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112章 庆功

风雨大宋 第112章 庆功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火车到了开封府火车站,赵滋吓了一跳:“太尉,车站好多人!”

杜中宵看出去,就见到车站那里人山人海。仔细一看,原来是文彦博、韩琦、田况等宰执全部都在那里,后边跟着文武百官。卫士之外,则挤满了开封百姓。

转念一想便就明白,虽然最后赵祯亲征,幽州一战还是自己指挥的。收复燕云,大败契丹,在宋朝是至高无上的武功,远超收复西域。今天自己回来,是宰相带百官出迎,至高无上的礼遇。

开封百姓一向喜欢热闹,有这样的事情,扶老携幼来观看。从开封城到车站,被挤了水泄不通。

进了站,火车停下。杜中宵起身,理了理衣冠,对赵滋和李复圭道:“下车吧。今天必然会热闹得很。今天正月十七,算起来还是上元节假期,回来的时间倒是好。”

赵滋和李复称是。站起身,随着杜中宵一起下车。

火车一停,外面的鼓乐就响了起来。杜中宵三人的身影出现在火车门口,外面便就响起欢呼声。

文彦博带着百官上前,拱手道:“奉圣谕,今日太尉归来,特带百官在此相迎。”

杜中宵忙道不敢。与文彦博等人客套一番,行礼如仪,才一起走在前排,当先向城中走去。出了火车站,文彦博道:“太尉带兵复幽州,大败契丹大军,俘其国主,为前所未有之功。今日我们骑马,百官在后相随,一起入城。圣上在宣德楼迎,楼上设宴,为太尉庆此大功!”

杜中宵谢过,上了赵祯亲赐的御马,与文彦博一起,向城中行去。后面大两省官以上骑马,其余百官步行,簇拥着两人。两边百姓欢呼,都观看立功归来的杜太尉。

州桥旁边的酒楼上,杜循看着马上的杜中宵,叹了口气:“不想能有今日!想当年,我科举落第的时候,一贫如洗,只能乞讨回家。儿子赶考,却一举中第。不到二十年,就有了今日。”

韩幼娘在一边,轻轻拉着孩子,看着窗外,没有说话。是啊,谁能想到,当年那个沿街卖羊蹄的少年,能够做到太尉,能够带领大军击败契丹,收复幽州。今天的这一切,简直就像是梦一样。

杜中宵过了州桥,心有所感,抬头向旁边的酒楼看去。模模糊糊看不明白,每个窗口都有客人探出头来。不过总是感觉,其中一个窗口是自己的家人。

幽州一战,契丹彻底被击败,宋朝周边已经没有威胁。杜中宵感觉,自己也没有什么大事做了。以后可以安享富贵,不必再东奔西走地忙碌。至于以后如何,哪个知道?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责任,自己做的已经够了。其余的事情,应该由其他人完成了。自己的开拓已经足够多,以后只要守成,就非常优秀了。

至于改变制度,进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改革之类,那就是搞笑。这个时代,没有土壤,也很难成功。前世学的那些内容,有许多特殊原因。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但如何发展,却没有被规定好。掌权者贪得无厌,终究会被推翻。新的掌权者不吸取教训,终究会重蹈覆辙。

什么样的制度好?上学的时候,书里总是尽力给出答案,写书的人总是以为知道了答案。然而现实总是无情,被认为多么完美的制度,总会遇到自己的问题。有的亡于战争,有的亡于天灾,还有莫名其妙就一下子崩溃了。设计出完美的制度,怎么可能做到?

杜中宵知道自己做不到,但知道只要解决了最重要的问题,社会就会向前发展。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又会遇到新的问题。人们读历史的时候,总是发现,现在的问题,历史上总有似曾相识的曾经。想出来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古人也暗合。一切不稀奇,人类总是在一圈圈地原地踏步,前进总是很难。

以后会怎么办?按正常的情况,杜中宵该由枢密院调任中书门下,做宰相了。宰相有宰相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但不会是大事情。只要一步一步去做,事情总要容易许多。,

过了州桥,沿着御街到了宣德门。赵祯亲自下楼,拉着杜中宵的手,上了宣德楼。站在楼上,看着御街上人山人海的百姓,赵祯道:“幽州一战,前所未有。太尉指挥战事功劳卓着,今日便就在这宣德楼下,摆宴庆功。今日上元节的花灯还挂着,正好让百姓也一起庆贺。”

杜中宵拱手:“微臣如何敢当!”

赵祯笑道:“当得,当得!幽州一战,歼灭契丹八十万大军,这样战绩,何曾有过!”

说完,与杜中宵一起落座,文彦博才带领其余人坐下来。

大两省以上官员在宣德楼上,以下的官员则在楼下,向东西侧伸展。楼下的御街,宽二百步,宽阔得有些像广场。中间是御道,是皇帝专用道路,不许百姓进入。御道两边有河沟,里面遍植荷花,岸边栽了桃、梨、李杏等树木。河沟外面是御廊,两边是店铺,热闹非凡。

今天与往日不同,中间的御道允许百姓进入,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摊贩,做着各种生意。京城百姓游走其中,累了找个小吃摊吃些东西。挎着篮子的小贩穿梭其中,高声叫卖,显得非常热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旁边的树上,挂着上元节的花灯。因为幽州大胜,今年的上元节比往年盛大,依然在狂欢中。

见众人落座,赵祯举起酒杯,站起身来,道:“去年冬天,契丹数十万大军悍然南下。以奇兵自太行山中来,攻破曲阳城,不知杀伤多少百姓。杜太尉领朝命,率军救援。至年底,才把契丹大军全部围在武清城。就在农历新年那一天,大军向契丹军队攻击,一日全歼!契丹此战损失宫室和部族军四十万,签军四十万,国中青壮一空!实前所未有之大胜!今日太尉回京,特在些设宴,大宴群臣!”

一众大臣听了,一起高呼万岁。

杜中宵在楼上看见,一些官职较低的官员,实际上已经离宣德楼很远,不可能听清楚。估计他们眼巴巴地看着楼上,别人喊他们也喊。或者是早有礼仪官员,把这一切都排好了。

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赵祯道:“今夜庆功,众卿可尽情欢饮,大醉而归!”

说完,坐了下来。众臣谢恩,一起落座。

文彦博道:“年前契丹大军来攻,大家都以为,击败他们不难,但也要付出很大代价。却没想到太尉坚壁清野,虽然花了钱,却保了河北百姓,让契丹抢掠不成。缠斗些日子,就把契丹主力围在了武清。”

韩琦道:“是啊,谁能想到!消灭契丹八十万人,本朝只损铁两万余人而已。几个月前,谁敢说出这种话来,肯定被认为是发疯了。可杜太尉到河北,就真做到了。”

赵祯笑道:“多年以前,杜太尉在随州练营田厢军,满朝文武都不当一回事。直到救唐龙镇,毙契丹国主,才知道新练的军队那么厉害。现在全部禁军整训过了,果然犀利!”

几个大臣一起夸赞,简直把杜中宵要吹到天上去。

杜中宵只道不敢,与众人饮酒谈笑。心中却是明白,这次回来,自己很快要解兵权了。自己的功劳实在太大,军队又是自己训练的,朝廷怎么放心?

这种事情不稀奇,正常的国家,都会这样做。国家军权集中于一人,威望太高,不做皇帝,怎么让人放心?不管军队了也好,自己过上安心日子。

从杜中宵回到朝廷做官,跟文官阶层的关系一直不深。做御史中丞,再做枢密使,都是跟文官关系不深的职位。不过,杜中宵本是文官出身,转回文职也顺理成章。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