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150章 只是路远

风雨大宋 第150章 只是路远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到官衙里坐定,陈远朋对赵滋道:“下官备了酒筵,为将军接风,就在这后衙里。”

赵滋摆手:“此事不急。坐,我们先聊一聊伊州的事情。”

陈远朋落座,赵滋道:“太宗时候,曾派使臣出使高昌国。依王延德所记,你们自开元年间世守伊州之地,为本城城主。当时言诏敕俱在,可有此事?”

陈远朋道:“不错,自我为孩童时起,便就世传如此。诏敕还在官衙里,我去为将军取来。”

赵滋道:“不必了,等你东去京城的时候,带着送与朝廷便是。今日说一说,伊州治下一共有多少属县,有多少人户,到底如何。西边的高昌既已管不到这里,现在与伊州的关系又是如何。”

陈远朋拱手:“回将军,伊州治下除了州城,还有纳职和益都两县,俱在西边不远处。高昌治理西域各地,都是派出于越,为一地之主,下面还是有城主的。高昌这些年与黑汗王作战,连战连败,已经丢了龟兹,退到焉耆了。兵势衰弱,已经许多年不派于越到伊州来,两国没有什么关系了。”

说到这里,陈远朋想了想道:“现在伊州治下人户,编户是五千二百余户,三千余户在伊州,纳职和益都各有一千余户。当然这只是城周围的人家,至于深入大漠的民户,那就不知道多少。”

赵滋道:“不知多少,是说其多呢还是少呢?”

陈远朋道:“当然是少。这周围的土地,以城池周围的最好,有水源可以灌溉。住在沙漠里,水源又少,当然是种不了多少地。没有地,人户能吃什么?”

赵滋点了点头,在他想来,也应该是少。这几十年来伊州还算平静,没有战事,大部分人都应该聚集在城池周围。深入大漠居住的民户,一般都有其原因,一时不方便搬出来罢了。

问了规模户口,赵滋又道:“五千二百余户,不知伊州有多少军队?若是多了,可养不起。”

陈远朋道:“真正的守军并没有多少,一州二县加起来,也就六七百人。当然,若是有人来攻,那就要丁壮皆从军了,不然不足以守护地方。”

进城的时候看陈远朋仪仗的寒酸样子,便就知道,这里没有多少守军。不管是高昌还是党项,都离此数百里,只要有斥候,发现大军来攻,从民间征集完全来得及。

问了这些,赵滋对伊州的情况基本了解,对陈远朋道:“铁路未到伊州之前,还要烦请你带着属下在伊州,治理此地民政。我是军人,一般情况不理民政,你可明白?”

陈远朋道:“自该如此。现在已经是九月,有的地方已经下雪,说实话走不得远路。我家里的东西总要发卖,到时带了钱财,到京城去找阿爹。”

赵滋不由苦笑,这些人家,还真是看得开。陈希明留在京城,必然是朝廷给了好处,比他在伊州生活强得多了。陈远朋必然有陈希明的回信,急着卖家产,到京城去生活。两地相比,伊州这里连开封旁边的镇都比不上,到那里生活,可比这里强得太多。

什么开元时候起便世守伊州,这种话只能听听,这么长时间,朝廷翻了记录,已经发现唐时守将没有姓陈的。这当是唐朝势力退出西域,本地守将的托词。不过城池确实在他家手里,没有人追究罢了。

站起身来,赵滋与陈远朋一起到了后衙,参加接风筵席。

伊州城里只有不到五百户人家,人口稀少,耆老乡绅都是托词,其实就是几家富户。加上当时跟着陈希明入京的几个大员外,一共二三十人,在后衙分坐。依着风俗,中间一张地毯,摆着瓜果酒菜,主客坐在两侧。赵滋和陈希志、陈远朋上座,其余的人坐在下面。

此时天已冷,周围点了炭火,烤得暖融融的。赵滋与众人饮酒吃肉,倒也其乐融融。

胜州城里,杜中宵坐在官衙里,看着赵滋递来的文书,对一边的富弼道:“伊州全部人口只有五千余户,确实人口不多。这还是和平了数十年,没有仗打,看来西域的人户比预计的少。”

富弼道:“自是如此。听说西域遍地黄沙,只有靠山的地方,还有河流经过的地方,才有水源。有了水源才能够种地,在沙漠中连绵成串,称为绿州。这些绿州,就是商路经过的地方。”

杜中宵道:“西域地方广大,不缺水源的地方还是有的,人口按说不该如此之少。以伊州看,整个西域才多少人?能不能有二十万户人口?我看,只怕是没有这么多的。”

富弼道:“应该是没有。不知黑汗那里如何,只看高昌,也就几万人户。”

杜中宵道:“有人才能够有兵。他们就这么多人口,能有多少兵?赵滋所部五万人,如果铁路通到伊州,岂不是无人能敌?我本来想着,等到铁路通了,自率大军前去,现在看来,有没有必要两说了。”

富弼道:“大军未到之前,那里的势力必然不会消失。地方太过广大,还是要大军进驻的。反正通了铁路,五万大军与十万大军也没多少区别,只要不离开铁路太远就好。”杜中宵点了点头,又道:“今年吩咐赵滋,把高昌国的情况搞清楚。他的大军如果可能,不必全驻居延,可以沿路驻扎,帮着修铁路的部队修路。这条铁路修得太快,必然许多隐患,以后慢慢修改吧。”

富弼称是,唤过书吏来,给赵滋写一封回信。已经到了伊州,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搞清楚高昌到底在想什么,是敌是友。两地相距六七百里,虽然距离不近,比胜州可是强得多了。

杜中宵把公文交给富弼,站起身来,道:“西域地广数千里,人口却只当一大州,确实与中原差别很大。就是河曲路这里,人口不多,却是因为地方没有开发,并不是不能住人。朝廷要进西域,不是简单的事情。一条铁路,连接内外,这铁路却不容易修啊。”

富弼道:“确实如此。内地修一千里,路两侧的人口数百万,西域却可能只有几万户而,甚至连万户都不到。如果没有路的商旅,现在修到西域的铁路就是亏的。”

杜中宵道:“亏也是要修的。只有通了铁路,那里才能跟中原连为一体。便如伊州城主,为何进了京城之后,便愿意献出伊州,住在京城?他在路上坐了铁路,知道这路要修到伊州去,挡不住的。以后的西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铁路,用铁路把几个重要的地方连起来。”

说到这里,杜中宵笑着摇了摇头:“现在看来,以后驻西域的军队,应该以营田厢军为主,战兵太多反而没有什么用处。朝中组建修铁路的军队,还真是做对了。”

富弼点头:“是啊,只要有铁路,像伊州这种地方,得来全不费力。只要西域通了铁路,许多城池都可以不战而下。西域的未来,还是看铁路修的进度。不过,节帅,现在的铁路走北线,一路上沿线都没有人口,不是长久之计。将来得了河西数郡,还是要修一条南线,才能划得来。”

(今天只有一更,祝大家中秋快乐!)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