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38章 兵临渡口

风雨大宋 第38章 兵临渡口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官衙内除官厅外,大多被僻为新的指挥所,就连附近的一部分民房都被征用。

杜中宵、韩琦和十三郎站在地图前,研究着附近的形势。

自此城南下,大约二百里外就是顺化渡,附近数百里内过黄河的优良渡口,勾通东西的要道。

韩琦指着地图道:“白马监军司兵马西来,贺兰山守军北上,都要过顺化渡口。这里是沟通东西南北的要地,守住此处,河曲数州就尽为我所有!”

杜中宵道:“不错。顺化渡一路向东,就是河清军。守住了顺化渡,依托黄河,这一线就是本朝所占地域。白马监军司五万,贺兰山守军五万,挡住了这十万大军,这一带从今以后就为本朝所有。”

韩琦道:“十万兵马,听起来数目不少,其实正军不多。以前西北禁军对党项十万,五万人也尽够了。你这里有枪有炮,若能提前布置,应该是有胜算的。”

杜中宵道:“相公说的不错。只是要让党项承认这些地方为本朝所有,甚至重回羁縻,仅仅守住是不够的。此战要胜,还要大胜,要把党项打痛,让他们再也不敢来战。”

十三郎道:“经略,这可是不容易。我们守,党项来攻,攻不下来就退回去了,如何大胜?一路向南打到兴庆府,现在全军心有余力不足,必须要休整了。”

杜中宵道:“营田厢军训了数年之久,这几个月打的都是顺风仗,虽然连连获胜,成色却还有些不足。一个优秀的将领,一支强军,既要善于在进攻中防御,又要善于在防御中进攻。依托既有阵地,在总体防御的时候,局部进攻,大量歼灭来敌。这一仗如果打好了,营田厢军就脱胎换骨!”

说到这里,杜中宵指着地图道:“顺化渡以南数十里外就是贺兰山区,那里山河夹峙,不似北边这么平坦,攻之不易。大的战场放在顺化渡一带,对我们最有利。党项兵马大多在河西,夺了顺化渡,他们没有合适的地方渡河,就把战场限制在了黄河以西。占领顺化渡后,我们依河而守。十三郎,明日你就带骑兵南下,顺化渡以南五十里,以西一百里,都是侦察地域。这一战,就先从双方的游骑对战开始!”

十三郎应诺,仔细看地图。顺化渡地形平坦,黄河两岸大片草原,与沙漠接界。骑兵每人一战骑一驮马,控制杜中宵所说的地域倒并不困难。宋军敢用数千骑兵做游骑,党项没有这个魄力。

战事开始之前,双方的游骑侦察与反侦察,对于后续战事有重要影响。营田厢军不需要骑兵正面冲锋,他们最重要的两个作用,一是战前侦察,二是战后追击溃兵,反过来压倒了党项骑兵。

韩琦道:“依经略看,此战应该如何布置?”

杜中宵道:“杨文广、赵滋、窦舜卿三部撤出黑山、狼山,立即南下,集结于顺化渡以北。以杨文广和赵滋两部攻顺化渡,而后迅速搭建浮桥,在黄河西岸展开。窦舜卿部越顺化渡南下,前出十里,把所有的党项城堡废掉。而后回撤,在顺化渡以南防守。此战总的原则,是南守西攻。窦舜卿部全力防守贺兰山来军,杨文广和赵滋相互配合,寻机歼灭白马监军司突出来的各部。贺兰山是党项要地,山中有宫室有牧场,兴庆府又随时可以出兵北援,没有什么进攻的机会。白马监军司不然,其防守的贺兰山以西地区地广人稀,大军点集,南至兰州,西到大漠,丁壮尽出。抓住他们的主力,千里之内无援军。换句话说,防住了贺兰山来敌,白马监军司就是一支孤军。把白马监军司尽歼于狼山和贺兰山之间,党项贺兰山以西千里之内就成了空白,无兵力弹压。到时各蕃部,会不会依然恭顺,那可两说。”

韩琦看着地图,道:“白马监军司五万兵力,正兵约一两万间。以杨文广和赵滋两部,再辅以炮兵和骑兵,我们兵力占优。只是窦舜卿一部防贺兰山来敌,兵力过于少了些。”

杜中宵道:“军中所有重炮,全部配属给窦舜卿,让他依托阵地而守。杨文广、赵滋两部,此次只配给轻便快捷的小炮、轻炮,再配属大部骑兵。党项能攻破窦舜卿的火炮阵地,算他们本事!”

石全彬听了觉得兴奋,道:“好,就如此安排!我随窦舜卿南去,看看党项怎么打我们火炮!”

