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150章 都不容易

风雨大宋 第150章 都不容易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到了傍晚,杜中宵备了酒肉,几位枢密院的官员就在旁边的偏厅聚饮。

饮过几巡酒,赵滋道:“此次回京,我想过许多自己可能会做的事,却没想到最后是做此职。什么军令司,以前也没细想过。太尉,这衙门到底是做什么的?”

杜中宵道:“你就是当作以前的帅司,只是去除了情报和后勤好了。等到做的时候,全**情跟帅司必然不同,边做边学,又有多难?”

赵滋摇了摇头:“太尉,我觉得此事没有那么简单。全国数十万大军,岂能跟一路主帅相同?又没有条例,没有前例可循,必然不容易。”

杜中宵笑道:“当然不容易。此次军改,对于枢密院,对于三衙,对于下面的将帅,都不亚于打一场大战。此事做得好了,从此禁军大变,再不是从前样子。如果做得不好,不只是我们几个,全国不知多少人要倒大霉!所以此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陈旭道:“世上哪有必然成功的事,就是打仗,也没有必赢的。”

杜中宵道:“可此事就是如此,只能成功,一旦失败,朝廷受到的影响太大。这一两年,大家不要想有轻松的日子过,政事繁杂,比打仗更累也是正常。”

田况道:“前几日我与杜太尉一起,与圣上议论此次军改。说得细了,觉得处处都不容易。你们现在面对的,还只是枢密院事务,后面还要加上各军。数十万禁军的军改,有多少事情?就只是军中的人员变动,就有数千人,考虑多少事情?”

李复圭道:“数千人这么多?天下大小使臣,也不过数千人。”

田况道:“整训之后,将领比之以前多了数倍,数千人还算多吗?也就是现在钱粮多收,朝廷有钱发俸禄,如若不然,就只是增加的将领,朝廷就不敢全部整训。”

几个人一起点了点头。按照整训后的制度,军官将领不是以前可比,多出数倍。如果不是这几年朝廷收入增加,连俸禄都发不起。

现在宋军的大小使臣不足万人,其中还有许多不在军中,而只是武阶官。禁军八十余万,算起来官兵的比例差不多一比一百。实际上军队中,只有营指挥使以上才算将领,都头都可能无阶,也差不多是这个样子。整训之后,营指挥使已经是中级军官,下面还有好几阶呢。再加上军中效用,各种庶官,官兵比例一下子提高了数倍。仅仅这些军官将领,就够人头痛了。

杜中宵道:“以前军中,除了将领之外,还有许多无阶小官,还有小校,数目繁多。其实这些人每年花的钱,也不比军官少。以后军中除了兵员之外,就只剩下官员和效用,其余名目一切免去。如此军官自然就多了,但条理更加清晰。其中好处,河曲路数年,可以看出来。”

李复圭道:“太尉说的不错。原来禁军中小校和效用,数量实在是多。他们费的钱粮,不比军官差多少。更不要说由于没有专职的粮草官,统兵官贪军饷的事情不少,实在一言难尽。”

李璋道:“军中除兵员外,只余军官和效用,统兵官的权力就削弱许多。”

杜中宵点头:“不错,以后统兵官没有那么大权力了。军中有副职,还有庶务官,各种权力皆有专职军官,统兵官的这个统字就有些名不符实了。没有办法,现在作战,不只是靠着统兵官勇猛,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作战,如何指挥,要的是知识,不比从前。”

田况点头道:“这几个对外战事,凡是河曲路大军参与的,一切顺利。其余军队,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毛病。特别是军中用枪炮,跟以前不同,指挥者最重要的是有知识,而不是勇猛。”

李璋道:“可军中将领,许多人大字不识,如何能够胜任?”

杜中宵道:“军中识字最主要的是看懂各种公文,又不是诗词歌赋。只要用心,一年时间足够学会文字,学不会的也没必要在军中为将。从随州到现在,军中编了许多种字书,现在已经非常实用。整训时会有专门教人识字的,按以前经验,一年时间就能粗通文字。”

赵滋道:“学识字,最重要的是边学边用。如果学了识字,数年不用,很快就忘光了。以前在随州时候,也没有合适字书,军兵学了识字,也找不到书读。在河曲路这几年,太尉找人编了许多小书,民间可是流行着呢。军中备一些,让不识字的人学了识字,便就有这些书读,学得更快。”

河曲路编的小人书早已传到京城,还有不少盗版,在民间卖得极好。李璋知道此事,自己也曾经看过,点了点头。军中教识字,注重实用,不是用的各种韵文,更加不是诗词歌赋,而是身边小事,或者公务实用的编成文字。学了这些之后,没有合适读物,还是很容易忘。有了小人书就好多了,识字之后可以观览,军兵有了兴趣,学得更快。

田况举起酒杯道:“总而言之,接下来的这几个月,必然极为忙碌。不只是军中忙,我们这些人更忙。特别是我和张、曾两位副使,对于河曲路大军并不熟悉,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且饮一杯,望接下来的日子诸事顺遂。忙一忙没有什么,不要出岔子。”

众人举起酒杯,一起一饮而尽。杜中宵和富弼在河曲路多年,对军事务并不陌生。田况、张昇和曾公亮不同,他们哪怕是曾带过兵,也跟现在不同。军制改革,他们一样要学。

此次整训,最缺的就是人才。不只是军中缺军官和将领,朝中也缺官员。

放下酒杯,李璋叹道:“要我做机宜,唉,这几日我看一下,与以前的机宜文字完全不同,不知道该从哪里做起。若说学,我学的可是多了。”

杜中宵笑道:“太尉不必忧心。有外面的将领和官员回来,一切照章办事就好。几个司当中,就数机宜要新立的章程最少,而且人员也不缺,太尉安心。”

李璋摇了摇头,没有说话。他当然知道,自己做这个职位,最重要的原因,是与皇帝的关系。作为赵祯的表弟,最受信任的人,主管机宜,可以让皇帝掌握军中最核心的机密。可是自己虽然统兵多年,却不是从基层做起来的,也没有出外为主帅,对这些实在不熟。要想去学,必然比其他人辛苦。可自己又不难推托,赵祯对此次军改,要一切都掌握住。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