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108章 教科书式失败

风雨大宋 第108章 教科书式失败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看着王拱辰,杜中宵斟酌措辞,过了好一会才道:“内翰,朝中大臣认为军队是干什么的?”

王拱辰道:“天子之鹰犬,朝廷之爪牙。聚天下之财而养之,以备有事。”

杜中宵道:“以备有事,是备什么事?”

“外忧内乱而已。有外敌不臣,则兴兵讨伐。有内贼叛乱,则出兵平之。”

杜中宵笑着摇了摇头:“那么,河曲路军中的册子是怎么说的?与此有什么不同。”

王拱辰道:“河曲路册子上,写的是军队保家卫国,上卫天子朝廷之威严,下安黎庶。赫赫军威以临四夷,有不臣则兴兵讨之,以天威临四方。”

说到这里,王拱辰也摇头:“节帅,话虽不同,其实军队,不就是那么回事吗——”

杜中宵道:“内翰,可真不是那么回事。如果视军队为鹰犬爪牙,那么就越听话越好,能不能打反而在其次了。参军的人不必良家子,什么良家子愿做鹰犬?既是鹰犬,自然要求穷凶极恶,也就难免对外凶狠,对内同样凶狠。对外打不过的时候,那就只剩下,对内凶狠了,对天下没了用处。”

说到这里,杜中宵又摇了摇头:“好像这只是两句话不一样,其实不是。河曲路的册子、条例诸般种种,在禁军中有的被删改,有的被选择执行。两军看起来一样,其实根本完全不同。话说明白了,为什么上次京城演武会败得如此难看?就是因为军中制度、条例、组织、指挥等等,河曲路为了改变军队鹰犬的性质,有许多内容特意设置。偏偏禁军把这些河曲路军中有意防止的错误,禁军改回去了。内翰能理解当时演武时河曲路兵将的心情吗?对方的布置,全是平时军校和将领们天天念叨的。你不能这样做,不然就会犯什么错误,对方怎样就能抓住你这个错误。从头到尾,京城军校的兵员和军官们,就在向河曲路的兵将演示,什么是错的。以前在军校中,教头、将领们念叨不能这样做,大家还理解不了为什么。结果京城禁军向他们认真演示一遍,这还打不赢,那就活见个鬼!”

王拱辰听了,不由目瞪口呆,过了好一会才道:“竟然会是如此?!”

“不然呢?”杜中宵摇头,有些无奈。“这样的战果,在战场是打不出来的。哪怕对方临时胡乱凑一千人起来,能够战胜,能够包围,很难做到这样。这叫作什么?一场教科书式的演习。全靠着京城军校的人天衣无缝的配合,才能得到这个结果。我估计演习完,张岊以下,全军都要乐疯。他们连脑子都不需要用,照着平时学的打就是。——内翰,演武完了,京城军校有没有找河曲路去的旧人复盘?”

王拱辰摇摇脑袋:“节帅,什么是复盘?”

杜中宵道:“就是找人过来,照着双方的指挥,在沙盘上复演一遍。哪些地方做对了,哪些做得不对,哪些地方虽然不错但还可以改进一番。——这是军中演练,事后必须做的事情,京城没做?”

王拱辰道:“没听说做过。只知演武之后,圣上和大臣极是愤怒,诸将尽皆震恐。”

“所以我说,事后你们来问我,我又有什么办法呢?京城军中改了这些,必然是认为比我原先做的高明,是也不是?我不好说,在京城的河曲路旧人又哪里好意意说?他们也不敢说!河曲路旧人,除了炮兵诸将不懂,其他人入京,多受排挤。军校的还好一些,了不起不管庶务,去做教头。分到各军去的,大多都做不下去,宁可除役回乡。为什么这样?我不信是大臣将领们心胸狭隘容不下他们,而是因为军中容不下他们,他们确确实实做不下去。他们面临的局面就是如此,看在眼里,也不敢说出来啊。”

王拱辰看着杜中宵,过了好一会,才道:“事后,朝适确实没有问河曲路旧将,对此事如何看。不过,有一个王德兴在圣上身边——”

杜中宵一摆手:“王德兴是干什么的?他只是帅帐中的一个普通参谋,做得再好,也只是一个普通参谋。怎么,内翰莫非以为,是我杜某有眼无珠,不提拔他?”

王拱辰忙道:“节帅误会!是王德兴既在帅帐,眼光自非常人可比,这些难道看不出来?”

