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92章 育种为主

风雨大宋 第92章 育种为主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穿过菜地,到了一座小山下,谷指挥使指着前面一片梅花道:“运判,那里就是花圃。这些梅花多是从洛阳买来,还有一些珍稀品种,特意托人从扬州买来的。”

柳涚道:“你有心了。此地地气使然,这个季节早梅倒不稀奇,这种梅花开可不容易。”

谷指挥使道:“早梅有的,那边一片黄花就是,是从鄢陵县买来的。这处花圃,里面开有火道,每到天气严寒的时候,便就开炉生火,是以才开得这样早。里面不只是梅花,现在还有菊花开着。”

众人一边说着,一边进了花圃。这里的梅花还是以蜡梅为主,正是开花的季节。其他品种的梅花只有零星开放,全靠着火道生火,提升温度,一部分花树忘记了季节。

这里位于南北过渡地带,不只是北方的花木,一部分南方的花木也可以种植。加上铁监里的煤炭跟不要钱一样,可以安置火道,部分突破季节限制。

杜中宵是个以实用为主的人,没有多少文人的诗情画意,在这里建处花圃,主要目的是为了引种南北植物。培育新品种,同时做南种北引和北种南引的事。

农业作物良种的培育,除了精挑细选,逐代优选好的遗传性状之外,不同品种之间的交流也特别重要。尤其是不同纬度的品种之间,杂交可以防止品种退化,产生新的良种。

唐邓等州正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上,中国大部分的植物品种都可以在这里种植,是难得的种子培植基地。从营田务开始,每到一个地方,杜中宵都有意设置一处这样的地方。南边的营田镇那里,主要是粮食、油料和棉花种子基地,这里则是蔬菜、瓜果和花木。

汉朝时张骞通西域,带回了大量作物种子,不但是丰富了中原的作物种类,还对很多作物进行了改良。最典型的如小麦,引入了大陆内部的优良性状,汉朝之后产量提高了很多。从那之后,再次大量引入作物改良本土品种,就大多是从海上来了。甚至有的品种,还经历了二次引进。如洋葱,本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后来又从海上引入了新的品种,反倒让人忘了中国有几千年的种植史。

从宋朝之后,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不断出现新品种,产量不断提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断向南开发,从两湖江南到岭南,水稻在不同的气候地理条件下出现新品种,各地品种的交流又出现更新的品种,不断迭代。而由于跟西域联系长时间断绝,特别是中亚农业被大规模破坏,旱地作物品种很长时间都没有更新,中断了水稻那样亩产不断增加的趋势。

进了花房,谷指挥使早已安排人摆下了筵席。管着这里的阮都头不住劝酒,介绍着周边花木。

饮了几杯酒,杜中宵对谷指挥使道:“将来铁监的人都到齐了,会有一两万人之多,这里几百亩的菜地,其实不能满足供应。铁监的人吃的肉菜,大多还是从外面采买,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谷指挥使道:“下官想来,是运判体恤下人,我们这些人种地终究不是熟手。再者本地百姓也靠着种菜养鸡,能够从铁监赚些钱使用。”

杜中宵笑道:“你说的是不错,这是原因之一,却不是主要的原因。之所以就开这么多地,不让你们把铁监所有的肉菜全部供应上,最主要的,还是你们做的事,并不以供应铁监为主,而是为要周围百姓精选良种。你们这里种菜,除了一些稀罕的菜色,其他的都不必种很多,以种植周边百姓种的少的菜色为主。有那些产在江南两湖,中原少见的菜色,你们要特别注意。想方设法取了种了,在菜园里试种。等到引种成功了,再卖种子给周边,让百姓种植。”

谷指挥使满脸疑惑:“运判,不知为何这样做?”

杜中宵道:“铁监是产铁制铁器的地方,粮米肉菜,完全可以从外面采买。一时贵了,可以从周边州县迁农户过来,让他们开田就是。一两年间,必然就跟普通地方一样。特意设这处菜园,目的有二。一是你们这里就是标杆,菜要好到什么样子,铁监才会收买。二是防着供菜的勾结,高抬价格。这是你们的本职,但却不是最重要的功绩。这一带处南北之间,天下的瓜菜,大多都可以种在这里。南边的唐州,甚至有甘蔗种植,更不要说其他作物。把世间的瓜果蔬菜南引北引,才是你们要做的事。”

谷指挥使称诺,心中迷迷糊糊,还是不明白杜中宵的意思。

杜中宵对于事情,是从天下着眼,地方政绩还在其次,谷指挥使这些人怎么会有这种觉悟。

正在这时,左都头卷着裤腿,带了几个兵士,手中提了几尾大鱼进来。把鱼交给阮都头,上前叉手见礼。道:“下官见过官人。新钓了几条大鱼,给官人下酒。”

杜中宵吩咐落座,对他道:“都头辛苦。不知钓的是什么鱼?”

左都头道:“回运判,是几条大青鱼。这里没人会做鱼脍,只好拿去烧了下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杜中宵又道:“现在那处水库里,只有这些鱼么?”

左都头道:“回官人,中原常见的鱼,那里都有。不过都是野鱼,有的多些,有的少些。”

杜中宵点了点头,又道:“那样一处水库,除了野鱼,都头要想办法买些鱼苗养。特别是中原少见的鱼,更要多想办法。便如汉阳军一带的武昌鱼,这里想来也能养,当想办法买些来养上。”

左都头挠头:“运判,那鱼既叫武昌鱼,自然是武昌才有。武昌就是鄂州,虽然离着这里只有几百里路,并不遥远,但养到这里之后,变了水土,必然就不一样了。”

杜中宵道:“但鱼的品种还是一样。变了水土,只是变了风味,鱼还是好鱼。似这种水产,你可以多想办法,引到我们这里来。南边荆湖北路,湖泊众多,不知道有多少水产。选那些好的,引到我们这里养出来,卖到中原,是大功一件。物以稀为贵,这些寻常水产有什么意思。”

左都头称诺,心中觉得此事极难办。不说水土不同,引来的水产很难成活,就说数百里路,怎么运活鱼过来?更不要说,很多鱼引来了,也不会产卵。没有鱼苗,终是难办。

转头看一边的谷指挥使,见他也是一脸为难,只能暗自摇头。只是养鱼供应铁监不是难事,如果按杜中宵说的,要这么花样口味,可就不容易了。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