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现言 > 穿书,重生50成团宠 > 第16章 新年

穿书,重生50成团宠 第16章 新年

作者:第八塔峰主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4-05-14 09:10:06 来源:书海阁

1950年2月17日,新华国迎来了开国的第一个春节,这一天所有在京市的人都赶了回来聚在了唐家老宅。陈家舅舅和舅妈一早带着孩子就赶来京市了,这个年他们就都在陈宅度过了。新华国成立刚刚4个月,百废待兴,社会秩序还没有完全恢复,但对华夏儿女们来说,这是数十年来的第一个太平年。经历了外敌入侵,战火摧残的中国人,无比重视这个春节。

政府早就开始着手控制物价,还决定全国放假3天,并且号召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不允许在元旦节和春节宴请宾客和收、送礼物,这些规定让老百姓更加感受到这个春节的不同以往。虽然唐老爷子和唐家大哥、二哥、二嫂都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法回来,但是唐老太太和唐家大嫂还是很认真的准备着过年的物品,每天出来进去都喜气洋洋的。

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随着除夕的临近,人们也都有序的忙碌了起来,为过一个丰盛的春节而做着准备。

除夕当天,唐家一片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景象。糖宝穿着红色的罩衣,又被打扮的像个喜庆的年画娃娃,轮流被几位长辈抱在怀里。早上起来,唐爸便准备好了笔墨开始写春联,大大小小的春联写满了吉祥的话语,如:福到家门、阖家幸福、五谷丰登等等,写完后就招呼着几个堂哥帮着一起在家里各处贴了起来。无论是来自哪里,作为华夏子孙过年的时候一定要把家里布置一番,统一的审美是认定了,过年就要红红火火,预示着对未来新的一年的期盼,期盼来年日子也会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川省还有过年要挂灯笼的习俗,贴完对联后,唐爸又领着小子们将灯笼挂起。然后又开始继续挥毫,写了好多不同字体的福字,由小子们自己选地方贴好,贴福字蕴意福气满满。而唐爸则抱着唐心在一旁看着哥哥们忙碌着。

一时间,整个老宅一片红红火火,孩子们的吵闹声、厨房传来剁菜声以及阵阵的嬉笑声、偶尔外面传来一声鞭炮响,处处都是喜庆的景象,处处彰显着欣欣向荣。唐爸抱着唐心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中一阵激荡,这就是他们努力奋斗的原因,国家太平、人民安定,这就是他们所盼望的好日子。

转悠了一上午,唐爸被叫去帮忙了,唐心被放进了婴儿车里,由几位哥哥们看着。唐心看着这六个小哥哥围在一起玩着游戏,如今华国正处于战后重建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文化生活相对单调。在这样的环境下,当时的孩子们玩的游戏并不像现在那样丰富多彩。

最受欢迎的玩具就是纸牌,很多家庭都会在晚上聚在一起玩,这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一种社交活动。此外,孩子们也喜欢玩弹弓、陀螺和风筝。由于这些游戏都需要孩子们在户外活动,现在天气冷了,他们也就不愿意出去,窝在家里玩起了纸牌。看了一会唐心觉得没有意思,现在孩子的玩具、游戏还是太少了啊, 要是她长大些语言表达清楚了,一定要好好多想几个游戏教他们玩。大堂哥正坐在唐心身边看着唐爸新送给他的话本,时不时的转头看看婴儿车里的唐心。当他发现唐心打起了哈欠,连忙去厨房将三婶叫了出来,唐妈把唐心抱回了房间,哄她睡觉去了,唐心其实是不想睡的,这毕竟是她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新年,她想好好看看现在是怎么过年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现代化,人民物质生活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原来春节才能出现的大鱼大肉,现在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吃到。因此,春节对人们来说少了一些期待。另外随着城镇化的水平越来越高,好多人开始外出打工,越来越多人走出家乡很少在家过年。新年的习俗与传承也在渐渐地丢失。人们的生活圈子不再局限于一个小地方,原先一起的家人分布天南地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的越来越远,维系感情的纽带不再,缺乏联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淡漠了。所以唐心非常喜欢现在的氛围,她想好好体会一下这久违的年味。

可是实在是困极了,在唐妈轻声的呢喃中,她还是睡了过去。

很快,就到了下午四点多了,唐心被哥哥摇醒,她懵懂的看着哥哥不知道哥哥要做什么,一直以来唐爸、唐妈就教育唐展博,糖宝睡觉的时候不可以吵醒她,否则把妹妹弄哭了,他们可是要生气的。虽然唐心并不是真正的婴儿,被弄醒了也没什么,可是哥哥他们不知道啊,哥哥还是牢牢的记住了父母的话,从来没有打扰过她睡觉。今天怎么会摇醒她呢?

