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奇幻 > 从巨魔部落到精灵帝国 > 第二百五十一章 拉开的帷幕(2)(过年好!)

时间一点点过去,随着命令的传出与执行,参与此役的各方面力量基本上已经就位;

120门加装了给养车厢的‘轰击者1型·改’420mm轨道炮,在驼鹿的牵引下南下、并三门前后相连组成炮阵,分散布置于前中后三条横向炮击轨道线之上;

600台同样进行了养分补给改装的‘破甲者1型·改’自走战车,也在收拢了各自的八条节肢后装载于轨道车南下,进入了靠近南方火山群的营地当中;

220座负责近距离控制、贴脸穿甲的‘战争古树’,在经过加装手持穿甲炮、添加养分补给体系后,也于第三批南下在火山基座就地扎根潜伏了起来;

200艘(前60 后140)‘420·5’炮艇,也在拖曳船、补给船的辅助下,在河口处待命,因为其部署后会放弃移动能力,所以只有当战场真正确定后,它们才会开始进行正式的部署。

这些武器毕竟还不是真的‘全自动’、真的‘全遥控’,它们还是需要操控员才能完成各自之使命的,

其中,‘轰击者1型·改’因为没有‘自走’功能,所以仅需要2名炮组成员分工协作,便可以完成相应的装填控制、指令接收、射界调整、攻击等一系列操作,且另需要由20只驼鹿进行攻击后的转移阵地任务;

而当三门一组合成线列炮阵时,其炮组成员可以在加设的图腾设备之辅助下减少2名,只需要4位战士便可以完成操作,但驼鹿牵引队却需要增加到50只左右;

于是,120门轨道炮被分成了40个炮击小组,共需要160名操控员、2000头驼鹿支撑其运转;

另还需要有分布在沿线的诸多固定站点、共计300名征召兵,专门负责炮弹补给、轨道炮维护、驼鹿安抚等工作。

另一边,体型更小的‘破甲者1型·改’则因具备复杂的‘自走系统’,所以需要在两名炮组成员之外,另行添置两位控制八足节肢的‘驾驶员’控制其相应的行动力,因此每辆自走战车共需要四位战士才能做到最高效利用;

此战共有600台该型号的战车参与,合计就是2400名兼任维修兵的一线操作员,需要亲临3千米以内的前线。

‘战争古树’则是某种意义上的‘全自动武器’,其核心本体便可以完成行走、攻击等所有任务,并不需要由战士进行操控。

在‘420·5’炮舰这边,每五艘炮艇将共用一个炮击指挥操作部;

该部会被建立在一艘远离阵地百多米的近岸装甲小艇上,其上共有五名战士负责完成攻击任务,200艘船共分成了40个近海炮阵,共计需要200名战士完成具体操作。

除此之外,2.5万名角蹄种雇佣兵、以及1.5万名巨魔壮年征召兵,在经过为期数月的共同训练后,此时也领着重点防护大脑与心脏的盔甲、领着充分的食水补给,进入了他们所要负责操控的牵制型术法植物当中,当起了‘植物人’。

这些雇佣兵、征召兵是需要统一指挥的,尤其是作为外来者的角蹄种更是如此;

因此,本部专门在它们内部设立了一套大而化之的管理系统,共计填补进去战士约200位,少部分负责征召兵的指挥、大部分负责雇佣兵的指挥。

········

需要知道的是,光是新增的‘420·5’炮舰,就在一年内生产了200艘,平均产量在16.7艘/月、实际定型产量高达26.7艘/月;

而定型时间更久的‘轰击者’、‘破甲者’的生产数量,按理来说更应当远不止现在这个规模。

事实也的确如此,此二型号相关的各级生产线基本定型于符文历51年末,其生产能力在51年中旬达到了最大值。

其中,‘轰击者1型’生产速度的峰值为30门/月,且保持了约36个月的全速生产;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最后约12个月的时间,则因为上下游生产线被炮艇占去了大半,所以被压制到了5门/月的产量。

可即便如此,这前后持续了四年的生产,也使得本部拥有了超过1100门的该型号存量。

至于‘破甲者1型’这边,其巅峰产量虽因节肢系统的制造难度,所以被拖累了不少进度,但也在更多力量的投入下,一度达到了20台/月的程度,且维持该生产效率共计36个月的时间;

之后的12个月,则因为与‘轰击者’同样的理由,让渡了不少上下游生产线给‘420·5’炮舰,使自身产量下降到了2台/月;

