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213章 新与旧

风雨大宋 第213章 新与旧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十三郎和姚守信落座,对站在身后的陈硕、刘淮和张琳、王亮道:“坐,坐,自家人吃饭,何必如此拘谨?今日招待的是新到的第三师,吃顿便饭,熟悉一番。”

对面的赵滋道:“新来的窦舜卿,原就与我熟识,是个正人君子,不必小心翼翼。以后我们五个人就是军中的五位师一级将领,你们做属下的,也要多熟悉,不然不好在一起共事。”

十三郎道:“师主,这话就罢了。在营田厢军里,我和姚教头与两位一样,地位一般,管的人按说也差不多。但在朝廷眼里,你们是正任将官,我们只是编余,做着玩的。”

杨文广正色道:“十三郎,话可不能这样说。你是军中骑兵之主,管着兵马无数,真打起来,能决定一役胜负的角色。而且不管马上还是步战,军中确实没人赢过你,我和赵师主敬佩得很!”

赵滋道:“打不赢也就罢了,军中学习,你也名在前列,骑兵之主名符其实!”

说完,众人喝了一杯酒。

十三郎有些得意:“我随在提举身边多年,虽然没有得个官做,也没置下什么产业,但着实是学了许多东西。当年在乡里,不管是来了什么人,只要我十三郎出马,没有打不趴下的!这么多年,没到一个地方,我都找当地打得好的,比一比,跟人家学一学。不是我吹牛,这打架的本事,我十三郎可是不怕任何一个人!提举官人,不知哪里学来,什么都懂,好似天下事没有不知道的。初随在身边时,我大字不识一个,这么多年下来,看的书也不知道有多少了。”

众人一起哄笑。肉串上来,一起饮酒,说些闲话。

如果在以前,杨文广和赵滋的经历,不可能看得起十三郎和姚守信两人。姚守信好歹是个军官,不过是厢军的,在杨、赵两人眼里根本算不得军人。十三郎就更不要说了,是个白身,只因为随在杜中宵的身边久,竟然做了骑兵之主。几年交往下来,几人混得熟了,观念也就慢慢变了。营田厢军的军官,都在是学校学习和平常训练的时候比出来的,没有半点花巧,由不得人不服。

赵滋带在身边的,是个叫高遵裕的年轻人。开国大将高琼的孙子,与赵滋有旧,在他手下做营指挥使。杨文广带在身边的则是任怀政,同样年纪不大,前管军大将任福的侄子,同样做指挥使。

营田厢军很多地方都跟现在的军队不一样,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如何。总有嗅到气息的高官子弟,让子孙中年轻而又地位不高的,来烧这个冷灶。枪炮的威力都知道,三衙禁军在抵制,但将来必然通行于天下,大家心中还是明白的。早早派过来,学一学,熟悉一番,将来谁知道什么时候用上呢。

杜中宵在京西路安安稳稳做了五年,当然首要的是他不惹事,而且政绩突出,立了许多功劳,其次还要靠朝中有人照顾。朝政有宋庠兄弟说项,谏院里李兑一做就近十年,三衙有王凯,这些人足够把所有的小事挡住。只要不犯大错,没有人来找杜中宵的麻烦。

南方侬智高反了,杜中宵努力整训厢军,明眼人都知道怎么回事。这个时候,有想法的向这里塞人是人之常情,有了机会大家一起发财。来的人多了,朝中的声音也就大了。

过不多时,窦舜卿带了杨遂和向传范来,大家忙起身行礼。

分宾主落座,赵滋道:“都监前来营田务厢军,以后份属同僚,我们一起备个酒,做个东道。”

窦舜卿急忙谢过,看着桌上的菜道:“诸位破费,着实不敢当。”

赵滋道:“酒菜看着简陋了些,希元莫怪。我们军中就是这样规矩,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吃不来那些精细菜式。特别是闲着说话,怎么方便怎么来。镇子的酒楼里,诸般菜色都有,过些日子,我带你们去尝一尝,今日就罢了。万事只求简便,今日除了煮的,全是烤的。这是烤的羊肉,极是可口,那边还有几条鱼,也用来烤了。都是我们军中的口味,几位尝一尝。”

刘淮给几人倒上酒,杨文广道:“这是附近产的竹叶清,最是清冽。我们拿冰块冰了,这个季节饮下去,身心通畅。”

向传范吃了一惊:“用冰块拿来冰酒,军中好大手笔!随州这里又不产冰,可不易得!”