看到唐心醒了,展博冲妹妹露出一抹安抚的笑,冲着妹妹小声的说,“妹妹乖,不哭哦,要吃年夜饭了,老师说年夜饭是团圆饭,是要所有家人都在一起的,爷爷和大伯他们都不在家,所以更不能少了糖宝啊,糖宝乖,哥哥带你去吃饭饭。”说着唐展博回头叫着“五哥,妹妹醒了,你进来吧。”五堂哥从门外探出头来,看到唐心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并没有哭,于是放心的走了进来。两个小毛头趴在床边看着唐心,商量着怎么把妹妹抱出去。唐心看着这两个小不点,还想把自己抱出去,他们那小胳膊小腿的别把自己摔着了。可是她现在还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只能边摇头边啊啊的叫着,拒绝着。可两个小家伙根本看不懂她的意思,仍然试着将她抱起来,唐心都要绝望了,思考着要不要豁出去大哭出声,好引起外面大人的注意?

“你们在干什么?”一声少年音仿佛天籁一般突然响起,原来是大堂哥来了。过了年大堂哥已经十二岁了,继承了唐家人优良的基因,大堂哥长的很高,已隐隐有了少年的风姿。他在外面发现两个最小的弟弟不见了,担心他们淘气就四处找了起来,没想到在糖宝休息的房间找到了他们,还好找到的及时,这两个小的还真的差点惹了祸。他们竟然试着要把糖宝给抱起来,他们俩还那么小万一把糖宝摔着了可怎么办?大堂哥快步走进房间,看见已经瘪起嘴巴的糖宝,连忙将她抱起来,轻声的哄着。然后严肃的警告两个弟弟,以后可不许轻易的抱糖宝了,他们两个还太小,万一把糖宝伤到可就该挨揍了。两个小哥哥也认识到了错误,更害怕被家里大人打,所以央求大堂哥不要告诉大人。其实家里说起来大堂哥是最像爷爷和大伯父的人,为人正直、严肃,在弟弟们面前颇有威严。

大堂哥并没有因为弟弟们的请求而心软,犯错就是犯错了,如果这次为他们遮掩过去,以这两个小家伙无法无天的个性以后指不定会再犯什么错。最重要的是,他们真的差点伤到了糖宝,这个问题就太严重了,糖宝可是他们老唐家的宝贝,这么点的孩子若是受伤了,还不得让人心疼死。所以,他抱着糖宝领着两个弟弟去找三叔、三婶去了,首先他向三叔、三婶承认了错误,弟弟们犯错是自己这个做哥哥的没有看好,他也有责任。

看着眼前大侄子颇有担当的样子,唐爸、唐妈很是欣慰,虽然听说儿子和侄子要抱起女儿,他们也是吓了一跳。唐妈更是赶紧抱过女儿,看看女儿是否受了伤,但是听孩子们说是不想家里的团圆饭有任何一个人缺席时,她的心一软,侄子这是想父母了啊,二哥二嫂家的三个孩子,父母都不在身边,二嫂是因为远在国外,二哥则因为工作繁忙,海市也并不安定,为了预防敌特分子借着节日的氛围进行破坏活动,虽然是新年但是前线的人员一点也不能放松下来,二哥把休息的机会让给了当地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回家团圆,自己则继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虽然在唐家老宅大嫂把他们照顾的很好,可是爸妈不在身边孩子还是缺乏安全感的。平时没有什么,一到这过年,大家团聚的时刻,孩子们就忍不住了吧?

唐妈把孩子递给丈夫,蹲下身子伸手搂过两个孩子,先是批评了孩子们的莽撞,然后又夸赞起他们是称职的哥哥,她都没有想到要叫醒糖宝参加团圆饭,但是他们想到了,真是爱护妹妹的好哥哥。大侄子也是一个好哥哥,有担当,他们都是唐家的好孩子。大侄子听到后腼腆的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两个小孩子听到妈妈(三婶)并没有像想象中的责备他们甚至还夸奖了他们,两人也高兴了起来。连忙表示以后绝对不会犯了,一场小小的风波就这样过去了,唐老太太在旁边看着,非常的欣慰,为两个小孙子的细心,为大孙子的担当,更为小儿媳妇处理事情的方法,所谓家和万事兴,她相信有着这样的子孙她们老唐家肯定会越来越兴旺的。

很快年夜饭便端上了桌,不管世道如何,传承了上千年的传统已经深刻在每个华国人的身体里,团圆饭是全年最重要,最丰盛的一次家宴,人们非常重视这顿年夜饭,甭管活儿多忙,路途多远,三十晚上都要赶回家里,和家人团聚一堂,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团圆饭。

