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74章 风波

风雨大宋 第74章 风波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几乎转眼之间,春节就到了,历史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到了庆历二年的春天。

正月初七,省试,杜中宵发挥正常。考完出来,回到客栈大睡三天,没有跟任何人庆祝。数日之后揭榜,杜中宵以二百一十八名过关,在过省试的五百七十七人中排名比较靠前。不过,此时殿试依然会黜落,录取率大约在七八成之间。二百多名依然有危险,而且排名靠后,落到后向等,仕途大受影响。

进入二月,正在过了省试的举子紧张备考的时候,新任知制诰富弼突然上奏,请求取消殿试,以省试成绩决定进士的去留和名次,一时舆论大哗。

这一日杜中宵正在客栈内读书,住在不远的曹居成急匆匆地赶来,行礼毕,道:“杜兄,可否听闻朝廷新政,欲不行殿试,而以省试定举子去留?”

杜中宵吃了一惊:“殿试朝廷故事,怎么可能会改!现在省试已过,在京的举子无不在悉心准备殿试,突然一改,岂不是让众人无所适从?再者说了,省试奏名五六百人,哪里会有这么多进士。”

曹居成叹了口气:“正是如此。可千真万确的消息,富舍人突然上疏,什么省试殿试三短三长,要废了殿试,以省试成绩取士。圣上觉得有理,诏书都已经下来了!”

说完,曹居成不住地拍大腿。他省试排名四百余名,直接用省试成绩,可能就此刷掉了。

杜中宵仔细回忆一番,自己前世学的历史,清楚记得从宋朝之后殿试便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还有什么皇帝集权的重要意义,印象里不曾改过。突然之间富弼来这么一下,让人『摸』不着头脑。

一边叹着气,曹居成在桌边坐下,牢『骚』不断:“我听人说,富舍人自己是制科出身,对进士出身的同僚多有不满,才想了这个法子,欲从此之后让进士出身的人在制科之下。唉,他们争来争去,只是可惜了我们这些人。我千辛万苦,费了无数心力,才侥幸过了省试。如此就此落第,如何能够心平!”

杜中宵不语,直觉认为此事不可能。但曹居成说得千真万确,诏书都已经下来了,那还有假的?曹居成可能落第,自己倒是不但心,但二百多名的成绩,很可能是赐进士出身,而不是及第,这对以后的仕途影响可就大了。

想来想去,杜中宵对曹居成道:“事情突然,谁也不知朝廷是个什么意思。不如这样,我去寻几个朋友问一问,你且等在客栈里。”

曹居成在京城就杜中宵一个熟人,急忙答应了,眼巴巴地看着他出去。杜中宵对曹居成态度比较冷淡,以前的芥蒂并未消除。但终究是半个同乡,不好拒人于千里之外。

苏绅由于与王素起冲突,前些日子离京外任,改知扬州了。离了父亲的渠道,这种朝廷大事想来苏颂也不清楚。想了想,杜中宵还是到了韩家来。

随着下人到了韩绛的小院,却见苏颂和王安石都在这里,围着那台蒸汽机讨论得热火朝天。

上前行礼毕,杜中宵看着众人,苦笑道:“听闻朝廷有旨意,此番不行殿试,以省试定去留。你们消息比我灵通一些,不知是否真有此事?”

韩绛混不在意地道:“不错。富舍人上奏,论省试三长,殿试三短。不以殿试取士,以往也有大臣提起,此次再提,圣上便就准了。——其实没有什么,左右还是我们这些人,难道再考一次,还会考出什么不一样的来?行不行殿试,并无大碍。不过于朝廷来说,以省试取士,则决之于诸司,而背离了恩归于上,终是不妥。不过我们现在是举子,于这等事却不能『插』嘴。”

苏颂道:“每科进士必取三四百人,以省试取,杜兄也必得进士出身,何必烦恼。”

杜中宵看了看几人,都是不在意的样子。韩绛和王安石都在前十名以内,苏颂稍后,也不过二十余名,省试成绩也是高科,当然不怎么在意。可自己二百余名,那就完全不同了。当然,在别人眼里,以自己的家世和学问,能有进士出身已是高中,应该满足。在他们看来,这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王安石沉默不语,依然在那里观察蒸汽机。在京城待了几个月,最终王安石还是感觉这几个人说得上话,慢慢走到一起来。跟苏颂和韩绛不同,王安石对蒸汽机的具体结构和原理并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这东西有什么用处。韩绛跟他讲起可以放到船上,有诸般好处,他才真正重视起来。

杜中宵转念一想,自己从最初的中个进士就好,到现在最好能进士及第,甲科更棒,**是一次比一次更高了。真按富弼上奏,自己已经中进士,实际上达到最初目标了。

此事在成绩最好的那些举子中并没有激起什么浪花,对于他们来说,不管怎么考,结果不会变化太大。如省元杨寘,本就是此届状元呼声最高的人。但对省试排名四五百名的人,就是另一回事。

辞别了韩绛等人,杜中宵有些闷闷不乐。回到住处,与曹居成一起到了旁边酒铺,喝起闷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仰头把一杯酒喝下肚,曹居成愤愤不平地道:“杜兄,你说世上有这种事么?好好的科举,自有故事在,怎么到了我们就有这许多花样?省试之后,我日夜苦学,只想着殿试一举翻身,现在成了泡影!”

杜中宵沉声道:“此事或有转圜余地,也不用过于心焦。”

曹居成连连摇头:“听说诏书都已经下了,难道还能够收回去?唉,真真是倒霉透顶!”

杜中宵沉下心来,把事情仔细想过,才道:“诏书收回,也并不是什么大事,以前难道还少了?此事终究是富舍人一个人的意思,圣上不察,轻率答应了而已。取消殿试,有两条就说不过去。一个是殿试是艺祖旧制,近百年一直沿袭,岂能说改就改。再一个,没有殿试,只以省试定举子去留,便是取士之权在于有司,而不决于人主。前一条好说,后一条,是很难推行下去的。”

曹居成只是唉声叹气,哪里肯听杜中宵说的话。

金口玉言,皇帝说出来的话一个字不能改,在这个时代不存在的。诏书到真正形成有效力的敕令还有几道程序,收回去并不是不可能。现在的这位皇帝,做这种事不是一次了。倒不是他冲动,而是在后面群臣劝谏,仔细衡量利弊之后,拉得下脸来收回去。

取消殿试的弊端显而易见。最重要的一点,有殿试则取士决于皇帝,进士是天子门生,用人之恩归于天子。而取消了殿试,就决定于相关部门,最重要的官僚群体与皇帝本人无关了。只要皇帝的脑子还清楚,怎么也做不出这种事情来。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