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王首辅 > 第519章 倭寇

明王首辅 第519章 倭寇

作者:陈证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2:26:04 来源:书海阁

春日里的阳光分外明媚,江南水乡的女子亦是分外妩媚,声音软糯温柔,难怪有吴侬软语的说法。江苏为吴,浙江为越,吴越之地自古便盛产美女,譬如妇孺皆知的古代四大美人——西施,便是越国人氏。

此时,一艏船体庞大的楼船正在运河上顺流而下,船顶上方飘扬着一面威风凛凛的玄黄团龙旗。这种旗帜只有皇家和奉旨钦差才有资格使用,所以运河上来往的船只远远见到便纷纷让出水道。

徐晋今天并没有穿官服,而是穿着一身常服,头戴四方平定巾,一副书生打扮,唇红齿白,俊秀儒雅,双手扶着楼船的栏杆,站在甲板上欣赏两岸的江南景致,倾听船家渔女们唱歌似的对答。

徐晋是二月初十告别妻儿,离开京城赶往通州的,于第二日便率众在通州码头登船,然后一路顺着京杭运河南下,历经半个月时间,今日,终于进入了南直隶扬州府境内,再过半个辰便能到达扬州码头了。

正所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扬州自古便是繁华富庶之地,乃有钱人的天堂。唐朝诗人杜枚的诗中便有一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由此可见,扬州确是一个纸醉金迷,寻欢作乐的好地方。

风水学上有句话:靠山者贵,临河者富。扬州之所以如此富庶繁华,主要得益于其便捷的水上交通,乃长江和京杭运河的交汇处,境内河网水道纵横交错。

当然了,扬州之所以繁华,除了地理位置的优势外,还有就是盐业。盐无论是在哪个朝代都是生活必需品,尤其是在古代,盐业更是暴利的行业,一直由国家控制。而两淮地区乃明朝的最大产盐区,产量将近占到整个大明的三分之一,两淮转运盐使司就设在扬州,每年发放盐引近一百万引(每引400斤)。如此大的体量,试问扬州能不富吗?随便一个大盐商的家资恐怕都要超过一个中等府的年生产总值。

由于扬州是长江和京杭运河的交汇点,水道航运十分繁忙,尤其二三月份,正是秋粮解运入京的时节,所以此刻运河上漕船商船往返,络绎不绝,一片车水马龙的繁忙之景。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朝廷的税收分为夏税和秋税,夏税一般在七八份解运进京,而秋税则在第二年的二三月份解运。明初时期,百姓上交的税收都是实物粮食,长途运送损耗太大,负责解运的粮长还容易中饱私囊,所以后来税收便改用折银的方式,除了江南部份贡粮地区外,其余地方都得交银子,这就是所谓的“折色”。

徐晋双手扶着船栏,一边欣赏着运河上的景致,一边琢磨着该如何在直浙两地打开清丈土地的局面。

在京城,徐晋通过板倒外戚张家打开了局面,顺利地完成清丈土地,然而,要在直浙两地展开清丈土地,恐怕要比京城更难一些,毕竟在京城还可以借小皇帝的势,而直浙地区却是天高皇帝远,地方豪强士绅未必会卖徐晋这个钦差的账,阳奉阴违,各种阻挠是可以预见的。

徐晋静静地思索着,思绪不知不觉又飘回了京城,如今朝堂之上的“大礼议”之争应该越来越激烈了吧?

其实就在徐晋离京南下之前,小皇帝朱厚熜便表示要把张璁和季萼从南京召回,可以预料,这两人一旦回到京城,“大礼议”之争肯定会越发激烈。

徐晋本来就不想卷入“大礼议”这个漩涡,所以自从“大礼议”战火重燃,他一直置身事外,隔岸观火。然而,随着“大礼议”之争白热化,徐晋企图一直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至少小皇帝会对徐晋看热闹的态度产生不满。

正当徐晋头疼该如何避免这情况的时候,首辅杨阁老却送来了一副“枕头”,竟然提议让徐晋巡抚直浙两地,提督清丈土地的事宜。

徐晋自然求之不得了,溜出京逛一圈回来,大礼议之争应该也告一段落了,这样子既可以避免卷入大礼议之争,又不用引来小皇帝的不满,一举两得!