通过简单的计算可知,两个阶段合计之下本部共计生产了744台‘破甲者1型’,且全部完成了养分供给改装;

此中,有600台将在第一批次直接参与此战,剩下的近150台则作为损失补充在前线营地待命。这样一看,生产的‘破甲者’参与任务基本上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可以说它们已经全数进入了备战状态;

而‘轰击者’却似乎只有120门被交付了任务,其余八百多台库存是要吃灰么?.....自然不是。

120门轰击者被投入到了可移动战场之上,在尽可能增加自保能力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横向移动来最大化的利用自身射程;

其余八百余门库存,在此战中虽因为人力、驼鹿力、轨道容纳力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得到上述待遇,但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军部还是为它们找到了合适的部署办法.....

在三列轨道环线的后方与间隔中,本部紧急建设了81座固定炮台,并在对八百余门420mm原轨道炮进行了改造后,每10门成为一组、装进了这些炮台当中。

因为准备时间有限,所以炮台在建设时除了防后座力平台、地下掩体操作室、地下养分供给室等有限的部分之外,从装填、到护甲全都只在原有轨道炮的基础上,做了场地适应性、护甲组合结构性等方面的调整,然后使之初步拥有了部署于固定位置时的战斗力。

此外,为了更有效的利用它们的攻击力、为了配合军w此前做出的‘诸炮阵指挥权上交巫医’指令,这些炮台按照九宫格方位被分为了9个片区,每个片区拥有九座炮台、九十门炮,由同一个片区炮击指挥中心进行炮击统合。

炮击指挥体系被分为了三个区间,从靠近前线可以目视战场的‘观察站’、到计算射击诸元的片区指挥中心、再到各个炮台的掩体操作室。

‘观察站’中,会布设9名对接九炮击片区的二阶巫医;

他们将负责确认目标,并预判目标在一定时间内的走位,然后将相关判断整理成数据、传递往它们应该前去的地方。

下一层级的九个‘片区炮击指挥中心’,也会有27位二阶巫医坐镇;

他们会每三位合成一组、分别坐镇一个指挥中心,平均每个巫医需要同时负责三座炮台的诸元调校,并将调校结果传递向下级实操单位。

当81座炮台的掩体操作室,接收到来自‘片区指挥中心’的调校指令后,其各自驻守的三名学者型战巫会根据已经确定的演算方案,在指挥中心数据的基础上微调炮台中十门炮各自的具体指令,之后由征召兵操炮手完成具体操作。

