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了泰昌十三年的九月份,朱常洛对于山西行省的驻边情况,摸得也差不多了,该进行裁撤的规划,也已经完全安排下去了。
具体工作,自然是无需朱常洛亲自动手,他便在太原城内,邀请了山西行省内的大小官员,大摆宴席,以表彰地方官员们对地方所做的贡献。
喝至酒酣脸热之时,忽然闯进来一个小太监,直奔到魏忠贤的身边,耳语了几句。
魏忠贤神色大变,附耳对朱常洛说了几句。
朱常洛神色一变,起身向地方官员略表了歉意,然后,让袁可立带着朝中伴驾的官员,跟他一起到他的行宫别苑。
袁可立跟随朱常洛到了地方,眼见朱常洛神色凝重,赶紧拱手道:“陛下,出了什么事情?”
朱常洛皱着眉头说道:“刚刚接到情报司密报,臣服于大明的鞑靼卫拉特部,周边出现了大量的准噶尔部骑兵,线人送出情报的时候,准噶尔部的骑兵,正在对卫拉特部进行合围,如果没有发生战斗的话,现在,卫拉特部应该已经被围半个多月了。”
袁可立听闻也是眉头一皱,说道:“卫拉特部臣服大明,固然是有求援自保的意思,但毕竟是大明庇护的鞑靼部落,大明于情于理,都该管一管。不过,臣闻,皇太子可是派出新军混成旅震慑过准噶尔部,难道,准噶尔部敢冒着得罪大明的危险,任性胡来?”
“朕也是有些想不明白,不过,现在不是想明白的时候,卫拉特部危在旦夕,如果大明置之不理,那么,以后,鞑靼各部落,谁还敢向大明示好?大明在草原各部落中的形象,就是任人拿捏啊。”
袁可立深以为然,便和朱常洛探讨,该如何应对眼前的棘手事件。
就在大家伙热烈讨论的时候,朱常洛忽然起身更衣。
皇帝喝了那么多酒,要上茅房是很正常的,谁也没有留心。
可朱常洛的上厕所,就是精心策划好的金蝉脱壳的计谋。
卫拉特部的求援,实际上是朱常洛离京的时候,就让魏忠贤去做的。
朱常洛暗中操控了这一切,看准时机,抛出卫拉特部求援,然后,让袁可立和自己讨论该如何应对。
趁着群臣热烈讨论,朱常洛自己趁着上厕所的机会,马上出了行宫。
行宫的门口,曹文诏已经等候在那里。
“马上命令各新军混成旅指挥使,按照计划出塞。”
曹文诏跟朝臣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是军旅中人。
实际上,曹文诏,还有叶经文邹燧,临行的时候,都被嘱咐,一定要看好皇上,别让他出塞。
若是这样的嘱咐落在大臣身上,他们自然会极力劝阻朱常洛。因为大臣们的思维当中,是有劝阻皇上别做傻事这一根弦的。
而曹文诏,叶经文,邹燧,都是军旅中人,他们脑子里,是另外的思维方式。
服从命令,是他们必须要恪守的为人底线。
老大让我打谁我就打谁,老大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要是军旅中人都能讨价还价,那就是不合格的军旅中人。
新军,本来就是朱常洛一手打造的,而且,朱常洛是整个大明帝国最高的军旅指挥官,老大中的老大,下命令你敢不听?
接到了朱常洛的命令,曹文诏一声令下,按照朱常洛事前的计划,下令给叶经文,邹燧,洪承畴,何腾蛟,严起恒五名新军混成旅指挥使,五名指挥使按照军令,层层下达,不到半个时辰,队伍就集结完毕。
朱常洛的计划,是得到了曹文诏的精心落实的。
不管朱常洛是什么想法,曹文诏作为整个新军的都指挥使,最先考虑的,就是朱常洛的安全问题。
因此,曹文诏并没有按照混成旅的步骑混编成建制带出去。
曹文诏将所有的混成旅骑兵全部带上,将步卒留下,而且,将火箭筒这样的重火力全带上,同时交代,剩余的混成旅编制,全部拉到控制出塞的卫所驻扎,随时准备接应出塞的混成旅。
所有物资保证,必须由新军混成旅护送地方骡马队沿着出塞卫所和卫拉特部直线距离上运输。
所有的事情安排好了,等朱常洛一声令下出发,曹文诏又派了人,偷偷回去告诉袁可立等人,皇帝已经准备出塞了。
告诉袁可立实情,基本上就是属于安慰了,就是做了一件日后能向孙承宗交代的行为。
事实上,袁可立在行宫中等了一段时间,迟迟不见朱常洛回来,就知道坏事了。
他们想赶紧出去找朱常洛,可行宫的守卫得到了朱常洛的命令,没有皇帝的旨意,一天之内,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入行宫。
这个时候,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了。
任你怎么摆事实讲道理,行宫守卫就是一个态度,没有皇帝的命令,不管是谁,说啥也不好使。
而朱常洛这边,带着五个新军混成旅骑兵,总计不到四千人,从太原出发,直接奔往边塞,从那里的卫所,直接出了居庸关,奔赴河套地区。
刚出居庸关三十多里,有一队二十多人,十分彪悍的骑马的人,挡在了朱常洛带领的新军面前。
喜欢穿越到大明当昏君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穿越到大明当昏君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