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末大军阀 > 第五百七十八章 从根上解决问题

明末大军阀 第五百七十八章 从根上解决问题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23:53:26 来源:书海阁

十月中旬。

十月已经是入秋时节,地处燕山山脉怀抱之下的北京城,已经是一派秋日的风景,城中内外到处都是秋风扫落叶,百姓身上也填上了厚衣服,走在街上,步伐都快了不少。

此时在内阁官署内,朝廷十五个部的尚书都齐聚于此,正在举行一场小朝议。众人围坐在一起,刘衍刚刚发言完毕,将一份写有《皇明田亩制度》方略抄写给众人翻看,而各部尚书则神色各异。

民政部尚书赵民一脸惊喜的看向刘衍,仿佛心中多少年的夙愿终于要实现了一般。

财政部尚书岳明与商务部尚书宋功明正在小声议论着什么,二人的脸上挂着些许担忧,好像在说“耗费财力”、“迁延时日”等话语。

国防部尚书田辉叙与装备部尚书荀景云也在小声说着什么,二人小声说着调配兵马、人手不足等话语,二人似乎还有些许分歧,正在探讨着。

而农事部尚书张耒则喜笑颜开,看向刘衍的眼神中充满了崇拜,好像在看一位古时大贤一般。在张耒看来,能对土地制度下手,光是这一点,刘衍就足以配享太庙了,虽然刘衍心中其实并不在乎这些。

至于卫生部尚书鲍学镇、军情部尚书吴国金、吏部尚书王炆镇三人,则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只是担心《皇明田亩制度》的推行,会为刘衍招来太多的敌对,所以此时三人都在等待刘衍发话。

旁边,公诉

部尚书白文议、督察部尚书米蒿、刑部尚书尚文苑则是眉头紧锁,显然是在担忧《皇明田亩制度》一旦推行,大明地方会出现动荡,到时候公诉部、督察部、刑部的工作量会激增。

至于礼部尚书黄锦、工部尚书宋世文则小心翼翼的看着众人讨论着,不敢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

此时刘衍的目光扫过众人,并没有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旁边参谋部尚书陈新甲说道:“阁老,这重新勘合全国耕地情况,这可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啊,弄不好会天下大乱的!”

刘衍笑了笑,说道:“事情没有这么严重,而且本公也绝不会放任这种局面出现的。”

随后刘衍看向张耒,问道:“张尚书主管全国农业、土地,对于本公草拟的这份《皇明田亩制度》怎么看?”

张耒自然是举双手赞同的,当即大声说道:“阁老主张颁布实行的《皇明田亩制度》很好,如今天下人口有九成是普通百姓,可这九成百姓拥有的土地,只有不到天下耕地的三成,剩下的七成土地都集中在官绅、豪强、商贾、皇族的手中。”

“如果不打破这种局面,那国朝中兴就是一句空话,即便新政、军改之策强行推行落实下去,也不过是给国朝吊了一口气,这天下早晚还是会大乱的!”

刘衍赞赏的对张耒点了点头,张耒此言可谓是一语中的。

华夏历朝历代之所以会有所谓的王朝

周期律,就是因为土地分配出现了问题。

历代王朝立国之初都是地广人稀,所以百姓能分到足够的耕地,可以休养生息,国家可以快速积累财富,创造一番盛世。

可是到了王朝的末期,那便是人多地少的局面,土地兼并便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最终越来越多的百姓失去土地成为流民,最终王朝内部的各种矛盾集中爆发,不管是多么强大的王朝都会轰然倒塌!

现在刘衍要做的,就是在推行新政、军改的同时,重新对大明全天下的耕地重新分配,不管有多大的困难阻挡,都要推行此事,只有这样才能挽救大明。

因为推行《皇明田亩制度》,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大明动荡的根源!

岳明和宋功明想说什么,但是二人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无非就是钱粮的问题,如今朝廷有钱有粮,二人明白反对此策也是徒劳,只好作罢。

这时刑部尚书尚文苑、公诉部尚书白文议、督察部尚书米蒿先后发言,都表示一旦推行《皇明田亩制度》的话,那民间的案件、官司,以及与朝廷对抗的官吏人数,都会急剧增加,各地将会动荡不安的。

刘衍直接反问道:“难道说只是因为担心动荡,朝廷就什么事情都不做,坐视天下百姓无地可耕吗?”

三人汗颜,纷纷抱拳说道:“下官失言!”