计划似乎很完备,在巫医们的脑力支持下,其各自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炮击准确性的问题,但在稍早前的小规模演习中还是发现了一个大麻烦.....

~~~~

装备70l·420mm炮的炮台,其有效攻击距离基本上处在5-65公里这个区间之内;

由于不同射程所使用的的弹丸标准区别,其威力也有不同的呈现,弹重、初速度、以及威力之间会形成有趣的函数曲线。

如,10公里之内,可投射重达13吨的超重弹,出膛速度最低;

25公里左右时,可以将重达7吨的重弹用600m/s的初速度发射出去;

40公里左右时,可以将3吨重的复合弹用900m/s的初速度发射至目标处;

55公里左右时,1吨的轻质复合弹、1100m/s初速度。

此外,由于目标为**,其在战场上移动时所造成的的距离、角度等变化,会影响到诸炮台的射界;

有时,这些变化会使某些炮台在某段时间内失去攻击能力;

即便是保有攻击能力的炮台,也会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而产生改换炮弹种类等等需求。

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缺乏基于电磁波雷达之火控系统的这些远程炮击阵地,才需要由巫医们去坐镇各层级指挥系统中,用他们的生物脑来充当雷达、计算器等等作用。

一众巫医们、乃至新近出现的‘战巫’们,在演习中也的确很好的完成了这一项使命;

尤其是进阶后的二阶纯粹巫医,其在演算这些数据时所需花费的时间,甚至不会比加减法运算慢上多少,只要上层数据及时到位,他们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计算’这一步。

然而,事情却在‘传递’这个环节出现了障碍....那动辄十数、数十公里的炮台距离,成为了实际战术应用中的巨大缺陷;

更具体点说,就是‘信息获取速度’不合格.....

共和国此时对于信息的传递,基本上都是以‘次声’作为媒介进行的;

因为其可以在几乎不产生损耗的同时,将信息传递至很远的距离,所以在缺乏替代手段的现下,次声应用在通讯、科研等领域可以说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但是,再怎么迅捷、再怎么无损耗,其所利用的也不过只是声波而已....

平时还好,无论是本部内的通讯、亦或者大陆基站所传来信息的接收,都没有在时效性方面太高的要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且在‘有无远程信息交换能力’刚刚被解决的当下,对其它方面的要求自然不会太过于苛刻。

但眼前这场战争却是不同的,‘大炮’这种远程武器的出现、再加上想定中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况,声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已经更不上实际需求了。

巫医们凭一己之力所节省下来的运算时间,就因为‘大气音速’的限制被消耗在了传递的过程中;

炮台的确可以做到指哪儿打哪儿,但奈何只是个‘高频战士’,反应总是慢上何止一拍.....

当然,这并非不能解决的问题....

最‘简单’的方法,只需要巫医们下更多的功夫、将更大的‘提前量’纳入到计算范围当中,这个事情便能迎刃而解。

但很显然的,这样的解决方式既困难、又不划算,‘提前量’的增加会让运算难度呈指数性上升,且会存在大量‘混沌不可算’的部分。

那该怎么办呢?

影响声音传递速度的自然要件,只是中央校低年级后半段的教育内容;

在一系列兴趣引导观察实验的引导下,相关问题从那时开始,就会进入到少年巨魔·精灵学子们的视野当中。

而对于巫医们来说,这些知识的掌握自然更不成问题了....

于是,为了更高效、更科学的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将视线放到了‘金属’之上。

相关研究所在综合考虑了制造难度、实际效果等因素后,选择了性价比最高的几类金属单质、合金,准备将其作为替代大气的新媒介进行应用;

在连续数次的实验中,研究所先后确定了种类、横截面、温度等等因素对其工作效率的影响,并陆续添加了防锈蚀涂层、隔音夹层、防啃食外皮,制造成了用来传导声波的金属导线;

在随后的中距离实验里,该尝试在万米内取得了‘4.8km/s’每秒的音速成绩,且在添加了各类涂层后其在远距离的传递‘留存率’也得到了保障。

于是,负责各个部分的研究所,分别设计了其各自产物的工业化生产线规划,并在完成了整合后开始了实际制造环节;

建设、投产、调试、定型......新的产业就此成型。

于民间的应用方法先留待以后在去考虑,工厂加急制造出的第一批产品,往往刚下生产线就被军方取走;

它们被陆续的埋设入了炮击三级指挥体系之间,使各阶段的信息传递速度一下子提升了近二十余有倍。

这样的结果,才使这一套炮击诸元校正体系真正有了用武之地,数十公里的距离从此不再是音速下的天涧.....

在这些金属导线的辅助下,声讯命令能在短短数秒内完成通传,使得巫医们不但不需要继续增加计算变量、反倒还缩小了参与进计算的数据规模,从而进一步缩减了炮击指挥耗时。

见其效果真的立竿见影,生产端与军方都不再犹豫,前者加速生产、后者有多少要多少,在几个月之间就设立了海陆两套炮阵指挥体系。

陆战炮台方面,观察站至区域指挥中心拉出九根‘导线’,指挥中心至下级炮台也是九根;

即便是作为移动单位的轨道炮,其射击点位却也是固定的,它们所做的仅只是在反应仓工作期间,从上一个点转移到下一个攻击点位而已;

因此,只要从‘片区指挥中心’拉线至相应的点位,便能够完成对它们的指挥统合。

同样的,这种指挥方式也应用在了炮舰那边;

演习中,40个海炮阵地(共1000门70l·420mm炮)会拥有200名处在炮击指挥一线的学者型战巫,各自负责一艘炮舰的诸元微调;

其上一层,是十名分管四个阵地的二阶巫医;

更上一层,则是四名直接在前线确认、并预判目标动向的巫医观察员。

此三层中,连接1-2段的‘导线’为陆路布设,连接2-3段的则有一段为海陆布设;

但由于对大型海洋魔兽的防备,炮舰距离海岸线的距离并不算太远,最远也不过是150米左右,因此铺设难度反而不会太大。

指挥系统间的信息传递问题大致就是如此,本部将火山群岩浆利用到了极致,不但从中制造出了一枚枚炮弹、还制造出了金属声导线,这些产品最终都会回馈在火山蝾螈身上.....

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也能算是取之于彼、用之于彼了吧。

除了‘导线’问题之外,这样的指挥体系对于巫医的数量也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但当时间来到这一刻,本部也终于有底气打一场富裕仗了,议会手一挥便通过了这个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计划....

在这样的指挥安排下,海炮、陆炮诸阵地除了负责直接操控装备的征召兵外(战兵大多数去驾驶破甲者战车了),还将被填充入前线观察员9 4名二阶、分区指挥27 10名二阶,合计五十名二阶巫医(现有57名完成进阶的纯粹巫医);而在基层的81座炮台阵地(810门)、40个海炮阵地中(1000门),也需要填入243 200名生命等阶为2、职业等级疑似应当算作1的学者型战巫;

这些‘战巫’同样被划归为‘征召兵’、属于临时征召的特殊‘人’才,再加上负责实际操作的一线征召兵,本部这次无论是施法者力量、还是民间力量,都达到了历来之最。