十三郎笑道:“哪有那么神奇,不过是用硝石制冰,虽然不便宜,也不太贵。再者说了,我们军中用枪炮,别的缺,硝石可是不缺。”

向传范点了点头,才知道怎么一回事。硝石制冰古已有之,京城里面夏天在里面加果汁,制成凉果汁售卖已经多年。不过硝石制出来的冰,总让人觉得差了点意思,而且价格昂贵。向传范出身大家,在京城时惯传家里都是藏冰的,才会觉得稀奇。再一想营田厢军,最多的就是火药,对几位师主来说,拿点来制冰算什么。姚守信的管下,不知道有多少焰硝。、

饮了几杯酒,吃了几串肉串,窦舜卿赞不绝口。军里吃这种东西多了,烤的士卒手艺纯熟,火候恰到好处,调料不多不少,味道当然不是外面能比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说了一会闲话,赵滋问道:“希元,听说京中对我们营田厢军多有闲言,可有此事?”

窦舜卿点上点头:“这是避免不了的。本来以前只是营田,拣选士卒训练,守卫地方,并没有人说什么。前些日子,提举整训厢军,编制委实太大,说闲话的就多了。别的倒也罢了,近万骑兵,这个编制确实吓人。除了沿边三路的三衙禁军,哪里有这么多骑兵?就是马帅王太尉,都没有话说。”

十三郎道:“这就要怪官人做事谨细了。纸上写了那么大的数,其实既无马,又无人,空有个数字而已,让人说闲话。特别是还编列了一两千的铁甲骑兵,不是让人觉得怪异么?其实我的军里,满打满算能有多少人披甲?铁甲骑兵一都凑不整齐。”

杨遂道:“其实三衙禁军里,现在倒是有不少铁甲骑兵。铁监可以制甲,而且极方便。我听他们的人说,制铁甲比制皮甲还容易。不过他们一样,虽然有人,却没有那么多好马。”

十三郎双手一摊:“可不就是如此!空编一个大数目,其实骑兵和炮兵都没人。”

窦舜卿道:“既是如此,为何不缩减骑兵和炮兵,把人补到步军来呢?”

姚守信摇头:“没了骑兵和炮兵,怎么打仗?我们火器的优势,少了一大半。正面对冲,火枪兵纵能打败前敌,却无法阻止对方骚扰扯动,甚且断我粮路,不跟现在禁军的局势一样了?侥幸胜了,没有骑兵追敌,也无法化小胜为大胜。若只是守城寨,又要我们何用?”

这是营田厢军的作战体系,少一个方面战争方式就变了。两军对敌,正面冲锋的时候,需要骑兵守护侧翼,必要时甚至正面冲锋。需要炮兵打乱敌方的阵前运动和后续进攻体系,随制活动范围,为己方创造出最好的进攻态势。一旦获胜,还要由骑兵迅速扩大战果,与以前的作战方法根本不同。

步兵既是中坚,还要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守时要守住,胜了要能扩大战果。这是一个体系,缺了哪一方都不行,容易打成半拉子仗。

听几个人介绍着军中的形势,窦舜卿几人连连点头。这是他们没有听说过的战争,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形态。至于行与不行,没有打过仗,谁知道呢?

枪炮的使用,禁军一直在摸索中。炮的用处已经得到了认可,前线的重要城池,最近几年一直都在安装。最过禁军对炮的意见,还是用作守城攻城,认为野战基本没有用处。火枪则有争论,特别是与禁军的战斗形式和编制直接冲突,遭到了抵制。他们认为,一些小部队使用火枪是可以的,大部队则不行。

禁军作战,前排是刀盾手和枪兵,后排是弓弩手。火枪直射,安排在前排就失去了防御力和进攻能力,安排在后排则要前排或趴或卧,怎么都不方便。至于杜中宵说的全用枪兵,用刺刀代短枪,禁军试来试去觉得不靠谱。对上大斧,这样的军队怎么拼得过?

这种争论,影响了军中火器的普及。现在都是守城攻城用炮,进攻则还是原来的样子。铁监的火器生产以炮为主,依托强大的生产能力,枢密院有意在前线城寨全面装备火炮。

宋朝对军器的讨论,最近三年开始影响契丹。他们还不会制火枪,炮的制做方法却传过去了。虽然契丹的火炮生产是手工,火药的配方不精确,但对其他地区,已经足够用了。去年进攻常项,攻城战中就发挥了作用,只是野战不争气,没把党项打服罢了。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