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120章 谨慎为上

风雨大宋 第120章 谨慎为上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看那马车走得不紧不慢,杜中宵道:“这不是小事,这些人一有懈怠,不及察觉火车开来,撞上就是几条人命!我们等在这里,唤李知州来,让他处理此事!”

范仲淹道:“运判,算了吧。晚上李知州在江边酒楼设宴,那时再说不迟。”

杜中宵怕出了人命官司,影响铁路发展,正要分辨。一边的向综轻咳一声,道:“范相公说的有道理,些许小事,何必去请李知州。等到晚上饮筵之时,让他以后严加约束即可。正好各位知州都在,一起说给他们知道,此事不可行。”

说完,向杜中宵使了个眼色。杜中宵心领神会,不再分辨,五人继续前行。

走在路上,向综故意落后几步,低声对杜中宵道:“运判,你误会范相公的意思了。”

杜中宵有些不明白,问道:“何以出此言?”

向综道:“这是官府修的铁路,不许百姓行走。你看那几辆车,走得甚是从容,而且就在城里,若我猜得不错,十之**他们是得了本地官吏的准许。官吏为何允他们行走?当然是收了钱。如果此事有李知州允许,叫过来岂不尴尬?事后再说,不落李知州脸面。”

杜中宵点了点头,这才恍然大悟。范仲淹是个在官场成精的人,刚才必然是这个意思。

如果是个寻常知州倒也罢了,杜中宵身为运判,本就有按察官吏的职责。李复圭跟别人不一样,他功名心极重,当着这么多人被叫过来,以后肯定记仇。他父亲李淑,在官场上本就以心胸狭隘着称,又是资历极深的大臣,被这父子记恨上,以后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吃亏。

杜中宵少年进士,在官场上没遇到波折,一直顺风顺水。合作过的朝廷重臣,夏竦赏识,把他带到河东路。郑戬对事不对人,跟杜中宵的性格相合,没有遇到过阴招害人的事。随着官职升迁,以后只怕不会这么顺利了。一个不小心,就不知什么时候得罪人。

此时的官员,不到大两省和待制以上,没有摆谱的资格。以地方来说,转运使和提刑执掌着一路事务,又有按察官员的职权,自该凌驾于州县之上。实际上,州才是完善的政区单位,知州总揽大权,一州事务无所不管,转运使和提刑很多时候是奈何不了知州的。更不要说,很多知州是重臣外放,重要地方一般是资历极深的官员,一个不小心几年之后就成了你的顶头上司。

地方为官,各种关系相当复杂,一有不慎,仕途就会起波折。跟后世等级分明的上下级关系可不一样,不要说路与州之间,就是知州和通判,知通与幕曹官,也不能说一不二。

自到京西路,杜中宵专心于营田务事务,跟地方官接触不多,行事缺了小心谨慎。以后营田务搬到枣阳县,可跟以前不同了,做事要三思而行。

北边邓州是范仲淹自不必提,西边襄州的王洙,曾为翰林学士,因赛神会时与女妓杂坐,被御史弹劾来知襄州,同样是重臣。而且襄州是京西路转运副使的治所,又是江淮发运判官的治所,情况可比在叶县时复杂得多了。铁路修到襄州,直接影响汉水流域和川峡地区的漕运,发运判官马遵此次没来,还不知道江淮发运司的态度呢。

此时江淮发运司不设正使,由副使许元总揽一切事务。许元原来就是在襄州的发运判官,因为政绩突出,被提拨为发运使。因为资历太浅,以副使行使正使的权力。这可不是一般人,是数十年来最出色的一位发运使,他的态度可能会直接影响铁路布局。

哪怕是对杜中宵亲近的向综,也是前朝宰相的孙子,正牌外戚,朝中关系多了去了。

走了一会,杜中宵仔细回想了刚才的事情,暗暗叹了口气。自己出身寒门,朝廷是不歧视寒门出身的进士,甚至还会特意重用,但在官场上,终究缺了关系网。除了事功,以后还要特别注意,做事尽量圆滑。不然劳心劳力挣来的功劳,被人一句话就化为乌有,前途就堪忧了。

走不多远,看见一家酒边,外面写着“正宗叶县酒食”。向综笑道:“自铁监建起来,叶县成了繁华之地,就连那里的吃食,也能在外面打出一片天下。既然走到这里,便就进去饮两杯如何?”

几人同意,抬步进了小店。

寻了座头坐下,向综把掌柜叫来,道:“主人家,你这里写着叶县酒食,可是那里人?”

掌柜拱手:“回官人,小的自小在叶县长大,在那里开食肆数十年。因小女嫁来唐州,不得已才迁到这里。无以为生,只好重操旧业。”

向综道:“叶县只是小小县城,又有什么特别之处?”

掌柜面带自豪地道:“官人,叶县虽小,却有柏亭铁监。那处铁监有数万户做工的人,每月钱粮不缺,他们口味又杂,吃食之丰富,不下于开封府。不拘哪里的菜,只要官人说得出来,小店就做得出来!”

向综笑着摇了摇头,对一边的欧阳修道:“你们在铁监住过几日,有什么好吃的,点些上来,我和范相公也品尝一番。若是做得不正宗,我们不给主人家钱。”

掌柜道:“官人这是什么话?小的在叶县开了几十年店,岂有不正宗的道理!”

宋祁笑道:“那好,我在铁监的时候,吃过一味松鼠桂鱼极是不错,酸甜可口。你去选上好的鲤鱼做了来,我们尝一尝。还有,那里沼泽众多,烤鸭极是可口,也做一只来。”

掌柜道:“客官,若做松鼠桂鱼,不要用鲤鱼,也不要青鱼,最好要用鳜鱼。”

杜中宵道:“你说的不错。不过,你这里还有鳜鱼卖?”

掌柜道:“我店里的鳜鱼,都是从随州送来,唐州城里可是不多。”

几人见掌柜说的认真,想来不会错了。能从外地运鱼来,这店想来有些本事,几人点了几样,让做了上来。又让掌柜选最好的酒来两壶,就当是午饭了。

掌柜离去,欧阳修道:“随州虽然与唐州紧邻,其实水土大不同。那里河流遍布,雨水也多,其实是鱼米之乡。唐州虽然也是种稻的地方,总觉得差了些意思。”

说到这里,欧阳修突然想起,问杜中宵:“运判,前些日子在铁监的时候,我听说营田务去年种了棉花?前几年我曾得一匹吉贝布,极是轻柔,价值不菲。若是这里能种棉花,何不让营田务大种?”

杜中宵道:“不错,我在河东路的时候,从西域买来的种子。这里气候合适,今年又种不少。”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