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204章 万事新奇

风雨大宋 第204章 万事新奇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贺大妻子小心地把香烛包起来,口中道:“我们家再穷,供奉祖先的总不能马虎了。这些留在年夜点了,让祖先也享受些香火。日常里孤魂野鬼用的,将就些就好,回去你到附近村子里买些就是了。”

贺大点头答应:“说起惭愧,我活了几十岁,好香也没给先人点几枝。”

夫妻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出了商场,问了别人道路,到了相约与何三郎等人相见的饮食街。刚到街口,就见到刘淮和何三郎几个人站在街边说话,一边扒桔子吃。

上前相见,贺大道:“提辖和三郎不是来买货物么?怎么身边不见?”

刘淮道:“已安排了两个兵士,雇人把货物先运到渡口去了,免得到时搬运不及。”

贺大听了不由笑一声:“倒是忘了提辖已经升官,此次是为军中采买了。”

看两边食店林立,贺大道:“也不知道哪一家口味好,又洁净。这个地方,我是第一次来。”

何三郎道:“我们军里的人,吃起来不那么讲究,只要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就好。那边有一家棚子下面做的,份量最足,价钱便宜,便去他家好了。”

贺大道:“这如何使得?我这里还剩一些钱,专门来谢恩人的,怎么能够马虎!”

刘淮笑道:“贺大郎,我实对你说,在这条街上要吃上等的菜肴,一个人几贯钱根本不算什么。那些是我们吃的么?有钱人吃东西讲究精致,菜品看着好看,盛的要用银盘子,没半分鸟用!你有心,便去那边棚子下面美美吃一顿,我承你的情。”

贺大见他们如此说,便跟着一起,向前走去。走不多远,前边是一片空地,搭了许多棚子,里面都是卖吃食的。做生意,有门面在屋子里吃是一个档次,外面棚子下面吃又是一个档次。开头的店里招待的是有钱人,平常百姓图实惠,都到棚子这里来。何三郎做计置粮草官,这里常来,最是熟悉。

转过几家,到了里面人不太多的一家,何三郎站住,对众人道:“这一家是我常来吃的,主人一家都实诚,菜色最是实惠。便在这里,我们用些酒肉。”

贺大看站在灶前忙活的,年老的夫妇两个,切菜煮汤。两个年轻人,一个站在灶前炒菜,另一个肩头搭条毛巾,做个小厮。几个人的样子,看起来是一家人。

走上前去,贺大问道:“主人家,你这里有什么拿手的菜?”

那老者道:“我们这里菜色便宜,做得不如那边店里精致。拿手的菜,不知炖肉算不算?”

何三郎走上来笑道:“好,那便来一盆炖肉,还有豆腐一大盘,诸般羊杂一大盘,再来些菜蔬。对了,今日有什么河鲜,也炒些上来。”

那主人答应,口中道:“今日有上好的河虾,还有几条大鱼,切了给你们炒一盘如何?”

何三郎叫一声好,拉着贺大道:“就如此好了。我们这几个人,吃一盆肉,再吃一大盘鱼,应该尽够了。这里做的是百姓生意,菜的份量足,不必点太多。”

贺大妻子站在一边,注意那边炒菜的人。现在日子好起来,乡下吃得也开始讲究,要用油,也有人觉着炒菜。贺大妻子有心回去买一口炒锅,自己学一学,来了客人上个炒菜很体面。

几个到一边选了张桌子坐下,贺大妻子拉着狗头小声问道:“我见那边炒菜的哥,每次炒得好了都要加几样调料。盐酱我认得,他还要加一小勺暗红的末末,那是什么?”

何三郎道:“那是商场里卖的调料,名叫炒菜香,怎么你们没有用过台吗?”

贺大妻子道:“我们乡下人,炒菜都不会,哪里会知道什么炒菜香?”

何三郎道:“嫂子想的差了,这炒菜香可不只是炒菜时用,做其他菜时,加进去一样香美。我听说是用八角、桂皮等许调料,磨得细碎,按方子调配而成。这料卖得极好,价钱也不太贵,你们何不买些回去?年前是不拘是炖肉做鱼,加些都有香味。”

贺大妻子点了点头,站在那里寻思,颇有些心动的意思。

刘淮吩咐人倒了茶水,见贺大妻子站在那里,问道:“嫂嫂如何不坐?”