杜中宵道:“此次是两军决战,非以前可比。韩相公坐镇此处,我去顺化渡,留后随窦舜卿。兵分三路,我在顺化渡指挥,留后监窦舜卿一路。相公以为如何?”

韩琦有心去顺化渡,看看前线到底怎么打仗。不过杜中宵去了前线,后方应该有人坐镇,只好按下心思。如果有意外,坐镇后方的韩琦可以接应,及时做出部署。

想了想,韩琦道:“此次还跟屈野河一战那亲,不要俘虏吗?”

杜中宵道:“当然不一样了。屈野河是快进快出,破坏掉党项的堡寨,我们并不驻扎。此次夺取顺化渡后,这一带都是朝廷土地,不要俘虏是后患。此次抓得越多越好,让他们到东边几州修路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几人又商量了细节,最后定了下来。杜中宵去顺化渡,石全彬随窦舜卿,韩琦后方坐镇。连续几个月,杜中宵一直不让副手石全彬指挥,他已经习惯,安心当个监军。功劳又不少,何必冒指挥失误打败仗的风险。营田厢军编练数年,石全彬没有参与,让他指挥也会无处下手。

最后,杜中宵对十三郎道:“先前进山扫荡的骑兵,让他们沿狼山南下,山前集结,以为奇兵。入黑山的则沿黄河对岸行进,顺化渡以北集结。此次以杨文广所部在前,赵滋所部为中军预备队,骑兵分两路为两翼。凡脱离大队的党项小股人马,骑兵寻机歼灭!”

十三郎应诺,自去安排骑兵各自进军路线。

杨文广带领大队马进了兀刺海城,找到庄浪师道,见了城中将领,告诉他们庄浪埋保已献城,人已离开。让他们各自吩咐亲随,与宋军一起,把城中党项兵马分开关押。

大势已去,除了几起小的乱子,再无战事。依杜中宵军令,杨文广派了五百人,把所有俘虏押往天德军,兀刺海城留下二百人守城,大军南下。庄浪师道则回庄浪部,等候朝廷旨意。

白马监军司地盘广大,兵马点集不易,要赶在他们之前,占领顺化渡。杨文广带大军急行,重炮全部交给炮兵,不再与自己同行。军中只带一匹马拉的轻炮,加上本来就编在步军中的臼炮。

第三日,离着黄河分流的地方不远,杜中宵带了直属亲兵前来汇合。

此时狼山以南,贺兰山以北,已经遍布宋军游骑。被夺取健壮马匹和骆驼的党项游牧部族,惊恐地向南迁移,到处风声鹤唳。

指挥兵马扎营,杨文广到帅帐见杜中宵。

叉手行礼,杜中宵道:“不必多礼,我们坐下说话。”

杨文广落座,杜中宵道:“此次攻兀刺海城,可还顺利?所部还有多少兵马?”

杨文广道:“回经略,兀刺海只一战,放了几炮,双方没有对阵,庄浪刺史便就献城,基本没有损失。我所辖的本部尚有四千余人,加上随行的炮兵八百余人,随行的骑兵两千余人,还有约七千人。”

杜中宵点头:“指挥得当,该够了。顺化渡是贺兰山前最重要的黄河渡口,东西交通要地,汉之临戎县左近。那里党项没有修建城池,城在南边五里之外。顺化渡离此四十里,明日行军三十里,后日你军必须进占渡口。已经探过,那里没有兵马,只有一个党项监官,还有约二十差役。”

杨文广叉手:“后日在顺化渡迎经略!”

杜中宵点头道:“黄河已经开冻,前些日子凌讯让河水泛滥,两岸多沼泽。现在水虽已退去,道路泥泞不减,你要提前探查路线,不要让炮和大车陷在烂泥里!”

杨文广称是。

这一段黄河由南向北流,是凌讯多发地段。秦汉开垦时的水利设施早已损坏殆尽,党项在这一带也没有筑河堤,凌讯一来,任由河水泛滥,周边数里都为沼泽。由于地近沙漠,河水退去之后,会留下许多湖泊,并不会全部变成烂泥。选择合适路线,并不影响大军行进。

杜中宵又道:“此次你部和赵滋所部,对付西边来的白马监军司兵马。不止要防住他们,而且要力求全歼,最少要歼灭一部。若此次全歼白马监军司五万兵马,就为大胜,否则只是小胜。”

杨文广听了眼睛一亮:“经略的意思,此次要大打?”

“大打,能打多大就打多大!此战过后,军队需要休整,占住的地盘要开发,估计较长时间不会打仗了。这一仗要把党项打怕,最好让他们以后不敢起与朝廷作对的念头!”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