众人纷纷议论了起来,所有人都知道这《皇明田亩制度》推行的阻力,

甚至要比新政和军改推行的阻力更大,而且是大的多。

但是众人却看得出来,刘衍的决心是非常大的,几乎是不可动摇的,所以众人也都担心了起来。

陈新甲就直接指出,说道:“阁老,天下被兼并的耕地,三分在官绅,三分在商贾豪强,剩下的四分全都在各地的藩王皇族手中。如果要推行《皇明田亩制度》,阁老所要面对的,不光是各地的官绅、豪强,还有全天下的皇族,甚至是陛下啊!”

刘衍微微皱眉,其实自己并不是一个保皇派,说句不好听的,大明皇族这么多,谁做这个皇位都无所谓,只要能够挽救华夏就好。所以刘衍并不担心与崇祯帝彻底翻脸,自己也不介意做出废立之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只是维护大明是当今局势下的最优选择,挽救大明就是挽救华夏,所以刘衍不在乎做皇位的那个人,却不能不在乎大明的稳定。

于是刘衍思索了一下,说道:“推行《皇明田亩制度》之事不容讨价还价,此事不管有多难,都要推行下去。陛下那边我去奏报。”

随后刘衍看向众人,说道:“至于诸位的担心,本公也能够理解,所以在正式推行《皇明田亩制度》之前,各部先将前期事务做好。”

“农事部、民政部、军情部、国防部联合组建土地清查组,具体的细则诸位尚书自行协商,前往各地核查耕地数量。”

“本公要在一年之内,将大明各

地的耕地数量、所属关系清查出来!”

“一年之内?”

这下,不光是岳明、吴国金、田辉叙三人满脸苦涩,就连一开始全力支持的张耒,此时也是垮了下来,说道:“阁老,不是属下等推辞,我大明幅员辽阔,光是清查组抵达全国各地走一遍,一年的时间也不够用啊,更不用试还要与各地的势力周旋,要一亩一亩的去丈量、清查,属下估计没有三、五年,甚至是十年八年的不可能完成的!”

刘衍眉头紧锁,说道:“本公可没有那么长的时间给你们,最多两年,土地的丈量工作必须完成,实在不行就加人。”

“清查组之中要有国防部和军情部的人,实在不行就调集各地的驻防军兵马加入进来,用人力去堆!”

众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次小朝议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时辰,当各部尚书散去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此时陈新甲走出内阁官署,望着西面的夕阳余晖,心中暗道:“不知道此番刘阁老弄出这么一番阵仗,会掀起什么样的惊涛骇浪啊!”

不提众人的唏嘘,此时刘衍一个人还在内阁官署内思索着,不知道为什么,刘衍总觉得自己拟定的《皇明田亩制度》,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政令,只是一时间想不起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其实刘衍制定的这份方略,总结起来就是两条:第一,清查全国耕地情况,第二,收缴

强占、贪墨的耕地,朝廷出面收购大户多余的耕地,然后统一重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百姓。

这也是刘衍根据在山东推行新政的经验,再加上后世的一些经验,经过几天的总结拟定出来的方略。

所以刘衍对这份《皇明田亩制度》非常有信心,认为只要顶住了此时官绅、豪强、商贾、皇族这四股力量的反扑,就一定可以让大明中兴。

“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过类似的政策呢?”

刘衍眉头紧锁,心中有一种预感,那就是自己的这份《皇明田亩制度》还有些粗糙,需要自己印象中的那份历史上出现过的政令来补充。

就在刘衍这边苦思冥想的时候,王承恩笑呵呵的走了进来,行礼说道:“呵呵,杂家没打搅刘阁老处理政务吧?”

刘衍起身还礼,说道:“王公公请坐,陛下有旨意?”

“呵呵,”

王承恩笑着说道:“是这样,陛下早些时候在崇文馆内看到了一盏唐代的秘色瓷,好像还是开元年间的,说是品相很不错,要赏赐给刘阁老。这不,陛下让杂家过来看看,刘阁老是不是在处理政务。”

刘衍抱拳说道:“陛下恩宠,本公这就去当面谢恩。”

说着,刘衍便起身,要跟着王承恩前去面见崇祯帝。

忽然刘衍想起刚才王承恩说起的开元年间这四个字,忽然停下了脚步,猛然想起了什么。

王承恩诧异的看着原地站住的刘衍,说道:“刘阁

老?刘阁老怎么了?”

刘衍忽然大笑了起来,对王承恩说道:“哈哈!王公公当真是本公今日的贵人,一句话就解开了本公心中的疑惑!”

“疑惑?”

王承恩也来了兴致,笑着问道:“不知刘阁老心中有何疑惑,还能让杂家这个无用之人解开了?”

刘衍面露喜色,只说了四个字:“检田括户!”

喜欢明末大军阀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末大军阀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