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147章 前路艰难

风雨大宋 第147章 前路艰难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饮了几杯酒,杜中宵对姚守信和十三郎道:“此次改革三衙,只怕你们也要参与进去。将来的三衙必然设炮司,此无可疑议,最合适的人,自然就是姚太尉。”

姚守信道:“我在军校里面做教官,教出人来,也是好的,何必去管什么炮司。”

杜中宵摇了摇头:“没有办法,现在天下最熟悉炮的人,就是你。你不去管炮司,还有哪个人更加合适?此事圣上已经说过数次,只是与契丹战事没有结束,一切暂停而已。”

十三郎道:“姚太尉去管炮司,那我做什么?”

杜中宵道:“你做什么,我就不知道了,圣上又没有提起。依我看,你在军校里也很好,何必非要到前线去。以后军校的教官官职会提升,高官厚禄,岂不快活?”

十三郎摇了摇头:“只是在军校里教人,没有军功,总是会被人瞧不起。”

几个人听了一起笑。韩琦道:“将来前线的将领,都是你教出来,还不威风。将来骑兵,只是步兵的附属,不似从前。你就是到前线去领兵,也做主帅,何必要去。”

十三郎道:“难道骑兵就这么不济用?依我看来,将来打仗,骑兵还是重要得很。”

韩琦道:“骑兵虽然重要,但只能做附属,却不能做一军的主力,不能为帅。你说一说,出去带兵是不是没有军校做教官好?在军校里,诸事不管,多么轻松。”

十三郎摇了摇头,明显有些失望。他天生神力,又在随州练兵时,凭着本事做到骑兵指挥官,一向引以为豪。现在听韩琦话里的意思,骑兵却只是步兵的辅助,难免有些失望。

杜中宵道:“因为以后的主帅,是从一军的指挥官升上来,营以上,大多都是步兵指挥官。除非特殊,比如隶属帅司的骑兵军队,不用骑兵指挥官。其实不只骑兵如此,炮兵也是如此。比较准确一点,不是骑兵和炮兵的主官不能为帅,而是他们到了一定程度,必须改做一军指挥官,以后才可为帅。”

说到这里,杜中宵笑了笑:“其实我们现在,许经常会受营田厢军的困扰。营田厢军不同,本来就是一军,各级军官多是在练兵中脱颖而出,不是正常升迁。以后不会如此。骑兵和炮兵,从士卒到将领都比步兵的要求高,只要愿意学习,愿意改为指挥官,机会比步兵大才是。”

十三郎点了点头:“这还差不多。不过我是营田厢军出来,以后只怕没有机会了。”

杜中宵举起酒杯道:“且饮一杯。这些事情,没有人说得清楚。”

说到底,十三郎最大的问题,是他由杜中宵一手带出来,这个时候不适合带兵。强行带兵,反而惹人猜忌。不如在军校里,还能保住富贵。有杜中宵在,他的前途不成问题。等到以后皇帝掌握了军权,再用他也没有什么,但不是这个时候。

几个人说了几句闲话,话题又回到了军改上来。

韩琦道:“朝廷枢密院和三衙分为军令军政,我想得通,不可由一个衙门掌军权。可以军中太尉要分为各军,大致整齐,却不知为什么。作战时各种情况都有,一军五万人,并不会时时合适。”

杜中宵摇了摇头:“一军五万人,当然不合适。对付党项和契丹这种大国,一军五万,基本还合实际。许多小势力,打起来根本用不了这么多人,怎么合适?”

韩琦道:“可现在全军整训,圣上就是以一军五万为准,如此安排。”

“因为现在,整训的目的就是数年之后与契丹作战,如此整训就简单了许多。确切地说,一军实际上就是一路,人数再多,主帅指挥不过来。一军五万人,是按照最大规模算的。其实真正做战的时候,一军是一万人也好,三五万人也好,并没有差别。”

一边的包拯听了,问道:“可在河曲路的时候,就是按一军五万人整训的。”

杜中宵道:“还是那句话,那时候河曲路的对手,是契丹和党项,都按最大数量配置。正确的说军并不是编制,而是一路主帅,下设各个衙门,配备各种兵种。以后改制完成,军和师都直对枢密院,而不归三衙。军师下面,是团还是营归三衙,还要再商量。”

韩琦和包拯对视一眼,还是不明白什么意思,不由摇了摇头,觉得太过复杂。禁军的传统,是阶级制,一切权力归于统兵官,一级压一级。韩琦和包拯已经习惯了这种结构,虽然杜中宵多次说过整训后的不同,他们还是觉得想不出来。以前在河曲路时,一军五万人,由于枢密院和三衙没有改制,他们也没看出跟以前的不同,只是军中的将领多了。

看着两人的神色,杜中宵道:“军令归于枢密院,军政归于三衙。虽然说得明白,但许多时候,哪些事情是军令,哪些事情是军政,却又分不清楚。有的情况下,军令和军政分得太过明白,又会造成衙门扯皮。所以在军中,必然要有一个区分。就是某个编制,是军中的基本层级,这个层级以下的,日常事务全部都是军政,归于三衙。在这个层级以上,则有明显的指挥特点,也可以称为帅。之上的层级,日常事务只是其中的一个衙门,还有许多衙门是专门作战的。三衙只管其中日常政务的衙门,其余的全部归于枢密院。到了战时,下面的军队才会划入这些指挥层级中,此时就是听枢密院军令了。而在平时,日常事务都是三衙管,枢密院并不插手。如此说,你们应该明白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韩琦道:“如此说来,便如军师这些,平时其实不管属下的基本编制军队?”

杜中宵道:“也不能说不管,他们之下不是有个衙门,专管日常事务?军中的军师层级,一面对枢密院,下面还有庶务官,对应于三衙。”

听了这话,韩琦摇了摇头:“好复杂。军中应该令行禁止,一切从简才是。”

赵滋道:“相公,现在军中许多事情,从简不了。要想管得好,必须事事有专人,各负其责。主官总揽大局,不要事事都管。一军五万人,日常不知多少事务,哪里管得过来?”

包拯道:“我大致知道了太尉的意思。不过,如此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管军,还是为了军权?”

杜中宵道:“两者都有。现在军中的庶务,是统兵官委于亲信或者吏人在管,朝廷不知道。打上一场仗,朝廷只知道花出了这么多钱,却不知道这钱是怎么花的。只知道有这么多人在打仗,却不知道每个人在做什么事情。以后不同了,朝廷拨下来的每一笔钱,都有明确用途。每个人在做什么事情,朝廷也都一清二楚。要做到这点,就要大量军官,就要有统一管理的衙门。”

这是杜中宵在练营田厢军时,就一再提起的,军队要专业化。兵有兵的职责,将有将的职责,军官有军官的职责。利用制度,把这一切联结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所谓整训,就要形成这样的制度,让将领和军官明白自己的职责。

前几年,由于枢密院和三衙没有改革,河曲路的军队也不符合要求。一军五万人,由于将领多年未换,有渐渐向以前的统兵官管理一切转变的趋势。这一次,就要从最上层的枢密院和三衙改起,下面全军都按新要求,形成制度。

完成整训后,枢密院及以下的各军和各师,虽有完善的指挥体系,却没有直辖的军队。各直辖的军队虽然完整,指挥系统却非常简易,很难进行完整作战。只有皇帝授权枢密院,开始配置军队,军队和作战体系才结合起来,成为真正的作战部队。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