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81章 新知州

风雨大宋 第81章 新知州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亳州州衙通判厅,刘几命人上了茶来,让杜中宵和赵拚分别落座。

『揉』了『揉』额头,刘几道:“韩相公致仕回京,夏太尉新官上任,接下来这几个月少不得忙碌一番。”

赵拚道:“西北一战,国朝连战连败,最后不得不议和,朝野愤怒。夏太尉是西北之帅,几个月来入政事堂不得,为枢密又被弹劾,现在外放地方,心情可想而知。我们在他手下为官,只怕——”

说完,连连摇头。他本来就看夏竦不顺眼,结果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心情一样是可想而知。

夏竦的能力和资历,本来应该是接替吕夷简的最得力人选。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派了他去西北主持对党项战事。如果仗打得漂亮,回朝就是铁打的宰相,可以完成朝政的新旧更替。可惜夏竦在西北,一是不用心,一心想着入朝为相。二是连战连败,最后还是韩琦和范仲淹两个副手把局势稳定下来。

西北开始议和,夏竦回朝最初是要为相,被群臣反对,后改为枢密使。做枢密使的这几个月,朝中官员依然不依不饶,最后只能外放,到亳州来接替韩亿任知州。夏竦外放,吕夷简年老,朝政出现了一个断层,最近大量官员被提拔起来,庆历新政慢慢进入高『潮』。

杜中宵没有说话。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知县,夏竦好也罢坏也罢,跟自己的关系都不大。依着前世的历史知识,范仲淹一党不能得罪的,不然越往后自己的路越难走,影响深远。但庆历新政最终失败,也不能跟他们走太近,不然几年后就要受到报复。最好就是两不得罪,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

刘几道:“朝中党争纷起,好多议论都涉及到夏太尉。我找你们两个来,便是提醒一下,不管你们心里怎么想,公务上万不可有丝毫懈怠。夏太尉春秋正盛,不会跟韩相公一样不理庶务,以后一定要谨言慎行。做事勤勤恳恳,切莫对朝中政事指指点点,以免引起不快。”

杜中宵和赵拚拱手应诺。

此时亳州城里,除了知州外,就他们三个京官,刘几才叫过来特意吩咐。对于其他官员来说,夏竦再是落魄,在朝廷被排挤,身份地位与地方官员也有天壤之别,没人敢在他面前说三道四。京官不同,名义是上朝廷派到地方的,可以议论朝政。

嘱咐了两人几句,刘几又道:“夏太尉初来,今年州政不可有丝毫马虎。我们是属官,要为长官分忧。杜知县,你这半年在永城那里搞得十分兴旺,等到收了秋粮想来还会有余财。其他各县粮税暂时交不上的,永城先暂且垫上。夏太尉初来上任,跟转运使司只怕一时不会和谐,我们不要授人以柄。”

杜中宵本要推托,其他县的钱粮凭什么让自己垫,想了想,还是拱手称是。州里对永城的财政状况十分清楚,糊弄是糊弄不过去的,不如痛快答应。再者刘几说的是实情,现在朝中官员,包括淮南路转运使司,追着夏竦打的不在少数。让夏竦失了面子,怕他转过头来报复。夏竦能力不缺,书读得也多,但为人绝不是什么宽宏君子。

叹了口气,刘几又道:“杜知县在永城,赚钱营田的架子搭起来不少,但真正收获的却无几。接下来几个月该是收钱收粮的时候了,切不可掉以轻心。若是出了意外,过去一年的心血可就白费。”

杜中宵拱手称是。刘几说的是实情,接下来几个月不能再折腾了,要保证成果的收获。

讲过了公务,几人聊着朝里的局势,有些沉闷。现在朝廷里热闹非凡,地方上却变动不大,只是加强了监察,转运使的权利空前加大。范仲淹的那句“一家哭何如一路哭”就是此时说的,地方官的拣汰比以前严了许多。但对亳州的几个官员来说影响不大,他们都是青壮年,做事也无可指摘,但要入朝高升又缺少引荐者。热闹只是别人的热闹,他们只是旁观者。

杜中宵道:“通判和签判都在此地做了一两年,过不了多少日子便就高升,也不必过于烦恼。我则年纪尚幼,踏实做事就是,急也急不得。”

“你心里有数自然是好。记住,这几年只要闷头做事,切不可随意指点江山。”

刘几说完,与赵拚对视一眼,微微摇了摇头。杜中宵还是年轻,不过知道自己年轻就好,不会惹火烧身。夏竦以枢密使外任,难道又会在亳州待多久?这种官员很少会做满任的。现在他们面临的困难,是夏竦被朝臣攻击外放,在地方上必然心气不顺,谁知道会是个什么执政风格。若要存心整人,几个月的时间就够了。夏竦的人脉比范仲淹等人厚实多了,现在朝中还有不少重臣是他引荐,不是别人可比。

今日众人送别韩亿,都已经累了,聊了一会朝政,便各自回去歇息。

回到客房,杜中宵发了一会呆。夏竦这个人物他前世是有印象的,没有记错的话,庆历新政便就是因为他而失败,是个十足的大反派。自己做官最怕跟这些历史上的反派碰到一起,一般来说,能做反派能力不会差了,跟他们作对十之**没有好结果。依附他们也不行,历史已经证明了他们路线的失败,自己凑上去不是如同登上一艘注定快要沉没的船。怎么换了这么个知州来,杜中宵在桌边坐下,有些气闷。还不如换个平常人物,自己安安稳稳做完一任知县,积攒施政经验。现在才知道亳州这种中原之地并不好待,周围几州的主官多是朝廷重臣,根本不是正常的知州和属官的关系。

第二日,杜中宵刚刚起身,就有一个公吏让他到后衙去见夏竦,着实让杜中宵愣了一会。自己跟这位前枢密使素无渊源,又是个普通知县,他一大早招见自己干什么。

换了公服,杜中宵到了前衙,施礼毕,夏竦吩咐落座。

看着杜中宵,夏竦道:“前些日子得梅圣俞书,知你与他有旧,书中极是称赞你。听说你到永城那里营田,行保伍法,成效彰着,盗贼不起,可有此事?”

杜中宵拱手:“回相公,下官确以保伍法在永城措置营田。去年马蒙一案,抓获多伙大贼,斩草除根,地方上着实再未见盗贼。此州里官员齐心合力,非一人之力。”

夏竦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什么破获大案他没有兴趣,此次到亳州,想在地方行保伍法。在西北为帅数年,最后落得个人人嫌弃的结果,夏竦心里是不服气的。保伍法是他在西北想施行,现在且到内地练练手。找杜中宵,是因为梅尧臣推荐。夏竦很赏识梅尧臣,当年梅尧臣想去西北效力,托的正是夏竦。最后梅尧臣没去成西北,却一直以夏竦为恩主。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