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锦州被毁之后,建虏便有了内迁的决策。锦州这边也不再驻军,就怕再被明军敲掉。
建虏最外围的防御节点,在南边便是海州城了。
海州城的周边都是平原粮田,在这里驻守重兵,算是南面屏障,还可以守护这边的粮田,多少都能就地补充粮草,减轻后勤的压力。
另外,海州城离海边有一百多里,不管明军搞什么,都不可能突袭之下让建虏这边措手不及。
最后,在海州城的北面六十里,是鞍山驿堡。修建于鞍山山谷之中,易守难攻,是通往辽阳的必经之路。
一旦海州这边侦查到明军大举进犯的话,就能很快把消息传到鞍山驿堡,而辽阳重镇又离鞍山驿堡只有六十里,就等于说,辽阳这边到海州的距离,和明军从海边到海州的距离是差不多的。
如此一来,就不会再出现锦州和宁远那样的悲剧,增援不及之下被优势明军给吃掉。
而为了以防万一,光是海州城这边,就有建虏的两个亲王驻守,分别是和硕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以及和硕英亲王爱新觉罗阿济格,总兵力达到了三万之多。其中,光是骑军就有一万五千左右。
在这样的布局之下,建虏探马的活动范围,便是海州一带,一直到海边都有他们的踪迹。
而明军这边,占据了盖州沿海不远的连云岛,把这里变成了夜不收活动的基地。平日里,在岛上休整,不用怕建虏的偷袭;如果要执行任务,就有海船运送去辽东沿海各个地方登陆。
另外还有觉华岛,这就不用说了,早已经是明军的大本营。
从上次的锦州之战后,建虏全面撤走,明军就又去占据了广宁右屯卫的废墟,也就是大凌河堡,在这里驻扎了一支骑军。平日里,夜不收也从这里出发,往西前往海州附近刺探建虏军情。
如此一来,算是和东江军这边的连云岛上的夜不收,一西一南,联起手来和建虏探马打斥候战。
之前的斥候战局面,基本上是建虏探马能护住海州周边,很少有明军夜不收去骚扰海州周边的粮田。
因为建虏担心明军从海上登陆突袭,因此建虏探马都奉有军令,每次都有队伍要前探到海岸线,以确保明军主力不会突然偷袭。
至于西面,建虏探马最多也是到大凌河堡这边看一下而已。因为这里距离海州有两百多里,明军不可能从陆路进行偷袭的。
建虏的总体战略,就是防御海州为主,只要不被明军偷袭,就算是达到了目的。
因此,不管是多尔衮,还是范文程,都万万没有想到,明军这边其实就是利用了他们的这个心思,早就开始布局辽东之战了。
并且这一次的辽东之战,不再是零星敲打,而是光复辽东的决战。
为此,从去年开始,驻扎在大凌河堡这边的骑军就达到了五千之多,并且不再是到期可以回觉华岛休整。只是大凌河堡这边的骑军互相轮换而已。
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保密,防止有夜不收被建虏活捉而招供出了什么。
所要保密的内容,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铁路。
关内这边,从通州和天津港为起点,朝廷动用了沿路的百姓,早在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就修建完了两条通往山海关的铁路,而不是拘泥于把铁路建设让给大明交通建设集团来做。
从山海关到锦州这边,则动用了军队修筑了一条简易铁路,临时用而已。保密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这关外的铁路。
这条铁路担负的职责非常重大,就是运送粮草物资到锦州。
光复辽东的战事,要消耗的物资不是海运就能解决的。并且把锦州作为屯粮之地,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
就在多尔衮在范文程的提醒下,决定往南线增兵时,张明伟已经到达了觉华岛,正在召开军事会议。
大堂内,济济一堂,将星云集。
周遇吉、阎应元、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吴三桂、祖大寿、袁宗第、田见秀、白广恩、李辅明、马科、袁时中等等。
这些将领,不管是哪一个,都在原本的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名声。如今汇聚一堂,都在兴国公麾下听令。
张明伟坐在主位上,左边是坤兴公主组每次,右边是山永巡抚左应选。周边则是刘金领着锦衣卫校尉随侍一边。
只听张明伟严肃地对他们说道:“此战,陛下给出的目标是打残建虏,光复辽阳、沈阳等地。诸位,可有信心?”