杜中宵道:“他为什么要能看出来?他是一个参谋,又不是战场指挥官,这些事情本来就不必要知道。等到有一天他想去带兵,军校中出来,自然就会明白了,但不是现在。”

王拱辰有些蒙,这几天他本以为自己已看出了门道,跟杜中宵谈了这一会,突然发现自己实际什么都没有明白。以在在军校中看到的那些就是原因,最后却发现,原因根本不在军校里教了什么。

看王拱辰的样子,杜中宵道:“内翰,军队本来就是有两副面孔的。这两副面孔,我把一面叫作义军,另一面叫作官军。什么是义军?吊民伐罪,拯民于水火,是为义军。什么是官军,就是刚才说的,天子之鹰犬,朝廷之爪牙。河曲路军中一切,都是照着义军的性质来的,跟官军,本来就对不上。为什么河曲路的条例朝中改了那么多?因为他们认为官军,是要那个样子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王拱辰不语,陷入沉思之中。不必杜中宵跟他讲,历史上哪些军队的性质是义军,哪些军队的性质是官员,历史王拱辰比杜中宵熟悉得多。

武装力量是政权统治的工具,统治本来就有两面性,不是只有镇压一面性。一面是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用古人的话说,就是吊民伐罪,拯民于水火。另一面,是对政权面对的威胁进行镇压。缺了前一面,就会失去人心,得不到人民支持。缺了后一面,就会让敌对势力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王朝新立,往往是吊民伐罪的一面为主流,万民拥护。王朝腐朽,后一面占上风,成为统治的鹰犬爪牙,成为人民的敌人。失去了人心,武装力量也就失去了根基,最后以各种姿势进入历史的垃圾堆。

宋朝很特殊,军队从来没有表现出吊民伐罪、万民拥护的义军一面。惟一的机会,是北复幽燕,用民族大义为自己建立根基。可惜,几次机会,都被宋太宗挥霍掉了。北伐失败,彻底转型为官军,政权的帮凶打手。也就是现在朝中大臣对禁军的定性,鹰犬、爪牙。

宋朝的义军是民间的,两宋之交,北方数百万百姓揭竿而起。但凡宋高宗有一点担当,就可以借着义军大潮北上,光复两京,甚至完成宋朝军队的转型。历史是宋高宗沉迷于认为军队只有官兵的性质,而认识不到义军保家卫国,是国家真正的基本盘。用种种手段,与入侵者配合,把义军废掉了。

两宋之交,有两支军队是由义军滋养起来的,一支是岳家军,另一支是刘锜所部的以八字军为主力的军队。这两支部队,与宋朝的主力部队,其实格格不入。绍兴和议杀不掉韩世忠,却可以杀岳飞。要杀韩世忠的消息一传出来,不只有岳飞去保他,还有其他将领保他。杀岳飞的时候,除了岳飞的家人和朋友及一些文臣,全军几乎鸦雀无声。岳飞被杀,八字军领袖王彦由武转文,再不掌兵,刘锜闲置,大宋官军在南宋借尸还魂。宋军对金军的战斗力优势昙花一现,等到孝宗北伐,刘锜已老,义军不在,缺的不只是北伐之将,更缺北伐之兵。有兵就有将,没有兵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名将也只能无可奈何。

军队的性质,决定了军队对外的战斗力上下限。对官军性质的军队来说,攻伐富庶地方,有财帛女子可抢,个个奋勇争先。攻伐贫瘠之地,风险更大,几无收获,军心低落。打弱旅,有军功刺激,军队越打越是兴奋。一遇到强军,保命第一,各种乌七八糟的事情都出来了。

军队的性质,决定了军队的政治原则,政治原则决定了军队的组织原则、训练原则、指挥原则和作风。政治原则不一样,照猫画虎,新式军队是出不来的,还是一支拿着新武器的旧军队。

新中**队的政治原则,是保家卫国、为人民服务,战斗力和作风都是由此而来。对外英勇作战是保家卫国,对内抢险救灾,是为人民服务。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政治原则决定了组织原则。下级服从上级,是军队的组织原则,服从于保家卫国和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原则。杜中宵前世,经常听到一句话,“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这句话好像很装逼,其实不符合新中**队的政治原则,命令是错误的,危害国家、反人民怎么办?当然是不执行。所以在军队的正式文件和条例中,这句话是找不到的,对应的是组织原则“下级服从上级”,“一切行动听指挥”。

杜中宵建立的军队,当然不是他前世的人民军队,所以政治原则不同,其他一切都不同。这支军队更多的是义军性质,只有前一半,保家卫国。对内几乎不参与,体现的是威慑政权威胁。

京城禁军是这支军队的对立面,全套制度拿过去,人才调过去,练不出另一支相似的军队来。军队的性质不变,政治原则不变,京城禁军就只能是河曲路的手下败将,做教科书式的演武。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