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撤边关将士,怎么看,都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
朱常洛为此,还特别让内阁把消息传递给朝中大臣,等大家都知道了以后,才在朝堂上议论此事。
谁知道,大臣们对此的反应,竟然还不如拨巨款购买后金土特产那样激烈。
其实,这也并不算是意料之外。
因为朝臣对边关军旅存在的问题,是早有耳闻的。而且,有不少言官曾就边关吃空饷和招纳降卒的事情,向朝廷反应过。
但就如朱常洛和叶向高等人分析过的那样,彼时,并没有整饬的条件,所以才一直没有真的采取什么行动。
如今,大明国库算是充盈了,而且,后金短时间内是不能对大明有什么威胁,这个时候整饬大家心里其实早有意见的问题,基本上,没人会有什么反对意见。
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也不算是反对,就是提出,整饬边关军旅,会不会引起边关的动荡,毕竟,军旅不同于地方官衙,有其非常重要的特定效用。
这点担心,早就在朱常洛和孙承宗的计算之中,按照预案详细说明后,就再也无人反对了。
朱常洛下旨,以皇太子朱由检为总督师,兵部尚书孙承宗为都指挥使,成立一个专门整肃辽东边关卫戍的临时机构,专门对辽东军旅进行优化组合。
孙承宗领命,携带朱常洛的圣旨,留曹文诏替其统管新军,从京师中带了四个新军混成旅,浩浩荡荡开赴辽东。
汇合朱由检后,孙承宗和朱由检交代了朱常洛的意图,然后命令带来的四个新军混成旅,马上带兵符按照预定好的方位,进驻四个重要的卫所,接替原来的卫所守军。
原来的卫所守军,则是按照命令,到指定地点集结,等候新的命令。
一切安顿好,朱由检带领孙承宗,以及手下叶经文,邹燧,逐一到指定地点季节的原卫所守军那里,执行朱常洛的裁撤命令。
裁撤,并不是把所有人都裁了,而是去芜存菁,那些孔武有力,一身精气神的好兵,自然是要留下的。
而那些有投降前科的,一看双眼游乎不定,满身兵油子习气的士卒,则毫不犹豫剔除出来,等候发落。
可以留用的,由邹燧统一登记,然后等候新的安排。
剔除出来的,也是登记一番,按照朱常洛的政策,给与安排。
朱由检安顿的时候,这些士卒老老实实,并没有什么异常。
可等朱由检到下一处进行裁撤的时候,被剔除出来的士卒,在一小撮人的鼓动下,认为大明对他们就是卸磨杀驴,既然这样,还不如直接投到后金那里。
这些人对当地地理十分熟悉,绕开了朱由检部众的监视,跑到了后金的地盘,向后金投降。
努尔哈赤在的时候,对投降过来的大明士卒,是比较宽厚的。
因为大明士卒,不但熟悉大明卫所兵力布置,更重要的是,降卒引路,可以瓦解大明那边对战军旅的军心。
考虑到这么多,后金对大明降卒,基本上是来者不拒的。
不过这一回,情况可大大不一样了。
朱由检听说了这个情况,马上指令辽东经略杨嗣昌,派人跟后金强烈交涉。
如今大明和后金是友好邻邦,双方可是有互通商贸的友好行径。
后金那边,对大明的人招降纳叛,是什么意思?
朱由检措辞严厉,要求后金方面,马上把最近投降过去的士卒统统交回来。
以往,后金对于大明还是有些心理优势的,毕竟,大明打不过后金。
拳头硬,底气就足。
可现如今,这游戏就不是那么好玩了。
大明的新军,对后金的铁骑,是能够有碾压一样的战力。
而且,努尔哈赤新死,皇太极刚刚上位,偌大的后金,正在慢慢恢复人心所向。
这个时候,贸然跟大明产生强烈冲突,好像也不太值得。
事情,很快就报到了皇太极那里。
皇太极听完汇报,也是头大无比。想来想去,他不敢自己轻易决定,也不敢跟几大和硕贝勒商议,他知道,虽然他现在坐上了大汗的位置,可和硕贝勒中,不知道有多少个是真心支持自己的。
于是,皇太极将自己的智囊,范文程叫到身边。
皇太极把事情原本一说,范文程双眉立马皱紧了。
“大汗,这件事情,很棘手啊。如果收纳大明投降过来的士卒,势必跟大明产生冲突,目前,我大金人心思定,只恐骤然与大明交恶,局面,难以控制啊。”
皇太极叹道:“范先生,本汗也是有这个担心啊。不交还降卒,必交恶大明。然交还降卒,那日后,谁还敢投奔啊?”
范文程想了一下说道:“大汗,臣想知道,您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皇太极狠狠皱了一下眉头,他知道,范文程肯定是有办法的,不过,需要他下决心。
这也是皇太极找范文程而不是找和硕贝勒商量的原因,范文程只管出谋划策,不会搞别的。
“目前来看,要想度过眼下难关,以不交恶大明为好。范先生,你觉得呢?”皇太极颇有手腕,虽然是自己下的决心,但还是拉范文程下水。
“臣也是这么认为的。既然大汗也这么想,那就好办了。”
喜欢穿越到大明当昏君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穿越到大明当昏君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