在这个节骨眼上,朱厚熜那小子本来是不愿意派徐晋这个心腹出京的,但跟徐晋私聊了一次后便转变了态度,不仅同意徐晋巡抚直浙两地,还给徐晋的差事加了码,除了提督清丈土地外,还提督巡视海防。

如此一来,徐晋这个钦差顿时权力大增,几乎等于是手握沿海卫所的军权。杨廷和自然明白小皇帝抓军权的意图,但现在他急于把徐晋这根搅屎棍调出京,最后也只好妥协,按照小皇帝的意思拟定了圣旨。

“老爷,船头风大,可不敢吹太久了,还是回船舱里面去吧。”婢女初春行了过来,将一件薄衾披到徐晋的肩上,温声软语地劝道。

徐晋笑了笑道:“没事,吹面不寒杨柳风,这阳光明媚,哪里就会着凉了。你和初夏也应该多晒晒阳光,补钙!”

初春疑惑地问:“老爷,补钙是什么意思?”

徐晋不禁哑然,回头看了一眼身边这株水灵灵的小白菜,笑道:“钙嘛……就是骨头,晒晒太阳能让浑身骨头更加硬朗,个子长得更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初春似懂非懂地噢了一声,这丫头今年十七了,个子并不算高,只到徐晋鼻梁的位置,身形窈窕婉约,细皮嫩肉的,仿佛掐一把就能掐出水来,这时虽然作家丁打扮,但明眼人一眼就瞧得出是美人儿。

“对了,初夏现在怎么样了?”徐晋关心地问。

初春答道:“谢谢老爷关心,妹妹已经大好了,正赖在床上看杂书呢,也就是老爷惯着她,要是换了个人家早就扫地出门了。”

话说初春那小蹄子满怀兴奋地跟着老爷乘船南下,结果第一天便晕船了,吐得天昏地暗的,连续好几天才适应过来,谁料晕船刚好,紧接着又感了风寒,缠绵床榻多日,徐晋只好命船中途停靠休息两日,找来大夫替她诊治,这才慢慢好转起来。

徐晋微笑道:“那便好,遭了一路的罪,就让她好好歇息几天吧,我这也不用她服侍。”

初春眼圈微红,偷瞄了徐晋一眼,感动地道:“遇到老爷这种主人家,是初春初夏这辈子最大的幸福。”

徐晋笑了笑,岔开话题道:“对了,我好像听小婉说过你们姐妹俩是浙江人氏?”

初春点了点头道:“是的老爷,我们是浙江宁波府人氏。”

徐晋笑着道:“难怪你们长得这么好看,自古吴越便是佳丽地啊。”

初春脸蛋儿不由一红,既羞涩又欣喜,话说自己姐妹到徐府两年多了,老爷还是第一次赞自己长得好看。

“家里还有什么人吗?”徐晋随口问道,不过话一出口便后悔了,初春初夏自幼便被卖给别人当伶妓人培养,家里即使还有亲人,估计也不会好。

果然,初春眼神顿时一黯道:“没了,家里人都死掉了。”

徐晋歉然地道:“提起你的伤心事了。”

初春摇了摇头轻道:“没关系,都过去很多很多年了,那时还小,婢子连父母长什么样都记不得了。”

徐晋不由心生怜悯,伸手抚了抚丫环的额头,安慰道:“到时老爷带你们回一趟老家寻亲,顺便祭扫一下双亲。”

初春眼圈更红了,摇头道:“婢子不知父母葬在哪,估计村子也不存在了。”

徐晋剑眉皱了皱,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初春眼中噙着泪水答道:“我们家是宁波府沿海的灶户,整条村子都是灶户,靠煮盐为生。有一天倭寇和海贼来了,这些穷凶极晋的混蛋到处杀人抢掠,婢子的父亲被杀死,娘亲也被掳上船……后来跳海自尽了。婢子和妹妹躲在柴草堆下逃过一劫。”

徐晋沉声道:“那你们后来……”

初春抿了抿嘴唇道:“后来一个族叔把我们卖到青楼,再后来我们又被魏国公的管家买了回去。”

徐晋不由暗叹了一口气:“那你恨那个族叔吗?”

初春摇了摇头:“不恨,当时族叔若不把我们卖到青楼,婢子和妹妹怕已经饿死了,而且族叔拿了钱也能够活命,还能打两副棺木安葬我们爹娘。”

徐晋心情沉重地轻吁了口气,用唇间吐出两个字:“倭寇!”

喜欢明王首辅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王首辅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