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69章 志同道合

风雨大宋 第69章 志同道合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韩绛指着呼呼直响的蒸汽机道:“这个物事,这边烧炭,那边带着个扇子就有风出来,看起来甚是有趣。不过在下看它一天烧炭不少,带着个扇子却无大用。”

杜中宵道:“这只是个玩物而已,做来试试如此烧水,到底有多用处。若是用得好,把那边扇子换掉,就有无穷用处。现在带个扇子,只是天气炎热,本来并不是用来纳凉的。”

韩绛点头:“我看也是。若只是吹风纳凉,此物就大材小用了。只是我有一事不明,怎么这边烧水那边就会转呢?此物妙处,全在其中。”

杜中宵耐心解释:“我们烧水,水便成了汽,占的地方比原先的水大了许多。用这汽,顶住里面的一个塞子,来来回回,便能带动那边来转。韩兄说得不错,妙处全在这里。”

蒸汽机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也不能理解,难的是怎么把这简单的原理利用起来,做成实用的机器工作。其间关键,一是利用蒸汽实现活塞的往复运动,再一个是把往复运动转变为旋转运用,并能够可靠地工作。实现这些动作其实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复杂,不过要想提高功率和效率,就困难了。

杜中宵前世学课本,其实在讲这些机械原理的时候,加入了很多传奇『色』彩。那些传奇故事未必是编出来的,但不是发生在一时一地,只是集中到短时间的一两个人身上。其实人没有那么愚昧,看到这些新鲜事物的第一反应是好奇,便如现在的韩绛一样,而不是惊讶害怕。

蒸汽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早期并不复杂,当然也不那么实用。是在工业革命的前夜,面对现实的需求,许多人进行了改进,最后由瓦特大成。后来课本上学的各种原理结构,是在改进蒸汽机的过程中,经过总结和理『性』研究,最终形成的。杜中宵前世已经学过蒸汽机的各种要点,在做这个模型的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实际上在他前世,能够买机械零件的情况下,可以轻松做出一台原理机。像现在这台模型的尺寸,已经可以作为正常的机械动力了。这个年代各种机械零件都需要手工制作,就差得远了。

韩绛连连点头,指着面前蒸汽机的各个部分,一一询问作用。他的头脑灵活,人又实际,看出这机器的前途。虽然现在看起来是个玩物,但只要把后面那转着的叶片换一下,便有许多用处。

一一问得明白,韩绛才出了一口气,对杜中宵道:“杜兄,你做的这个物事,比去年献给朝廷的蒸酒之法,更加有用得多。可惜朝中没有识才大臣,不能让你尽显胸中才学。”

杜中宵听了不由大笑:“韩兄说笑了。此物再好,也不过是工匠之才而已,又能做什么。为朝廷出力,还是要读书科举,那才是正经路途。”

韩绛点了点头,杜中宵说得不错。这个年代献技术是可以当官的,但只是武资,没有什么前途。真正要在政治上有前途,还是考进士,不然他早做官了回来干什么。韩绛的眼光不错,这个蒸汽机比去年杜中宵献给朝廷的蒸酒之法有用多了,不过现在的实际利益,难以相比而已。

苏颂走上前来,对韩绛笑着道:“子华,你觉得此物不带着扇子,还有何用处?”

韩绛道:“我听人言,在江南地方,湖面开阔之处,有船上装轮,踏轮而行。如果用这物事带动船上的踏轮,岂不是可以不用人力,不借风力,让船行于江河湖海之上。”

苏颂一拍手:“子华说得不错。我与杜兄商量多次,都觉得这机器最好的用处,便是装到船上。现在汴河漕运,用厢军不下十万,耗费无数。如果用这物事行船,省多少人力物力!”

杜中宵笑道:“此事想来是极好的。但要把这个机器装到船上,不知还要费多少功夫。第一,现在这机器力气太小,能推动的船只是个玩物。第二,机器过于庞大,装到船上,就不要再装货了。”

韩绛道:“东西初做出来,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只要广招高手匠人,总能改得好用。”

其实杜中宵的印象里,蒸汽机是跟火车联在一起的。但这个年代还没有火车的影子,他跟苏颂讨论的时候,两人一致认为,最大的用处是在船上。特别是汴河漕运,行船状况良好,最适合使用。轮船的雏形是用轮子推动,与江南使用的水车有些类似,现在早就有了,适用于内河。适用『性』更广的螺旋浆,技术要求太高,不是那么容易做出来的。

韩绛见到这个东西,第一印象也是用在船上,当然他受了现在带着的叶轮的启发。不过也说明,把蒸汽机这种东西向船上安是这个年代最容易想到的用途。

杜中宵一心要考进士做官,在蒸汽机这种东西上不会花太多精力,最少现在是如此。一年多来,他除了跟苏颂一起改造机器,顺便还教着苏颂画图。其他的事情,不愿多花心力。这机器最初的改进,要靠这个时代的人,而不是靠杜中宵,杜中宵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前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苏颂家学渊源,自小就接触天文知识,包括天文机械。在这个年代,是极其罕见的。自太宗时候起便就禁了私人研究天文,苏颂家里一直教授天文,不知是怎么传下来的。

天文机械极其精密,苏颂对机械并不陌生,对机械图纸也不陌生。不过以前的图纸,不注重实际尺寸,更像是示意图,有些类似杜中宵前世轴测图的画法。杜中宵手把手教苏颂轴测图,包括透视原理,再教他三视图,现在两人已经基本能用图纸交流。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能够用图纸交流,就避免了很多交流的误会。在杜中宵看来,这比做个更完善的蒸汽机模型更重要。

苏颂显然对这些东西比对儒家经典更感兴趣,一年多的时间便就学会了绘图,还正在试着编一本画图的教材。在他看来,这对此时的画师也有帮助。

韩绛是做过地方官的,与苏颂和杜中宵相比,对机器的实用价值更感兴趣。围着机器转来转去,一心想着怎么安到船上。除了船,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使用。

其他的国子监学生看得兴致勃勃,但并没有人参与讨论。韩绛和苏颂都是高官之子,平时与周围的人交往不多,而且在大部分读书人眼里,这些工匠的东西也只适合看个热闹。

转了几圈,韩绛下定决心,对杜中宵道:“过了发解试,若是无事,你们教我做一个台如何?”

杜中宵吃了一惊:“韩兄,此物价钱不菲。我去年献蒸酒册子,加上擒获党项细作的赏钱,全都花在这上面了。不要看外面黑乎乎的,里面可是用了不少铜,而且都要高手匠人精制。”

苏颂笑道:“杜兄说笑了。子华家里,哪里会缺这一点钱。”

杜中宵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韩家和吕夷简的吕家是此时两大家族,是自己一时多嘴了。只要他们觉得钱花得值得,哪里会在乎这机器能用多少钱。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