唐家的团圆饭摆了一个大桌子,由于家里有四个人不在家,所以剩下的人都凑在了一张大桌子上,因为刚才两个小子的行为,唐老太太特意让大儿媳妇多准备出来四副碗筷,为那四个出差在外的家人留个位置,这样寓意着一家人都聚齐了。所有人都坐好了,饭菜开始陆续上桌,作为川省人年夜饭最应该吃的就是火锅,代表着红红火火团团圆圆,所以特意准备了一个铜炉火锅,放上唐老太太亲自炒制的锅底,真的是香味扑鼻啊,唐心闻着就食指大动,想要大快朵颐一番。除了香辣浓烈的火锅,唐家大嫂还入乡随俗的准备了几道京市特色的年夜饭。京市的年夜饭颇为讲究。在搭配上要有荤有素,有凉有热。但他们并未讲究那么多,只是简单的挑了几个菜做了。有红烧肉、四喜丸子、白菜豆腐、扣肉、还有陈家送来的白切鸡白切鸭,一桌子菜丰盛极了。一大家子人,唐老太太、唐家大嫂、唐爸、唐妈四个大人,再加上六个哥哥们,算上唐心一共十一口人,将桌子坐的满满当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开饭了,一桌子人吃的开开心心,只有唐心只能干看着。唐妈先吃完了,虽然她是海市人但是她也很能吃辣,非常喜欢鲜香麻辣的川味火锅,但是由于现在她还在哺乳期,没办法吃火锅。所以先吃饱了就不会眼馋了,回头看着唐心眼馋的样子,唐妈拿出早就准备好,炖的软烂的小米粥,只要上面一层米汤,然后扒了一个鸡蛋,拿出鸡蛋黄,取出一点和到米汤里,用小勺子一点点的喂给唐心。虽然比不上桌子上美味的菜肴,但是对于吃了三个多月母乳的唐心来说,这看似简单无味的小米粥鸡蛋黄也让她吃的津津有味,非常满足。喂了大概一个碗底的米汤和不到四分之一个鸡蛋黄,唐妈不给唐心喂了,第一次加辅食还是少加点,循序渐进为好。

守岁也是新年的传统,按传统习惯,饭后至夜间接神、拜年之前不能就寝,为自由娱乐时间,谓之“守岁”。年长的人是在辞旧岁之际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的有为父、母延寿的意思。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须守岁。现在新社没有结神的风俗,但是守岁和拜年的风俗还是有的,所以唐家人聚在一起开始守岁。为了守岁,除夕之夜必须搞些娱乐活动。年长的一般多聚在一起打麻将牌。唐家长辈正好凑成一桌,唐心睡着后长辈们便聚在一起打起了麻将。小孩子们在大堂哥的带领下开始点灯笼、放鞭炮。

差不多半夜的时候,有的饿了就吃一些糕点垫吧一下,年纪小的孩子们熬不住了,让大堂哥带回房间睡觉了。唐家的大人们开始准备包饺子了。

老例,饺子是不在年三十吃的,而是在初一。拜年后,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素馅的接神饺子,也叫五更饺子。素馅寓意全家一年日子过得风平浪静,平安无事。唐家的饺子准备的是最普通的大白菜馅的,因为现在家里有条件了,便不再只是素馅的而是加了肉馅的。家里人不多,大家一起动手,一边聊天,一边包饺子,乐乐呵呵好不热闹。

大年初一一早,孩子们便被叫起来,排队依次给唐家老太太、唐家大嫂、唐爸、唐妈拜年,长辈们都不吝啬,给拜年的小辈都发了红包,甚至没来得及赶回来的唐家二哥也拜托唐老太太给孩子们发了红包。虽然不多,但也是个美好的祝愿。就连唐家大嫂和唐爸、唐妈也都收到了唐老太太的红包。我们糖宝最小,收到了最多的红包,因为几个哥哥不知道是不是约好了,每个人都从自己收到的红包里拿了一个给糖宝,祝福糖宝健健康康的长大。唐心对于哥哥们的爱护很是感激,咿咿呀呀的跟他们道谢。

大年初一,吃完饺子后,唐爸就带着家里的男孩子们去大院里的叔叔伯伯们家拜年去了,而唐老太太和两个儿媳则在家接待前来拜年的友人,绝大部分是唐老爷子和唐家大哥的同僚和属下,也有唐老太太的朋友。人们纷纷外出拜年。亲友相见,拱手作揖,并说“恭喜发财”、“新喜、新喜”等等。听说京市的老百姓在大年初一有个传统,吃完饺子后,便涌向雍和宫、白云观、红螺寺、潭柘寺等庙宇、宫殿上香、祈福。唐妈和唐家嫂听了很是向往,可家里人太少了,不能留唐老太太一个人在家忙活,年前便给小张他们放了假,让他们好好休息几天,等年后再来。热热闹闹的大年初一就这么过去了。

按照京市的传统正月初二早上要吃面条,而且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最好是要吃炸酱面,唐家大嫂于是便和邻居学了炸酱面的做法,一早就做给家里人吃。按照传统要祭财神,这一天老京市人正午要吃“元宝汤”按照习俗这天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一大早人们就拜祭财神像,很多人到广安门外五显财神庙烧香祭拜。人们烧香后,还带纸糊的元宝回家,用布或红纸包好放在床下,祈望发财。 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这一天,还是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出嫁的女儿在这一天会被自己娘家兄弟连同孩子一起接回娘家,省亲拜年。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双数的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这天一早,陈家舅舅很早就开车来接糖宝一家回陈家省亲去了。由于唐家大嫂娘家远在老家,无法省亲,再加上唐家大嫂对祭财神的活动很感兴趣,便决定带着孩子们去凑凑热闹。唐老太太人老了喜欢清静,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她在家里正好可以消停消停。众人说好,晚上早点回家一起吃晚饭,便各自散开了。

喜欢穿书,重生50成团宠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穿书,重生50成团宠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