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159章 大军西进

风雨大宋 第159章 大军西进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天上下着雨,淅淅沥沥,一直不停。

杜中宵对前来送行的陈希亮道:“我到西域几个月,这些日子,胜州事务便交给你。现在军政已经分离,军队事务不必你管,只要能管好胜州民政即可。”

陈希亮点头称是,拱手道:“节帅早去早回,祝一切顺利!”

杜中宵笑道:“此次出征西域,我虽然没有当年入河曲路时,那样雄心万丈,现在手中却有十万大军,不是那个时候可比。高昌一直不派使节称臣,只好打服他,没有办法的事。”

说完,对另一边的包拯和陈旭道:“我走之后,河曲路的事务,暂交给二位了!”

包拯拱手:“朝廷有命,节帅尽客去就是。本路事务,自有我和陈提举处分。西域虽大,却无多少可战之兵,节帅此去,只要一切小心,必然不会有失。”

杜中宵道:“领兵作战,能够谨守本心,一直不失的有多少人?此去西域,只盼一切顺利,不求大胜,占住高昌即可。只要占领高昌,回鹘失了中心之地,分成几部就没什么了。”

回鹘并不是多么稳固的国家政权,对下面分治,分成几个部分。东边是伊州,南边是焉耆,北边是北庭,西边则是彰八里和仰吉八里,最核心的就是高昌和交河州。这一带后世称为吐鲁番盆地,是此时高昌的核心地区,也是南北商路交汇的地方。

丝绸之路起自汉朝,到唐朝是极盛时期,安史之乱后基本衰亡。现在黑汗商人通过吐蕃,进入秦州之后入中原,商队规模与唐时相比很小,对宋朝没有大的影响。随着海路兴盛,宋朝需要的外邦货物,多是通过海贸获得,对西域的丝绸之路基本没有需求了。

陆上的丝绸之路兴盛的时候,沿路有各种强权国家,等到衰亡,这些势力也就衰落了。现在有了铁路,可以进行长距离的货物贸易,与海路相比各有千秋。杜中宵并不知道,铁路修过去,西域的丝绸之路再次兴旺起来,能不能做到,对世界有什么样的影响。只是觉得,现在的机会,就要去做。

与众人拜别,杜中宵登上西去的火车,向河州而去。张岊所部的前锋已经出发,杜中宵带着帅府参谋人员,到河州与张岊会合,一路去伊州。此去伊州,十万大军齐出,进攻高昌。

攻下高昌之后,要建一条铁路连接伊州,而后攻下彰八里和仰吉八里,开通商路。至于以后还要怎么办,杜中宵就不知道了,那时他应该已经离开河曲路。

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甚至开始转凉。车窗外面,郁郁葱葱,在小雨中,让人误以为回到了在随州的日子。有牛群在悠闲地吃草,放牧的汉子躲在帐篷下,懒洋洋地跷着脚。

富弼坐在杜中宵对面,看着外面的景色,道:“胜州这里,夏天时百花齐放,丝毫不似塞外荒芜的样子。如果人口足够多,牛羊遍地,到处栽满了稻麦桑田,还真是处好地方。”

杜中宵道:“是啊,这里北有阴山阻挡冷风,又有黄河流过,确实是处好地方。”

两个人说着话,火车过了河清军,一路向前,外面遍得荒凉起来。路两边的地上还有青草,只是非常稀疏,见不到什么牛羊。一路向西,越走越是荒凉。

到了第二日,火车到了河州,张岊等人早早等在车站。迎了杜中宵等人下来,当天就过了黄河,到了对岸。知州在官酒楼为杜中宵等人接风,一夜无话,第二天就坐上了西去居延的火车。

火车一出狼山,就不再见胜州那里的景色,路两边多是荒漠。虽然也有绿色,却不是绿茵遍地,而是杂着黄沙,断断续续地出现植被。

杜中宵对富弼道:“这里就荒凉得紧了,连放牧都不容易。除了车站,数百里路不见人家。将来仗打完了,这里也不适合人住,想营田都无从营起。”

富弼道:“正是因为如此,这一带虽然地势平坦,却没有村镇,没有部落。如果不是铁路,根本就不会有人来。去西域的铁路,其实还是走南线去的好。只是党项未平,无法修建。”

杜中宵道:“如果走南路,就可惜了居延。那里正好位于河州到伊州的中间,水草丰美,没有铁路连接就成了死地。从中原到西域通了铁路,人口必然向铁路两边聚集,不再像从前一样了。”

