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59章 巧遇

风雨大宋 第59章 巧遇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粉『色』的桃花瓣瓣飘落,贪嘴的鱼儿在水面追逐着花瓣,泛起一阵阵涟漪。

看着众人把石碑埋入土中,杜中宵对苏颂道:“此处立碑为记,自此之后,永城县内汴河与涣河之间的土地,便就为营田务。有大河阻隔,也免闲杂人等流窜。碑文是子容所撰,千年之后,人们也知道这一带若为良田,有你一份功劳。——已是暮春,你要回宿州处理政务,我也难留。等到秋后,闲来我到宿州看你,那时我们再相会。”

苏颂拱手作别,踏上早已等待的官船,与杜中宵到道珍重。

马蒙的案子已经彻底作结,苏颂迁一资为节度推官,职事一切未变。经了这一次迁官,苏颂到任升迁就该是京官了。离开选海,不管是做签判、通判还是知县,进士的升迁便就快了起来。

蒸汽机的研制到了一个瓶颈,只要进一步增加压力,并解决密封问题,便就可以实用了。苏颂带了一套图纸回去,到了宿州接着自己研究。两人与韩绛相商,争取两三年内,做出实用的机器来。

国家内忧外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解决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最暴力最简单的,是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只要这一步迈出地足够大,一切束缚都会被砸得粉碎,整个社会前进的脚步不可阻挡。在杜中宵前世,这种进步称为技术革命,不但可以改变社会的面貌,还可以保证国家数百年的繁荣。蒸汽机的发明便就是这样的技术进步,工业革命的核心,足以开启一个新时代。

到亳州来任官半年多了,虽然政务繁忙,杜中宵还是大致了解了这个时代的政治形势。他也曾经想过很多政治改革的内容,但想来想去,在这上面发挥的余地实在不大。按照前世学到的历史知识,很难有什么改革比王安石变法动静更大了,很多自己想到的办法,那个时候要么提了出来,要么有了苗头。无非是具体内容,由于实际的限制,还有很大改进余地罢了。不过王安石变法遇到了那么大的阻力,凭什么自己提出改良版的来,就不会遇到阻力呢?自己可没有王安石那样的本事,在学术上压服天下。

越是了解得多,杜中宵越是认识到政治改革的难道太大,最后终于放弃了这条路。还不如搞一次大的技术革命,用经济暴力砸烂这个时代的社会结构。至于最后会出来个什么怪物,还是让王安石和司马光这一大群人去斗吧。国力强大到一定的程度,对周边国家便如老虎走进了羊群里,随便嬉笑打闹,羊群也奈何不了老虎分毫。真正适合这个时代的制度,历史上给不出答案,不如让这个时代的人自己斗出来。

看着苏颂乘坐的船渐渐远去,杜中宵转身对来送行的几村保正道:“以后凡有来投奔营田务的,里面有技术人和匠人,必须审明官府。没有其他用得到的地方,才可以编入各村。你们回去之后,查一查自己村里的人户,不拘有任何手艺,不止铁匠木匠之类,包括医术书算在内,全部到县衙来见我!”

众人哄然应诺,与杜中宵作别。

看着众人离去,杜中宵轻轻出了一口气。决定不再在政治上动脑筋,而在自己擅长的技术方面全力突破,一下子心情轻松了许多。那些烦心事,还是让喜欢折腾的人去动脑筋吧。把全县所有的工匠招集起来,杜中宵看看自己还可以搞哪些技术,也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知县这差事,要忙天天都闲不下来。但若是不『操』那么多心,其实也很清闲。刑狱有县尉,经济事务有主簿,自己只要懂得放权,懂得怎么监察,也可以轻轻松松的。

没中进士之前,杜中宵一心憋着要考进士,所有的时间和心力全都投入了进去。中了进士,又一门心思想着怎么在这个时代搞出自己的改革方案,颇有些与王安石那些人比看的意思。现在终于想开了,自己以前过于执着了。总想着多了一千年的见识,这个年代哪个人如我?其实争这个干什么呢。

有时间,搞点小发明,多研究点技术问题,就是自己对这个时代最大的贡献了。只要真地把蒸汽机推广开来,什么契丹党项,都可以一路推过去。没有了外敌,这个时代最大的危险就没有了。在自己的记忆中,宋朝对内并没有过生死关头。到时把蒸汽机装到船上,整个地球都可以随便撒欢。

闲暇时,多到民间去走一走,了解一番这个时代的民生疾苦,社会民情。再有时间,听听曲,读读书,按苏颂的话说,这才是自己作为一个士大夫应该有的生活。

送别众人,杜中宵坐着渡船过了汴河,也不骑马,慢慢悠悠向县城走去。

永城是古城,城墙完好。不过城内的面积不大,码头和大部分商业活动都在城,从码头到城门的这一段路格外繁华。路两边店铺林立,卖各种吃食的应有尽有。

看到路边一个馄饨摊子,杜中宵一时兴起,坐到摊子上要了一碗馄饨。一边吃着,看着周围花红柳绿,落缨缤纷,心中一动,自己在这一段搞个小吃一条街不知生意如何。这是汴河最繁华的一段,每日里不知道有多少船从这里经过,要是搞出名气来,也是当地一景。自己前世,是个城市都要搞个小吃街,并美其名曰美食街,很多都是最热闹的地方呢。汴京城里,小吃也是特别丰富。永城正处南北交界处,西北应天府,东北徐州,南边就是江淮,不只是交通便利,而且南来北往的客人口味奇杂。要是按照自己前世的记忆,把那些小吃弄到一起来,想想就有意思。

正在杜中宵胡思『乱』想的时候,旁边桌上的一个『妇』人丫起身,让随从结算了饭钱,到杜中宵面前行了个礼:“敢问官人,可知这城里有一外曲五娘,居住在哪里?”

杜中宵抬头看这『妇』人,一身半新不旧的衣服,料子看来非绸即缎。长得弯眉红唇,脸如银月,有几分姿『色』,只是带了几分风尘味。身边一个高大壮汉,身上肌肉虬结,拿了条扁担站在一边,虎视眈眈。又有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儿,站在大汉身边,转身看着河边的一树桃花出神。

曲五娘一个异乡流落到这里的唱曲的,恰好被自己遇上,恰好被自己收留,自己吃碗馄饨,恰好就有人向自己问她,这未免过于巧合了些。

把手中的羹勺放下,杜中宵随口问道:“我知道曲五娘,只是不知你是她的什么人?”

『妇』人道:“贱妾卢赛赛,与曲五娘是相好的姐妹,因听说她在这里找到了好人家,特来投奔。”

杜中宵一听这名字,便就知道又是一个流落风尘的女子。这时候女人取名,要么直接就叫几娘,要么便如男子一般,要么嫁人之后与夫姓联起称某某氏。婉儿、赛赛这类名字,杜中宵前世的人爱取,这个年代却全都是女『妓』、侍女之类人的名字,正经出身的『妇』『性』是绝不可能取的,除非是『乳』名。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