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179章 典型的贺大

风雨大宋 第179章 典型的贺大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附近小山上的树木依然翠绿,田里的稻子金黄,不远处有耕牛在吃草,天上不时飞过一行大雁。一切都欣欣向荣,大地充满了生机,田里做活的人满面笑容。这就是百姓安乐、国泰民安的景象吧。

王安石站在一排修竹前,看着眼前的景象,心潮澎湃。

在鄞县数年,王安石组织修水利、办学校,勤勤恳恳,就是希望出现这样一种景象。从那里离开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做到了,然而与枣阳这里的营田务比起来,又没有做到。

营田务治下没有贫民。外面有开不完的荒地,衙门可以借贷种子、农具,甚至帮着建房子,还怎么会有贫民?贷了不还怎么办?人都被安置在村里,贷出来的种子种在地里,房子被邻居围着,农具天天用与村民一起下田,收了庄稼立即以粮食偿还,想跑并不容易。

用杜中宵的说法,衙门贷出来的钱粮立即转换成了固定资产,只要下了种,地里的庄稼已经决定了不会亏蚀本钱。不是没有浮浪之人,种几个月地,吃饱穿暖便就不干了,背着袋谷子逃得不知去向。无非是地里的庄稼村民一起照看,房子还在那里,收成足以保证让衙门连本带利收回来。

为什么这里可以做到,别的地方就很难学?因为衙门有钱。哪怕偶有亏空,别的地方赚的钱,足以补回来,不至出现积欠。而且乡间无大户,以小自耕农为主,社会稳定。

王安石有自己的认识。开荒地、修水利,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打击大户是保证官府权威,社会稳定的方法。到了舒州,应该学营田务的做法,先把客户夺过来,让大户们破产。只有一桩难处,州里没有营田务这样雄厚的本钱。

所以应该先办商场,立村社,州县有了财力,就一切都好办了。

贺大挑着担子,晃晃悠悠地走在路上。路边一棵不大的树上结了几个大柚子,压得枝条低垂,上面蹲了只鸟,警惕地看着走来的贺大。

何道成直起腰来,对王安石道:“官人,这位就是村里收蛋的贺大。每日里他早起去收鸭蛋,回来下田。中午的时候,再到邻近村里收各种杂物,卖给商场,赚些银钱贴补家用。”

王安石看走过来的贺大,微点了点头:“这倒是个勤快人,一日里早晚不得歇息。”

何道成道:“我们乡下人,就靠着两只手挣饭吃,怎么敢歇?贺大来营田务的时候,身无长物,挎个小篮子,连件换洗衣服都没有。现在除了种营田务的田,自己还有几亩地,有几十株桑树,全都是这样没日没夜不辞辛苦赚出来的。营田务就这点好,只要肯下力气,日子就能一天一天好起来。”

王安石道:“不错,只要出力气,日子就能好起来,甚是难得了。天下大多地方,哪怕整日劳作不得歇息,日子也只能艰难维持,能够渐渐好起来的有多少?”

前两天与杜中宵交谈的时候,杜中宵曾经说过,天下太平的时候,会普遍贫穷。做工的人,赚的钱永远少于要花的钱。日子会越来越好,花销同样会越来越大,手中攒钱会越来越难。种地的人也一样,收成好了,粮食的价钱会跌下来,收成不好,除非朝廷救济,不然种地需要的一切会迅速涨上去。营田务刚刚开办,开垦了大量田地,乡间的大户不再种地,这叫做红利。对于治下百姓,这个时候是红利最足的时候。这种时候,才会出现何道开说的,只要肯出力气,日子就会好起来。

等到有一天,红利用尽,没有荒田开辟,哪怕家家还是有这样多的地,出力气日子也就那样。产的粮食再多,卖价降下去,种地的人也赚不到什么钱。要想让他们继续赚钱,只能建立村社,把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去。实际上就是工商业反哺农业,吃工商业发展的红利。等到无劳动力转移,或者工商业反哺的红利吃完,又会进入普遍贫穷的状态。

对于杜中宵说的普遍贫穷,王安石将信将疑。从逻辑上来说,这种说法有道理。但另一方面,天下太平财富总是增长的,天下的人普遍贫穷,多赚出来的钱哪里去了?

贺大的村子,在营田务非常典型。有营田厢军,有附近原来的客户庄客,混合编成。贺大又是村里过上好日子最典型的一家,一边种地,一边一直倒腾各种小生意。王安石特意来,听一听这样一个人会怎么说。在他的眼里,营田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看贺大到了面前,何道成道:“大郎,这一位是朝廷来的官人,问你些话。”

贺大放下担子,到王安石面前行个礼道:“小民贺大,见过官人。”

王安石道:“我们路边说话。”

到了路边的修竹前,王安石道:“听说你家来营田务的时候,身无长物,一贫如洗。仅仅过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便就有田有宅,平日还做小生意赚些银钱贴补家用。日子如何,可否跟我说一说?”

贺大有些不好意思,何道成再三催促,才开了口。他不知道王安石要想知道些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只好从自己到营田务开始,怎么慢慢生活好起来的。

去年村里只是组织修渠铺路,没有种地。贺大在自己家分的私田上,种了些粮食,收成过得去,收了几石粮。有了这些粮食打底,他家今从营田务领的,粮食少了,钱多了些。

小生意平常其实赚钱不多,好处是手里一直有钱。用做生意的话说,就是有流水。手中有活钱,就能抓住机会。别人手中缺钱不能买的东西,他家里就能买。一点一点积攒起来,地就比别人种得好,还在私田周围栽了几十株桑树。妻子回来后,养着蚕。除了家里妻子织绢,还能够卖蚕茧,甚至是卖桑叶给其他家,手中的钱越来越宽裕。

诸般加起来,今年贺大手中的资金充裕了许多。他一直在周围村子里收土产杂物,有渠道,手中资金多了,就能收一些以前收不起的东西。比如贵重毛皮,名贵药材,诸如此类。能做这些生意,赚的钱就比以前多得多了。不断滚动,再也不似从前。

王安石听着,不住点头。从杜中宵那里听了许多消极的话,终于在贺大身上,找到了鼓舞自己的话语。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小农,且农且商,一步一步把日子过好的例子。他的一切都是慢慢积攒,没有骤得外财,也慢慢成了小康之家。从一无所有,一两年间,成了乡间富农了。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