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王首辅 > 第1069章 臣不敢辞

明王首辅 第1069章 臣不敢辞

作者:陈证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2:26:04 来源:书海阁

定国公徐光祚可谓是老牌勋贵了,乃旧武勋集团的领军人物,弘治十七年袭爵,至今已在位二十二年,今年还被加封为太师(三公之首),地位之尊崇,说是当朝第一人也不为过。

这位定国公徐光祚已年近七十了,依旧耳不聋眼不花,虽然瘦骨嶙峋的,但看上去仍然十分精神,而且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只见他手持玉笏上前一步奏道:“皇上,臣以为不应收回对徐晋徐大人的追封,原因有三。”

嘉靖心中一动,轻哦了一声道:“定国公且奏来!”

徐光祚清了清嗓子,振振有词地续道:“相信徐大人所立赫赫之功,满朝文武皆有目共睹,不必臣再重复叙述,以徐大人所立下的功劳,足以荣膺国公之列,倘若皇上收回其国公爵位,恐会寒了天下将士之心。

这是其一,其二,正如皇上所讲,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更何况天子乎?

其三,我朝立国至今虽无文臣获封国公,然臣以为我朝立国至今亦无文臣之武功能与徐子谦相比肩,即使是于节庵(于谦号节庵)亦有不如也。是故臣以为,徐子谦位居国公乃实至名归,并无不妥。”

徐光祚列出的三个原因条理清晰,理由充分,还专门把明英宗时期的一代名臣于谦拿出来与徐晋比较,颇具说服力。于谦和徐晋都是在国家危难之际力挽狂澜,匡扶了大明江山,不过徐晋除了匡扶社稷外,他还给大明开疆拓土了,分别建立了南洋和东洋都护府。

自打永乐朝之后,大明便基本上处于守势,领土只有被蚕食的份,就没有扩大过,所以徐光祚说立国至今没有文臣的武功及得上徐晋,那是铁一般的事实,让人无从反驳。

嘉靖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道:“定国公所言极是!”

得到了皇上的认可,定国公徐光祚得意洋洋地退回了武班队伍中。

这时,武班大臣的队列中又有一人闪出来,赫然正是咸宁侯仇鸾,他大声道:“皇上,臣亦以为不宜收回对靖国公的封赏。”

“臣附议!”泰宁侯陈儒站出来附议。

“臣亦附议!”

“臣亦附议!”

眨眼间,武班队伍中的大臣跪倒了一大半,其中既有旧武勋集团的的,也有像王林儿这些新贵武将。

王林儿的想法很简单,他是徐晋嫡系的,自然要为自家老大争取利益了,而像泰宁侯陈儒、咸宁侯仇鸾这些旧武勋却是不怀好意。

不过,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反正此时武班大臣跪倒了一大半,只剩下小部份人还站着,他们既不是旧武勋集团,也没在徐晋麾下效过力,纯粹是看热闹的。

看到武班大臣黑压压地跪倒了一大片,文官们都傻了眼,首辅金献民亦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当中!

其实不仅金献民,此时大部份文官都开始琢磨起来,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旧武勋集团明明十分忌恨徐晋的,现在却纷纷站出来“帮助”徐晋,如此反常,其中必有缘由。

在场的大臣多是久混官场的老油条,他们一开始是眼红徐晋所获得的封赏,所以一心只想着收回徐晋的国公爵位和太保官衔,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来,如今旧武勋集团的举动提醒了他们,所以稍加琢磨便会过意来。

是啊,徐晋若得了国公爵位,看似是占了大便宜,实则不然,因为封了国公便不能再任实职了,兵权也得交出来,只有在皇帝的钦命之下才能领兵出征,平时只能待在家里当个富贵闲人。

徐晋才二十五岁,将来入阁拜相那是板上钉钉的事,但是,如果他当了国公就不同了,别说入阁拜相,就连实职的官都不能当了,所以说,当国公对徐晋来说其实是得不偿失的事!

难怪武勋集团如此卖力推徐晋坐上国公之位,这是明捧实贬,不怀好意啊!

明白了个中原因的文官不由恍然大悟,刚才拼命叫嚣着要收回徐晋爵位的言官都偃旗息鼓了,首辅金献民亦沉默了,因为徐晋若当了国公,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当个富贵闲人,不参与政事,对他来说显然也不是一件坏事。

此时,文官集团中却有一人站了出来,此人个子矮小,却风仪俱佳,正是詹事府侍讲学士徐阶。

“皇上,臣以为定国公所列的三条理由有待商榷。”徐阶朗声奏道。

嘉靖对徐阶的印象极好,也十分器重,从调徐阶到詹事府任职便可见一班了,因为詹事府是东宫辅臣,换而言之就是将来负责教育辅助太子的,乃未来的帝师。

“徐子升且奏来!”嘉靖沉声道。

徐阶朗声道:“其一,徐晋大人功劳显赫是不假,但封国公却是过了;其二,皇上对徐大人的追封,是在误以为徐大人身陨的情况下作出的,如今收回追封,重新封赏很有必要;其三,定国公拿徐大人与于节庵相比大不妥,没错,徐大人为大明开疆拓土,论武功确实更胜于节庵,但是别忘了,于节庵虽然匡扶社稷,但自始至终均不受爵,而徐大人如今已位列一等侯了,又岂能再破例封国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徐子升所言极是,臣附议,文臣封国公的先例不可轻开!”夏言站出来大声道。

户部尚书秦金也马上站出来附和道:“臣亦附议!”

