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72章 一路向西

风雨大宋 第72章 一路向西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六月底,党项割黑水城,向宋朝称臣议和。朝廷改唐龙镇为宁边县,河清军、金肃军改县,屈野河上游新筑平定县,俱隶胜州之下。在平定县和河州开榷场,与党项贸易。

赵滋带属下一部移驻黑水城,娄博贝改为河州属下盐监。

帅衙官厅,杜中宵吩咐赵滋落座,对他道:“黑水城远在河州千里之外,地接高昌国,不似河曲路其他地方可比。你军到那里,物资转运不便,一切困难,要早做打算。”

赵滋叉手:“节帅放心,我带两千兵马到黑水城驻扎,再用两千人沿路运输粮草、火药枪弹,应该能够支撑。只是如此安排,河州兵马不多,只怕党项人不安分。”

杜中宵笑道:“不必理会党项人,现在他们哪里有不安分的胆子!怎么也要过上两年,他们学着铸出些炮来,才敢打我们的主意。既然党项已献黑水城,各州要建的牢城军便就先停了。党项战俘修完到沙州的铁路后,全部移到河州,一路向西修铁路,修到黑水城去!”

一边的包拯道:“经略,河州到黑水城一千余里,而且路上荒无人烟,这路可不容易修。”

杜中宵道:“再是不容易,这路也要修起来。修到了黑水城,有了这条铁路,胡人从此不可能翻过阴山。修路再难,还能够比建长城更难?千年来长城都建了几道,我们修一条路算什么。到了秋天,胜州到河州的铁路修好,一切都可以沿路西运,其实并没有多难。”

陈旭道:“用党项战俘修路,他们一旦生事,周边没有大军,只怕镇压不及。”

“提举,党项战俘怎么会生事。他们每日里修路,虽然劳累了些,也并不比以前累多少。我们让他们吃饱喝足,多少人感激不尽,生怕放他们回去呢。可以允诺他们,只要到黑水城的路修好,便可以在河曲路安置。只要安分守己,数年之后放为良民。”

包拯对陈旭道:“提举新到河曲路,不知这里的事情。这些党项人以前在军中,不要说辅兵,就连正兵,日常也是以大麦、青麻为食,粟米少见。那些辅兵,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吃过粟米。他们在沙州一带修路,我们给的是黄米饭,还有酱菜,人人吃饱。对于党项战俘来说,是以前想不到的好日子。”

陈旭愣了一下,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杜中宵道:“不需为此事担忧,只要粮食充足,便无大事。纵然有一些桀骜不驯之辈,看管的人痛下杀手就是了。铁路通到这里,几万人的口粮,终究是小事。”

中原粮食不缺,更不要说还有江南的米麦供应。以前边疆缺粮,是运输成本太高,损耗太大。供应西北前线,以前连车都没有,多靠人背。一石运到前线,成本就要数石,甚至十几石,再加上运输损耗和损失,成本高昂。有了铁路之后,数千里外的粮食可以畅通无阻运来,容易多了。

如果没有铁路,宋朝就是占了河曲路,能支撑两三万军队的粮草已是了不起。有了铁路,不但可以支撑十几万大军,还能养着数万战俘,几万户营田厢军和百姓,让他们吃饱穿暖。

修铁路用的铁轨、枕木和铁钉等物资,都可以用火车运到,无非是其他地方暂时先不修路而已。

听说要把铁路修到黑水城,赵滋道:“若是铁路通到那里,大军一日夜间就可以自河州到达,自然固若金汤。节帅,铁路修到了黑水城,进西域也不是难事。”

杜中宵道:“先修好路再说。西域的事情,暂不要插手。哪怕有西域使节到黑水城找你,拉拉交情可以,其他的一概不准。就是两地贸易,也必须要朝廷允许才可以。高昌是契丹臣属,于阗则已经被喀喇汗国所灭,在西域一切都要谨慎。”

包拯道:“经略意思,暂不与高昌贸易?可只要铁路一到黑水城,番商必然会从高昌国来。”

杜中宵道:“暂不开榷场,不与西域做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凡是与中原贸易的胡商,必须到胜州来投书状。得经略司允许,才可以入专门区域,按规矩贸易。”

说到这里,杜中宵对陈旭道:“胜州城里,贸易之地除了商场,还有一处地方,名为免税区。之所以这么叫,是外邦货物到了胜州,可以先进入到那里,不收税赋。胡商之间也可以互相贸易,只要货物不进入中原,不在本地贩卖,我们也不收税算。”

陈旭问:“经略,为何如此?不收税算,岂不便宜了胡商?”

杜中宵道:“便宜就便宜他们吧。我们如此,只是要让各路商人,都到胜州贸易。一是天下各种珍货,俱都聚集于此地,自然有无穷好处。二是虽然不收税算,他们搬运货物总要运费和人工,官府和百姓总是赚到了钱。还有一个,在我们的地方做生意,就要用我们的钱,给钱引找个去处。”

陈旭点了点头。心中明白,依杜中宵的说法,这个地方只怕不在户部司辖下,自己也管不着,而是经略司的地盘。对外事务朝廷属于枢密院,在地方则是经略安抚司,单独划一个地方也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说到这里,杜中宵对赵滋道:“你回到河州,先安排本地官员,凡是有胡商到那里,货物全部要用专门的包裹,或者是柳箱,装起来之后,才能上火车运来胜州。随车有书状,货物直接进保税区,书状送经略司。要卖入中原,先交税算,再运出保税区。凡有敢违此例者,一切依走私论处。”

赵滋称诺。现在他兼着河州知州,州中官吏多为军中将领兼任。杜中宵上奏章后,河曲路几州都派了知州,朝廷所派的河州知州高赋还没有到任。

看看时候不早,杜中宵道:“天时不早,我们到官酒楼里,为赵将军送行。他要坐火车,到修都县后再回河州。沿车还有许多物资和人员,不能让他们久等。”

胜州和河州之间,汉时曾置修都县,宋军占领之后重设此县,作为胜州和河州的铁路中转站。现在到河州的铁路已经修过了修都,赵滋回河州,方便了许多。

几人出了帅府,一路到商场前。只见人头涌动,热闹非凡。胜州城里现在人口众多,都是官府养起来。经常会有各种临时工作,做了就发工钱,许多人手里还是有零钱的。

商场对面,金三租的铺子已经收拾完毕,装饰得金碧辉煌,甚是气派。只是铺子虽好,却不做任何生意,只有几个小厮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地在门前看行人。

杜中宵看见,道:“明日便揭榜,明示胡商到这里做生意的规矩。那处铺子,就是金三所开,听说是要作为西域胡商在胜州的落脚之处。揭了榜,他们就知道怎么做了。”

金三租这处铺子,并不是做生意,而是方便西域来的客商,算是商会会所,不招待外人。当然以后西域胡商来了,自然是要收钱的,金三不会做赔本生意。有这么一个地方,大家住在一起交流信息,有无穷的好处。作为主人,金三占住这个角色,隐约间就是西域胡商的首领。

金三本是疏勒人,与喀喇汗王室交好,也与高昌友善,生意遍布西域。商人是做生意的,以前与中原是朝贡贸易,他就想办法做了于阗到中原的朝贡副使。现在不一样了,正常贸易,那自然又是另一种做法。以他的生意规模,这处店铺根本不算什么,就是要选在黄金地段,招待来客,彰显自己身份。

丰州有过阴山的大道,阴山以北则是庄浪部,都在宋朝控制之下,西域商路已经打通。金三一路过来,打听了胜州形势,自然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