贺大妻子道:“适才我儿子见旁边有一家包的鸡头馄饨,一心要吃,我带他过去喝两碗。”

几个男人坐在这里吃饭,女人孩子一起多有不便。狗头确实想去吃馄饨,贺大妻子正好乘这个机会与众人分开。平常百姓虽然不讲究男女有别,不是特别熟悉的人,男女也尽量避免坐一桌。

见妻子站在一边不走,贺大终究明白过来,从怀里取出一张纸钞,交给妻子:“这里是一贯钱,你带着儿子喝了馄饨,四边转一转。有什么心仪的物事,尽管买了就是。”

接了纸钞,贺大妻子才拉了儿子一起,向众人致歉,到另一边的馄饨摊去吃馄饨了。

贺大道:“这次到樊城来置办年货,我本是从阮员外那里取了几贯钱的凭据,说是到樊城也可以取钱。却不曾想到,到了樊城的储蓄所里,只给了我几张纸,说是钱钞。这纸虽然印得精美,却如何就能够当作钱用?心里一直嘀咕,想着若是外面人不收,到那里重换钱出来。不想到了商场里,许多人都用这纸钞,极是方便。你们是见过世面的,说说是不是城里人现在都用这一种钱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何三郎道:“哥哥,你不知道最近常平司学着益州的交子务,开始印制钱钞了么?这种钱钞,随时可以到各个储蓄所里兑换铜钱出来,外面当钱使用。凡是常平司管下的商场,都可以用钱钞,不得无故拒绝。我听人说,过一段时间,就连赋税都可以用这种钱钞交。”

贺大惊道:“啊呀,益州的人用交子,我也听人讲过,只是没想到我们这里也用了。这钱钞就是张纸,上面印了些字啊图啊什么的,不怕别人照着样子制出来。”

何三郎笑道:“我们能想到的,常平司如何想不出来?这钱钞,必是极难仿造的。”

储蓄所广布城乡之后,杜中宵以商场收上来的现钱为本钱,正式成立了常平司下的银行,称为常平钱引务,开始发行纸币。现在面额较大,最大的是一贯,最小的是一百文。钱引务与储蓄所是互不相关的两个衙门,一个发行,一个收兑。中间有商场广泛使用,纸钞在城市里迅速推行开来。

现在发行的纸币实际上是兑换券,民间由储蓄所收兑,储蓄所有必要时,再跟钱引务兑换。钱引务的现钱本钱,来自于商场,从而形成一个循环。只要发展顺利,后边京西路各州税赋收钱钞,纸币就能真正推广开来了。官方正式使用,对百姓来说是定心丸,有商场连通商业体系,就可以在民间流通了。

杜中宵到京西路营田已经数年,铁监、营田务和常平司,创造了大量利润。此时京西路,已经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提供的税收占有重要地位。不过由于天下的铜钱有限,流通不畅,从京西路运到京城的现钱并不多,是以实物为主。铁监的铁和各种工业产品,营田务的粮食,常平司的绢帛,被三司收走的每年已过千万贯,是这几年其他地方修铁路的主要资金来源。除此之外,大量的财富沉淀在了京西路的各种实体里。纸币一旦成功,这些财富就会显现出来,可能会使工商业出现爆炸性增长。

到了现在,发行纸币是不得不做之事。由于铜钱不足,已经限制京西路工商业的发展,铁监的货物积压,商场从采购到运输再到储存,大量使用现钱,导致流通不畅。

听何三郎说,现在京西路各州通行钱钞,贺大叹道:“我们这些乡下人,还真是没有见识,竟然不知道这件大事。若是到了城里,不认识别人拿出来的钱,岂不被城里人笑话?”

何三郎道:“这有什么,只要拿着钱,买几次东西,就人人知道此物好用了。”

正在这时,主人端了一大盆肉上来,旁边放个小炭盆,把肉坐在上面。

贺大看了奇道:“原来这里的肉是这样卖法,如此就不怕凉了。”

何三郎接了主人端来的豆腐和羊杂,口中道:“岂止是不怕凉,里面的肉吃得差不多,还可以把这些放进去,一起煮了。虽然这些不是好肉,却一样有肉味,最是实惠。”

里面那一锅肉汤,才是精髓。一般百姓,哪里能够整盆整盆地吃肉?把肉吃了,下这些不值钱的东西进去,依然有浓浓的肉味,可以解馋,才是这吃法的好处。

不一会鱼上来,烫了一壶酒,几个人一边吃着,一边聊些闲话。

自从铁路修到樊城,这里的变化太大。以前不过是汉水边的一个码头,现在却百业齐备,发展成一个大市镇,比对面的襄阳城还要繁华。大家身处其中,聊起来有无数的话题。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