接下来陆陆续续又有十数名官员站出来支持徐阶的言论。

说来有点滑稽,刚才首先跳出来,叫嚣着要把徐晋从国公之位上拉下来的言官们都沉默了,而一开始选择沉默的徐阶、夏言、秦金等人这时却主动出来要求收回对徐晋的封赏。

很明显,那些言官是眼红党,他们一开始的目的是想让徐晋把吃进去的好处都吐出来,但当他们明白徐晋若当了国公,失去的会更多时,他们便沉默了。

反观徐阶、夏言和秦金等人,他们一开始沉默,而选择这个时候出声,显然是不想看到徐晋放权,从此当个富贵闲人。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他们与徐晋交好,其次是他们明白徐晋是个能臣,继续掌权对大明有益。

接下来的一幕不用描述,相信大家都能猜到了。

以定国公徐光祚为首的旧武勋集团拼命要徐晋当国公,而以秦金、夏言、徐阶为代表的理性派则拼命要让徐晋当不成国公。

首辅金献民沉默、言官们沉默,因为他们就算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这个时候改弦更张,把徐晋推上国公之位。

就这样,两方人马你来我往,臣枪舌剑地争论了半天,结果谁也干不过谁。旧武勋集团的人多是武将出身的粗人,论口才自然是不及夏言这些饱学之士,但是他们胜在人多,以十敌一,总算战了个平手。

嘉靖看似听得很认真,却是有点心不焉,因为大家争论了这么久,作为当事人的徐晋竟然一言不发,让人捉摸不透。

正在此时,吏部尚书方献夫轻咳了一声道:“皇上,大家如此争论下去也不是办法,不如让徐大人自己表个态?”

此言一出,一众大臣都不约而同地向徐晋望去,这位爷倒是沉得住气啊,都这么久了竟然一言不发,这城府……啧啧,后生可畏啊!

嘉靖精神一振,他的耐性都快消磨殆尽了,方献夫此言倒是正中下怀。

“徐卿以为如何?”嘉靖目光终于落在徐晋的身上。

徐晋此时已经基本厘清头绪了,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分清了敌我意图,那便一切都好办了,他从容地站了出来道:“皇上,臣虽立了微末寸功,实不敢荣膺国公之列……”

嘉靖闻言不由心中一紧,难道真让那小太监说中了,徐卿宁愿放弃到手的国公之位,也不愿意放权?

此时徐晋却话锋一转道:“但是,正所谓长者赐,不敢辞,天子的封赏,臣亦不敢辞也!”

此言一出,嘉靖不由松了口气,既高兴又羞愧,高兴的是徐晋并没有恋权,羞愧的是自己竟然因为几个太监的私下议论而对徐晋产生了怀疑,实在是不该,在心胸方面自己还差得远啊!

“徐卿既然不敢辞,那就不必辞了,你们也不必争论了,对徐卿的封赏便将错就错吧,除了谥号收回外,其余封赏皆不变。”嘉靖眉开眼笑地道。

其实嘉靖之所以被几个小太监三言两语便搞得寝食不安,倒不是他生性多疑,相反,他是太过信任徐晋,太过在意徐晋了,就好比你心里把某人当成好兄弟铁哥们,却意外听闻这位铁哥们干了对不起你的事,相信你也会心里有疙瘩,想去搞清楚事实的真相。

嘉靖的心态便大致如此,现在证实自己这位好兄弟很铁,并没有辜负自己的信任,自然就释怀了,高兴之余还为自己的怀疑感到羞愧。

徐晋竟然主动放权了,旧武勋集团的人不由面面相觑,不明白徐晋的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不过不管怎么说,他们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夏言和徐阶却是皱起了眉头,户部尚书秦金更是失望地直摇头,在他看来,徐晋竟然贪恋国公之位,不思报国,年纪轻轻便退出朝堂,实属不该。

而对于首辅金献民来说,徐晋放权是好事,没有了徐晋这座大山碍事,他这个首辅便顺手多了。

正所谓各有各的算盘,徐晋之所以选择当个富贵闲人,自然也是有他的打算的。

因为昨晚费师的话让徐晋意识到自己能量已经不知不觉间壮大到让百官忌惮的地步,这显然不是件好事,所以,是时候退下来避一避风头了,而刚才官员们群起而攻之的局面,更坚定了徐晋暂时退居二线的决心。

不过,徐晋并不知道,正是他这个明智的决定,让他成功躲过了那个阴毒的坑。暂时放下权力,相比于失去嘉靖的信任,实在算不得什么。

“谢皇上隆恩!”徐晋跪倒在地朗声谢恩。

“徐卿快快平身!”嘉靖解开了心结,此刻心情轻松而愉快,徐卿放权便放权吧,没什么大不了的,日后自己若想起用,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喜欢明王首辅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王首辅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