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72章 不等了

风雨大宋 第72章 不等了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随着枪响,六个身穿重甲的蕃人软软倒在地上,抽搐几下,便就再无动静。

张岊吸了一口凉气:“这火枪好生厉害,不下于强弩了。”一边说着,一边上前检查伤势。

这些人穿的并不是铁甲,被一排火枪打得血肉模糊。张岊见了,暗自啧舌。刚才他估算了一下,火枪的装填速度,发射准备,全方面优于弩手。更不要说,火药只需熟练装填,哪怕个小孩,训练之后也能用得似模似样。而硬弩要想拉开,弩手非精挑细选不可。到了战时,再是壮汉,发几箭就会脱力。

吩咐兵士把几人抬走,扒了重甲掩埋。张岊回到杜中宵身边,道:“知军,这火枪能把穿重甲的人打得稀烂,威力尤胜于硬弩。最要紧的,使用火枪不费力气,不似弩手难寻难练。火山军兵马两千,也没有多少弩手,若是装备火枪,可就不一样了。”

杜中宵连连称是,心中感觉有些不妙。自己的打算是稳扎稳打,先在火山军建好营田务,有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再争夺周边的小蕃部,占领关键要地。怎么这个张岊比自己激进得多,看这个架势,大有造些火枪火炮就要攻上去的意思。

又看了看四周,张岊对杜中宵道:“知军,我们先回牧马地,再从容计议。”

杜中宵道:“牧场诸多不便,离此不远,便是营田务。都监受些累,不如我们今日赶去那里,可以从容驻扎修整。与营田务一河之隔,便是府州安丰寨。此时营田务有渡口,都监渡河即可入府州。”

张岊点了点头:“也好,先回营田务!”

回到牧场,张岊吩咐部众,拔营前往营田务。杜中宵整理随从,让人带了两门火炮,一起同行。

前几个月修路的时候,路两旁均栽有榆树。雪后天地一片白茫茫,不辨道路,众人沿着榆树形成的路标,向西而行。道路难走,大军行得缓慢,直到傍晚,才到了营田务衙门。

张岊命部众在衙门外沿黄河驻扎,分派了部将各自约束属下兵马,与杜中宵一起到衙门内。

自建营田务,杜中宵的大部分时间便在这里,录事参军潘振回军城,处理日常政务。推官程文礼随在杜中宵身边,料理营田务的庶务。火山军的官吏,基本分成了两部分。

到官厅坐定,程文礼带了一众官吏前来参见。杜中宵道:“张都监远来巡视,一路辛苦,今夜到寨外望江楼,为他摆筵接风。这场大雪来得突然,有许多事情要做,诸位谨慎。”

众人应诺,各自退去。对于火山军来说,这个季节下雪并不意外,民间并没出大乱子。

一众官吏退去,杜中宵又对程文礼道:“天降暴雪,天气一下冷了下来,推官当仔细准备,让市面上石炭不缺。而且石炭有毒,不可在房内使用,务必晓谕军民,小心此事。”

程文礼拱手应诺。民间图方便,多是直接在室内燃烧煤炭取暖,不过中毒事件很少。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年代的房子,很难做到密封,一般民房四处漏风,一氧化碳中毒并不容易。

吩咐完了程文礼,杜中宵又对张岊道:“都监,军队在营田务驻扎,晚上免不了有兵士到市集去闲逛。为免冲突,都监还是吩咐一番,约束一番出营的兵士。”

张岊点头:“知军安心,出来的都是我亲信所部,自会严守军令。”

各自处时了事务,见天色还早,杜中宵对张岊道:“请都监到花厅用茶。”

到了花厅,差役端了一盘炭火来,杜中宵和张岊围坐烤着。又上了茶,端了一盘葡萄。

杜中宵道:“此地盛产葡萄,衙门存了一些在地窖里,侥幸不坏,都监尝一尝。”

此地产的葡萄其实挺酸,不过这个季节是稀罕物,才拿出来待客。杜中宵是吃不惯的,张岊却不在意,吃得津津有味。一边喝着茶,吃着葡萄,问起杜中宵这半年火山军的变化。

杜中宵介绍了营田务怎么建起来,现在如何,话锋一转,问张岊:“都监对火炮火枪如此急迫,难道是想要收复唐龙镇?大雪一下,便就入冬,现在准备是否有些晚了?”

张岊道:“不晚。虽然下雪,黄河冰封却还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尽够我们准备了。”

杜中宵沉吟一会,才道:“唐龙镇来家虽然本隶府州,现在却已叛入党项,我们去占,党项人没有坐视不管的道理。若是因此起了冲突,只怕朝廷——”

张岊笑道:“此事知军不需担心,既是我们的地方,守住了,哪个会说什么?自唐龙镇,到东边的偏头寨,本是我朝境土。因与党项作战,沿边兵力不足,才一处一处废弃了。唐龙镇是府州屏藩,如若为敌所有,丰州便就处敌兵锋之下,难以再建。那不只是一处寨子,把守的是数百里境土。东边的偏头寨遮蔽岢岚军,当并州道路,一旦废弃,岢岚军便要驻重兵防敌来攻。”

杜中宵大致了解过这一带的地形,对唐龙镇和偏头寨的地位有大致认识。理论上,黄河以东宋和契丹应该是以分水岭划界,但到底是哪条河,哪座山,则争论不休。而黄河以西,沟壑纵横,山间的几条道路汇交于唐龙镇,那里是数百里内的交通中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从偏头寨向东不远,有一道山梁,一直向南延伸,最后进入代州,与雁门关相接,是天然防线。实际上,这就是后来明长城的走向。控制了偏头寨,便就守住了契丹南下的道路,与雁门关相连,守住了关键的分水岭,对巩固大宋边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线,就是后来明朝长城的外三关。

张岊在这一带作战多年,任沿边都巡检使后不知多少次巡边,对那一带的地形了然于胸,比杜中宵更加清楚这两个地方的价值。宋朝不筑长城,是以天然林木形和禁地形成的榆塞限制契丹大部队,配合成体系的寨堡,守卫边境。一座军寨,往往能控制数十里甚至数百里的地盘。

杜中宵还是有些疑虑:“此事我们做得仓促,若是与党项和契丹发生冲突,朝廷不会认为我们是擅起边衅吧?西北刚与党项议和,若是打起来——”

张岊笑着摇头:“知军多虑了。自雁门关到偏头寨,自立国起,便是本朝境土。太宗皇帝北伐,在这一带不知发生多少战事。杨延昭守雁门,便是沿这一带布防。契丹人不守条约,不断南下蚕食,非止一日,朝中有识之士,谁不知其中害处?我们能够守住,于法有据,契丹人又能说什么?至于唐龙镇,那明确是本朝境土,来家世守之地。知军手中既有来守顺的侄子,以他之名,别人更加说不出什么。”

见杜中宵还有疑虑,张岊道:“今年年初,府州还有军兵深入唐龙镇以北,劫杀党项蕃部,朝廷也不过命其还回所掠而已。我们去守朝廷土地,岂会责罚?我是沿边都巡检使,此事我一力当之,知军尽管提供军兵粮草,支援我就是。朝廷若有责问,都在沿边巡检司衙门身上。”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