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22章 大局已定

风雨大宋 第22章 大局已定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崇政殿里,皇帝赵祯道:“昨日贝州城下,杜中宵携了新的火炮去,一个下午,就把城墙上的女墙全部轰塌。城下将领估计,不过五日,就可破城。年前枢密院试过火炮,不是没大用处吗?”

夏竦捧笏道:“陛下,明镐来的奏章,说新铸的炮比原来的炮大了十倍,威力自然不同。据说一炮发出,惊天动地,女墙随炮崩塌。没了女墙遮接,城墙也就不能登了。”

陈执中道:“火炮本就是杜中宵所制,在唐龙镇时,几炮便把劫掠的契丹人惊走,岂会无用?其他人只是按火山军的形制铸造,不知其道理,用起来自然不能发挥其威力。”

宰执看了明镐送来的奏章,赵祯则有李继和的密奏,两相对照,便就知道他们以前对火炮的威力低估了。女墙不如城墙厚实,但也坚固异常,一炮就可轰塌,他们实在想象不出来那是怎样的威力。

议论了一会贝州前线的局势,战局乐观,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枢密副使高若讷道:“若是大炮有如此威力,那就是国之利器,不可轻易示人。上元节后,契丹国使要经贝州北返,当命明镐等人,不可使契丹人看见火炮。”

夏竦道:“此言有理!同时吩咐馆伴使,防契丹人刺探贝州军情。”

大宋对契丹一直处于下风,所依赖的就是坚城。如果让契丹人学去了这种攻城利器,大宋面临的威胁就不是从前可比。历年的契丹使节,都会刺探情报,不得不防。

宰执们一起商量,两府同时采取措施,防止大炮的情报外泄。至于以前的小铁炮,因为不重视,也不知道契丹人知道多少,现在顾不得了。

大炮和火药说起来并不复杂,不过这个年代,技术扩散非常不容易,契丹想学也一时学不来。交流了几百年,又有幽云十六州的汉人在治下,契丹的技术水平还是差大宋一大截。

宋庠道:“杜中宵此人,在河东路的时候便就治绩突出。虽然不擅文学,但各种杂学无所不知,除了制火炮,还曾制了拉货的大车,数年间河东路便有数千辆。有了此车,麟府路粮草供应从容许多。人各有所长,此人也是个人才。”

陈执中道:“他真能攻破贝州城,回来需重用。我听说开封府韩推官制的车船,也是他与杜中宵一起制出来的,于机器上面,此人甚有心得。”

其他几人纷纷称是。三司使张方平道:“杜中宵在火山军的时候,把唐龙镇设为自由贸易之地。初时不知其用意,一年多以来,他在那里建立柜坊,获利无数。以唐龙镇偏僻之地,所得还要多于河北路的榷场。现在河东路的钱粮,多赖唐龙镇,免了京城调运。”

以前杜中宵做了很多事,零零散散,每一样都让人眼前一亮,但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功劳,不入宰执们的眼。贝州城下用炮攻城,跟其他的事情比起来,于杜中宵自己来说,其实是最简单的。但这场战事朝廷瞩目,所有的官员都盯着,一件不大的功营,却让朝中的重臣注意到了他。以前的零零星星各种功劳加起来,突然让人觉得光芒万丈,不再是那个为了馆阁试到处钻营的年轻小官了。

赵祯到这个时候,才对杜中宵有了印象。重新回忆起他到河东路的时候入京陛辞,还有上次回京演示枪炮,模模糊糊想起来的不多。当时自己说了什么,杜中宵答了什么,竟然一句都不记得。好在这些正式会面都有记录,回去翻一翻,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这个年轻人。

贝州城下的杜中宵对朝中的事情一无所知,兢兢业业地指挥着攻城。他心中明白,只有攻破了贝州城,自己的功劳才能到手,不然一切就是镜花水月。

一个上午,便就把城门以东三十丈以内的女墙全部轰塌,成了光秃秃的城墙。

王则命兵士射了一会弓弩,发了风次石炮,见对城外的宋军没有丝毫威胁。冷静下来,不再做这些无用功,紧急招集人力,在昨日被轰过的西段,用竹木搭建临时掩体。

情势很明显,城墙上如果没有掩护,守军的优势便不复存在。面对十倍于自己的官兵,城是无论如何也守不住的。不说曲城再没有机会烧毁,宋军在弓弩掩护下,直接登城都防不住。

这个时候,铁炮的用处就显出来了。

杜中宵只移动了一半的铁炮到城门东侧,西侧依然保留了一百余门,一直对城墙猛轰。没有了女墙遮挡,竹木盾牌怎么可能挡得了火炮?守军付出了极大代价,竹木掩体随建随毁,根本建不起来。

明镐和李继和一直在城下观战,看了城头的情形,对李继和道:“军中一直有炮,却没有人知道怎么用,在城下虚耗一个月。杜学士一到,火炮威力尽显,这城可计日而破了!”

李继和颇多感慨:“官家派我来贝州城下,临行的时候,语气严厉,对战事极不满意。不过数百兵卒据城叛乱,大军围城,月余攻不下,感慨官员没一个可了事的。不想我一到这里,杜学士随后便到,架起大炮,这城便就如纸糊的一般。现在再看,破城又有何难?”明镐点了点头:“不错,世间很多事,会做的一看就明白。不会做的,想破脑袋,也不知道该怎么做。火枪火炮,本就是杜学士制出来的,天下间再没一个人比他明白该怎么用的了。”

只要在期限内攻下贝州城,对于明镐来说,以前的挫折便如过眼云烟。打仗这回事,最重要的就是结果。打赢了一切好说,以前的挫折,不过是以后的笑谈。如果打不赢,再是智计百出,殚精竭虑,在别人眼中也是败军之将。不要说功劳,不受责罚就不错了。

城头的王则,看着两侧的城墙全部成了光秃秃的,面发灰白,对卜吉道:“枢密,南门两边的女墙都被砸塌了,明日官军必夺此城门。我们该如何守住?”

卜吉哪里有什么办法?想了想道:“惟今之计,只好聚集城中精兵于这一段城墙,与敌死战!”

王则摇了摇头:“怎么死战?你看西段的城墙,外面的官军炮不停,今日死了多少人?死了这么多人,还连一座战棚都搭不起来。没有女墙,没有战棚,如何抵挡官军的弓矢?”

卜吉沉默无言。到了这个时候,任谁都看得出来,明天宋军攻城,很难抵挡了。怎么办呢?投降是不可能的,前面他们做的事情太绝,投降也给免死罪,只有顽抗到底。现在惟一的出路,是明天宋军攻进城来的时候,能够乘乱逃走。

卜吉是这个心思,王则又何尝不是?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