在场的这些将领中,可能流贼出身的这些还好一些,其他将领,特别是吴三桂和祖大寿等人,听到这话,哪怕他们之前其实已经知道这一战的目的,可此时还是不由得心潮起伏,激动万分。
这可是光复辽东之战啊!
一直以来,特别是祖大寿,那是见证了建虏在辽东的烧杀劫掠,见证了建虏的节节进攻,朝廷官军的节节败退,甚至他本人都还有过不得已投降建虏的情况。
那个时候,建虏的如日中天,不管是谁,压根都没想到,朝廷还有光复辽东的一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甚至建虏还三番两次地破关而入,在京畿之地,甚至远到山东等地烧杀劫掠,而朝廷官军莫能敌。
更为耻辱的是,朝廷官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建虏把劫掠的人口物资运出关外。末了,出关前还留了一个牌子下来,上面写着:到此为止,免送!
建虏这是何等的嚣张,而朝廷官军又是何等的无能,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可谁能怪朝廷官军?朝廷连军饷都发不出来,以至于大明军卒要卖儿卖女的地步。这样的军队,又哪来的战力?
所谓的打仗,其实就是武将带着一群家丁在打仗而已。平日里喊着兵力五万,但能战悍卒有个五千都不错了。
朝廷没钱,发不出足额军饷,很自然地,将领就会有想法:与其勉强活一群绵羊,不如凑钱养一群狼出来。
从某种角度来说,将领克扣军饷,中饱私囊以养家丁,其实也是迫不得已的。
可这样的军队,打打烂战还没问题,遇到了精锐的建虏,哪有不是一败涂地的道理。
祖大寿这样身为军中老将,对于这种局面,心中非常清楚,这不是一个,两个能臣能改变的局面。
这也就是说,除非大明能够坚持下去,坚持到建虏自己烂了,否则根本不可能打赢建虏。到了后来,甚至连守都没法守了。
松锦之战,建虏围点打援,大明援军主力十二万,全军覆没,就连祖大寿自己,又再次迫不得已投降了建虏。
那个时候,谁能想到这种情况会有改变?谁能想到?!
可是,做梦都想不到的改变,还是出现了!竟然还有一天,能有光复辽东之战,如此逆转乾坤的局面出现在眼前,谁能不激动?谁能?
想着这些,祖大寿就忍不住热泪盈眶!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辽东大地上,有多少亡魂等着告慰!
百姓、军卒;老人、小孩;男人、女人;认识的、不认识的;多少人都想着能有这一天!他们的在天之灵,一直在看着,看着希望有这一天!
如今,他们终于要等到了!
这些事情,在祖大寿的脑海中一一闪过,几乎与此同时,他和其他将领一起,纷纷出列,面向兴国公抱拳,齐声大吼回应道:“有!”
没错,就是有信心!
这光复辽东之战不是喊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
自从兴国公出世以来,对于建虏的战事便终于开始有了改变,一场胜利接着一场胜利,早已给了他们强烈的自信:能打赢建虏!能打败建虏!能光复辽东!
这个自信,是胜仗积累起来的,更是兴国公给的。
祖大寿等人坚信:有兴国公在,就能打败建虏,就能光复辽东!
崇祯十五年那么艰难的局面,都被兴国公扭转过来了,光复辽东,又有何难?
不得不说,祖大寿他们这么想,也确实是没错的。
就崇祯十五年的局面,如果不是有一个知晓后世的穿越者到来,哪怕这个时候再出一个张居正那样的人物,大明积重难返的局面下,也根本不可能扭转乾坤的!
张明伟对这个时代各个势力人物的了解,辨忠奸,就不是张居正能比得了的。
张明伟对于发生的事情,以及将要发生事情的了解,也不是张居正能比得了的。
张明伟的来钱手段,科技的革新,更不是张居正能比得了的。
……
如此种种之下,也只有张明伟这样的来自后世的穿越者,才有可能在崇祯皇帝的鼎力支持下,破解末日局面,中兴大明!
此时,看着大堂上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坤兴公主朱媺娖也是感同身受,同样非常激动。
她看着张明伟的侧身,盯着那张英俊的侧脸,呡着嘴,眼神中全是柔情。
张明伟却没注意到她,只是看着眼前这群将领,点了点头。
喜欢穿越之掉崇祯面前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