样保证。

不过刘衍听完却有些失望,现在大盘堡的人力已经足够,自己还想着忙完这段时间,将麾下的墩军人马扩编一番,到时候加大鸟铳手的比例,并且实行全军披甲,可是这样的产量却让刘衍有些犹豫不决了。

“火器督造处能够提高鸟铳和铠甲的产量,比如一个月打造两百杆鸟铳,四十副铠甲?”

谭晓大闻言有些犯难,然后便给刘衍算了一笔账。

先不提火器督造处的产能问题,就说铁料的供应问题:

以五斤熟铁练成一斤精铁计算,一杆鸟铳就需要八斤精铁,一百杆鸟铳则需要熟铁四千斤,两百杆鸟铳就是八千斤熟铁。

还有铁甲,一副铁甲需要精铁三十多斤,刘衍要求每月打制铁甲四十副,一个月就需要熟铁六多斤。

这样算起来,一个月打制鸟铳两百杆、铁甲四十副,火器督造处每月就需要熟铁一万四千多斤,折合七吨多铁。

这样的数量放在后世自然不算什么,但在此时的大明,这就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怕是整个灵山卫,每年从上头拨下来的铁料也没有这么多。

听完之后刘衍也皱起眉头,自己不能掌控原料来源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实在让人难受。

刘衍沉吟起来,心中暗道:“看来有机会要找一找,大盘堡周边有没有铁矿了,到时候建一个铁矿场,将王炆镇拉进来作掩护,也可以解决不少的问题。”

见刘衍在沉吟,谭晓大以为刘衍是对自己的回答不满意,于是说道:“甲长,其实制作盔甲,也不一定要全部使用铁料,制造棉甲、皮甲也可,也一样可防铳、箭。”

棉甲确实可以有效地防护火器,比如八旗兵在制作棉甲时,就是将棉花浸湿,然后反复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把多张这样的棉片缀成厚实的棉布后,在两层棉布之间安上铁片,内外用铜钉固定,棉甲就制成了。这样的甲胄,对火器的防御效果非常好,冬季还可以防寒。

比起铁料,棉花在大明北地也较为普遍,价格比铁价低。不过刘衍考虑到现在到处战乱,棉花布匹等原料的供应也是一样的不稳定,自己同样会受他人所制。

而开办炼铁厂的话,军工原料控制较为容易,不需要时时为原料的来源愁,皮甲也是如此。再说了,清兵多使用弓箭,北起棉甲,铁甲对弓箭的防护力更好。

就用鸟铳铁甲,刘衍下定了决心,他对谭晓大道:“铁料你不用愁,我会想办法的,你只管带着工匠们将鸟铳、盔甲打制出来便是。”

刘衍打定主意,现在先花大价钱采购铁料,可以不惜工本的采购以保证供应,在这期间,刘衍会想办法寻找可以开采的铁矿所在。

见刘衍都这样说了,谭晓大也只好恭敬领命,毕竟只要铁料供应足够,一个月两百杆鸟铳、四十副铁甲,也不是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最多是花费些力气罢了。

最后,谭晓大又看向刘衍,提到了硝石的事情,一旁早已经等候多时的赵昚也是有些焦急的看了过来。

刘衍见状笑了笑,说道:“好了,现在事情都说完了,咱们就来说一说硝石的问题。”

喜欢明末大军阀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末大军阀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