富弼道:“节帅说的也是。居延不但是东西要道,还是河西数郡到塞外去的路口,只是因为党项封了商路,才衰落下来。有了铁路之后,必然繁华。”

这一段路极不好走,火车的速度较慢,直走了两天两夜,才到居延。火车停稳,杜中宵站起身伸了个懒腰,道:“这一路着实是长,非在居延歇两天,才能接着到伊州。此时大军还未集齐,在这里等两天也是对的。十万大军到伊州,不知高昌人会怎么看待。”

张岊笑道:“兵马已经到了,他们怎么想已经不重要。伊州来的消息,赵将军已经命人重占了鬼谷口避风驿,派驻了兵马,高昌那里却依然没有动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富弼听了不由摇头:“这些边疆小国,真是不知想的什么。朝廷大军已到,要么打,赶快点集兵马起来。要么和,即时派使节前来。结果也不打也不和,就这么白白耗着!”

杜中宵笑道:“副使,以前作战,最多一两万人,几百里就要走上近月时间。西域那里,地方广大人口稀少,大军作战想因粮于敌也做不到。以高昌的实力,等上几年实在算不了什么。只是没想到,现在有了铁路之后,一切都不同了。”

几个人一边说着,一边下了火车,居延的守将等在外面,急忙上前相迎。

杜中宵道:“经略使司还是留在车上,人员过来轮值即可。我们住到岸上去,好好休息一番,两天之后,大军向西行进。给赵滋书信,让他在伊州等待。”

张岊应诺,自去安排,杜中宵随着居延守将一起,进了居延城。

此时河州到居延的铁路,并没有向民间开放,运的全是军队,军站这里极其忙碌。李复圭先期到了这里,安排一切。河曲路经略副使张昇,则在铁路开通后,带人到伊州去了。

十万大军,分布在绵延四千余里的铁路线上,几个重点地区,显得特别密集。由于没有威胁,赵滋所部留在居延的人很少,现在换成了张岊的部队。

上次营田厢军由随州到河曲路,依靠的是地方铁路运送,坐在闷罐上一路行进。这次不同,整条铁路都是经略司资产,运输格外忙碌。不同的军队,带着各种武器,依次在车站集结。

杜中宵和富弼看了一会,道:“此次进西域,没有带着重炮,想想还有些可惜。如果有重炮,西域的城池有什么用处?重炮轰上几轮,城墙就该垮了。没有重炮,攻城就要费些力气。”

富弼道:“节帅何必为这种事情担心?回鹘本是大漠游牧,不善攻城,同样不善守城。只要在野外打败了他们,他们还能够守住城池吗?看契丹作战,学着我们铸了炮,也只是城内城外两军对射,再没有别的办法。儒州打了将近一年,还是谁也奈何不了谁,现在还在拼命铸炮呢!”

杜中宵笑道:“枪炮虽然凶器,最重要的是看怎么用。现在的河曲路三军,整训两年,也不知道效果如何。当年的营田厢军是初次在战场上这样作战,其余军队不知底细,出人意料地取得重大战果。现在的军队数量是当时三四倍,敌人又不凶恶,不知效果如何。”

富弼道:“伊州传回来的消息,高昌只知道朝廷军队打败了契丹和党项,到底怎么作战,却并不知道。听说我们用枪用炮,却不知道枪炮什么样子,怎么作战,想来强不到哪里去。”

杜中宵道:“他们如果跟当年白马监军司一样,这仗还有什么难处?我们十万大军,对战高昌三五万人,完全可以聚而歼之吗。”

张岊道:“高昌就只有三五万人,战力也是一般。党项占领沙州的时候,就曾进攻高昌,高昌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要不是路途遥远,进攻不易,说不定现在党项已入西域呢。”

杜中宵笑道:“如果是那个样子,高昌献了居延求和,现在我们还不好做呢。进攻党项,还是要从秦凤路,大军沿铁路集中到镇戎军,直接攻灵州才好。从其队地方进攻,打不到党项要害。”

富弼听了道:“是啊,党项大国,纵横数千里,不打要害,终是长久。”

党项不能稳定占领西域还有一个原因,到了伊州,已经没有党项人口了。党项向西的极限,就是瓜州和沙州,再向西,就是劳师远征,得不到任何支持。以党项国力,这种地方不如放弃。

宋朝比党项强的地方,就是有稳定的中原做后盾,只要军事支持,可以一直向西扩张。中原庞大的人力物力,只要国力能转化为军力,这个时代几乎是无敌的存在。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