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93章 一切都很新奇

风雨大宋 第93章 一切都很新奇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见到砂糖这一样货物,耶律不花对这里就有了信心。哪怕别的生意不做,只从这里大量批发砂糖回契丹,就是好大生意。实际上大航海时代,糖的生意还要大过茶叶和瓷器,这本就适合大宗贸易。

此时糖的产地以川蜀为主,浙东一带次之。至于后世种甘蔗最多的广南地区,仅在番禺地区有零星种植,其余地方还没有发展起来。川蜀货物出来,最便捷的是翻越秦岭,进入陕西路,再运入中原。这个时候火山军的地理位置,就远强过雁门寨,有渭河黄河水运,运费便宜不少。

耶律不花把砂糖仔细收起来,继续逛集市。

沿边地区的民间贸易与内地不同,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特别是山里的蕃户,财物以牛羊为主,每处集市都有一个庞大的牲畜市。蕃人到这里卖了牲畜,再到其他地方买些日用品。

作为契丹人,耶律不花身不由主地就到了牲畜市里。这里热闹非常,不过这个季节牛羊不多,倒是驴马不少。卖牲畜的蕃人都蹲在太阳下,三三两两说着闲话,一些汉人四处走着看牲畜。三五个牙人在人群里察颜观色,寻找着合适的买家。

耶律不花一入市,几个牙人就眼前一亮。一个穿着羊皮袄的汉子走上前来,低声道:“官人要买什么牲口?驴?马?还是骡?小的马六,贩卖牲口几十年,必能帮官人买到合心意的。”

陶十七道:“这是知军官人贵客,到这里闲逛,并不买牲口。快快走开,浪费唇舌!”

马六认得陶十七,听了有些失望,道声打扰,退到一边,继续寻找买客。这些牙人互通声气,不一会都知道耶律不花不是买客,再没人上来询问。

很多蕃人不会做生意,甚至有的言语不通,到了这里都是靠牙人。每有人赶着牲畜进来,几个牙人便一拥而上,看明白了牲口,问了大致价钱,便四处寻找买主。生意做成了,他们从中抽头。这是乡村集市的特点,涉及到大宗买卖,必有牙人。买卖双方互不认识,涉及金额过大,无人撮合,生意很难做成。

官府也靠着这些牙人实现对集市的管理。比如火山军规定这里不得买卖军马,只要中格的,牙人见了要先报官府,官府来人确认,中意就买走,不中意的才允许继续交易。官府要买什么东西,也是提前通知牙人,用最少的钱,买最好的货物。

自太祖时起,便就规定对草市之类的百姓小额交易不收税。集市上收税的地方实际不多,只有那些生意做的大的专业商人才缴税。杜中宵学习前世的制度,对这些人实行登记制度,固定税额,虽然税少了些,管理却方便。集市的管理,主要是靠牙人。

耶律不花四处闲逛,见这里的马大多入不了眼,不要说军马,连日常骑乘都不够资格。偏偏生意还火爆得很,忍不住问陶十七:“十七郎,这里的马都驽劣不堪,怎么还这么多人买?”

陶十七道:“我们这里缺马,比不得北国。这些马虽然不堪,但用于拉车耕地,勉强能用。来这里买的,都是附近农户,买回去做农活的。若是骑乘的好马,乡间的集市上哪里能够买到?”

耶律不花听了笑道:“只听说用牛耕田,马也可以耕田么?”

陶十七道:“将就能用。这里地薄,耕得浅一些,也能种地。只是用来耕田,马比得不骡,骡又比不得牛。郎君看这集市上,都是骡最好卖,价钱也比马高。”

耶律不花点了点头,当作在这里见到的异乡见闻,原来汉人还用马耕地。

马的拉力较小,而且耐力不好,用来耕地实际不好用。好在这里土质疏松,一些山坡上的旱田,耕得较浅,用马也能耕。而且马能用来拉车,这一带又好放养,对农户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前这里是不用马耕地的,营田务开垦的时候杜中宵试着用,给了附近的农民一个新天地。用马耕地就需要有适合的挽具,营田务的工场制做这些东西,又开辟了新的市场。

在耶律不花的眼里,这处牲畜市场实在乏善可陈,跟契丹境内比起来差得远了。没有办法,宋朝缺马,市场自然也显得寒酸。略看了看,耶律不花便另一边的出口走去。

到了出口附近,就见到地上摆了几个摊子,售卖牲畜使用的各种物品。走到这里,耶律不花一眼扫过去,便就停住了脚步。这几个摊子非常不起眼,但上面摆的东西,却让耶律不花大开眼界。

从马鞍到套到马嚼到马缰绳,一直到马蹄铁,一应俱全。耶律不花看得出来,这里的马鞍不是用来骑乘的,过于偏小,孩童也坐不上去,以前在契丹并没有见过。实在忍不住,弯下腰问卖货的主人:“主人家,你这马鞍这么小,要来何用?便小三岁顽童,也坐不上去。”

那主人抬头看了耶律不花一眼,见不是个买货的,懒洋洋地道:“你这客人好不晓事,这又不是骑马的鞍子,用来套马而已。没了这个东西,如何拉车?如何耕田?”耶律不花不知道这些东西怎么用,不由有些讪讪。契丹境内的马车比较粗糙,不如宋朝的精致。耶律不花想不到,就连乡下的马车都用到如此多的部件。最让耶律不花吃惊的,是这里有许多铁器,就连马嚼子也是精铁打就,如果在契丹境内定然价钱不菲。而且在这边远之地,竟然有卖马蹄铁,让耶律不花觉得不可思议。马蹄铁早就发明出来了,但一直到这个时代,应用也不普遍,就连军马都有许多没有钉蹄铁。

契丹人自小长在马背上,但这里马的用具,一大半耶律不花都没有见过。

牲畜的使用,并不只是选良种,配套使用的挽具更加不可小视。有合适的挽具,哪怕是很一般的牲畜,也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没有合适的挽具,用这里的马匹耕田,一两天马就废掉了。车也是如此,有合适挽具的马车,随便一匹马也可以拉上千八百斤。没有合适的挽具,精选好马也拉不了多少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在永城县的时候起,杜中宵便致力于整理一套制式的农具,牲畜挽具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到了火山军,终于基本完成,大多都是从前世的印象完善来的。

马驴骡的挽具最明显,通过各理设计,用挽具对马的受力进行合理分配,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如欧洲长时间都是用套在马脖子上使用马力,使用效率低,对马的伤害大。中国传统的挽具,则是合理分配载荷到马背上,把拉力转化为部分压力,马的使用效率便就大大增加了。

这整套的马具看着有不少铁制件,实际都是统一制式,模具制造,成本并不高。这些都是周边农户甚至山中蕃户最需要的东西,很多家庭当作重要资产,利润不菲。集市上火山军真正赚钱的,其实是这些不起眼的摊子,已经带有了部分工业化特色的商品。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