~~~~~

当这一切都准备完毕之后,时间已经来到了符文历55年7月;

此时,距离下达命令已经过去了五个月,诸多装备的配备达到了计划中的规模;

战兵、征召兵、雇佣兵也陆续完成训练、并到达了各自的岗位。

在结合陆炮台位置、自走战车适宜战场选择、观察点视野、容错率等因素后,战场也被单方面确定了下来。

之后,海上力量便离开了黑河入海口,前往海岸线附近开始了部署.....

时值八月,最后一批路上力量的养分与弹药补给到位,海上炮阵也完成了分离部署;

在海炮台与操作艇后方,是一艘艘装备了对海速射炮的的桨帆舰,它们将起到援护后方的作用,在对蝾螈作战时保护、预警海炮台的后方;

当然,为了避免被蝾螈的远程攻击杀伤,它们并没有过分的靠近,只是各个炮阵外约一百-两百米左右的斜角上巡弋。

除了这些充当护卫的小舰船之外,更多的补给舰、拖曳舰则在完成了任务后离开了海面,纷纷回到了不至于搁浅的超近海、亦或者河口内的澹水区域,等待后续可能存在的补给或救援任务。

另一边,路上自走战车营地,绝大多数常备军战士都集中在了这里,他们也是最重要的破甲力量之一,被分配到此项任务的战士们俱都是摩拳擦掌、纷纷心如烈火般等待着正式进攻的指令;

当然,最重要的诱饵地窟狼才是战争开始的风向标,不然本部根本没有办法骗两只高等蝾螈离开岩浆深处。

地窟狼此时却还在本部,等待着时隔一年后、又一次离开母树外出‘放风’的机会。

对于整个战争可能的发展过程,议会、执政府、军方都有个大概的数;

从确定战场、到海陆战力量部署、再到出动地窟狼诱敌、高等蝾螈离开岩浆深处,这是第一阶段;

从‘绿化带’弹射、断退路,这是第二阶段;

之后,便是陷敌与海陆攻击的第三阶段;

在此后,就是迎来成功或者失败的结局了...

·······

在正式开战之前,粗牙和尖牙两位似乎是闭关闭累了,静极思动之下回忆了番过去,然后发现涅斯塔的70岁生日即将临近。

无论是巨魔还是精灵,都没有过生日的习惯;

因为除了执政府档桉之外,这里并不存在那种....会从一开始便记住这个日子的‘父母’概念。

所以两位巫医记起来以后,也只是乐呵呵的顺嘴提了一句而已,将这个发生在2岁之前、并不处于涅斯塔之可回朔范畴的日子告诉了他。

当然,恨不得找借口将每一天都变成‘特殊日子’的艾萨拉,以及就是喜欢热闹的芙蕾雅并没有放过这个‘借口’;

芙蕾雅在那天自己给自己放了半天的假,并找到涅斯塔、强迫他陪玩了好几个灯时;

前者,则在家中准备了各种欢愉的体验....

时间来到了静谧的夜晚,一直在破阶冥想、以及本部战争任务间轮回的艾萨拉,在今天之前已经很久没有好好休息过了;

但今天,她还是疯了十多个灯时后,于后半夜才抱着丈夫沉沉睡去。

涅斯塔仰面望着稀疏的星空,被枕在伴侣脖颈间的胳膊微微弯曲,指尖无意识的滑动着她美丽的眉眼,脑中则想着生日、想着已经相当遥远的前世....

良久后,他收回微微酥麻的指尖,喃喃出声道,

“如果人的起点算是生辰,年的起点那就是春....”

“所以今天对我而言,也能算是春节了吧?”

“嘿~如果真有谁在对面正看着我.....那地球的诸位,大家过年好啊!”

喜欢从巨魔部落到精灵帝国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从巨魔部落到精灵帝国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